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产后瘫痪的发生及防治

2016-02-01 02:51:01杨丽云王翠香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6年2期
关键词:防治诊断

杨丽云 王翠香

(云南省迪庆州维西县康普乡农业综合服务站,云南维西 674604)



母猪产后瘫痪的发生及防治

杨丽云 王翠香

(云南省迪庆州维西县康普乡农业综合服务站,云南维西 674604)

[摘 要]分析母猪产后瘫痪,与日粮中钙磷比例失衡、环境不良应激的刺激、母猪及胎儿因素的影响、物理性损伤等有着很大的关系。本文在介绍母猪产后瘫痪发生的基础上,就诊断和综合防治此病做汇总阐述,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产后瘫痪 防治 诊断

1 前言

母猪产后瘫痪又称之为产后风、产后麻痹,母猪产后体质孱弱常会由此而发生渐进性的,以四肢瘫痪、知觉减退为典型症状的急性低血症。母猪产后常见母猪产后、哺乳过程中,为集约化养殖中常见多发病。但是,母猪产后瘫非独立性疾病,多数因多种因素诱发。此症不分品种、日龄、胎次、膘情等,均有感染的可能,一经感染严重影响母猪生产力和仔猪成活率。

2 病因分析

2.1 日粮中钙磷比例失衡

日粮中粗粮含量过低;精料组合搭配不当,尤其豆类、谷类作物含量过高;母猪生产力过高等等,一定程度上都可导致母猪日粮中钙磷比例失衡。而在母猪生产过程中,需动用骨骼内钙磷,时间长了,可导致钙磷缺失。此外,母猪生产后,将消耗更多的能量和营养物质,此时营养物质得不到补充,同样可导致产后瘫痪。而且,此病与泌乳高峰期,随钙磷流失的加重,可加重病情诱发感染。

2.2 环境不良应激的刺激

舍内养殖环境差,比如:湿度过大、气候严寒等等,此病属易发期。而且,母猪产后运动量少,长期卧俯阴冷潮湿的圈舍,受光照时间不足,体内钙质合成减少,自身抗病能力降低,如遇贼风侵蚀等不良因素,将诱发风湿性后躯瘫痪。

2.3 母猪及胎儿因素的影响

母猪因素体现在:配种时间过早,母猪骨骼尚处于发育阶段,骨骼内钙储备有限。而随产后泌乳的增加,体内钙质流失严重,而流失的钙又难以通过日粮得到补充,可导致体内钙质负增长,诱发产后瘫;经产的老年母猪,常年怀孕钙质流失严重。尤其产仔数量多时,随泌乳量的增加,钙质得不到及时补充,将加重产后瘫痪的发病概率;母猪怀玉期间,随胎儿的生长,压迫腹腔器官严重。

2.4 物理性损伤

妊娠期间钙磷长期小足,腰椎和后肢骨质变薄,到妊娠后期承受重量大,容易出现截瘫和骨折,分娩后腹腔内压突然下降,血液被动进入腔内器官和乳房,引起脑缺血,大脑皮质发生延滞性阻抑,甲状腺分泌机能减弱,而不能保证体内钙的平衡,最终因四肢无力而导致瘫痪。除此之外,胎儿过大、胎位胎势小正、产仔过多,母猪生产过程中不断努责或人工助产的外力作用都可能导致后肢坐骨神经压迫或受损而发病。

3 诊断要领

母猪瘫痪特征比较明显,根据流行病学,结合典型症状,基本可确诊。诊断应与关节炎、痛风病相区别:母猪瘫痪关节部位疼痛不明显,体温一般保持正常,关节炎和痛风病导致病猪体温升高,手压关节部位疼痛,痛感明显,不给触摸。

3.1 流行情况

本病一年四季均发生,主要发生在母猪怀孕后、临产前10~25d,母猪生产力越高发病率越高,胎,次多的老母猪和初产母猪易发,经产母猪发生概率低,散户饲养的母猪发病多,专业户饲养的母猪发病少,母猪产后瘫痪比产前瘫痪的数量多。

3.2 临床症状

母猪产后瘫,典型症状轻度不安,后期乏力,最后跛行,继而出现瘫痪。虽瘫痪,但四肢无肿胀,绝大多数有变形。排便初期较少,后期干硬,食欲废绝,伴有吃土、舔墙等怪癖。尤其在产仔后20d,母猪泌乳进入高峰期,将严重加重病情,出现上述瘫痪症状,多属于缺钙型瘫痪。而在产后2~5d,发生母猪产后瘫,多数因血钙降低、血糖降低、血压降低等所致。同时,在分娩过程中,有隐性感染病例,强行驱赶后肢难以站立,四肢无变形、肿胀。此种情况可诊断为物理性导致骨盆腔神经受损。母猪分娩后3~7d,四肢趋向发凉,肢体步态蹒跚,后躯摇摆不定,关节不见肿胀,不出现炎症,大小便正常等等,可确诊为环境因素而诱发的寒湿型瘫痪。

4 综合防治措施

4.1 预防措施

改善母猪日粮水平,平时注意增加钙磷比例。尤其妊娠后期、泌乳期,至少应确保钙的比例占日粮水平的0.6%~0.7%。而,钙磷的比例,则要维持在1:1~1:2之间。同时,注意调控蛋白质的比例含量,至少保证占日龄的17%左右。

