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进勇
(泰州市文化馆,江苏 泰州 225300)
对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下数字文化馆建设的思考
杨进勇
(泰州市文化馆,江苏泰州225300)
【摘要】随着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提出以及互联网数字时代的到来,智能手机、电脑等科技产品越来越普及,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逐渐地发生改变,无论是学习知识、获取资讯、阅读书籍还是休闲娱乐等都与大数据时代紧密联系在一起了。固体、实体的公共文化服务点已不能满足数字时代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追求了,数字化文化馆的建设已提上议事日程,本文就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下,文化馆如何开展数字化建设进行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数字文化馆;对策
近年来,随着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步伐的加快,为“十二五”期间的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打下基础。文化馆作为我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文化服务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进一步加强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融合,早日建成以数字化文化馆为重要内容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原文化部部长蔡武在解读“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现代”这两个字的指向和意义时认为,以往,政府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是从政府的需要和愿望出发,大包大揽,较少从人民群众自身的角度来考虑。建立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就要追求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与人民需求的有效对接,提供什么、怎样提供应该充分听取广大群众的意见,避免主观主义、形式主义的东西,要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的数字化建设,充分运用网络等新媒体,提高服务的便捷性。由此可见,要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的数字化建设,充分运用网络等新媒体,提高服务的便捷性是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有效性的重要手段,是推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和内在要求。
(一)对数字化文化馆的简单认识
随着互联网时代到来,网络和数字技术得到飞快的发展和应用,群众的文化消费习惯和方式发生了重大的转变,越来越多地依靠网络和数字化媒介获取。数字文化馆正是依托互联网这个广阔的网络平台而构建,以其先进的网络模式、强大的数字网络平台、多通道的信息渠道,突破时空、场馆、受众的局限全面提升了文化馆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便利化”, 促使文化馆从原有的单一阵地服务,创新为体验式、快捷式、个性化的文化服务,构建起一个科学的、数字化、立体化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二)数字化文化馆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
数字化文化馆的建设作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化、网络化环境下文化建设的新平台、新阵地,是利用信息技术拓展现代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传播途径的重要途径;数字文化馆的建设,将加大文化资源整合利用、降低文化服务成本,打破馆际壁垒,实行区域联通。这对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作用。由此可见,数字文化馆的建设将是一种新型的服务方式,它不仅适应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新形势,创新了文化馆的服务模式,拓展了文化馆的新职能,还赋予了文化馆事业发展的新任务。
知识经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把数字化文化馆建设推上了快车道,使数字化文化馆建设迎来了自己的春天,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在数字化文化馆建设迎来前所未有机遇的同时还面临着巨大挑战。
(一)数字文化馆建设面临的困境
1.思想认识滞后
数字文化馆是新兴事物,是文化馆事业发展的最新状态,是文化馆职能转变,内容革新,个性发展的重要载体。可是,纵观我国大多数文化馆(站)尤其是中西部地区还停留在传统的以文化馆舍阵地建设为中心的工作模式中,对数字文化馆在思想上认识不够充分,对数字文化馆的巨大发展空间反应迟钝,使数字文化馆建设在思想认识上出现了滞后。
