对比贝多芬和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的创作特点

2016-02-02 16:28:57王叶胤
北方音乐 2016年6期
关键词:舒伯特奏鸣曲贝多芬

王叶胤

(莆田学院 音乐学院,福建 莆田 351100)



对比贝多芬和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的创作特点

王叶胤

(莆田学院 音乐学院,福建 莆田 351100)

【摘要】贝多芬的大部分作品属于维也那古典乐派传统,舒伯特则是浪漫主义初期十分重要的一位作曲家。本文将对比分析二者钢琴奏鸣曲的音乐创作风格与奏鸣曲式的特点,从而感受奏鸣曲这一音乐体裁内在的无穷可能性,正确演奏不同性格、气质的钢琴奏鸣曲。

【关键词】贝多芬;舒伯特;奏鸣曲

贝多芬的32首钢琴奏鸣曲被誉为钢琴音乐的“新约圣经”。当代著名钢琴家,巴伦博义姆、布伦德尔等众多优秀钢琴家均精心录制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全集,演绎经典成就佳作。来自匈牙利的音乐家魏纳·莱奥则分析研究了32首钢琴奏鸣曲的曲式后著书《器乐曲式学》,魏纳·莱奥认为“从贝多芬作品中学到的曲式见解,为理解贝多芬以前或者以后的所有音乐作品的结构打开了大门。”同样来自18-19世纪的舒伯特的奏鸣曲在其作品数量上则有“文献学意义”上的24首(23首,作品编号导致出入)和“实践性意义”上的21首等不同说法。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如诗歌优美,深为人们忠爱,爱戴之为“歌曲之王”,但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的艺术魅力却直到20世纪才受到人们的关注,现今他的最后三首奏鸣曲D958、D959、D960作为一个整体则被誉为早期浪漫主义音乐顶峰的代表作。梅纽因形象的比喻说:“奏鸣曲宛如母亲的子宫,我们自己则是在其内壁发育起来的婴儿,把我们自己的个人观点作为内容放进奏鸣曲这种体裁中去。形式可以重复,但内容却独树一帜。”

键盘乐器奏鸣曲在巴洛克时期分为室内乐奏鸣曲和教堂奏鸣曲,室内乐奏鸣曲由一系列的舞曲乐章构成,为家庭娱乐所使用。一组典型的室内乐奏鸣曲一般由舞曲Allemande, Courante ,Sarabande, 和Gigue 构成. 教堂奏鸣曲则由不同速度的各乐章组成,各乐章仅有速度标记如grave,vivace,adagio,或者allegro(grave,fast and lively ,slow,fast).如名字所指教堂奏鸣曲是为教堂宗教音乐服务。奏鸣曲发展到古典时期一般由四个乐章快-慢-小步舞曲-快组成,有时仅有快-慢-快三个乐章组成,而其第一乐章往往采用奏鸣曲式。海顿和莫杂特在各自的奏鸣曲创作中关于乐章数目及其相互关系呈现出不同的审美取向。贝多芬是最热忠于奏鸣曲的构造,同时奏鸣曲式构造到贝多芬也达到了高峰。贝多芬加强了奏鸣曲中各乐章之间、各部分之间、各主题之间在音乐材料、节奏、乐思上的联系、扩大奏鸣曲式的文化容量并强化各主题之间的对比度,赋予音乐更强的展开性。舒伯特则是瓦解传统经典奏鸣曲结构的重要人物,舒伯特的奏鸣曲式较为自由,和声语汇丰富,调性关系特别、遥远,在奏鸣曲式中表现“既非宗教亦非英雄的对爱的渴望,那种我们所有人都经历过的世俗之爱。”对于贝多芬而言,形式是有序代替混乱、与情感内容相一致的一种胜利,而对于舒伯特而言,形式则是某种适当,是“秩序的面纱”——仅刚好能遮盖、包围着那最美妙动听的音乐。舒伯特钢琴奏鸣曲与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在声部写作以及对声音效果的布置方面都截然不同,舒伯特的快速音阶、颤音、以及同音反复等为后来的李斯特开辟的道路。舒伯特的钢琴音乐相对于贝多芬及同时代的键盘乐器作曲家来说更多的受声乐和管弦乐队的色彩的影响,而不是为钢琴本身的音色所作。舒伯特十分崇拜贝多芬,对贝多芬的作品也都十分熟悉,勋伯格则注意到舒伯特钢琴奏鸣曲中隐藏着的贝多芬的影响,但不是纯粹的模仿贝多芬而是在贝多芬形式的基础上有了许多不可思议的舒伯特气质的伟大创新。

