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晓杰 张璐霞
(北京林业大学材料学院,北京 100083)
家具设计专业“导师工作室”教学模式研究
耿晓杰张璐霞
(北京林业大学材料学院,北京100083)
摘要:“导师工作室”源于德国包豪斯学院,是由专家、教授为核心组成的学科研究的师资团队,具备一定的研究、设计、开发实力,能够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组织教学、承接项目、促进科研。目前,家具设计专业的教学模式中存在着缺少对学生的个性化教学、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差、课程之间互相脱节、学生缺乏团队意识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探讨了家具设计专业实施“导师工作室”的方法和途径:首先应建立“导师工作室”的教学框架;其次对学生参与“导师工作室”学习过程进行监控;第三,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适时评价。家具设计专业实施“导师工作室”教学模式后,学生能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并通过实战项目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家具设计;导师工作室制;教学模式
“工作室”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1919年在德国魏玛建立的包豪斯学院,它开创了设计专业最早的实验室人才培养模式的先河。“工作室”是由专家、教授为核心组成的学科研究师资团队,具备较高的研究、设计、开发实力,能充分利用其教学资源,组织教学、承接项目、促进科研[1]。以“工作室”为基本框架构建的教学群是一个相互关联、网络状分布的教学知识平台,各“工作室”既有独立的研究方向,又注重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具有融合性、开放性、互动性、可选择性等特征。学生通过这个特定的教学窗口与社会接轨,使教学、研究、实践一体化,形成了一个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实践环境。
一、家具设计专业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家具设计专业主要是在林业院校或美术院校设置,授课模式和考评机制都在大学统一管理下进行。教学中采用大课堂、公共教室授课的方法。像北京林业大学的“家具设计”课程,主要面对木材加工专业和家具设计专业的学生开设,选课学生有100多人。虽然是设计类课程,仍采用教师讲,学生记的授课方式,与其他非设计类课程的讲授模式没有太大的差别。单方面的知识传授很难让教师了解不同学生的特点,也无法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教学。
这种教学方式无法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虽然设置了实践教学,也就是把学生带到工厂参观各个车间,走马观花,学生很难深刻了解家具制造机械设备的操作方法和相关工艺流程。虽然在校内开展的实践教学可以让学生操作一些设备,但只是制作小凳子、小椅子等简单的项目,项目没有差异性。
专业设计课程和实践教学课程由不同的教师担任,不同的课程担负着不同的教学任务,教师都把注意力放在自己所教授的课程上,难以形成知识上的相互贯通,这种课程上的脱节影响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基本上是独立学习,没有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学生毕业进入社会后,不知道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职业发展。
二、“导师工作室”教学模式的优势
(一)使课程设置更加符合家具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家具设计专业在大学二年级仍然会设置一些与家具设计专业关系不大的课程,到了大学三年级才开始涉及到专业课程,这样的课程设置使学生只有一年的时间学习专业设计知识。因为到了大学四年级,学生基本上就开始毕业实习和找工作了,这个时候,学生对于家具设计还只是一知半解,影响了学生的就业和发展。
而实施“导师工作室”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从大学二年级开始就进入导师工作室学习,导师会根据家具设计行业的实际需求来设置课程,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大学四年的学习时间,对家具设计有一个非常深入的了解。“导师工作室”在大学二年级可以设置“家具设计基础”“家具结构设计”“家具工艺设计”“家具设计方法”“家具设计美学”“中国传统家具”“家具史”“家具制图”等总论型课程;在大学三年级,可以设置“金属家具设计”“竹藤家具设计”“塑料家具设计”“户外家具设计”“厨房家具设计”“纸板家具设计”等专论性课程,同时开始进行“模型制作”课程。“模型制作”从缩微模型制作开始,逐步过渡到在机器设备上采用胶合板等材料制作1∶1的模型,在难度逐渐加深的课程中,学生会建立起家具设计所要掌握的知识体系。到了大学四年级,学生可以参加企业的实战项目,了解一个完整的设计从方案到产品的全部实施的过程。
(二)使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更加灵活多样
传统的教学手段比较单一,主要采用课堂讲授的方式及少量的学生讨论,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实施“导师工作室”教学模式后,每个导师所指导的学生人数明显比传统教学要少,导师更便于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比如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3~5人,共同完成一个独立的设计项目。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进行统一讲解,介绍项目涉及的理论知识和背景。课后学生可以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市场调研,访问消费者,获得相关资料讯息,形成调研报告。学生在汇报调研报告时,导师可以采取启发式的提问,让学生更加明晰设计项目的相关脉络,再由小组讨论设计方案。不同小组之间可以对各组的设计方案提出意见和建议。在这个过程中,导师还可以邀请该项目方面的专家来做相关报告,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问题,修正自己的设计方案,最后进行方案汇报。
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引导、启发、分析、座谈、讲座、汇报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家具设计专业实施“导师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意义
(一)激发教师潜能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只要能够完成所承担的课程任务也就是课堂讲授任务就算完成教学工作。课堂讲授的知识主要来源于书本,教师不需要有太多的实践能力和实践经验。这种教学模式容易使教师产生一种惰性,不愿意花时间去了解家具行业最新的设计动向和前沿技术,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最终导致教师思想僵化,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而引入“导师工作室”教学模式,学生要根据教师的研究方向和自己的兴趣来自由选择想要加入的工作室,这对教师来讲就会形成一种压力,逼迫教师努力提升自己,主动争取去工厂学习的机会,主动参加各种展览会,主动要求去国外一些著名的设计大学作访问学者,主动承担一些设计项目,努力从各方面吸取营养,丰富自己,锻炼自己。只有那些具备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导师,才能指导学生学习到更多、更新、更有价值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完成一个独立的家具设计项目,甚至没有根据市场的需求做出过比较成型的家具设计作品,学生毕业后无法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缺乏自信感,影响了学生的职业发展。
