薏苡附子败酱散的临床研究进展*

2016-02-02 13:08:29富晓旭谢春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6年4期
关键词:败酱败酱草薏苡

富晓旭,谢春光

(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成都 610072)

【综述】

薏苡附子败酱散的临床研究进展*

富晓旭,谢春光△

(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成都 610072)

综述近20年来中医各家对经方“薏苡附子败酱散”在临床各科的应用,张仲景立本方之原意为治疗肠痈内脓初成,后世医家不断思量此3味药物的配伍方式和剂量比例,将其发挥至临床内、外、妇、儿各科疾病的治疗之中,故就多年来大量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分析其中的思路和规律。

薏苡附子败酱散;散寒祛湿;综述

薏苡附子败酱散是一首小巧的经方,出自《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为治疗肠痈之主方。其方组成精炼 ,即薏苡仁、附子、败酱草3味,并具有温阳健脾、清热祛湿之功。现代医家根据这一病机,扩大了该方的主治范围,在临床诸多内、外科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笔者就近10余年国内有关薏苡附子败酱散的临床报道作一综述。

1 胃肠疾病

唐祖宣等[1]用本方(薏苡仁100 g,炮附子30 g,败酱草30 g)治疗急慢性肠痈25例,其中治愈21例(84%),显效2例(8%),无效2例(8%),有效率92%。刘英梅[2]采用本方加减(制附子9 g,薏苡仁20 g,败酱草15 g,白芍15 g,白及10 g,三七粉3 g,延胡索10 g,甘草9 g),配合中药(白头翁20 g,黄连15 g,黄柏15 g,秦皮10 g,白芍20 g,三七粉9 g)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0例,有效率90.00%,明显优于对照组(63.33%)。李春阳[3]应用本方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25例,疗效确切。钱惠泉[4]用本方加味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6例,2个月后观察有效率77.78%,较柳氮磺胺吡啶对照组(55.56%)有显著优势。张聚府[5]观察了加味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胃肠穿孔后腹腔炎性包块38例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100%。

2 妇科疾病

沈关桢等[6]采用本方加减治疗宫外孕包块66例,研究发现该法不但可以达到早期治愈的目的,又能避免输卵管的局部病变。光爱珍[7]用本方加味(薏苡仁30 g,败酱草20 g,陈皮10 g,半夏10 g,茯苓12 g,甘草6 g,川芎10 g,川牛膝12 g,苍术15 g,香附12 g)治疗手术失败的过期流产患者1例,3剂而愈。蔡元龙等[4]以本方为基本方加味治疗4种证型的盆腔积液30例,服药3~10周后经超声检查积液全部消失。杨芳等[8]采用本方加味(生薏苡仁40 g,白附片30 g,败酱草35 g,绿豆18 g,白芍25 g,川芎15 g,茯苓15 g,泽泻15 g,白术18 g,台乌15 g,延胡索15 g,柴胡10 g,香附15 g,炙甘草10 g)治疗慢性盆腔炎50例,总有效率98%。朱宗元[9]运用本方加减治疗脾肾阳虚与湿热下注型带下病,服药1~2周内症状明显减轻,疗效甚佳。

3 男科疾病

马军等[10]用加味薏苡附子败酱散(薏苡仁 30 g,制附子10 g,败酱草30 g,台乌药10 g,砂仁10 g,泽兰15 g,皂角刺10 g,桃仁20 g,冬葵子10 g,栝楼15 g,蒲公英15 g,炙甘草6 g)治疗寒湿血瘀型慢性前列腺炎 38例,结果总有效率 94.74%,治愈率28.95%,均高于对照组。李广涛等[11]用本方加味(薏苡仁20 g,炙附子6 g,败酱草20 g,蒲公英10 g,车前子10 g)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湿热下注证)60例,其中显效 24例(40%),有效 30例(50%),无效6例(10%),总有效率90%。

