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民族地区公安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研究——以阿坝州为例

2016-02-01 05:23
职工法律天地 2016年18期
关键词:公安队伍职业化公安

刘 冬

(640041 西南民族大学 四川 成都)

四川民族地区公安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研究——以阿坝州为例

刘 冬

(640041西南民族大学四川 成都)

本文在进一步深化研究公安队伍“三化”建设的基础之上,并调查了解民族地区公安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现状,发现其中的问题,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完善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建议。并在“法治四川”的背景下为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法治建设的具体环节提供实践意义的帮助,为法治国家的总体建设与民族法治建设提供建构人才资源状况的评估机制和标准,为少数民族地区公安队伍建设基础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意见。

民族地区;公安队伍;三化建设

随着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及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大力提高法治工作队伍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水准,着力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会主义法治工作队伍”。“建设高素质法治专门队伍,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加强立法队伍、行政执法队伍、司法队伍建设,畅通立法、执法、司法部门干部和人才相互之问以及与其他部门具备条件的干部和人才交流渠道,推进法治专门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等要求,关于立法队伍、司法队伍和行政执法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研究,已凸显其重要性。

一、公安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内涵与意义

1.公安队伍的正规化

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起源于军队,它是伴随着正规军的出现而提上军队建设日程的。公安机关脱胎于人民军队,新中国成立后,公安队伍建设的许多方面仍然沿用和借鉴军队的做法。所谓公安队伍正规化,就是公安机关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要求,对公安队伍所进行的各种规范、管理活动的总称。其主要内容是:“在公安机关的组织机构、勤务机制、管理方式、教育训练、监督制约、警务保障等方面实现标准化、程序化、法制化和科学化”。其基本标准是:“四统一五规范”。即统一考录制度、统一训练标准、统一纪律要求、统一外观标识,规范机构设置、规范职务序列、规范编制管理、规范执法值勤、规范行为举止。

公安队伍正规化主要有四个方面基本特征:

第一,本质是依法治警。就是从制定规范和落实规范两个方面,依法对公安队伍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严格训练,实现用法律和制度管理队伍,用标准和规范建设队伍。

第二,核心是建立现代公安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就是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不断深化公安管理体制改革和警务运行机制改革,建立健全一套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运转协调、制约有效的组织管理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不断提高公安机关整体效能,促进公安队伍职能作用的发挥。

第三,形式是标准化、规范化、法制化。就是按照队伍建设的内在规律,针对执法工作和队伍管理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制定统一标准,落实基本要求,严格依法进行。标准化、规范化、法制化三者紧密关联,相互依存,既是正规化建设的基本形式,也是衡量各项工作是否实现正规化的重要依据。

第四,目标是提高公安队伍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加强正规化建设,归根结底是为了提高公安机关的“四个能力”夕和“两个水平”,确保公安队伍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切实履行好肩负的三大政治和社会责仟。

2.公安队伍的专业化

专业化,一般定义为:一个普通的职业群体在一定时期内,逐渐符合专业标准、成为专门性职业并获得一定权威和社会地位的过程。公安队伍专业化就是明确专业化目标,努力使每个专业的警察逐步发展成为行家里手,并建成各种专业化队伍,不断提升公安机关社会地位的过程。公安队伍专业化建设,就是以提升能力、索质、职业精神为核心,以建成独立、高效、公正的专业化队伍为目标,不断推进专业水平和社会满意度提升的一项系统工程。

公安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具体内容包括:

第一,专业理念通常是指看法、思想、思维活动的结果,是客观事物在人脑留卜的概括的形象。开展公安队伍专业化建设,首要的是更新观念,对警察职业的专业性质、专业地位以及专业价值有新的认识,注重观念价值、行为规范和执法理念的认识,树立其国家和人民利益至上,忠诚法律,尊重科学,维护正义的专业理念。

第二,专业知识是指从事公安工作所必须具备的知识。这些知识可细分为基础性专业知识、工具性专业知识和前瞻性专业知识。基础性专业知识是指从事公安工作所依据的法律法规以及方针政策等方面的知识,是履职必须具备的基础性的知识。工具性专业知识是指从事本专业的工具性使用的专业知识,如犯罪侦查、治安管理知识等。前瞻性专业知识是指对本专业的专业理论发展前景的认知和判断。

