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不可能被淘汰——央视“百家讲坛”年轻主讲人于赓哲教授访谈

2016-02-01 21:44:14
西部学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百家讲坛关公文史



“百家讲坛”不可能被淘汰——央视“百家讲坛”年轻主讲人于赓哲教授访谈

本刊记者:于老师,您好!您曾四登百家讲坛,讲授过《狄仁杰真相》、《大唐英雄传》、《巾帼宰相上官婉儿》、《大唐巾帼传奇》,您丰富的知识积淀、深厚的理论功底、独到的探索目光、激昂的演说气质,让我们获益匪浅,聆听时心中也曾荡起过阵阵涟漪。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拜访您。“百家讲坛”开办以来,传播了大量历史信息,您对此如何评价?

于老师:我国全面建设小康,就走向了更高的层次,需要去找中国发展的新脉络。一方面向西方学习,一方面又要回归传统,我们要从传统当中汲取力量,所以我认为“百家讲坛”是应运而生的。坦白地说,“百家讲坛”有不少的缺陷。您比方说有的人在上面讲的不见得很正确,甚至有些话题也引发过很大的争议。但是您仍然要承认,中国目前为止面向大众的讲坛当中,“百家讲坛”算最成功的。所以说,我认为“百家讲坛”的意义主要是在这儿。

本刊记者:“百家讲坛”推出好多可圈可点、可敬可慕的人物,他们身上闪烁着永不减色的光芒,如司马迁的忍辱负重、霍去病的勇往直前、霍光的忠心耿耿、魏征的犯顔直誎、杜甫的忧国忧民、郭子仪的小局服从大局、范仲淹的廉洁奉公、康熙的为国操劳、林则徐的不凡目光等等,还有很多很多。您觉得对于当前有多少借鉴意义?我们在历史这面镜子里还能找到多少参照?

于老师:古语云:取法乎上,得乎其中。我们要有一个自己的精神目标,您得有一个自己的偶像学习他。以历史人物为偶像,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是有积极意义的。您学习他怎么样做人,学习他怎么样做事,学习他坚强的性格和精神。即便学的不是很彻底,那也是得乎其中,咱学不了上等学个中等也行,总比没追求强吧。这是我的一个主要看法。

本刊记者:“百家讲坛”现在开了一个“爱国篇”,这有什么背景?

于老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讲中国故事,然后中央电视台就为这个专门安排了一个集纳式的讲座。他把“百家讲坛”比较有影响力的讲师集中到一起讲了一个系列,我也算其中一个。我讲了颜真卿,然后是每人讲一个,所选择被讲的这些人物有一个主要的特点,全都是一些爱国的典范,屈原、颜真卿、文天祥都是这样的人物,这是主要的一个背景。

本刊记者:这在当前有现实意义。“百家讲坛”主要是历史信息的传播,您对这个定位有什么看法,有什么评价?

于老师:“百家讲坛”最初的时候,真的是海纳百川,什么学科的都有。有上去讲激光的,讲无人机的,但是毕竟电视节目和大学讲堂不一样,存在一个每一个电视工作者都没法回避的问题,就是收视率。讲这些理工科的时候,高深是高深,结果没人听,收视率下来了。因此“百家讲坛”就改变了,以文史为主。即便以文史为主,实际上我们可以注意到,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内容。比方说也讲中医,也讲其他的一些东西。不是说完全以文史为主,但文史在里面占了巨大的份额。所以说,这是定位变化的一个主要原因。

本刊记者:现在“百家讲坛”的收视率好像有所下降。

于老师:“百家讲坛”最辉煌的时候是在十年前,十年前的收视率是相当高的,一则是那个时候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比较窄,虽说十年前大家已经开始上网,但是网络不发达,大家都还是爱看电视,这使得电视节目比较兴盛。不光“百家讲坛”,好多节目的收视率都比现在要高。但现在,第一,网络兴起以后,很多年轻人的视线被转移到网上,他们在网上看小说、看视频,不再看电视,这导致电视节目的收视率普遍下降。比方现在《武媚娘传奇》达到了百分之五的收视率,已经创了记录了,制作方很高兴。而上世纪八十年代,《西游记》上映的时候收视率是百分之八十七,所以说是没法比的,现在是新媒体吸引走了观众的兴趣。第二,“百家讲坛”也有了一个新的变化,“百家讲坛”现在越来越重视学术的严肃性。现在新上来的这些讲师,以大学教师为主,他们在本学科都有高的学术造诣,然后才上的“百家讲坛”。这样学术味浓了以后,势必会导致一些以欣赏故事为主要目的观众的流失,我觉得这倒也好,证明了留下来的观众品味更高了。所以从这点上说观众的流失也是情有可原的,确实也不必惊慌。前一阵有一个新闻说“百家讲坛”收视率特别低,要被淘汰了,这是谣言!“百家讲坛”不可能被淘汰,现在录制计划仍然是有条不紊地进行,收视率没有以前高了,但也没差到哪儿去。

本刊记者:它前景怎么样?