4 皮肤疾病

刘宏伟等[12]用本方加减(薏苡仁30 g,附子 3 g,败酱草30 g,连翘15 g,丹皮12 g,生地15 g,当归15 g)治疗亚急性湿疹56例,其中痊愈37例,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8%。丛林[13]用本方加虫类药(制附子 60 g,薏苡仁、乌梢蛇、败酱草各30 g,全蝎15 g)治疗慢性湿疹45例,其中治愈37例,显效8例,平均治疗时间55 d,随访1个月内无严重复发,3个月内总复发率为22.22%。宣兆三[14]用本方(薏苡仁10 g,附子2 g,败酱草5 g)外洗加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治疗婴幼儿湿疹102例,其中89%的患者于1周内皮损消失,无色素沉着及斑痕,较单给予西药外用者疗程明显缩短。王耀光[15]运用本方加减治疗阴囊脓肿、丹毒、脐痈、带状疱疹等外科诸疾,取得显著疗效。卫建强等[16]用本方灌肠治疗肛窦炎120例,其疗效优于口服抗生素且复发率较低。

5 肺系疾病

陈章生等[17]以本方加减治疗 8例肺脓疡、19例支气管扩张,证属正气不足、阳虚毒结者,疗效显著。

6 讨论

薏苡附子败酱散见于《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方中薏苡仁十分利湿排脓,附子二分温阳散结,败酱五分排脓解毒,共奏散痈解毒、振奋阳气之效。如本文上述,当代临床医家多用此方治疗消化道、妇科、泌尿系及外科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盆腔炎、前列腺炎、痤疮、湿疹等。治疗对象大多继发于急性炎症合并化脓性感染,由于失治误治或体虚等原因,病情迁延为慢性炎症过程。该病患群体大多经历过急性期的西医或中医治疗,如抗生素或大量清热解毒药物折阳伤正。而本方能扶正祛邪,在振奋阳气的基础上解毒排脓,直中慢性炎症正虚邪恋的病机,因而在广泛的疾病谱中能够发挥确切的疗效。

张仲景立本方之原意为治疗肠痈内脓初成,后世医家不断思量此3味药物的配伍方式和剂量比例,将其发挥至临床内、外、妇、儿各科疾病的治疗之中。笔者通过对大量临床报道的整理发现,本方之所以收效颇广,关键在于医者针对不同疾病所用本方的剂量比例不同,即病程越长附子所用比例越大。如治疗急性湿疹、急性阑尾炎、急性口腔溃疡,薏苡仁与附子的比例为4∶1~5∶1,而治疗慢性盆腔炎、慢性前列腺炎、慢性湿疹、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薏苡仁与附子的比例则为3∶1~1∶2,该比例的变化对于治疗方向的改变,远比药物加减更为显著。随着病情迁延,阳气逐渐虚衰,寒湿盘踞不化,湿浊壅盛而成毒,毒性渐猖而损气抑阳,如此往复。因此,随着病邪的不断深入,附子在处方中的作用逐渐由振奋阳气转为温阳化湿,由佐使药跻身为臣药甚至君药。此外,笔者亦认同郭少英[18]、蒋翠[19]等医家的观点,本方的君臣界定万不可以比例大小而量,薏苡仁甘淡力弱本为食品,附子剂量虽轻而效力雄厚,本有君王之性。正因如此,仝小林[20]、傅元谋[19]等当代大家的医案中,本方的剂量比例变化灵活,但终不离散寒祛湿的主体思想。

就各家临床研究的方法而言,大多数的报道均设立对照组且随机分组,部分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既体现中医药的独特疗法及效果,又体现了优势互补。其次,大部分的临床研究都设立有明确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及疗效判定标准,结果经过严谨的统计学处理研究价值较高。但目前的临床试验中,很少采用盲法分组,纳入标准中关于中医的证型诊断不明确也不统一,大样本研究较少,具体处方的剂量与比例差异较大,药物的加减变化过于灵活,这些问题制约了薏苡附子败酱散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但也为未来的研究指出了方向。今后对于薏苡附子败酱散的临床研究应在循证医学的指导下,制定规范化的研究方案,以中医证型诊断为主要纳入标准,不局限于疾病的类型,以此大大拓宽薏苡附子败酱散的疾病诊疗范围。同时,应借助细胞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开展系统的实验研究,深入探讨薏苡附子败酱散的作用机制,尤其应重视该处方在炎症过程中的阻断机制。另外有必要探索该处方在不同疾病中的量效、时效关系,解开该处方的剂量之谜,以进一步服务于临床。

[1] 唐祖宣,李向义,薛天伟,等.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肠痈25例[J].北京中医,1987(5):32-33.