防控产后瘫问题的出现,建议提早与日粮中加葡萄糖酸钙,每次5~10片。或,加人工盐,每次10g。同样,有不错的防控效果。待到妊娠后期或泌乳期,注意补充鱼粉、骨粉等,酌情增加维生素、矿物质和青绿饲料的含量,在防控产后瘫问题方面都效果显著。但是,用青绿饲料的量不能太多,适量即可,避免诱发腹泻。

适量增加母猪运动,条件允许的,每天牵溜母猪阳光下运动2~3h,有利于母猪钙质吸收,有效防控此病。

之前有产后瘫史的母猪,建议产前预防性注射葡萄糖酸钙,产前20d注射,浓度10%,剂量每次100ml,每周1次,防控效果理想。而且,母猪人工助产期间,建议选经验丰富的饲养员,避免损伤坐骨神经,导致产后瘫。

母猪产后加强护理,防控各种不良应激。临床证实:产仔数多、泌乳性好的母猪,发生产后瘫的概率更高一些。由此,针对此,建议仔猪早补饲,尽早断奶,延长母猪使用寿命。母猪哺乳期,用干草、粗布等,缓慢擦拭母猪皮肤,达到刺激血液循环,恢复母猪的神经机能。母猪出现产后瘫,康复治疗期间,应经常扶起母猪,同时改用柔软垫草。温棚内饲养的母猪,建议及时安排下产床。同时,注意改善猪舍环境,定期清扫圈舍,改善通风,确保舍内清洁卫生干燥。对于散养的母猪,建议在产仔后多加垫草,同时注意保暖保温,做好防贼风准备,例行好一切可防控措施。

母猪产后瘫,考虑注射钙制剂。首次注射,建议大剂量,但不能超量。严格控制注射速度,必须选择静脉注射,避免操作不当导致心室纤颤,心率加快,导致意外死亡。注射钙制剂的同时,密切监听心跳。尤其注射到1/3剂量时,心跳变化不大的话,说明注射情况良好。但是,出现心律不齐,心跳加快;抑或,心跳减缓,又恢复正常,则应该立即停止注射,避免不良应激造成母猪死亡。总之,打算选择钙制剂治疗,一定要耐心,通常7~10d/疗程,康复效果较好。

4.2 治疗措施

4.2.1 西药疗法

病情较轻的,产后加强护理,改善饲喂条件,饲料加足量的钙磷,增喂钙制剂。而其哺乳的仔猪,尽快断奶,或早早实行寄养,基本可缓解症状,提升母猪的使用年限。

严重感染病例,葡萄糖酸钙液,10%注射剂量100~200ml/次;维生素C注射液,20ml/次;复方水杨酸钠注射液,30ml/次,静脉注射,1次/d,连续注射3d,康复效果理想。

病程较长,体力衰竭的病猪,葡萄糖注射液,5%剂量500~1500ml,1次性灌肠。配合静脉注射,选葡萄糖酸钙注射液,浓度10%,剂量50~100ml;葡萄糖注射液,浓度50%,剂量200ml,静脉注射。

病猪便秘严重的病例,用肥皂水进行灌服洗肠;或选择硫酸镁,1次行内服,康复效果均要好很多。

母猪产后瘫痪,如果同时出现体温骤升,可能由细菌感染的可能。临床施治期间,建议配合使用抗生素治疗,防控继发病效果理想。

4.2.2 中药疗法

治疗母猪产后瘫痪,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可配合中药疗法。经临床施治,可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处方:杜仲 5 g,当归、地丰、防 风、羌活各20g。桑寄生、威灵、仙各15g,混水煎汁,灌服至病情康复。

处方:当归、川芎各 20 g,配合用鸡蛋壳 25 g,共研磨后,成粉用温水冲服,喂服至康复,治愈效果理想。

除处方治疗,可配合针灸疗法。针灸百会穴,可刺激受阻经络,促进肠胃蠕动,排出粪便,减少毒素的稀释。百会穴在腰间十字结合的凹陷处,针灸前先消毒针灸针,经充分消毒后,于百会穴垂直刺入,深度约3~5cm。通常情况下,针灸部位准确,病猪反应将尤为强烈,会伴有阵阵嗷叫声,随肌肉震颤,排出粪便。此时,可考虑增加刺入深度,留针10min作用,增加排毒效果。如果病猪反应不大,则可能未插准穴位。此时,建议退出针灸针,向前或向后重复试几次,直到反应强烈为主。

参考文献

[1] 程颖璠.猪场中母猪瘫痪的原因与防控措施[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0,(11):48.

[2] 徐琳.冬春季节慎防母猪瘫痪[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0,(6):27.

[3] 焦立发,邓玉利,衣秀云.母猪产后瘫痪的预防与治疗[J].中国畜禽种业,2010,(3):91-92.

猜你喜欢
防治诊断
常见羽毛球运动软组织损伤及诊断分析
体育时空(2016年9期)2016-11-10 21:51:16
牛有机磷中毒的诊疗与防治
浅谈猪喘气病的病因、诊断及防治
论述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受热面磨损及防治技术
无公害农药在防治蔬菜粉虱中的应用
苹果树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信息技术与传统技术在当代汽车维修中的应用分析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8:28:05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浅析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行诊断及其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