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重剂黄芪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运用*

2016-02-02 13:08:29贾英杰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6年4期
关键词:生肌补气创口

贾英杰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 300000)

论重剂黄芪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运用*

贾英杰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 300000)

笔者从事恶性肿瘤的中医临床工作已30余载,视黄芪一药为起沉疴之瑰宝,深刻体会到“重剂黄芪”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确切疗效。故将介绍重剂黄芪在体虚、手足综合征、化疗后顽固性口腔溃疡和肿瘤术后创口久不愈合方面的具体应用,并结合临床经验探讨黄芪在配伍和剂量上的应用特色。

黄芪;重剂;肿瘤

黄芪始载于《神农本草经》:黄芪味甘,微温,无毒。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癫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黄芪一直为历代医家所推崇和重用。笔者临证喜用重剂黄芪,非重剂不足以撼重病,现将临证运用重剂黄芪治疗恶性肿瘤的些许体会与同道共享。

1 体虚的肿瘤患者

《本草求真》指出:“黄芪为补气诸药之长,是以有耆之称。”《医学衷中参西录》言:“黄芪,能补气,兼能升气,善治胸中大气下陷”,可见补气莫过于黄芪。

恶性肿瘤属于恶性消耗性疾病,笔者将其基本病机概括为“正气内虚,毒瘀并存”。所谓“正虚之处,便是留邪之所”,正气亏虚是发病的根本。患者常见一派气虚羸弱之象,尤其是接受放疗、化疗和手术治疗的患者或者晚期患者,临床多表现为气短、乏力、脉弱等虚候。针对此类患者临证时常以黄芪挂帅为君,在剂量上运用黑箱原理以投石问路,初用30 g为试探性用药,然后根据病情反馈,渐加至60 g、90 g,多至120 g[1]。

在用重剂黄芪补气的同时,不忘滋其生化之根源。唐宗海在《血证论》中言气、水本一家:“盖人身之气,生于脐下丹田气海之中。脐下者肾与膀胱,水所归宿之地……蒸其水,使化为气,如《易》之坎卦,一阳生于水中,而为生气之根”,故补水可生气。因此笔者临证时常于“阴中求阳”,在用重剂黄芪补虚的同时,伍以生脉散、生地、石斛等养阴之属,使生气之源泉不绝,羸弱之躯可日渐复元。每遇虚极羸瘦之患者,多以黄芪生脉散为基础方,收到良效。

黄芪长于补虚,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其具有抗肿瘤作用,可谓扶正抗癌,一举两得。正所谓祛邪不伤正,扶正不留邪,此实乃黄芪之谓也。

2 手足综合征

手足综合征又称为掌拓感觉丧失性红斑,临床主要表现为指/趾的热、痛、红斑性肿胀,严重者可发展至脱屑、溃疡和剧烈疼痛而影响日常生活。多种化疗药物及分子靶向药物可导致手足综合征,以口服化疗药希罗达最为严重,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手足综合征属于中医“痹症”范畴。

笔者认为,化疗致手足综合征的根本病机为“气虚血瘀”,化疗后药毒直中脾胃,脾胃一损气血生化乏源,阴血不足,脉道空虚,营卫失和,血行滞涩,筋脉失于濡养,导致肌肤麻木、感觉迟钝。

运用重剂黄芪治疗手足综合征主要是受黄芪桂枝五物汤和补阳还五汤的启发。《金匮要略》黄芪桂枝五物汤本为“血痹”而设,《医林改错》补阳还五汤本为“半身不遂”而设,然论病机则均属“气虚血瘀”,两方均重用黄芪为君以甘温补气。笔者在治疗手足综合征时,黄芪常用量为60~120 g,再取黄芪桂枝五物汤调和营卫之法与补阳还五汤活血通络之用,方中每每大量补气药中佐以少量活血通脉、调和营卫之品,气旺则血行,活血而又不伤正,共奏补气活血通络之功。麻木经年不愈者则在重用黄芪的基础上配合动物药,如全蝎、蜈蚣、蕲蛇之属每每奏效。《素问·太阴阳明论》:“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即脾主四肢之意也。笔者临证重脾胃,所选黄芪桂枝五物汤有甘温建中之功用,且又重用黄芪,则中焦健运、气血生化有源,加之活血通脉之法,由是则四末得以濡养,手足麻木可愈。

