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镇化进程中农村转移劳动力职业培训意愿实证研究

2016-02-02 14:40吴兆明郑爱翔
成人教育 2016年1期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吴兆明+郑爱翔

【摘 要】通过选取典型新型城镇化地区开展农村转移劳动力职业能力培训意愿调查,运用二值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转移劳动力职业培训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年龄、家庭纯收入、工种职位、培训成本、培训对预期收入的影响、城镇化对农村转移劳动力职业素养要求等六个因素对其职业能力培训意愿的影响较为显著;性别、文化程度、婚育状况、外出务工年限与农村转移劳动力职业能力培训的意愿无显著关系。从影响程度上看,培训对收入影响是影响农村转移劳动力职业能力培训意愿的最主要因素,其次为城镇化对农村转移劳动力技能素养要求、工种职位、培训成本、家庭纯收入、年龄。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农村转移劳动力;职业培训意愿;logistic模型

【中图分类号】F3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794(2016)01-0030-06

一、引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1]李克强总理指出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要实现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融合,让农民工逐步融入城镇”。随着内涵质量型的新城镇化发展,特别是产业经济转型升级发展,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等势必将对当前农村转移劳动力职业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然而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农村劳动力教育程度低、职业技能水平低下、职业素养欠缺,这种岗位职业能力需求与劳动者职业能力供给的不匹配直接影响了新城镇化产业经济的发展,也对农村转移劳动力本身的就业与创业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当前亟须大力加强农村转移劳动力职业能力教育与培训,提升其就业及创业能力。

农村转移劳动力职业能力培训意愿是影响其职业能力培训成效的关键。对其培训意愿的研究有利于从劳动者本身心理角度掌握其对职业能力培训的期望及其影响因素,从而也更有利于为农村转移劳动力职业能力培训决策部门提供参考。

国内学术界对农村转移劳动力职业能力研究主要从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保障、[2]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工作、[3]农村劳动力培训需求、[4]城镇化与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5]构建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体系[6]及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效果[7]等角度进行。对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意愿的研究部分学者主要从传统农村劳动力或者外出务工人员参与技能培训的意愿进行研究,且培训主要集中于就业技能的培训,而对新城镇化建设语境下农村转移劳动力参与职业能力培训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并不多见。而随着新城镇化的推进,用人单位对农村转移劳动力职业能力需求除了专业技能要求提高外还对职业道德、职业思想、职业行为习惯等职业素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新的变化对农村转移劳动力职业能力培训意愿是否产生一定的影响,以及80、90后新生代农民工也呈现出新的意识特点,职业能力需求变化和新生代农民工新特点是否会影响到农村转移劳动力职业教育培训意愿目前还尚未有深入研究。

在我国新城镇化建设改革探索中,江苏省的“苏南模式”是目前我国新城镇化建设的五大模式之一,本文以江苏省苏南地区的调研数据为依据,定量地分析新城镇化进程中农村转移劳动力职业培训意愿的影响因素,并进一步探讨其影响机理,以期为有效落实农村劳动力职业能力培训政策提供依据和启示。

二、数据来源及描述性分析

1数据来源

课题组从2014年6—11月,历时5个月对江苏省苏州、无锡、常州、镇江等地区的农村转移劳动力进行调研,主要通过对上述地区职业培训中心、工会、妇联、定点培训机构及企业内部组织的转移劳动力培训班发放调查问卷进行。共发放问卷1 000份,回收问卷940份,其中有效问卷883份。问卷回收率94%,问卷有效率94%。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四大主要方面:第一是农村转移劳动力的个人及家庭基本情况;第二是转移劳动力工作背景;第三是转移劳动力对职业培训认知与预期;第四是转移劳动力社会环境。为提高数据质量,调查前进行了预调查,并对调查问卷进行了多次修改,以方便农村转移劳动力能真实理解问卷含义并能准确填写,并在进行集中大规模问卷填写前,对其进行耐心细致的问卷填写的讲解培训,尽力使其能实事求是地完成问卷。

