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思嘉
武汉工程大学,湖北 武汉 430205
新时期效率与公平的价值冲突及选择
赵思嘉
武汉工程大学,湖北 武汉 430205
效率和公平一直是经济法研究中的重要概念,可以说是贯穿经济法学习的始终。关于效率与公平的价值选择也一直是争议的重点,出现了各种不同的声音,都有其合理性。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改革也进入了深水区和攻坚期。在这一新时期,研究效率与公平应该怎样进行选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这一时期的特点及需要出发,深入分析了效率优先于公平的合理性。
新时期;效率;公平;价值选择
探讨新时期效率与公平的价值冲突及选择,首先要厘清几个关键的概念:什么是新时期,效率与公平如何冲突。这是整篇文章的起点,只有弄清这两个关键点,才能合理地做价值判断和选择。
(一)新时期
新时期是指改革的深水区和攻坚期。
当今中国改革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已经进入了及其关键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可以称为改革的攻坚期和深水区,具体表现在:一是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已经基本把一些容易的问题解决了,剩下的都是非常复杂的问题。这些疑难问题是阻碍着中国可持续发展,而且这些问题又不是来自某一方面,而是来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队以及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这些方面的问题相互交织,相互牵连,解决起来愈发困难棘手。二是改革将涉及利益关系深度调整,这将影响千千万万人的利益,将动摇原本固化的各种体制问题,由此可见,我们所面临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复杂与困难。
这一时期至关重要,因此必须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利益,让公平正义真正得以彰显,从而让全体人能够真正意义上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如何在这一新时期把握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正确认识到、科学地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将也有助于解决改革中遇到的一些发展问题,为改革提供后续的动力支持。
(二)效率
效率是经济法的目标。经济法的价值追求便是提高经济效率,这是贯穿经济法发展始终的一个因素。经济法的效率可以分为两层涵义,一是经济法干预市场经济的效率,经济法干预市场经济必须讲究效率,能够高校地处理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二是经济法自身的效率,经济法自身的发展与完善也要求效率,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及时完善。
(三)公平
经济法上的公平既具有法律公平的一般特征,同时也有经济法作为部门法的特性。具体来说,它是形式公平(基础)与实质公平(更高目标)的统一,两者统一于社会本位的基础之上。形式公平是基础,是实现实质公平的前提。实质公平是形式公平的目的,是经济法公平价值的目标。
经济法上的效率与公平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其中对立是指效率与公平的价值冲突,统一是指效率与公平的目标具有一致性。效率与公平的价值冲突主要体现着三个方面:彼此削弱性、序列差别性和公平的相对滞后性。
过分追求效率会导致忽视公平。在效率至上的观念影响下,公平会被弱化,人们工作的重点将会围绕这如何更大程度地获得更高的效率。过分追求公平会导致不公平的现象,如不劳而获,搭便车,这实质是共同贫困的公平,毫无差别的对待将严重打击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没有效率的公平没有任何意义。
序列差别性是指效率和公平是有位阶的,序列差别性意味着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现实情况调整公平和效率的次序,从而让公平和效率为发展服务。
公平作为思想范畴的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自己的合理内涵,不断注入时代精神。从这一点说,相较于效率这个经济范畴,公平是有其相对滞后性的。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确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其历史的、现实的合理性。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按劳分配的重视,体现了决策者开始重视效率。“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的观念体现了对提高效率的追求。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正式确立了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天平倾向了效率。由此,我国进入了追求效率,快速发展的阶段。针对当时社会现状提出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给我国带来了发展上的飞跃进步。历数我国改革开放的成果,不可否认的是重视效率所带来的巨大好处。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政策目标已经实行了很多年,是为消除计划体制弊端提出的,也是由我国当时巨大的经济发展压力决定的。这一政策符合当时亟需发展的国情,事实证明也是正确的,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我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果。但是在改革中也出现了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以追求效率为价值导向的改革在极大地刺激了人们创造财富的积极性,效率得到巨大的提高的同时,随之而来的是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基尼系数达到警戒线,影响了我国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此外,由于盲目追求效率,在发展中一味重视量,从而忽略了质,使得资源过度消耗,环境破坏严重。资源是有限的,我国发展的单位能耗是比较大的,由此带来的深刻影响是我国发展的后劲不足。所以,我们由摒弃盲目追求效率,再重拾对公平的重视。不可忽视的是,当前政府应当提供的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不足,这也是不够重视公平所带来的后果之一。在我国的改革已经取得阶段性成就之后,如何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而提供充足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必由道路,重视公平刻不容缓。
在改革的深水区和攻坚期提倡公平优先于效率是有其合理性的。首先,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取得显著成果,但是也出现了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而现阶段的工作重点便是让全国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要做到这一点就要解决改革中产生的这些问题,首当其冲的便是重视公平问题。现阶段的很多问题就是因为没有妥善处理好公平问题产生的。比如,日益加大的贫富差距。如果再不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将给深化改革带来巨大阻碍。其次,从新时期党和国家的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政策中也可以明显地发现公平的重要性。面对着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视公平大的作用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及“公平”达20多处。这些都体现了党和国家让改革成果惠及每一个人的决心,也体现了现阶段强调公平的重要性。一段
时期的国家政策就是反映这个国家这个阶段至关重要的问题,由此可见,公平问题值得更加强调。
经济法的终极目标就是追求和谐发展。真正的公平必然会导致合理的效率,效率是公平的必然结果。因为真正的公平不是绝对的公平,真正的公平也并不是平均主义,而是不损害效率的公平,是一种创造权利公平、机会公平和规则公平的体制机制,从而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因此,这样的公平必然会最终创造效率,从而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和谐统一,也只有这样的公平才能最终实现经济法的终极目标——和谐发展。
可以这么说,效率是一种手段,公平是其最终目的。我们不懈追求获得更高效率的最终目的便是可以有足够的资源参与公平分配,因为真正的公平也不是低水平的公平,要通过效率创造财富来维持更高水平的公平。这样一来,可以允许在一定时期,效率越过公平成为重点,以便更好地发展经济。但是,一旦经济发展了就必须大力解决公平问题以巩固发展成果。如果,一味单方面重视效率的发展,以快作为目标,那么必将导致发展失衡,这便是舍本逐末。现阶段公平的问题还是比较突出的,正是要求我们回归经济法的最终目标的时候,重视公平显得尤为重要。
效率与公平是经济法的重要价值,两者是辩证统一的,我们不能割裂开来看。不同的阶段,对于公平和效率的处理有着不同的侧重。我们要一切从实际情况出发,科学地认识两者关系,正确处理好两者关系,确保公平,不负效率。就现阶段而言,公平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从经济法的效率和公平出发,结合现阶段的时代特征,通过前文深入地分析,在新时期优公平先于效率有其合理性,为该阶段如何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提供一些建议。
[1]卫兴华,胡若痴.近年来关于效率与公平关系的不同解读和观点评析[J].教学难点解析,2013(07).
[2]曹平.中国经济法根本价值取向问题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2(04).
[3]刘红.从公平与效率的角度分析民商法与经济法的价值取向[J].科教文汇,2015(03).
[4]蔡丽华.收入分配不公与社会公平正义探析[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2(01).
[5]张治水.论经济法的公平与效率[D].河南大学,2010.
[6]戴木才.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效率与公平统一观[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
[7]李辉,张军伟.改革开放以来效率与公平关系提法的演进与思考[J].传承,2013(04).
D
A
赵思嘉(1992-),女,浙江人,武汉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