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下林产化工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
——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

2016-02-01 12:42王璐莹韩春蕊雷建都
中国林业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林产北京林业大学农林

王璐莹 韩春蕊 雷建都

(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北京 100083)



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下林产化工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
——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

王璐莹韩春蕊雷建都

(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北京100083)

摘要:“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为林产化工专业人才培养带来了机遇与挑战。结合我国林产化工专业的教育现状,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分析了林产化工专业教学目前存在的专业认知度不高、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等问题,提出了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下的人才培养的策略与措施,包括坚守专业特色、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创建全面发展的培养平台和建设优质的师资队伍等。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北京林业大学林产化工专业在人才培养、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教学科研平台建设和本科生科研训练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林产化工;人才培养

林产化学加工(简称林产化工)主要是以森林资源为原料加工制造工业和生活产品,是农林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1]。林产化工专业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渐成为我国高等农林院校的特色专业之一,培养了一大批林产化工专业人才。

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的变化和科技的进步,农林产业对林产化工专业人才的需求也随之提高,高等农林院校的专业教育培养模式也随之变化。为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共同组织实施了“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2]。该计划包括拔尖创新型、复合应用型、实用技能型3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旨在进一步推进高等农林院校教育的综合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形成多层次、多类型、多样化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农林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北京林业大学共有10个专业(类)入选“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改革试点项目”,其中林产化工是以林业工程类专业背景入选“复合应用型”的试点项目。

一、我国高校林产化工专业发展的背景

(一)发展林产化工产业是国家的战略需要

林产化工专业由林产化工之父梁希先生于20世纪20年代引入我国,1956年我国正式成立了专门培养林产化工高等技术人才的专业。目前,全国共有10余所高校开设了林产化工专业,包括东北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齐鲁工业大学、西南林业大学和广西大学等。这些高校的林产化工学科规模有所不同,开设的专业也有所差异,主要可分为制浆造纸、传统林产化工和化学工程等专业方向。

林化产品具有天然性、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是我国农林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相关产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国家对资源、能源和环保的日益重视,合理地开发、加工、利用林化产品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在石油资源不足、全球变暖、环境恶化等形势下,大力发展生物质产业不仅可以推动我国农林产业的快速发展,而且还有利于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推进以生物质产业为首的新型产业是林产化工产业发展的新的机遇与新挑战,符合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战略需求,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国家大力支持林产化工专业人才的培养

随着林产化工产业的高速发展,社会对林产化工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因此急需培养大批具有解决实际生产和技术问题的高层次专业人才。近年来,教育部、农业部和国家林业局等部门为高等农林院校林产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的政策和经济支持,以深化农林教育教学改革、建立多种类型的人才培养体系、提升农林人才对社会发展的贡献。2014年,“卓越计划”确定了第一批99所试点高校和140项改革试点项目,并对试点高校给予了招生政策支持以及对改革试点项目的资金资助。该计划是落实国家教育规划纲要、为农林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的重要举措,北京林业大学也借助国家支持全面提高林产化工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二、北京林业大学林产化工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

林产化工专业是北京林业大学历史悠久、实力雄厚的专业之一,为国家级二类特色专业。在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发布的《2014—2015年中国本科教育林产化工专业大学竞争力排行榜》中位列全国第三名。林产化工专业包括林产化学加工工程和制浆造纸两个专业方向,涵盖了生物质材料与能源、化学品、生物质炼制与清洁制浆、二次纤维利用及造纸化学品、林产精细化工、化学催化及功能高分子材料等多个研究方向。林产化工专业所属林产化学加工工程学科是国家林业局及北京市重点学科,也是国家“985”优势学科平台建设学科和“211工程”二期、三期重点建设学科,拥有“林木生物质化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林木生物质材料与能源”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并与多个行业骨干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基地。林产化工专业拥有优质的师资力量,任课教师承担着百余项科研项目,包括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林业公益性行业专项重大项目等。目前已有多项国家专利和科研成果实现技术转移和应用推广,在国内林产化工领域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尽管林产化工专业有着良好的发展趋势,但现阶段的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专业认知度不高

虽然现阶段林产化工专业在学术和科技领域有着良好的发展势头,但相较于其他热门专业,林产化工专业还未被社会广泛认知。多数用人单位不了解林产化工专业的培养目标,给毕业生就业造成了一定影响。70%以上的本专业学生认为林产化工专业名称应该修改,他们认为林产化工专业的一级学科应该是化学工程[3]。因为各院校林产化工专业与木材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等专业在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造成本专业特色不突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也相对较弱。