2一般描述性分析

综合国内外研究文献及实地访谈,总结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育状况(含子女情况)、家庭纯收入、工种职位、外出务工年限、培训成本、培训对预期收入的影响、工作技能和职业素养要求等10项作为影响农村转移劳动力参与职业能力培训影响因素的参考选项。其中家庭纯收入指标按照农村转移劳动力全年家庭收入刨去家庭开支后的到手收入来核算,因为在访谈中得知转移劳动力对家庭收入的基本理解为一年到头到手得到了多少收入。一般性统计结果见表1。

三、研究假设

因变量为农村转移劳动力参加职业能力培训意

愿。将其分为“愿意”和“不愿意”两种情况。自变量分个体特征因素、家庭特征因素、就业特征因素、培训认知和新城镇化发展环境因素共五个维度10个影响因素。

个体特征维度:包括受访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结合以往研究成果,假设农村转移劳动力在性别方面,男性相对女性更愿意参加职业培训;年龄方面,年龄越大,对新生事物和职业能力培训意愿会随之减少;文化程度方面,农村转移劳动力文化程度越高,更希望在工作中得到长远的发展,期望能在待遇及职位方面有更高的提升,因而假设对职业能力培训的参与意愿将会越高。

家庭特征维度:包括婚育情况和家庭纯收入。将农村转移劳动力婚育情况分为未婚、已婚暂未有子女,已婚有子女(不在身边),已婚有子女(在身边)四种情况。假设家庭婚育情况越稳定,则越愿意选择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从而有利于提高工作收入及工作稳定度;家庭收入方面,假设年净收入越高,则更具备培训费用的支付能力,其培训意愿也会增加。

就业特征维度:包括外出工作年限和工种职位。假设农村转移劳动力外出工作年限越长,希望提高收入,因而对职业能力提升期望也将越高;工种职位主要分为普通工人、一般技术工作,一般管理人员、主管及以上,工种职位技术和管理要求越高,对职业技能和素养能力要求也越高,因而假设工种职位越高对职业能力培训意愿也将加大。

培训认知维度:包括培训成本及培训对工作收入的预期。参加职业教育培训务必会产生成本,对农村转移劳动力来说,培训成本将直接影响到当期工作收入,因而假设培训成本越高,将会减少职业能力培训意愿;但若培训对预期收入有明显正向影响,则会增加职业能力培训意愿。

新城镇化发展环境维度:包括新城镇化建设对农村转移劳动力工作技能和职业素养要求。新城镇化建设强调城乡可持续发展,城镇化和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结合发展,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这些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农村转移劳动力面临新的求职和就业发展环境,这种转变势必影响到农村转移劳动力需要提升自身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以适应就业形势发展需要。因此假设工作技能和素养要求越高,越将促进农村转移劳动力倾向参加职业能力培训。

四、农村转移劳动力职业培训意愿影响因素的交叉表分析 汇总调查问卷数据后,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

进行定量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统计结果如表2。

表2分析结果显示:愿意组和不愿意组在年龄、家庭收入、工种职位、培训成本、培训对预期收入影响、工作技能和职业素养要求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别、学历、家庭婚育状况、外出年限方面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

五、农村转移劳动力职业培训意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本研究中因变量“农村转移劳动力职业能力培训意愿”是二值分类变量,并有多个自变量对其产生影响。因而适合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结合相关文献研究理论,利用SPSS构建如下模型,Logistic模型的基本形式如下:

pj=F(α+∑mi=1βjxji+μ)

=1/{1+exp[-α+∑mi=1βjxji+μ]}

(1)

根据公式(1)可得:

lnpj1-pj=α+∑mj=1βjxj

(2)

公式(2)中,pj表示个体采取某一行为的概率,xi表示第i个影响因素,βj为影响因素的回归系数,α为截距项,μ为误差项。

通过该模型验证新城镇化进程中农村转移劳动力职业能力培训意愿的影响因素,并对各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做进一步评价与比较(表3)。

根据表3的统计结果,以 a=0.05为标准,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中性别、文化程度、婚育状况、外出年限4个自变量的P值都大于0.05,可以说明该4个自变量与农村转移劳动力参加职业能力培训意愿无显著关系,其中年龄变量中,以41岁以上为参照组,36—40岁年龄组无显著关系;家庭纯收入、工种职位、培训成本、培训对预期收入影响、工作技能和职业素养要求等6个自变量的P值小于0.05,说明上述6个自变量对农村转移劳动力参与职业能力培训有显著性影响。