第三,专业能力是指从事公安工作,履行岗位职责、处理问题、研究规律的技术和能力。专业能力是在充分把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它直接影响解决本专业问题的质量和效率。

第四,专业素质是指具备从事公安工作最基本的身心素质与政治索质,如身体素质、职业道德修养等。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面对挫折、逆境时的心理承受能力。

3.公安队伍的职业化

职业化是社会分工、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国际化的职场规则。简单地讲,职业化就是一种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即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用合适的方式,说合适的话,做合适的事,使从业人员在知识、技能、观念、思维、态度、心理上符合职业规范和标准。职业化包含的内容很多,如政策体制、管理机制、组织环境、个体素质等方面。

职业化是对从事某种职业的普遍性要求,其实质是对一个人的职业素质的考量。就个体而言,一个人的职业素质如果达到了从事某种职业的普遍性要求,那么,他就符合了职业化的要求。因此,要正确理解“职业化”的实质,就要从“职业素质”人手去进行剖析和解读。素质,有自然素质、自理素质和社会素质三大类,具体有政治思想素质、道德素质、人文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业技能、职业精神、职业伦理等。思想品德,包括政治思想品德、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军人品德、实事求是的品德等;职业知识,包括写作知识、人文知识、法律知识等;职业技能,包括与群众沟通的技能、运用法律知识的技能、取证技能、司法文书技能、驾驶车辆和使用警械武器技能、擒拿溥击技能等;职业精神,包括精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困队合作精神、不怕牺牲的精神等;职业伦理,包括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执法为民、公正执法、为警清廉等。

二、少数民族地区公安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现状及问题

1.公安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民警是与群众直接面对面“零距离”接触的,是公安机关最前沿的形象代表。在少数民族地区,有些民警忽略了如何提高公安服务群众的意识和本领,仍停留在群众找我办事,而不是我要为群众办事的思维定式。

2.部分突出的治安乱点、难点问题未能及时整治

由于部分突出的治安乱点、难点问题没有得到及时整治,使少数民族群众对警察破案能力持怀疑态度。一是个别地方的黄、赌、毒泛滥,有的已成公开化,但民警视而不见,有的群众甚至认为民警是保护伞。二是农村地区偷牛盗马防控打击不到位。一些地方的牛马一夜之间被偷几头甚至十几头,办案民警没有很好地组织设卡,围追堵截查缉,而是叫失主自己去查找线索。三是打架斗殴案件查处不及时。主要表现为没有在第一时间固定证据,非要等伤情鉴定出来才去调查。

3.少数民警存在执法不公现象少数民警执法不公,动摇了少数民族群众对公安机关的信任

一是立案不实,一些部门不按规定如实立案,造成群众受不法侵害无人过问,无人查处;二是立案不查,一些案件虽已立案,但长期搁置无人过问,受害人找上门了解调查进展,就以工作忙为由推诱了事;三是出警不及时,贻误战机,接到报警求助动作迟缓,错过最佳抓捕和救助时机;四是不依法定程序扣押物品,随意扣押与案件无关的财物,应及时返还的不及时返还,甚至造成损毁或遗失;五是不及时主动退赃,当事人多次要求退还被盗抢和被骗财物。

4.滥用警力现象突出

少数民族地区征地拆迁矛盾凸显,土地、山林、山界等“三大纠纷”日益激化,其主要原因在于政府不能及时和公正确权,等群众云集到场闹事后,才仓皇应付,调派公安民警武装“压阵”,甚至要求警察动手抓人。群众本来是要解决纠纷问题的,由于公安机关的介入,结果把矛盾指向公安机关,谩骂、侮辱、围攻公安民警。处理这样的问题多了,长年累积,便形成民怨,群众对公安民警产生不满或惧怕心理。

