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魏晋风度
—以《兰亭集》为中心

2016-02-02 05:43:05常晨秋
中国民族博览 2016年4期
关键词:服食兰亭集序风度

常晨秋

(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中国古代史,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试论魏晋风度
—以《兰亭集》为中心

常晨秋

(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中国古代史,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摘要】《兰亭集序》凭借其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上、中国文化史上都有着无法替代的重要地位。《兰亭集》中的诗文及雅集集中体现了王羲之时代由魏晋玄风所引导的魏晋风度,名士借上巳修禊的习俗在兰亭雅集,而雅集中所创的诗文无不流露出名士的生死之悲、山水之情。同时,士人又浸于服食与饮酒之中,因寄所托,将服食与饮酒作为追求玄冥的途径,留连山水的媒介。最终形成了东晋名士清峻、通脱、华丽、壮大的诗文之“气”,及以追求“玄”为核心的书法之“韵”。

【关键词】魏晋风度;《兰亭集》;清谈;玄学;服食;饮酒;文学;书法

一、 绪论

近几十年来立足于《兰亭集》对魏晋风度进行研究的学者很多,最早以《兰亭集》为中心分析魏晋风度的当属周汝昌先生,他在《<兰亭序〉的内容问题》(综考之二)一文中集中分析了王羲之的思想。刘跃进先生在《兰亭雅集与魏晋风度》一文中主要以政治角度来分析魏晋风度。孙红的《试论<兰亭集序〉中魏晋风度的体现》魏晋名士对个体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思考。除此而外,还有从书法角度去分析魏晋风度的论文,分析其作品所反映书法家的人格美及其特定时代的精神风貌。

二、清谈与玄学

(一)名士与清谈

根据学者研究,两晋清谈大体可分为以刘琰、王蒙、许询为宗的名理之谈,内容不出老庄;而东晋以降,风气便有所转变,清谈内容逐渐迁移到佛理之上,以支遁、法深、道安、惠远之流及殷浩、郗超为宗,而孙绰、谢尚、阮裕、韩伯、孙盛、张凭、王胡之等人以佛理解儒学,既有佛玄之风,又承儒玄之绪。

但清谈名士对于“清谈误国”之说却很不以为然,因为后期清谈已完全转为玄谈,与政治已然分离,只能算是名士引导的学术思想,就像汉人讨论经学一样正常。

(二)名士与佛玄

东晋以降,在清谈、玄言之家极其好以老庄解佛学或以佛学解老庄,所以当时不仅名士好雅谈,而且许多佛子也很喜欢玄谈,遂使“佛玄”大大盛行,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支道林。根据《晋书》之说,支道林亦曾参与兰亭雅集,支道林的声誉甚至使晋哀帝为之动,故而两次遣人请他到国都讲法,讲完后“白黑钦崇,朝野悦服”。

三、兰亭雅集

魏晋风度,或可称之为名士风度,乃是一种士人的“风流”。魏晋风度在时间范围上,大致在曹魏时期至刘宋一代。在这二百年中,随着佛教渐入中原,中原名士即借用“道”来挣脱汉代经学的羁绊,力图使思想和信仰自由,这一时代的名士都追求个人精神的解放,在魏晋名士的集体努力下,最终形成了中国文人的一种范式,而这种范式是由两大理论支撑,一是“自然合理”,一是“得意忘言”。后世在评价魏晋时期多称这个时代是“文人自觉的时代”。

经病理证实,42例疑似乳腺病变患者中,阳性共计32例,阴性10例;乳腺MR动态增强单一检查中,阳性25例,阴性17例;乳腺MR动态增强扫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检查中,阳性31例,阴性11例。详情见表1。

《兰亭集序》的开篇即说:“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所谓 “修禊”乃是“上巳”的一种风俗,又称“祓禊”、“祓除”等。这种风俗起源很早,大约在三代就有,在这天人们聚于水滨举行各种避邪纳吉的祭祀仪式,当时是由巫行祓禊。秦汉以降,渐渐演变为一种宫廷或是贵族的游乐活动。

兰亭雅集可以说是金谷园集会的重现,在表现形式上以诗酒为乐,将眼界扩大。兰亭之会之所以在中国文人集会中最负盛名,极大是因为王右军《兰亭集序》的书法之故。这片文章根据的是逯钦立辑校的《先秦汉魏两晋南北朝诗》里面有关《兰亭集》的全部内容。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王羲之等名士自由自在的人格美,以及他们对宇宙深切的感触,对“死生”在哲学上的理解,在心灵上的顿悟。

谈及王羲之的哲学思想,必须先提及支道林。支道林,晋哀帝时得道高僧,创立了“即色宗”。支道林的新理便是用佛教的“无欲”来解释“无侍”,真正的逍遥在于“无欲”。

纵观《兰亭集序》,可以看出王羲之的悲几乎都源于死与生。因而极力强调“死生亦大矣”,试图说服自己接受死,但又很是眷恋生,所以在情志上以山水自然为乐,同时也“赖丝竹陶写”。这也是晋人,乃至中国文人的一种矛盾。

四、服食与饮酒

在魏晋诗文中有这么一句“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这里的意思似乎是意识到服食不能得到长生,于是名士便转而饮酒以适情。下面分别谈一谈服食与饮酒。

(一)服食之风

服食之风起于何晏,《世说·言语》载:“何叔平云:服五石散,非唯治病,亦觉神明开朗。”又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言:“近世尚书何晏,耽声好色,始服此药。心加开朗体力转强。……宴死后,服者弥繁,于时不辍。”由此可见,服食是在何晏才开始的。关于具体服食的方法,本文不作说明。五石散是根据张仲景的药方改进,兰亭集会的主持者王羲之便“雅好服食养性”,道士许迈给王羲之的一封信中言:“自山阴南至临安,多有金堂玉室,仙人芝草”,可以看出王羲之对于服食一事的痴迷,甚至沉溺于服食。