为进一步探索分析有显著影响的6个自变量对因变量影响程度,继续将年龄、家庭收入、工种职位、培训成本、培训对预期收入影响、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要求等6个自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采用全选入法,分析结果如表4。 表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a=0.05为标准,回归模型中,年龄(29岁以下/41岁以上)、年龄(30—35岁/41岁以上)、家庭收入、工种类型、培训成本、培训对预期收入影响、工作技能和职业素养要求的回归系数分别为2.779、0.844、0.396、0.590、-0.365、0.683、0.670,OR值分别为16.099、2.326、1.486、2.693、0.694、1.980、1.955,对应的P值均小于0.05,表明上述6个自变量对农村转移劳动力参加职业能力培训意愿的影响作用具有统计学意义。

通过结果分析,年龄(29岁以下/41岁以上)、年龄(30—35岁/41岁以上)、家庭收入、工种职位、培训对收入影响、技能素养要求的回归系数(B)均为正数,说明年龄(29岁以下/41岁以上)、年龄(30—35岁/41岁以上)、家庭收入、工种类型、培训对收入影响、技能素养要求与职业培训意愿均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关于年龄属于比较复杂的因素,即与41岁以上年龄组相比,29岁以下和30—35岁年龄组对象的职业培训意愿较高。年龄(36—40岁/41岁以上)的回归系数为0.401,OR值为1.494,对应的P值大于0.05,没有统计学意义,说明36—40岁与 41岁以上年龄组对象的职业培训意愿没有显著差异,两个年龄组对象的职业培训意愿均较低。同时调查对象的家庭收入越高、工种职位越高、培训对预期收入影响越大、工作技能和职业素养要求越高,农村转移劳动力的职业培训意愿越高。而培训成本的回归系数(B)为负数,说明培训成本与职业培训意愿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培训成本越高,职业培训意愿会降低。

六、研究结论

结合假设,对统计分析结果做具体解释可以从以下五个维度进行分析:

1个体特征维度

年龄对农村转移劳动力职业教育培训意愿具有影响作用,符合理论预期。但在分析中发现,相比41岁以上调查对象,年龄在29岁以下的农村转移劳动力参加职业教育培训的意愿最强;其次是30—35岁的劳动力;而36—40岁之间参与培训的意愿则偏低;超过41岁以上的,年龄越大,其培训意愿更低。可能的解释是作为新生代的农村转移劳动力,一般来说文化程度相对较高,更希望通过各种培训获取职业技能和提升职业素养,不愿意继续过靠单纯简单体力劳动谋生的传统生活。性别、文化程度则不具备显著性意义,这与假设矛盾。可以解释为,随着新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农村转移劳动力普遍教育程度的提升,女性在农村转移劳动力中的比例也在增加,女性参与职业培训的意愿也在增加,因而性别对农村转移劳动力职业能力培训意愿的影响也在降低。文化程度方面,由于新城镇化建设中经济转型发展加速,对转移劳动力技能和素养要求越来越高,不论何种文化程度的转移劳动力其职业能力培训的意愿都会比较强烈。

2家庭特征维度

根据结果分析,婚育情况在以往有些研究中有意义的因素在本研究结果显示无显著关系,与假设矛盾。可能的解释是随着新城镇化发展,农村转移劳动力远距离跨省转移,长期外出务工的情况有所减少,同时随着网络通信、交通快捷等,婚育稳定状况对是否愿意参加职业能力培训影响也在减少。家庭纯收入与培训意愿呈正相关,当家庭年净收入越高,农村转移劳动力越希望能在工种职位和未来收入更稳定,则更愿意在职业教育培训方面投入,符合理论预期。

3就业特征维度

包括外出工作年限和工种职位。其中外出工作年限与理论预期不符,可能的解释是外出务工时间长短对转移劳动力是否愿意参加培训的作用在减少,年限不论长短,因个人和社会需求,对职业培训意愿在提高。工种职位对参与职业能力培训意愿有显著影响。工种职位体现了专业技术能力和管理、素养等综合能力,工种职位越高,则对职业技能和素养能力要求也越高,因而对职业教育培训意愿也越大。

