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羌族刺绣与现代艺术设计的融合之美

2016-02-01 02:46:23陈皓月
中国民族博览 2016年5期
关键词:民族文化艺术设计创新

陈皓月

(中央民族大学,北京 100081)



浅析羌族刺绣与现代艺术设计的融合之美

陈皓月

(中央民族大学,北京100081)

【摘要】羌绣色彩丰富,针法考究,纹样、图案极富创意,有着极高的实用性和收藏价值,被誉为是少数民族艺术的瑰宝。在民族艺术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近年艺术设计素材中民族特色的元素广泛被吸纳,传统民族之美与现代设计相融合已是必然趋势,这无疑显现出少数民族传统艺术在被市场需要的同时,也为现代设计提供了更多维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羌绣;艺术设计;民族文化;创新

羌族是我国西部以游牧为主的古老民族,羌族人经过了长期的分化及变迁,深厚的历史背景孕育了丰富的民族艺术文化。羌绣作为我国少数民族的传统手工刺绣技艺,是羌族女性代代相传的民族文化。羌绣与羌族人的地域文化、生活习惯、人文风貌、审美取向等因素密切相关,是美丽的羌族文化符号。

羌绣光泽柔美,色彩丰富,针法精美绝伦,在配饰图案上极富创意,有着极高的实用性和收藏价值,被誉为是少数民族艺术的瑰宝。

一、羌绣之美

我国少数民族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1]羌族刺绣工艺精湛,在我国众多的少数民族刺绣工艺中独树一帜。羌绣的针法,主要有挑绣、锁边绣、滚针绣、纳花绣、扎花、勾花、提花、拼花和手绣等。锁边绣主要用于绣品的边缘部分,最常见的是裙边、帽边、鞋边等部位,一般还可以运用于贴布绣的边缘部位。挑绣也称十字绣,严格按布料经纬纹路,通过严密的针法绣出等距等长的十字形,其所绣花纹图案规整、对称且棱角分明。羌族妇女在刺绣中多会选用棉线,有的也会用彩色的丝线。绣品色彩中最常出现的就是黑白对比,给人一种朴素、大方的气质,表现出了羌族人粗犷豪放又不乏细腻的民族性格。

羌族人保留着原始宗教,信仰万物有灵,对大自然十分崇拜。因此在对刺绣题材的选择上也偏好充满灵性的自然存在,即为所见植物、动物以及流传的民间故事等,通过绣女的刺绣工艺,创作成为色彩缤纷的花纹图案,传统的羌绣是羌族妇女必备的本领。羌绣不仅实用好看,还能保佑平安吉祥,体现着人民的生活智慧,也展现了羌人审美情趣的丰富。常见的图案有“团花似锦”“百鸟朝凤”“金玉满堂”等,不仅工艺考究、色彩艳丽且寓意吉祥。在羌绣中云云鞋是代表绣品,鞋形状如小船,鞋尖微微翘起,鞋帮绣有云彩图案,且鞋底较厚,耐磨实用性强,兼具图案与寓意双重艺术价值。

从功能上看,少数民族刺绣工艺大多从为加固衣着、强化辨识度等实用性发源,经过了长期的演变,慢慢从单纯的实用之美中脱离出来。在“万物有灵”观念的指引下,从御寒、遮蔽的实用性演变为精神需求的实用性,同为实用,慰藉性却逐渐进阶到了精神层面。羌族刺绣主要用于装饰衣裙鞋帽帕,以及袖口、裤管、枕巾、香包等,图案组合将好“彩头”运用到实物中是一种羌族人美好愿望体现。羌族的刺绣和纹饰作为记录民族发展和情感变迁的重要识别工具,其自身具有历史性和记录历史的本质,在民族文化传承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羌绣本身所绣之形、所含之意,丰富的色彩,夸张的表现手法,都跨越绣品本身体现出了更高的社会价值。

二、设计之美

少数民族传统艺术作为符号被大众所熟识,被民族所传承,当下又被现代设计所运用,是源于民族艺术旺盛的生命力和当下所流行的审美需求。对于艺术的认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2]民族艺术已经慢慢褪去“过时”的帽子,并走出民族自身的视野,寻求更为广阔的艺术生命力,同时也期望被更广阔的文化土壤所了解和接受。近年来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潮,很多原先不被关注的民族艺术已经幻化出新的生命力。艺术贵在创造性,这种创造更多地指以有形的物化形态揭示更丰富的精神内涵,[3]而在当代设计创意匮乏的情况下,“老”的东西正是强大精神内涵的体现,在现代设计中反成为艺术设计走出困境的出路之一。复古风、民族风被大众审美所接受,兼含了传统意义的审美和当代审美的追求,在多元文化冲击的当下寻找到了发展的新秩序。

当下的品牌视觉传媒设计中,对于传统民族元素运用的例子不胜枚举,设计师正是看到了人们对于保护文化遗产的种种举措,迅速通过包装、视觉、传媒等外部手段抓住市场的眼球,从而引起对民族文化的关注,扩大影响力。例如日本化妆品牌植村秀(ShuUemure)与羌绣的跨界合作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品牌的设计者在对羌绣进行创作中,将具有代表性的图案纹样化,比如福佑平安的金刚杵、欣欣向荣的绿茶、收货喜悦的玉米叶以及鸢尾花、乳木果、绿茶叶、辣木、橄榄、红花等,并赋予“source of life生命之源(不息)”与“external youth青春不朽(生发)”等全新组合的含义。在推广手段上设计者也给予大众一些交互体验 ,使受众参与到对纹样的设计和色彩的搭配中,增强了对羌绣的了解。这个案例启发了我们关注和保护民族文化的意识,实现了现代设计的实用价值和文化传承的社会责任相结合。