3 化疗后顽固性口腔溃疡

化疗是恶性肿瘤的主要治法之一。化疗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提高恶性肿瘤治愈率的同时,对增殖旺盛的正常细胞如造血系统、胃肠黏膜上皮细胞等均有影响,其中口腔溃疡中医称之为“口疮”,是恶性肿瘤化疗最常见的合并症之一。

口腔溃疡反复发作,经年难愈,甚者可累及外阴及眼部。有医者见口腔溃疡便言有火,用三黄之属直折之,然徒见脾胃损伤,溃疡一日甚于一日。殊不知此火乃“虚火”,直折无功,反伤胃气。《景岳全书》曰:“口疮连年不愈者,此虚火也。”本病与免疫功能低下密切相关,类似于西医的白塞氏综合征,即中医的“狐惑病”。笔者认为此多由气阴两虚所致,治疗上分为发作期和缓解期,发作期标本兼治,双管齐下,常用黄芪30~60 g、生地黄30 g、黄连10 g、莲子心12 g益气养阴、托毒生肌兼清心火。缓解期治本为主,笔者常用黄芪、生地以益气养阴,配合健脾和胃之法以运中土,如此何虑溃疡再起?总之,在治疗化疗后顽固性口腔溃疡患者时,无论发作期还是缓解期均重用黄芪、生地以益气养阴,发作期兼清心火,缓解期则健运脾胃。《金匮要略》提倡用甘草泻心汤,重用甘草以益气补中。无论黄芪也好甘草也罢,现代研究表明二者均能提高人体免疫力。

4 肿瘤术后创口久不愈合

恶性肿瘤患者多气血亏虚,术后创口久不愈合是常见症之一。陈自明《外科宝鉴》认为:“治痈久不合者,其肉白而脓少者,此气血具虚,不能潮运,而疮口冷涩也。”李东垣强调“溃疡属气血俱虚,固在所当补。”陈士铎《洞天奥旨》强调阴证疮疡尤以大补为急。近代医家赵炳南提出阴疮久不愈合,主要是因为气血不足。由此可见,气血亏虚是创口久不愈合的首要原因。笔者认为脱毒生肌、养血活血为治疗本病的大法。黄芪是传统疮药,善治“久败疮”,笔者常用黄芪60~90 g托毒生肌为君,当归20 g养血活血为臣。对于创口渗液清稀色白者常配合完带汤,以健脾益气,升阳除湿。完带汤出自《傅青主女科》,本为治疗脾虚带下而设,笔者取其升阳除湿之功用,湿邪一去经络得通,且微微一点阳气,有助于黄芪发挥其托毒生肌之功。

何绍奇曾说:“溃疡云云,我所不知,我但知‘陷者升之’”,此语发人深思。笔者认为口腔溃疡经年不愈和创口久不愈合,均是体内元气下陷在体表的表现,黄芪一物善于走表,又长于托毒生肌敛疮,运用重剂黄芪实取其补中益气汤“陷者升之”之意,使“皮肤”“黏膜”得以愈合。

笔者临证视黄芪为瑰宝,且运用时大刀阔斧,每每30 g起步,渐加至60 g、90 g多至120 g,每获良效。黄芪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处于独一无二的地位,恶性肿瘤属于中医“积”的范畴,大积大聚宜用重剂治之,否则如隔靴搔痒、杯水车薪无济于事。

[1] 王晓群,李小江,贾英杰.贾英杰教授运用气旺磨积论治疗肿瘤的经验[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9):2296.

R285.1

:A

:1006-3250(2016)04-0540-02

2015-09-2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273937);天津市科委项目(12ZCDZSY15800)

贾英杰(1960-),男,天津人,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从事中西医结合肿瘤的临床与研究。

猜你喜欢
生肌补气创口
Ganoderma lucidum: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phytochemistry,eff icacy,safety and clinical study
“补气之王”黄芪,你吃对了吗?
今日农业(2022年13期)2022-09-15 01:20:44
比缝合更好的创口封闭方法
中老年保健(2022年6期)2022-08-19 01:40:44
补气补阴就吃黄精炖瘦肉
心灵创口贴
好孩子画报(2021年6期)2021-07-17 22:14:32
Advances in the Study on "Simmering Pus and Forming Flesh" in Treating Anorectal Diseases by External Treatment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改良型创口贴
设计(2020年6期)2020-05-14 13:34:10
小伤口都能用创口贴 ?
自制生肌玉红膏联合中药坐浴治疗肛裂临床疗效观察
中外医疗(2015年16期)2016-01-04 06:51:49
复方生肌玉红膏外敷促进混合痔术后创面愈合140例
中医研究(2013年11期)2013-03-11 20:2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