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我们分析王羲之的生死观。王羲之不能堪透生死,因而他极力强调“死生亦大矣”。在生与死问题上并未能解脱,他便歆慕道教的长生,甚至期望“当以乐死”。他信奉五斗米道应该也是出于期望长生的缘故,或许也正是因为他信奉此教从而真正的服食。

(二)流觞曲水

在此章开始我们便提出服食与饮酒,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服食与饮酒是有一定关系,因为服散后要靠酒来解散。魏晋名士饮酒一则是为了寄托他们任真自然之情,一则是为了麻痹自己以逃避现实。大约到了东晋以后,名士饮酒不像以前那么痴狂。东晋名士饮酒似乎半是为了娱乐享受,又半是为了寄托精神。

兰亭集会上的饮酒更是有趣,将饮酒与环境、情志联系到一起,更像是在品茗而不是饮酒。从兰亭诗中我们可以看出,集会名士饮酒多是为了取乐化郁,可见他们饮酒志在取其乐而忘其忧。

通过对比我们清楚地看到西晋名士饮酒多是为了“越名教而任自然”,在于对抗名教的礼,同时又是为了逃避社会现实;而东晋名士饮酒更倾向于取乐去忧,他们饮酒也在追求真情。正是这群名士的风流,才为后世文人创造了诗酒人生的范式,大凡集会必要饮酒,饮酒必有佳作,如李白曾参加了一场效仿金谷园集会、兰亭集会的春宴,并写了一篇很美的序文——《春夜晏从弟桃花园序》。

五、文学与书法

魏晋乃是中国文学与艺术大嬗变之时代,文学上“因为接受了印度文学的影响,我们乃于单纯的诗歌和散文之外,产生出许多伟大的新文体,像变文,像诸宫调等等出来”。

(一) 诗文之“风”

从兰亭诗的古诗风格与取景入诗的方式来看,兰亭诗文之风大体并未超越《诗》与《骚》,潘岳与陆机在当时很受人推崇,孙绰更喜欢潘岳简约清绮的风格,大抵因为他的洒脱。名士将《诗经》的古风与《离骚》的隽美,加之佛道之韵,最终形成了晋人独特的玄风,尤其在东晋中期以后,文学家与玄学家流为一家,最令后世称道的便是孙绰。将孙绰与王羲之的序文及诗对比看,王羲之的诗文很有道家风范,茫茫大物造,文意徐徐来;而孙绰的诗文虽效仿潘岳的清绮,但不免流于陆机的工缛,这与他引领玄学诗坛很有关系。兰亭集会的玄言诗大多是“期山期水”之句,“散怀山水”之言。这些诗虽然言山表水,但这仍然是玄言诗。这类玄言诗很特殊,在咏山颂水之间将其玄冥之心徐徐流露其中,这便是孙绰所谓的“以玄对山水”。名士们秉承了“虽在庙堂之上,然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的要义,平衡了“名教”与“自然”。最后一切都由东晋最后一位诗人陶渊明终结,柔和山水与玄学,取意在有无之间。

诗曰:“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二)书法之“韵”

魏晋人士受到玄风的引导,所以在对书法之“韵”上的追求也是这样的,王羲之的行书灵动而含蓄,虚空而飘逸,笔势“飘若浮云,娇若惊龙”,最能表现出这种“气韵”!我们可以从唐代冯承素《兰亭集序》临本中看出王羲之书法如同晋人风韵一样,不滞于物,飘逸潇洒。他之所以被奉为“书圣”是他不仅在书法技艺上超乎他人,而在书法审美、思想认知方面已经做到了“圣”。所以我们可以认为,正是王羲之书法的神韵,才将晋人乃至中国人的审美推向到一个哲学层面的高度。

六、结语

在生死观上,他们忽焉生,忽焉死,产生了“悲”的基调,形成了他们任情的风格。因此,服食、饮酒的风气很盛,更为可贵的是他们在文学与书法上的成就将中国文人的气韵提高到了极致,使后世对这种美只能仰望。晋人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中浸泡,才形成了其风流的人格,似乎晋人就在玄澹、洒脱、飘逸、自然中优雅地漫步。这便是魏晋名士的风度,将美发挥到极致,将儒、佛、玄、道融汇到至和!

诗曰:“茫茫大造,万化齐轨。”

参考文献:

[1]刘勰.文心雕龙[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

[2]欧阳询.艺文类聚[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3]高濂.饮馔服食[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85.

[4]汤用彤.魏晋玄学论稿[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

[5]周汝昌.《兰亭序》的内容问题(综考之二)[J].江淮评论,1982(3).

[6]章昕.论《兰亭序》与魏晋风度[J].现代交际,2009(6).

【中图分类号】G120

【文献标识码】A

猜你喜欢
服食兰亭集序风度
王羲之:兰亭集序
当代作家(2024年3期)2024-06-29 22:18:20
爨体兰亭集序(局部)
服药以攻疾
趙孟頫:一笔一划尽风度
艺术品鉴(2020年1期)2020-01-19 06:00:56
风度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陶渊明的餐菊书写与服食
文教资料(2016年36期)2017-05-24 19:09:08
《神仙传》中服食登仙故事浅析
青年文学家(2017年2期)2017-02-22 12:43:26
ТРИ ШЕДЕВРа
中国(俄文)(2016年7期)2016-09-18 01:22:08
死亡压力下的尊严和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