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毒验案一则

2016-02-02 02:16荆波雯
中国民间疗法 2016年11期
关键词:阴陵泉丹毒阳陵泉

荆波雯 孙 莹

1.山东省桓台县人民医院,256400 2.山东省桓台县中医院



丹毒验案一则

荆波雯1孙 莹2

1.山东省桓台县人民医院,256400 2.山东省桓台县中医院

丹毒;针刺;放血;解毒活血汤

患者,男,55岁,2015年11月2日初诊。主诉:左小腿红肿疼痛3 d。现病史:患者述3 d前因淋雨涉水回家,当夜先感寒冷,继而出现身热,体温38.7℃,全身酸痛无力,左下肢灼热、疼痛、肿胀,出现大小不等红斑,左腹股沟淋巴结肿胀。患者诉此病曾发作过2次,每次发作前均有发热。刻下症见:左下肢灼热、疼痛、肿胀,局部皮肤现大小不等红斑,无糜烂、渗出,全身酸痛不适,身热,体温38.5℃,头痛,口干口渴,小便短赤,大便稍干,舌红,苔黄腻,脉浮数。西医诊断:丹毒。中医诊断:流火;证属外感湿热,邪蕴营分,湿热下注。治则:清热利湿,化瘀刺络。①针刺取穴:委中、阴陵泉、阳陵泉、足三里、承山、飞扬、三阴交,诸穴均取左侧。操作:嘱患者取端坐位,诸穴常规消毒后,用一次性华佗牌0.30 mm×40 mm毫针快速进针,进针得气后采用重提轻插手法,诸穴均行泻法,留针30 min,起针后不按穴。②用三棱针散刺红斑部前后左右,刺入5~10 mm,使其少量出血。③中药采用自拟解毒活血汤:蒲公英30 g,金银花15 g,连翘12 g,牡丹皮12 g,赤芍12 g,桃仁10 g,生地黄15 g,牛膝12 g,炒苍术10 g。3剂,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

11月5日复诊:针药并施后,身热已退,左下肢红色变淡,肿胀较前减轻,疼痛明显缓解,口不渴,小便仍感灼热,大便可,舌苔薄黄,脉浮滑。再拟上法加减。①针刺取穴:委中、阴陵泉、阳陵泉、承山、飞扬、丰隆、三阴交、绝骨。操作同前。②中药:大青叶20 g,金银花10 g,连翘10 g,牡丹皮12 g,赤芍10 g,茯苓12 g,生地黄15 g,牛膝12 g,炒苍术10 g。服法同前。

11月8日三诊:左下肢红色全部消退,肿胀疼痛较前明显好转,小便无热感,苔薄脉滑。再从上方治之,嘱再针三次后停针。取穴:阴陵泉、阳陵泉、委中、承山、飞扬、丰隆、三阴交、绝骨。操作同前。1个月后随访无复发。

按语:西医学认为,丹毒是皮肤或黏膜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性感染性疾病,主要是由于β-溶血性链球菌侵袭皮肤或黏膜的网状淋巴管所致。中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外感风热、火毒、湿邪侵袭,内外热毒蕴积肌肤,导致经络阻滞,气血凝滞而成。《圣济总录》曰:“热毒之气,暴发于皮肤间,不得外泄,则蓄热为丹毒。”本病好发于颜面、头部及下肢,因其发病部位不同,命名各异。发于头面部的称“抱头火丹”,生于腿足部的称“流火”,游行全身的称为“赤游丹”。发于头面上肢者,是由于火热毒邪郁于皮肤,阻滞经络,壅遏气血所致;发于下肢者,多为湿热邪气下注足胫所致。若毒邪内陷,病情加重,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下肢逐渐增粗,最后成为“象皮腿”,俗称“大脚风”。而针灸对于治疗下肢部位的丹毒有较好的疗效。笔者认为,若要较快消肿退热,当须针刺与中药同用。笔者采用清热利湿、化瘀刺络之法,取阴陵泉、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丰隆清热利湿,委中、承山、飞扬散瘀通络,起针后不扪穴,随其气出。三棱针散刺出血,意在消散血中瘀热,促使红肿消退。中药以蒲公英、大青叶、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祛火;生地黄凉血解毒;牡丹皮、赤芍、桃仁活血通络;牛膝、炒苍术、茯苓利湿,引药下行。针药并施,疗效显著,治之得法,疾病痊愈。

2016-01-26)

猜你喜欢
阴陵泉丹毒阳陵泉
浅析“肝胆阳陵泉”的理论依据及临床应用
《脏腑图点穴法》中“阴陵泉”的定位探析*
解你难言之隐按摩妙穴少女痛经不痛
“四按”是指按摩4个特效穴位
两对穴让人体“下水道”畅通无阻
黄马酊敷料外敷治疗急性下肢丹毒的疗效观察
丹毒夏季易发,防治做到4点
丹毒夏季易发,防治做到4点
夏季脚底生“泡”,警惕是“丹毒”
图解常见病刮痧疗法(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