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827)的大部分作品属于维也那古典乐派传统,其作品多为古典体裁:交响曲、钢琴奏鸣曲,协奏曲,弦乐四重奏,歌剧;应用古典曲式:奏鸣曲式回旋曲,主题与变奏曲,但即使是在其早期的作品中已显露其浪漫主义气质,个性追求。随着浪漫主义时期的到来,每一位作曲家都追求建立一套自己的音乐语言,实现自我价值,梅纽因认为贝多芬的成就在于:“他那世界性的音乐语言既具有数学公式般严密的逻辑性,同时有时人类情感与经验的体现。”贝多芬的音乐形象像超人,是力量的体现,具有英雄气质但同时又最贴近人类情感。在浪漫主义时代之初,贝多芬是西方音乐的一根支柱,另一根支柱则是弗郎茨·舒伯特(Franz Schubert 1797-1828),在维也纳的伟大作曲家:海顿、莫杂特、贝多芬、……中,舒伯特是唯一出在此地的作曲家,年仅14岁便开始作曲,在短暂的31年里,舒伯特创作的8部交响曲、15首弦乐四重奏、21首钢琴奏鸣曲(“实践性意义”)等,舒伯特善于把诗歌同旋律巧妙结合,创作了600多首艺术歌曲,被誉为“歌曲之王”,是一位“最能表现人自身的作曲家”。舒伯特的音乐是一种诉求,表达内心的冲突、激情、绝望,这位音乐天才总是生活在贫困的边缘但凄惨而快乐。梅纽因精辟的谈到:“贝多芬是大变动或者革命性的,朝千百万人呐喊;舒伯特则是温馨的,他一个接一个地分别对每个人倾吐心声。与贝多芬不同的是,舒伯特不是宣告或者昭示,而是沉思默想。”1824年贝多芬的《第九交响乐》首次公演,大获成功而此时舒伯特或许也是欢呼的听众中的一员,之后他们便先后去世,但他们的音乐遗产在今天依然光辉熠熠,是某种超越了时间而永恒的东西。

参考书目

[1]耶胡迪·梅纽因,柯蒂斯·W·戴维斯著 冷杉译《人类的音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4月.

[2]恩里科·福比尼著 修子健译 《西方音乐美学史》[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年2月.

[3]赵晓生著《传统作曲技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9月.

[4]魏纳·莱奥著,张瑞 译《器乐曲式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年4月.

[5]卡尔·车尔尼著,保尔·巴杜拉-斯科达,注释,张奕明,译《贝多芬钢琴作品的正确演绎》[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7年4月.

作者简介:王叶胤(1985—),女,汉族,福建莆田人。莆田学院音乐学院讲师,英国伯明翰音乐学院钢琴演奏硕士,厦门大学艺术学院钢琴演奏与教育硕士。

猜你喜欢
舒伯特奏鸣曲贝多芬
手机上的奏鸣曲
亦远亦近贝多芬
心声歌刊(2021年1期)2021-07-22 07:52:22
最富诗意的音乐家——舒伯特
舒伯特
交响乐之王——贝多芬
贝多芬
贝多芬·丁
春天的奏鸣曲
饥饿奏鸣曲
舒伯特《即兴曲Op.90 No.4》的音乐分析及演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