2.政策的配套不完善
尽管近年来,文化部、财政部共同组织实施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及出台了一系列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的政策文件,但不难看出,这些政策、意见的出台虽然可以营造数字文化馆建设的社会环境,可对于文化馆的数字化建设的具体政策意见却极少提及,配套政策的不完善性,增加了数字文化馆探索建设的艰难性。
3.资金投入不均等
随着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加快,文化馆事业也得到了飞快发展,尤其是在资金方面得到较大的投入,但是我们注意到,尽管财政资金的投入加大,可由于历史上对文化馆事业欠账太多,相当一部分资金用于了还历史的帐,许多文化馆的硬件、软件设施至今都不达标,而真正用于文化馆功能建设,尤其是新鲜事物的数字文化馆建设的资金就少之又少了。
4.专业人才队伍严重匮乏
数字文化馆是数字化、网络化时代的产物,从他的诞生之日起就与互联网技术、电脑技术融为一体,技术性、专业性是其重要特征,专业技术人才则是其生命的保障。而网络技术人才则是文化馆目前最匮乏的人才,这与文化馆传统的人才队伍结构有着必然的关系,而这却成为制约数字化文化馆建设的最大的短板,严重制约着文化馆的数字化建设。
(二)走出数字文化馆建设困境的对策思考
数字文化馆建设是时代赐予文化馆事业发展的前所未有的良机,是文化馆职能转变、内容革新,个性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抓住了,文化馆事业蒸蒸日上,错过了,文化馆事业将如履薄冰,因此,我们要以历史的责任感、文化馆事业担当者、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者,抓住机遇,大力推进数字文化馆的建设。
1.转变观念,创新思维
思想往往是行动的先导,所以,在数字文化馆建设中,我们文化馆人一定要积极转变观念,创新思维,勇于接受新事物,把握时代脉络的发展趋势,认识到数字文化馆的巨大发展空间和价值,为数字文化馆的建设统一思想认识,提供精神动力。
2.把握机遇,完善政策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为数字文化馆提供了历史上发展最好的机遇,国家层面的各种促进公益性数字文化建设的政策为数字文化馆提供了政策性保障。但是作为政策层面,具体关于数字文化馆建设的政策、意见、文件还没有成为体系,数字文化馆建设还面临许多需要探索的问题。所以,建议:在国家层面设立数字文化馆建设专项扶持资金;创立数字文化馆的示范区,树立典型;举办数字文化馆建设论坛,加强数字文化馆业务培训,为数字文化馆建设创造浓烈的社会氛围。
3.多管齐下,确保资金投入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没有必要的硬件、软件作支撑,数字文化馆的建设犹如“空中楼阁”,“镜中花”,“水中月”,遥不可及。因此,文化馆建设必须为数字文化馆建设预留必要的建设资金。
1)加快制定数字文化馆建设的资金投入计划。加强数字文化馆的资金投入的计划性,为数字文化馆的建设提供一个长期、持续健康的发展环境。
2)充分利用文化馆公益性免费培训专项资金。充分利用文化馆公益性免费培训这个资金,统筹安排数字文化馆建设的必要资金,使数字文化馆建设资金常态化、固定化、公开化,减少随意性。
3)加大数字文化馆建设的经费自筹渠道。数字文化馆在保障公益性前提下,可以利用网络优势开展网络艺术个人展、网络广告等形式自筹部分资金,用于数字文化馆的可持续发展。
4.加大文化馆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就是超级生产力,没有人才队伍建设的支撑,数字文化馆就是空壳子,就是死水一潭,毫无生机。因此,加快文化馆数字化人才队伍的建设,是决定数字文化馆能否生存、能否发展、能否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需求、得到群众认可的前提条件。
5.注重创建数字文化馆的品牌效应
数字文化馆是文化馆各项功能的延伸和拓展,是文化馆对外交流和沟通的重要平台。因此,文化馆数字化建设还应该注重品牌效应,加强文化馆在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栏目设置、内容选择、栏目编导等方面下功夫,建设一个让广大群众满意和称赞的数字文化馆,树立起文化馆文化品牌。
总之,随着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全面覆盖,数字化文化馆服务具有广阔的设计前景和操作空间,其全新的服务模式和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必将给人们带来更先进、更广泛、更便捷、更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体验,享受时代进步、社会发展带来的文化红利。
参考文献:
[1]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文化馆将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2014(3):17.
[2]戴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00问[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吴江.数字文化馆建设的构想[N].中国文化报,2013(4):23.
[4]侯文斌.重庆北碚“数字文化馆”对外开放[N].中国文化报,2014(4):15.
【中图分类号】D422.7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杨进勇,硕士,中级职称,工作单位:泰州市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