家具设计专业引入“导师工作室”教学模式后,学生在导师的带领下,可以去企业实地考察,了解不同地区家具行业的发展状况,了解企业需要解决的一些技术难题,针对企业的技术难题有针对性地设立“导师工作室”的家具设计项目。学生从搜集整理资料开始,进行市场调研,参与设计方案的绘制,最后到独立完成设计项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感到巨大的成就感,对于所学习的专业会从心底里迸发出热爱之情,激发出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毕业之际,对家具企业的运作流程已经基本了解,做到了学校和企业的无缝对接,学生能迅速承担起实际工作任务。
(三)提高教学资源利用效率
实施“导师工作室”教学模式后,会有专门的设备管理人员对教学设备和仪器进行管理和维护,不同工作室使用时可以预约,避免了教学设备和仪器的重复投资,节省了资源。专人负责还可以保证学生使用教学设备仪器时的安全性及减少不必要的损耗,节省了维修资金。除了专用设备需要导师工作室自行购买外,常规的设备仪器可以利用与工作室合作企业的设备,在为企业进行技术服务的同时,免费或者租用这些设备,为学校节省教育经费的支出。
四、家具设计专业“导师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实施
(一)依托“导师工作室”建立教学框架
首先应根据导师的研究方向和学校的整体规划来划分不同的导师工作室,例如“绿色材料家具工作室”“智能家具设计室”“数控技术家具工作室”“3D打印家具工作室”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不同的工作室。“导师工作室”教学原则上应满足学生的选择意愿,但也要控制每个工作室的人数,适时进行调整。在整个工作室的运行体系中,导师是核心,导师主持工作室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宏观把握教学理念和专业的发展方向,保证教学与课题项目的顺利实施,并带领学生共同参与社会工程项目的竞争。
导师应甄选适合与导师工作室进行合作的企业开展实践教学,这些企业应具备一定的技术水平,能为导师工作室提供实践项目,愿意为学生的培养做出贡献。同时,企业经验丰富的设计师也可以承担部分家具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帮助学生及时了解新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方法。在“导师工作室”教学实施过程中,学院也要为“导师工作室”的发展争取必要的资源,并要在宏观上为“导师工作室”的发展提供指导。
(二)对学生在“导师工作室”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
家具设计专业“导师工作室”教学模式的过程监控是该模式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有力保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严格按照“导师工作室”教学目的与教学计划的安排进行教学,避免受到企业项目的影响而随意改变授课内容,影响学生的培养质量。导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包括面对面听取汇报,打电话或在网上进行指导,但是前提是统一集中的授课时间应该得到保证,不能随意更改或取消统一授课时间。在听取学生汇报后,教师应给予评价,以督促和鼓励学生完善自己的设计方案。学生参与企业的实战项目时,企业设计部门的指导教师应对学生参与项目的工作质量给出评价,并参考市场销售情况给出学生的最后分数。在“导师工作室”课程结束后,学生应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教训以及改进的方法,对“导师工作室”学习的过程进行文字记录,并上交教务处备案,用于教学成果的汇报展览。
(三)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适时评价
家具设计专业实施“导师工作室”教学模式让学生懂得成绩不是一门课程学习的最终目标,比成绩更重要的是通过设计过程的学习和体验,为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主要以导师评定的成绩为主体。教师首先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日常表现、课程展览作品等情况,给出学生专业学习的分数。之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个体成绩,结合实战课题,参考企业的意见和市场反映,继续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评价[2]。学生的学习成绩不仅能够反映出学生的家具设计能力、对市场敏感度的把握能力,还可以反映出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的能力和表达的能力等,可以说学生的学习成果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
五、家具设计专业“导师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
实施“导师工作室”教学模式后,学生能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并通过实战项目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多名学生在国内国际设计比赛获得重要奖项,尤其是学生参与的企业实战项目如湖北天森家具公司民用实木家具设计项目、山东临沂家具公司家具设计项目等,在上海国际家具展览会上获得业内人士的关注和好评。通过实施“导师工作室”教学模式,学生对于本专业的热爱程度明显增强,毕业后转行的人数明显减少,家具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在北京和其他城市的就业市场获得青睐。
“导师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是当今家具设计专业一种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学生,是以用促学、学以致用;对于教师,则是形成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各高校应不断探索先进的设计教育模式,设置具有自身特色的品牌专业,以迎接“中国设计”时代的到来[3]。
资助项目: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专业建设项目“基于导师工作室制的家具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郭欣欣.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艺术评论,2014(12):119-121.
[2]汪维丁.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导师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研究[J].包装工程,2009,30(8):233-237.
[3]邰杰,曹晋,王岩松,等.“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介入艺术设计本科人才创新培养体系的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29(1):73-78.
(责任编辑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