4培训认知维度

统计结果显示,培训成本与农村转移劳动力参加职业能力培训意愿呈负向显著关系,与理论预期相符。农村转移劳动力作为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成本依然是影响其参加培训意愿的主要因素之一,培训成本既包括实际支出的财务成本,还包括因参加培训耽误的工作时间而影响的收入机会成本。当预期投入成本越高,其参加培训的意愿将会逐渐减少。通过回归系数(B)也发现,培训成本的影响强度低于其他影响因素,也说明随着农村转移劳动力对培训有较好的预期收益,相应培训成本的负向作用在逐渐弱化。也进一步说明农村转移劳动力随着新城镇化的建设,对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要求的认识逐渐趋同,都更倾向于参加培训以提升个人职业能力。与培训成本对应的是培训后对工作收入的预期,该因素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也是主要因素之一,培训后预期收入的增加已成为共识,并正向影响参加培训意愿。说明农村转移劳动力对培训收益有较强的积极预期,因此也更愿意参加职业能力培训。

5新城镇化发展对工作技能和职业素养要求维度

统计结果显示,新城镇化对农村转移劳动力职业技能和素养的要求成为影响其参与职业能力培训意愿的显著因素,符合理论预期。随着新城镇化的推进,农村转移劳动力在新的产业经济发展形势下,传统的靠简单体力务工模式已逐渐不能适应当前用工需要,势必需要转变就业思想,提升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以更好地满足就业和创业需要,因此新城镇化发展环境对农村转移劳动力参加职业教育培训意愿具有显著作用。

七、政策建议

在新城镇化发展背景下,作为农村转移劳动力这一不同于在校全日制学生的特殊群体,要加强其职业能力培训,需要政府、学校、企事业单位、社会培训机构等综合协调,形成多主体网络共同推进农村转移劳动力职业能力培训。首先政府层面应充分发挥政府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从国家战略高度系统规划农村转移劳动力职业教育与培训,明确农村转移劳动力是国家公共教育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职业教育纳入国家职业教育总体规划。其次是教育培训机构层面在教育培训组织、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培训管理等多方面加强改革与创新,切实有效提升职业能力提升效果。其三是广大企事业单位层面既要发挥对农村转移劳动力使用和培训的双主体作用,积极加强对农村转移劳动力职业能力的培训,为其提供更多一线人才储备。最后社会培训机构层面如行业协会组织、培训公司、职业教育集团、各地小型职业培训机构等,提供更实惠、更便捷、培训效果更好的职业能力培训渠道。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0.

[2]李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保障研究[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7,(3):56—60.

[3]姜卫良,姜家献.关于对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的几点思考[J].中国农业教育,2009,(4):47—50.

[4]吴易雄.农村劳动力培训需求实证分析[J].职教论坛,2012,(12):36—40.

[5]李家祥,李喆.城镇化与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3,(1):105—109.

[6]周小刚,李丽清,钱芳.构建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体系的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9):76—80.

[7]翁杰,郭天航.中国农村转移劳动力需要什么样的政府培训:基于培训效果的视角[J].中国软科学,2014,(4):73—82.

Empirical Study on the Vocational Training Willingness of Rural Migrant

Workers During the New Urbanization Process

WU Zhao-ming, ZHENG Ai-xiang

(Wux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uxi 214125, China)

【Abstract】The vocational training willingness of rural migrant workers and its influence factors were analyzed in this paper by choosing typical new urbanization regions, conducting study on vocational training willingness of rural migrant workers and using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ix factors including age, family net income, type of work position, training costs, impact of training on income and requirements of workers professional quality have significant influences on their vocational competence training willingness; while sex, education level, marriage and bearing status and time of migrant work have no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it. From the view of the impact level, the impact of training on income is the main factor affecting vocational training willingness of migrant rural labor, followed by requirements of workers professional quality, type of work position, training costs, family net income and age.

【Key words】new urbanization; rural migrant workers; vocational training willingness; logistic model

(编辑/徐 枫)2016第1期(总第348期)

猜你喜欢
新型城镇化
国内各大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比研究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就业路径探索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耕地保护的困境与制度创新刍议
以协调的发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如何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