于老师:我觉得前景呢,就是说要么就继续发展,要么是改变一种方式去发展。但是文史讲坛这种方式观众是需要的。这个肯定是还要继续存在的。

本刊记者:对历史题材的电视剧,您怎么看?

于老师:当今,历史题材电视剧说实话,在服装道具等方面出问题不少。应该说好多历史剧导演在道具这方面的造诣不够,因此错误不少。

在内容方面,也有一些很严肃作品,您比如说《贞观长歌》之类的,是不错的。但是有些就是一种戏说了,而且,我希望电视剧的工作者能够肩负起一个历史责任来。古代以来咱们老百姓的历史知识,都不是来自于正史和老师,而是来自于当时能接触到的评书和戏剧舞台,现在好多人的历史知识,大都是来自于电视剧。历史题材的文学作品,有一定的夸张、有一定的改变,这都是情有可原的,但是最好别离历史事实太远。

本刊记者:有些确实这样,把历史颠覆了。

于老师:太颠覆了!有的把刘邦、项羽、吕后,还有虞姬4个人描绘成了4角恋,这个我实在难以接受的,一些电视剧它就是这样搞的。

本刊记者:比方《三国演义》里曹操、诸葛亮、刘备,关羽、周瑜这几个人的形象改变和历史真实区别太大。

于老师:是很大,中国人常说起这几个人物,其实中国人对三国的认识主要的历史观来自于《三国演义》。

本刊记者:在《三国演义》主要人物的历史面貌是走形的。还有,比方说《杨家将》。

于老师:是!

本刊记者:这区别就太大了。

于老师:是!“百家讲坛”最近有一个讲座就是讲的《杨家将》。《杨家将》当中受影响最大的是杨门女将形象的塑造。好多人到现在仍然认为杨门女将确有其人,那是完全的虚构。

本刊记者:虚构的?

于老师:除了那个佘太君有点原形之外。

本刊记者:男的还有杨业、杨延昭、杨文广这三个真有其人。

于老师:男性这边是没有太多问题。

本刊记者:包括杨贵妃,在白朴的《梧桐雨》、洪升的《长生殿》里,和历史真实距离也大起来了。

于老师:对!

本刊记者:就这种现象,有人说文艺可以改变历史,您对这个说法有什么看法?

于老师:文艺肯定能改变历史啊,塑造了人的历史观,中国人的历史观的塑造是通过多方面的,文艺肯定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文艺是会改变历史的,这点没问题。中国民间的信仰,您比方说拜关公,关公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魏晋隋唐的时候,当时关公即便受拜,也不过是地方性的很不普及的一种信仰。但是为什么关公信仰最后能够在中国文化中占这么大的份位、份额,主要是《三国演义》的影响。《三国演义》塑造的关公这个形象特别的受欢迎。在《三国演义》之前关公已经取代了姜子牙成为中国的古神了,但是那还停在国家祭祀层面,最后能够深入人心的主要还是《三国演义》,所以说这就是对历史影响的一个典型例证。

本刊记者:尤其对曹操的形象。

于老师:曹操就变成大白脸了,其实曹操这个人是颇有可取之处的,但是文艺作品就把他变成大白脸了。

本刊记者:听说您对范冰冰版《武则天》发过声,您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于老师:您还听过这个事?这事主要闹在微博上了,因为我不是对电视剧本身有意见,而是我发现她手里的道具出错误了。就是她拿本线装书在那儿翻,我说线装书这个东西只有在明朝才有,唐朝是不可能有的。

本刊记者:唐朝的书籍主要是卷轴吧!

于老师:对,卷轴。因此您突然出现了这玩意(指线装书),我就点评了这么一句,一下就闹开了,凡是涉及范冰冰,我发现都是热点新闻。结果一下就在网上炸开了,因为当时电视剧还没看,我无从提意见,只是对那个照片。

本刊记者:那您对“百家讲坛”的今后怎么看?

于老师:这个问题我没有发言权,因为“百家讲坛”这个是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的。它也许会换形式,也许会做出一些改革,但是这样的文史讲坛是必须的,这个是不能少的,这是我的主要看法。

猜你喜欢
百家讲坛关公文史
《文史春秋》征订启事
文史春秋(2022年7期)2022-08-27 05:40:10
藏传佛教关公信仰新论
中国藏学(2022年1期)2022-06-10 05:54:12
《文史春秋》征订启事
文史春秋(2022年2期)2022-03-25 10:45:20
《文史春秋》征订启事
文史春秋(2022年1期)2022-03-25 10:18:10
关公面前耍大刀
关公工艺
文史春秋
文史春秋(2015年5期)2015-11-18 02:42:50
论《三国演义》与关公信仰
学习月刊(2015年22期)2015-07-09 03:40:38
语文也可以这样学——学生“百家讲坛”方案介绍
语文知识(2014年11期)2014-02-28 22:01:12
百家讲坛主讲蒙曼签售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