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关前发感慨

2016-02-01 05:01张衍荣
侨园 2016年7期
关键词:王献之山海关长长

文 张衍荣



山海关前发感慨

文张衍荣

武昌开往哈尔滨的快客风驰电掣 “各位旅客前方到站山海关……”

华灯初上时分 列车上的广播让我为之一震 我也庆幸终于“到此一游”了。

“山海关人称‘天下第一关’ 雄伟的万里长城从这里开始 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也发生在这里……”

温馨的广播送我们下车 车站内灯火辉煌 旅客却寥寥无几。时近中秋 当是旅游黄金季节 可为何不见游客潮呢 我向朋友请教 孰料一位贤弟张口就来“上车就睡觉,下车就撒尿,见景忙拍照,也就几座庙……”

我们在车上呆了整整一天一夜 确实有点人困马乏 刚下火车就被这位贤弟的顺口溜逗得前仰后合。

第二天上午 我们去参观城楼。在观赏关楼上那高悬的“天下第一关”巨匾时 我不得不为国粹之一的书法而骄傲和自豪。

说起萧显 明代著名书法家 书写的“天下第一关” 不能不提到城头被岁月湮没的“山海关” 相传那是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父子“合作”的结果——

山海关竣工后 需请书法家题写关名 人们一致认为非王羲之莫属 可王已宣布封笔 执意不肯。有人就偷偷找到他儿子王献之 请他出面“说和”。王献之估计直接开口会碰钉子 于是便想了个套。他买来许多纸 每天在家里装着练习写“山”字 写了好几天 仍旧皱眉头。一旁的王羲之看不过眼 拿过笔说 “我写一个给你看看。”大笔一挥 写出一个“山”字。王献之把父亲大大恭维一番将那个“山”字收藏起来。接着故伎重演 又天天假装练习写“海”字 用同样的办法 终于骗得一个“海”字。再往下该骗“闗”字了 可王羲之刚写出“門”字猛然醒悟 怒而掷笔。王献之无奈 只好自己在“門”字里填起空。

人说王羲之是书圣 笔下有神 而王献之比乃父逊色许多 以致后来坊间哄传“近看‘山海闗’ 远看‘山海門’。”

这个故事流传很广 笔者生长在江南乡下 读小学时从“写大字” 书法 的课堂上听来的 只可惜多少年过去 至今仍是个书法门外汉 仅知道这门艺术也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展走到今天的。

到山海关不能不提及“中国六大民间传说”之首的“孟姜女传说” 这既是对封建暴政的控诉与鞭挞 同时也表达了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因而后世在山海关修建了祭祀性建筑“贞女祠” 也叫“孟姜女庙” 俗称“姜女庙”。

笔者很早就听说有关它的传闻 其中印象最深当属“天下第一奇联”和“望夫石”。

“姜女庙”殿前 悬挂着一幅隶书奇联。它利用汉字一字多音的特点 采用谐音假借的手法 巧妙地仅用八个不同的字 构成一副二十字、联语如谜的楹联被天下人广为传诵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表面看 似乎是一种文字游戏 但仔细咀嚼 却不难发现实乃意趣无穷 它既是写景 又是叙事 既是状物 又是析理 既像妇人絮语 又似老僧禅悟 既是井臼白话 又是至理箴言 既喻世事变迁 又寓人生哲理……端的是怎一个“妙”字了得 多少年来人们津津乐道尤其仰之既久的迁客骚人 每每身临其境 不免触景生情 几乎没有不五体投地、感慨万千的。

有人作过统计 根据“三三四”、“四三三”、“三四三”等八种不同的断句方式 奇联读法竟高达13种 而最常用的读法为“三三四”断句 即——

海水潮 朝朝潮 朝潮朝落

浮云涨 常常涨 常涨常消。

殿后的“望夫石”是对孟姜女的赞美 颂扬她对爱情的忠贞不渝。这是没有疑问的。而疑问的是 中国仅有一位孟姜女 可望夫石却不止这一处。到底有多少望夫石 据我了解 无人能说得清。很显然 作为文化符号 “望夫石”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君生日日说恩情 君死又随人去了” 听一听曹雪芹的抱怨个中三昧或许能明白几分。鲁迅先生曾有“字缝”一说 有时候你不钻进去 还真容易被忽悠呢 其实 “望夫石”的存在 大致有两个因素 一个是男权社会一个是儒家文化。

人类进入男权社会后 女人随之被物化 成为可以占有的资源。经过长久的潜移默化 女人自身其实也认同了这一观点。因此 世世代代处于从属地位的女人 把婚姻推给她们的男子 视作依靠 看成是她们命中的一片天空。一旦斯人不在 她们就会认为天也随之塌下来 绝望之余痛不欲生。同时 不管那男子是怎样下落不明 只要死不见尸 她们就不会死心就要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地去“望夫”。

几天游览回去的日子到了 也是晚上 列车悄然启动 很快将一片灯火抛在身后。哦 山海关 地理之关 历史之关 人文之关 兴亡之关 谁能将你一眼洞穿

猜你喜欢
王献之山海关长长
山海关水关
收复山海关(油画)
王献之依缸习字
王献之练字
乡路弯弯 乡路长长
国共争夺东北第一仗:杨国夫勇战山海关
王献之练字
王献之卒年
路上的风景真可怕
凝固了历史的山海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