反观市场,越来越多的产品品牌包装和推广开始关注到民族元素背后的文化价值,在对自身进行有力推广的同时给予品牌更具社会责任感的定位,使大众消费的同时,感到自身为传承民族文化贡献了力量,将品牌的销售战略与消费者的社会担当相挂钩。“潮羌绣”热潮也启示我们在文化更迭的相互磨合中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反思的地方。

羌族文化与羌绣的丰富性为设计提供土壤的同时,也对设计者提出更高的要求。羌绣作为羌族的文化符号,与现代设计的融合应当首先体现在对文化的尊重上,设计者应对羌绣艺术创作的背景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对色彩的使用和素材的提炼上才能做到准确,才能运用设计技巧与思维创意给予设计作品全新的生命。羌绣在被重新审视的同时,也在解码、重构中促进了其自身的发展,除去商业的、政策指引等客观等因素,从艺术创作本身唤醒保护和传承的自觉性。这样的设计产品,不仅能够体现少数民族独具质朴性的美感,还从审美需要上呼应了现代人渴望返璞归真的心理诉求。

三、人性之美

羌绣与现代设计艺术的融合体现出更多的是人性关怀,其不仅是羌族人的智慧结晶,更是羌族妇女的生活乐趣所在,在母、女口传心授,家族女性、邻里之间围坐劳动的同时对生活经验的交流与传递,造就羌绣本身,也是民族凝聚力的体现和羌族人生活美好的画卷。羌族文化的丰富还表现在其人民日常生活中的碉楼、白石、羌笛等,这些都以其自身活态文化的形式,展现着羌族人的历史发展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值得一提的是5·12汶川地震对于羌绣的发展影响颇深,其中最重要的是灾后重建中支持民族产业的政策指引,使近来羌绣的受众群越来越广,上述例举“潮羌绣”的产生也是此后的产物,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地方文化的发展充分受政策指引的影响,且羌绣在震区的经济重建和人民心灵重建等方面也都起着积极的作用。所谓的新、旧文化的冲突也必定存在,封闭是对文化发展的阻挠,但也要谨慎在巨大商业背景下,怎样保证民族文化“初心”的保持,谨防粗制滥造,又能不被当下多元的文化市场淹没于洪流中。笔者认为良好的现代设计、视觉传达是在母体文化背景下一种比较理性的文化创新形式,在体现设计之美的同时更多地加强文化领域的跨界交流,并在双方的交叉领域内做到严谨、尊重。

羌绣作为羌族文化的代表,同时作为民族优秀艺术文化的标签,在保护和传承中,应更重视艺术作品的人文关怀,尊重少数民族的文化信仰和设计者的知识产权保护,逐渐拉近创作者和受众者间的认知距离,从而为少数民族文化发展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2014年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的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双年展中,我国的各大名绣纷纷参展,羌绣作为少数民族刺绣的代表位列其中,除部分具有历史性的纪念绣品,在展出中更多的是绣品本身内容与创作形式的新变革。只有体现了人类进步的理想和愿望、符合历史发展趋势、显示客观规律和必然性的社会生活才是美的,[4]同样无论是羌绣本身、还是创新后的全新表现形式,亦或是羌绣与现代艺术设计的融合展现,它们都是少数民族传统艺术文化在现代视野下的展现形式。羌绣艺术是羌族人智慧的精粹,在尊重羌绣艺术本身和羌族风俗信仰的基础之上,结合更多的艺术表现形式将其传承和推广,勿要在发展中丢失了灿烂的民族艺术之美。

参考文献:

[1]苏和平.试述中国少数民族美术的发生与发展[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4(5):84-88.

[2]苏和平.少数民族艺术文化的现代传承研究——以民族艺术的教学为个案[J].西北民族研究,2013(4):101.

[3]苏和平.艺术人类学与艺术教育刍议[J].民族教育研究,2008(2):41-44.

[4]苏和平.高校美育教学初探[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3(6):124-127.

[5]张野,纪托.以福纹为例探析传统吉祥符号构成的设计思维[J].装饰,2013.

[6]王明珂.羌在汉藏之间[M].北京:中华书局,2008.

[7]鞠涛.以现代设计表述民族传统文化——论传统民间艺术与现代包装设计的创意[J].艺术与设计,2012.

【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陈皓月(1990-),女,蒙古族,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少数民族艺术。

猜你喜欢
民族文化艺术设计创新
《星.云.海》
中国宝玉石(2020年4期)2020-09-23 07:45:56
《花月夜》
中国宝玉石(2020年4期)2020-09-23 07:45:56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 16:07:33
浅析民族文化和传统图案在面料设计中的应用
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效果研究
论仡佬族作家王华小说中的乡村镜像与民间想象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人间(2015年17期)2015-12-30 03:40:57
安大略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