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祎 赵炜中
河北农业大学,河北 保定 071001
浅析家庭环境与青少年犯罪
李祎赵炜中
河北农业大学,河北保定071001
摘要:家庭是人第一个接触的生活环境,家庭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别是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家庭是其接触最多的环境。然而随着青少年犯罪的不断增多,人们也越发关注青少年的成长环境,而家庭环境作为一个人生活和成长的首要环境,家直接决定和影响着子女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家庭;治理
青少年犯罪是当今全球面临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被称为世界的三大公害之一!也是一个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又有了新的上升趋势,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面对这一增长趋势,党和国家都表示出格外的关注,解决青少年犯罪问题势在必行。
一、青少年犯罪的概念
青少年犯罪泛指青少年这一特殊主体所实施的犯罪,亦即主体由儿童向成年过渡这个特定年龄段(一般士剖进入青春期及青春期结束),由于主客观原因而实施的各种犯罪的统称。
我国的青少年犯罪主要是指已满14周岁至未满25周岁的人触犯了刑事法律而应受到法律规定处罚的行为。按照法律规定,未满18周岁的人为未成年人,已满18周岁的人为成年人。故青少年犯罪既包括未成年人中的少年犯罪(已满14周岁至未满18周岁),也包括成年人中的肩呜三犯罪(已满18周岁至未满25周岁)。按照《刑法》规定,我国的刑事责任起点年龄为14周岁。如果不满14周岁的少年儿童实施了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如杀人、抢劫等,均不视为法律意义上的犯罪,不受刑事追究,但应依照有关规定由政府收容教养,或采取其他管教措施。
二、青少年犯罪心理
青少年有很强的独立意识,但分析“判断”辨别能力尚不完备,其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都因阅历的不足而有很大欠缺,但在这种情况下,青少年年轻气盛,冲动易怒,这些都会让自己失控,从而做出遗憾终身的事情。这种不成熟,不稳定,不健全的人格,都会让自己陷入困境。而现在社会特别浮躁,各种诱惑都充斥着青少年的眼球,青少年猎奇心理会直接影响他的行为。金钱主义与利己主义日益盛行,再次思想的支配下,青少年自然会做出一些令自己遗憾终身的事情。
三、家庭环境与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家庭教育十分重要,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而言是影响深刻的。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健康的成长,那么如何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则显得格外重要。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其行为受到家长的教育与引导,在不同的场合会有不同的行为模式,孩子在渐渐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观察,于是在一点点长大中也就形成了自己的思想模式和行为方式。当然每个家庭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有很大差异,这就直接导致了青少年行为方式的千差万别,良好的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成才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反之,不良的家庭教育则是把青少年推向犯罪道路的极大推手。
成长中的青少年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每天都会有不同的诱惑吸引着青少年的眼球,毒害着青少年的身心。他们是最有青春与活力的群体,本该享受着青春带给他们的希望和快乐,但成长却总是要因不良的行为方式而付出代价,这种代价会直接影响青少年的一生。下面我将就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浅论:
第一,对青少年的放任和溺爱是教育的第一大杀手。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讲究一个度,恰到好处是人们永恒追求的。然而对子女的教育却存在两种极端,一个是放任自流,另一个是过分溺爱。无论哪种方式都是不正确的,放任自流会让青少年过于自我,过于个性,做着出格的事,过分放纵自我。而过分溺爱则会导致青少年过于娇气,心理承受能力差,十分自私。这都会让青少年产生扭曲心里,从而为违法犯罪埋下种子,误入歧途,走上犯罪的道路。再加之青少年法律意识淡薄,道德素质有待加强,这都会让其不良成长。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尤其是青少年,在其步入社会之前,家庭是其接触最多的环境。因此,家庭结构是否合理、家庭教育方法是否正确、家庭心理环境是否适宜,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若处理不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极易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出生后的第一站,也是青少年长期生活的地方,是人社会化的开端。家庭无论在任何社会和国家都是影响儿童少年的最重要因素。近百年来对青少年违法犯罪发生机理研究普遍公认的各种因素中,家庭环境因素是最重要,最有意义和最常见的关键性因素,因此也是青少年违反犯罪的重要预测指标。
第二,过分的注重成绩,却忽视品德的培养。现代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人。然而在中国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家长似乎将孩子培养成了一个学习机器,只注重高分数,高成绩,好学校,好未来。这与中国的考试机制是分不开的,在中国,各种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考试,所以,中国父母总是强迫孩子学习,在这种教育下,孩子丧失了自由,缺乏了自主意识与创新精神,并且也不能明辨是非,缺乏和他人沟通的能力,在长期非发展中情感得不到良好的宣泄,适应社会的能力差,一旦在社会中遇到挫折就会做出过激反应,这给社会带来很多潜在的危险。这对青少年犯罪而言是个助推因素。
第三,家庭暴力。家庭暴力已经不是一个新的课题,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常会看到一些脾气暴躁,动不动就对青少年打打骂骂,甚至一些更为暴力的手段,对青少年的身体和心理造成巨大的影响。孩子长期在这种环境下心里会受到巨大的摧残,内心的孤独感和不安全感会暴增,感受不到温情与爱意,多的仅仅是冷漠,在这种心理的长期影响下,青少年的情绪,心理都会不健全,这就常常会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和引诱,做出一些违法的事情。
四、加强与改善家庭教育与管理
在治理青少年犯罪的过程中,必须切实做好对青少年的教育与管理这项基础工程。在这方面,家庭和学校责任重大。此外还应建立家庭、学校和社会互动的教育、管理体系,加强三者之间的协调与配合。
家庭是防范青少年犯罪的基础,也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第一道强有力的防线。俗话说,“养不教,父之过’夕,家长应本着对后代、对社会高度负责的态度,抓好对孩子的教育。具体地说,家庭教育必须在以下儿个方面下功夫,才能达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目的。
一是加强家庭教育功能。家庭教育是全方位的教育,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形成的基础,尤其是早期的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素质优劣起着关键的作用。在实施家庭教育中,做家长的一定要用心观察孩子的点点滴滴,在发现问题时
正确引导,以正确的方式教育。既要严格要求,又要耐心教育;既不能百般溺爱,又不能简单粗鲁。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他们真正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关心,不致于产生抵触情绪而失去教育效果。用爱去引导孩子向着一个更好的方向发展。二是家长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家长素质的高低决定和影响着其对子女的教育方式、教育的内容和教育的结果,是家庭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同时又由于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言行对子女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家长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努力完善自我。常言道“身教胜于言教”。为人父母者一定要品行端正,自觉克服各种不良行为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处处以身作则、言行一致,以自身人格魅力感染子女。父母应尊重孩子的选择和追求,帮助孩子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优势,根据社会的需要走适合自己的成才之路。
三是加强家庭法制教育。目前中国正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法律日益发展的今天,家长必须要增强一定的法律知识和法制观念,创造良好的家庭法制环境,使孩子从小耳濡目染,养成守法行为和习惯,为日后的法制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学法,懂法,知法,用法,从下培养孩子的法律意识,让他们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真正的让孩子感受到不一样的提升,从此远离违法犯罪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刘立志.新时期我国青少年犯罪问题的思考[D].辽宁师范大学,2004.
[2]王云.《当代中国青少年犯罪成因分析及治理对策》,东南大学,2002.02.01.
作者简介:李祎(1994-),女,汉族,河北涿州人,河北农业大学,本科生;赵炜中(1979-),男,汉族,河北邢台人,硕士,河北农业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C9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6)13-028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