(二)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

随着新工艺、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林产化工部分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己无法适应社会的需求。例如,根据林产化工专业《2015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核心课“林产化工工艺学”共有48学时,其中天然树脂生产工艺教学内容占有8学时,但松脂作为传统林产化工产品,其生产需求已逐年减少,在实际生活中已用不到树脂生产工艺,所以这部分教学内容可以整合掉。

此外,林产化工专业的教材更新较慢,致使教学内容陈旧,不利于学生全面、系统学习专业理论课程。加之学校经费有限、课时较少,多数专业实践/实习课程主要采取参观的形式,学生缺乏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难以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产制造工艺中,影响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

(三)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近年来,学生在大学专业选择上更倾向于计算机、金融、医学等热门专业及容易就业的专业,对于就业相对困难的林产化工专业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萎缩,生源锐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习的主动性差。以北京林业大学林产化工专业为例,每年仅招收制浆造纸方向两个班、林产化工方向一个班的新生,且所招新生多是专业调剂过来的,那些高考第一志愿报考林产化工专业的学生屈指可数。据统计,北京林业大学2011-2013年林产化工专业本科生对口就业率均低于50%,最低对口就业率仅为30.3%[4]。与热门专业相比产生的较低的就业率及收入差,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三、“卓越计划”下林产化工专业人才培养的策略

(一)坚守专业特色

随着全球对新能源问题的关注,林产化工不断拓展新领域、新工艺,如生物质领域、绿色化学及现代提取分离纯化技术等[5]。林产化工专业教育也应与时俱进,不断加强专业建设和改革,进一步提升专业特色与优势。林产化工专业应借助北京林业大学优质的教学科研平台,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坚守以开发利用森林植物资源为专业特色之余,应避免单一、狭窄的专业教学,提倡发展交叉学科,促进本专业知识与其他相关工程专业或材料专业的交融,从而培养出具有多学科交叉优势的复合型人才。

(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北京林业大学林产化工专业通过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开展专业教育,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培养。从2012年开始,在新生中选拔成绩优秀者设立工科类“梁希”实验班(包括木材科学与技术和林产化工两个方向),以培养一批基础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梁希”实验班采用专门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小班教学和导师培养制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较高的科研能力及综合素质。2015年,北京林业大学新增加了林业工程类招生,设有木材科学与工程、木材科学与工程(家具设计方向)、林产化工、林产化工(制浆造纸方向)4个专业及专业方向,旨在“厚基础、宽口径”的原则下培养复合应用型卓越农林人才。大一新生将在第一学年统一进行基础教育,大二时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和需求选择专业而后进行专业方向的培养,使之成为拔尖创新型卓越农林人才。

(三)优化教学内容

首先根据本学科和本行业的发展趋势,林产化工专业调整了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教学内容,精简了传统、陈旧的课程内容,增加了学科发展的新概念、新理论和新技术。例如,减少松香、栲胶及纸浆造纸等传统教学内容,丰富生物质化学、功能高分子、林源天然产物等相关内容。其次,在精选专业必修课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还开设了具有学科特色的专业选修课。第三,结合理论课内容,通过生产实习培养学生的实际生产能力和实践能力。第四,林产化工专业应增强与校外高新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建设与产业发展方向一致的校外产学研基地以及相关交叉产业的实习基地,同时学校和学院应对生产实习给予合理的经费支持。

(四)改革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这种教学方式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利用师生互动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如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增设学生专题报告等教学形式,增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感,创造师生互动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教学环境。

教学方法的改革还应伴随着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MOOC等网络课程平台引进国内外精品课程,部分专业课程教学还可以逐步由中文授课转为双语授课。

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机制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研究生教育选送更加优秀的学生。

(五)创建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平台

学院鼓励本科生通过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大学生科研基础训练计划和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计划等多种形式参与科学研究,使学生初步具备科研创新能力。随着教育的全球化发展,专业教学还应为学生创造接触本专业国际前沿知识的机会,包括定期邀请国内外专家进行学术报告、专题讲座、举办学术沙龙等。学院应鼓励学生借助国家政策、学校资源和自身优势进行国际访学和交流。学院还可以开展与国外大学进行联合培养或短期交换学生等项目,为学生创造接触国际前沿知识的机会。