5.基层民警配置少,警务活动顾此失彼

一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公安派出所大部分仅配有3名民警,警力与辖区人口比例明显偏低,一名民警要走完自己的管辖区,走在路上的时间是办事时间的五倍以上。可见,少数民族地区的民警为民办事难度之大及提高群众对公安工作满意度之不易。二是农村基层治安组织建设薄弱,很多村治保会形同虚设,根本发挥不了什么作用。大部分村没有向派出所汇报过本村的治安状况,没有发挥治安的民事调解作用,大量的调解工作最后还是摊在民警身上。

三、关于民族地区公安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1.注重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性,但是不能过分强调

在我国,少数民族居住地占全国土地面积的64%,而且绝大多数聚居在边疆或靠近边疆。少数民族有自己不同的文化传统,需要我们去尊重。但是不能矫枉过正,过分强调民族地区的特殊性。我们发现少数民族地区公安队伍三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其他地区有很大的相似性,故问题解决手段可以借鉴。

2.三化建设需要着重强调的几点

第一,加强党对民族地区公安工作的领导。这是增强和发挥民族地区人民民主专政,保证公安机关这把刀子掌握在可靠人手中.并正确使用权力和行政管理的基本保证。建国四十多年来民族地区公安管理实践也一再证明.只要加强党对民族地区公安管理的领导。

第二,改进和加强民族地区公安干警的思想政治工作,调动干警的积极性思想政治工作是调动和发挥干警工作积极性的强大驱动力,干警是公安管理中最活跃、最主要的因素.结合民族地区实际做好干警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提高民族地区公安队伍三化水平的有效手段。

第三,培养一支适应力强的民族地区公安干部队伍。培养一支具有相当数量和质量,出身于本地、本民族的少数民族公安干部队伍,是民族地区公安干部管理的核心,是党的一项重要政策,是解决民族地区公安队伍三化建设问题的关键所在。因为这样的干部,土生土长,来自本民族人民群众之中,熟悉本民族的历史和现状,通晓本民族语言文字,懂得本民族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使他们互相尊重、彼此信任、取长补短、齐心协力、共同提高。

第四,消除内耗,加强民族团结,增强战斗力。民族地区公安机关的内耗因素主要表现为汉族与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内部和汉族内部干警之间的歧视、隔阂、不信任及认识、处理问题态度上的差异。为了消除这些内耗。增强干警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强民族团结是最行之有效的措施。

[1]贺电著.公安队伍建设创新论[М].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4.

[2]王军编著.公安队伍建设与治安管理理论实践[М].北京:时事出版社,2008.

[3]刘贵涛著.警察素质攻略[М].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

[4]张德和著.公安管理与警务实践[М].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

[1]马德才.公安队伍职业化建设的实现路径探讨[J].公安研究,2010(10).

[2]原喜泽.公安队伍职业化建设与民警培训的创新[J].管理学刊,2010(01).

[3]徐镇强.警察专业化发展问题研究[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9(01).

[4]袁广林.警察职业素质论纲:专业化的视角[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4).

[5]李翱龙.少数民族地区公安工作满意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03).

[6]马卓玛杰.青海少数民族地区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之策略研究——以海北藏族自治州为例[J].法制与社会,2014(25).

[7]张光,程奕爽.公安队伍职业化:研究视域与进展[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

[8]冯永强.新形势下公安宣传工作新认识[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6(06).

[9]杨威.试论公安队伍专业化建设[J].公安教育,2014(07).

[10]朱景文.中国法律工作者的职业化分析[J].法学研究,2008(05).

[11]张春才.公安队伍建设与评价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2.

刘冬,单位: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2014级研究生法学理论,学号:140301012006,籍贯:河南,民族:汉族。

本项目得到西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优秀学生培养工程项目的支持,项目编号:2016ZYGXS56。

猜你喜欢
公安队伍职业化公安
博物馆:上海公安史图片展
Frequent attacks on health workers in China: social changes or historical origins?
“10岁当公安”为何能畅通无阻
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分级管理初探
职业化建设解决村官带头乏力问题
职业化院长尚无生存空间
加速职业化
监控系统在高速公路公安卡口中的应用
论我市公安队伍思想建设状况及对策
公安队伍建设是公安工作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