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黎标
〔杭州市农业局,浙江杭州310004〕
棉花黄萎病的综合防治
■唐黎标
〔杭州市农业局,浙江杭州310004〕
黄萎病是棉花生产中的顽固性病害,且在近年来有着逐渐加重的趋势。同时,该类病症对于棉花种植的影响也非常大,很多棉田因该类病症甚至会出现绝收情况。对此,我们就要对棉花黄萎病的原因进行分析,做好其防治工作。
棉花黄萎病微菌核能够在土壤、病残体、棉籽饼以及棉籽内外越冬引发感染,带病种子可以说是实现远距离传病以及扩大病区的重要途径。温度方面,其适宜温度为25℃~28℃,在25℃以下、30℃以上则较为缓慢。如果棉花种植环境多雨、温度较高,就会提高该病症的发病几率;而粗放型种植、排水不良、长期连作以及地势低洼等情况也将进一步提升发病几率。
经研究,棉花黄萎病之所以在近年来有逐渐加重的趋势,与以下方面原因具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缺乏抗病品种
在很多省份,目前还缺少对黄萎病具有良好抗性的品种,在抗病品种缺乏的情况下,很多棉区对耐或感病品种进行了种植,且在实际种植中存在着频繁的调入以及串换情况,导致该病出现逐年加重、蔓延的问题。
(二)长期连作
由于受到耕地面积的影响,很多棉区很少进行倒茬以及轮作,连年对棉花进行种植,因此黄萎病在土壤中相关菌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更为严重。
(三)缺乏化学控制
虽然我国拥有着较多种类的杀菌剂,但是还没有一种能够对黄萎病进行较好的控制。目前反映较好的药物类型是腐殖酸类物质黄腐酸盐拌种结合后期叶面喷雾,可是其效果仍不是非常理想。
(四)灌溉方式
在棉花生育期,往往以灌溉方式解决棉花对水分的需求。如果没有做好灌溉处理或者灌溉次数较为频繁,则可能导致黄萎病出现进一步传播以及受到侵染的情况。
(五)病残体还田
很多地区对棉秆进行粉碎处理之后,在没有充分发酵的情况下就将其作为肥料进行还田处理。该种情况将大幅增加土壤中的含菌量,并且为病原菌在土壤中的繁殖以及生存提供了营养。
(六)黄萎病自身特点
黄萎病病菌属土壤习居菌,具有着较广的寄主范围,难以进行铲除且具有较大的变异性以及较强的病菌抗逆性。
(一)植物检疫制度
科学的检疫制度是做好黄萎病防治的重要基础。对于发生病情的棉区,要严禁外调棉种,禁止从病区调入带菌棉种、棉籽饼和棉籽壳,做好无病区的保护,做好病菌传播的控制工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建立留种地以及供种基地,保证棉种的自选、自留、自用,避免因渠道过多传入病菌。
(二)做好品种选择
在棉花黄萎病病区大力推广抗病优良品种,这是十分有效控制黄萎病的一种方式。目前,中棉12、中棉10、中棉16、中棉19以及豫棉14、豫棉16、豫棉8等都是具有较好抗病效果的棉花品种。
(三)轮作倒茬
在棉花种植中,要保持同非寄主的禾本科植物进行倒茬轮作,避免同黄萎病菌的宿生以及寄主植物换茬。经过相关研究,玉米、水稻、小麦以及高粱这部分作物在种植中不会受到黄萎病菌的感染,通过与这些农作物进行倒茬种植,则能较好地预防黄萎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棉花——小麦——玉米或者棉花——小麦——大豆的方式进行种植,此外,蒜棉套种也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式,预防黄萎病的效果在60%以上。而通过水稻同棉花间的轮作,则能够获得更为显著的防护效果,对于黄萎病情况较为严重的棉田,当连种3年水稻之后再种植棉花,同棉田连作相比,黄萎病发病率将下降99%,在轮作的同时做好钾肥的增施,则将获得更好的防病效果。
(四)物理防治
如果棉株已经患有黄萎病,则可以应用重打顶的方式,并在植株根部位置使用刀子划开一个5cm的口子。此种方式够对黄萎病害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
(五)种子消毒
对于外调棉种或者不能够对其安全性进行保证的棉种,需要通过药剂以及硫酸脱绒的方式进行处理。
1.硫酸脱绒。
1kg硫酸先加热到110℃~120℃,将其倒入到装有10kg棉籽的瓦盆以及陶瓷缸当中,一边倒一边使用木棍对其进行搅拌。在搅拌的过程中做好观察,当发现棉籽短绒脱净、变亮、变黑之后则可以将其转移到清水中进行冲洗,直至水味不显酸、颜色不发黄为止,并将其捞出晾干播种。
2.402药液处理。
在该方式中,首先在缸中倒入100kg65℃左右的热水进行,之后加入80%50ml的402抗菌剂,搅拌均匀后倒入经过硫酸脱绒的40kg棉种,再浸闷30min后捞出,可以在晾干、播种后进行备用。
3.多菌灵浸种。
在该方式中,用多菌灵胶悬剂0.3%~0.4%溶液在常温下进行13h左右的浸种,能够在消灭种子内外部存留的病菌的同时减轻轻苗期的病害。
4.黄腐酸盐拌种。
在完成硫酸的脱绒处理后使用0.2%黄腐酸盐进行拌种,则能够获得较好的防护效果,其控制期一般能够达到60d左右。
棉花黄萎病是棉花种植中危害非常大的病症类型,在棉花种植中需要做好综合防治技术的应用与控制,保障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