(六)建设优质的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是提高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林产化工专业设立了“双师型”教师岗位,构建了高水平、多层次的教师队伍;学院还可聘任外校的高水平教师及研究院和企业高级技术人才参与本科教学。教授可以担任班主任,顶尖教师、多方向教师共同讲授专业概论课程,青年教师应积极参与学生活动。

四、“卓越计划”下林产化工专业人才培养的成效

(一)人才培养教学体系得到完善

基于“卓越计划”的指导思想,坚持以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和推进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林产化工专业的人才培养取得了一定成效。首先更新了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内容,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比重,拓宽了毕业论文(设计)选题范围。例如,在精选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开设了具有学科特色的专业选修课,包括“生物质产业导论”“绿色化学化工技术”“新型催化理论与技术”“香料化学与工艺学”“技术经济学”等。此外,实践课程更加注重多学科知识的交叉学习,如在林产化工综合实习课程中为学生提供了在中药制药厂、乳制品厂等相关行业实习的机会。学生的毕业设计也由传统林产化工方向拓展至具有应用前景的新方向,如生产生物乙醇、合成功能高分子材料以及提取天然药物等领域。

(二)高水平的青年教师队伍不断壮大

目前在林产化工专业教师队伍中4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有27人,占总人数的68%,其中包括每年通过选拔入职的应届博士及从国内外高校或科研院所引进的青年骨干教师。2014年,韩春蕊老师代表林产化工专业青年教师参加了学校第十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其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得到专家和学生的好评,并获得了二等奖。2015年,本专业宋国勇教授入选中组部第11批“千人计划”青年项目,成为北京林业大学第二位“青年千人计划”人才,现在作为团队负责人已组建了“生物质催化转化”科研团队。

此外,专业青年教师均具备较高的科研实力,每年可获批多项国家级或省部级科研项目,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百余篇。

(三)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平台趋于完善

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本专业在教学平台建设方面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目前林产化工专业共有专业实验室20余个、公共科研平台面积有1 100 m2,实验室均为开放式实验室,供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和科研使用;仪器设备台(件)数200余套,设备资产总值5 000万元。仪器设备包括核磁共振谱仪、离子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红外光谱、热重分析仪器、显微共聚焦拉曼光谱仪等。

目前,林产化工专业还协同河北春蕾集团、山东华泰集团、新洲(武平)林化有限公司、天津碱厂等行业骨干企业建立了20多个产学研基地。此外,林产化工专业还在河北平泉建立了科研转化、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基地。这些实验设施和实习基地为卓越农林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重要保证。

(四)本科生的科研素养得到提升

林产化工专业“梁希”班学生从大一开始就有机会进入各科研团队,由导师亲自指导参与科研项目,申请国家、北京市或学校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对科研有兴趣的非“梁希”班的本科学生也有机会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科研活动。据统计,在升入大四之前,参加过科研训练的本科生人数占总人数的20%[6]。导师发现有科研训练经历的学生相比没有参加科研训练的学生其动手能力、数据分析能力更强[7]。学生反映,通过科研训练,自己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以及实验动手能力都得到明显提高,初步具备了科研意识、科技创新能力及科研写作能力。目前已有多名本科生以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的身份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

资助项目: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本科教学工程”项目——林产化学加工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4-42。

参考文献

[1]蒋建新,殷宁,孙润仓.林产化学加工工程教育与生物质产业的发展[J].高等农业教育,2008(6):61-63,7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关于批准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的通知[EB/OL].(2014-09-22)[2015-09-16].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5972/201410/176020. html.

[3]李海朝,张丽君,李淑君,等.林产化工专业建设的问卷调查与分析[J].中国林业教育,2009,27(6):20-22.

[4]袁同琦,文甲龙,许凤.林产化工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周期与选题模式创新[J].西部林业科学,2014,43(6):158-162.

[5]宋湛谦,商士斌.我国林产化工学科发展现状和趋势[J].应用科技,2009,17(22):13-15.

[6]杨俊,韩春蕊,蒋建新.关于林产化工专业本科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23):119-120.

[7]宋先亮.指导林产化工学科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5):124-127.

(责任编辑王伟)

猜你喜欢
林产北京林业大学农林
欢迎订阅2023年《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总目次
信阳农林学院作品精选
《林产化学与工业》第八届编委会名单
《林产化学与工业》第八届编委会名单
《天津农林科技》征稿启事
《林产化学与工业》第八届编委会名单
《林产化学与工业》第八届编委会名单
《天津农林科技》稿约
How to Understand the Story of an Hour Using Id, Ego and Supere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