[2] 沈关桢,吴展,林春兰.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减治疗宫外孕包块66例[J].中西医结合实用临床急救,1998(7):35.

[3] 李春阳.薏苡附子败酱散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25例[J].中医研究,2007(10):46-47.

[4] 钱惠泉.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味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6例[J].河北中医,2005(3):196-197.

[5] 张聚府.加味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胃肠穿孔后腹腔炎性包块38例[J].四川中医,2004(5):50-51.

[6] 光爱珍.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味治疗过期流产1例[J].中国民间疗法,2010(5):36.

[7] 蔡元龙,梁凤云.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味治疗盆腔积液30例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21):239.

[8] 姚颖玉,贾云波.朱宗元教授运用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带下病经验[J].河北医学,2008(12):1501-1502.

[9] 杨芳,王敏.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慢性盆腔炎50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9(9):41.

[10] 马军,郑月萍,严兴海,等.加味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寒湿血瘀型慢性前列腺炎38例临床研究[J].西部中医药,2012 (12):7-9.

[11] 李广涛,颜微.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味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60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7(10):64.

[12] 刘宏伟,贾浩.薏苡附子败酱散加减治疗亚急性湿疹56例[J].中医药导报,2011(9):109.

[13] 丛林.薏苡附子败酱散配合虫类药治疗慢性湿疹[J].山西中医,2013(1):59.

[14] 宣兆三.薏苡附子败酱散加西药治疗婴幼儿湿疹102例[J].中国现代医生,2008(4):101.

[15] 郭敏,王耀光.王耀光运用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外科疾患经验[J].中医杂志,2012(10):884-885.

[16] 卫建强,闫卫军,宁桂兰,等.薏苡附子败酱散灌肠治疗肛窦炎120例[J].光明中医,2013(5):957-958.

[17] 陈章生,兰智慧,丁雨红.薏苡附子败酱散新用[J].辽宁中医杂志,2010(S1):183-184.

[18] 郭少英.薏苡附子败酱散证辨析(续三)[C].仲景医学求真,2009:233-235.

[19] 蒋萃.傅元谋教授薏苡附子败酱散的临床运用举隅[J].四川中医,2013(5):119-120.

[20]周强,逄冰,赵锡艳,彭智平.仝小林教授运用薏苡附子败酱散验案举隅[J].中国临床医生,2013(10):70-71.

R285.6

:A

:1006-3250(2016)04-0579-02

2015-09-18

富晓旭(1988-),女(满族),辽宁人,住院医师,在读博士,从事中医药防治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通讯作者:谢春光,Tel:15882428253,E-mail:399608585@ qq.com。

猜你喜欢
败酱败酱草薏苡
嗨,树来了
薏苡功能性酒研究进展及工艺优化
Efficacy of Wumei Baijiang prescription (乌梅败酱方) on regulatory T cells/ helper T cells Immune balance in mice with ulcerative colitis
败酱本草考证
贵州薏苡新品种(系)的性状表现
农技服务(2020年2期)2020-05-20 09:55:12
不同水温对2种薏苡种子的萌发及黑穗病的影响
种子(2019年2期)2019-03-21 07:28:04
治疗热毒疮痈的良药——败酱草
家庭医学(2018年8期)2018-10-17 02:10:02
白花败酱草总皂苷提取纯化工艺的优化
中成药(2018年1期)2018-02-02 07:19:57
清热解毒败酱花
中老年健康(2017年9期)2017-12-13 15:24:20
趣味谜语·(每行一味中药)
家庭医学(2015年2期)2015-05-06 01: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