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圆环病毒病及其防治

2016-02-01 02:51:01杨艳荣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6年2期
关键词:病理特征临床症状防治

杨艳荣

(陕西省绥德县动物卫生监督所,陕西绥德 718000)



猪圆环病毒病及其防治

杨艳荣

(陕西省绥德县动物卫生监督所,陕西绥德 718000)

[摘 要]猪圆环病毒引起淋巴系统疾病、渐进性消瘦、呼吸道症状;造成猪免疫机能下降、生产机能下降;临床症状为仔猪先天性震颤、断奶猪消瘦、呼吸急促、咳喘,黄疸,腹泻,贫血。主要以圆环病毒II为主要病原,单独或继发(混合)感染其他致病微生物的疾病。

[关键词]猪圆环病毒(PCV) 临床症状 病理特征 防治

随着我国养猪业规模逐渐扩大,一些新的病原也随之而来,猪的圆环病毒是继蓝耳病之后的又一种新发现的猪传染病,已经在国内猪场普遍发生。

1 病原结构

猪圆环病毒(PCV)是由圆环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属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为已知的最小的动物病毒之一。病毒粒子直径14~25nm,呈20面体对称结构,无囊膜,含有共价闭合的单股环状负链DNA,基因组大小约为1.76kb。圆环病毒对外界理化因子的抵抗力相当强,即便在PH3的酸性环境及72℃的高温环境中也能存活一段时间,氯仿作用不失活,无血凝活性。猪圆环病毒有两个血清型,以PCV-2型圆环病毒为主要病原,能单独或继发(混合)感染其他致病微生物的一系列疾病;PCV-1型没有致病性。猪圆环病毒感染猪所引起的疾病表现多种多样,如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猪皮炎肾病综合征、繁殖障碍、传染性仔猪先天性震颤、肠炎等,一般认为猪圆环病毒II对机体的影响主要造成免疫抑制,使机体的免疫力下降,造成细菌和病毒的继发感染,从而引起更严重的临床症状。

2 流行病学

圆环病毒对猪较敏感,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传染源,病毒可随粪便,鼻腔分泌物排出体外。通过消化道感染,胎盘垂直感染。主要感染2~5周龄的仔猪。猪群患病率为5%~50%,不混合感染其他病的情况下,死亡率为10%~35%,且发病缓慢,持续时间为12~18个月,本病常与集约化生产方式有关,猪场饲养管理不善、环境恶劣、饲养密度过大、应激、不同日龄和不同来源的猪群混群饲养等,均可诱发本病,可经口腔、呼吸道感染不同日龄的猪,育肥猪多表现为阴性感染,一般不表现临床症状,少数孕猪感染后,可经胎盘垂直传染给仔猪。圆环病毒常与蓝耳病、猪瘟、细菌性呼吸道病等混合感染,在一些地区超过了猪瘟的危害,对本病要高度重视。

3 临床症状

①断奶后全身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病原为PCV-II,主要侵害6~12周龄仔猪,病毒侵害淋巴系统使患猪免疫机能下降、生产性能降低。临床上表现为多系统功能衰弱为特征的症状,患病猪发热、精神不振,食欲不佳,被毛粗乱,生长发育不良,呈现渐进性消瘦,发育障碍、生长迟缓、体重明显减轻,皮肤与可视黏膜苍白或黄疸,贫血,肌肉萎缩、衰弱无力,少数猪有拉稀、咳嗽和中枢神经系统紊乱。体表淋巴结,特别是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皮肤、可视黏膜黄疸,下痢,嗜睡。多与蓝耳病病毒、猪细小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混合感染,猪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差很大,在15%~50%之间。由于细菌和病毒双重感染,常使圆环病毒的症状复杂化、严重化,给诊断和防治带来极大困难。育肥猪感染圆环病毒,病猪皮肤背部、胸部、前后肢内侧部等处都出现皮肤炎症,突然广泛出现各种大小不一的稍微突起的圆形或不规则斑点,大小在4~10mm,发生的斑点呈现红色或紫色,中央为黑色的病灶。首先感染猪死亡率10%~20%。四肢和眼睑周围水肿,体表淋巴结肿大。感染初期体温升高,食欲不振,呆滞,运动失调和无力。胃溃疡和小肠、大肠出血。

②传染性先天性震颤:病原为PCV-I。先天性震颤的临床变化很大,其震颤从轻度到重度。在出生后第一周,严重的震颤可因不能吃奶而死亡,一周的仔猪可以存活下来,得3周时间恢复。骨骼肌两侧痉挛收缩,轻者仅头部、肋部和后肢微颤;重者挛缩猛烈,状似跳跃。病猪难以站立和行走,也吸不住奶头。当卧下或睡觉时震颤消失,外界刺激可引发或加重震颤,如声音或温度刺激,有的在生长和发育期间都不断发生震颤。相伴的其他症状有神情呆滞、腿外展、呈犬坐姿势。这主要是母猪在怀孕阶段感染了病毒。

4 病理变化

①传染性先天性震颤的猪无肉眼病变

②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

皮肤苍白,有时发黄,消瘦。切开皮肤见皮下较干燥,从血管断端流出少量稀薄且凝固不全的血液。全身淋巴结(腹股沟浅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气管支气管淋巴结及下颌淋巴结)变化最显著,肿大3~4倍,有时可达10倍以上,淋巴结的质地坚实,外观呈灰白色或深浅不一的暗红色,切面外翻多汁,有少量淋巴液和小点状坏死灶,或周边充血出血,发生二重感染的,淋巴结可见炎症和化脓病变,使病变复杂化。

肺脏肿胀,间质因增生和水肿增宽,质地坚硬或似橡皮样,表面因组织增生有大小不等的灰色至褐色实变区,呈弥漫性间质性肺炎,严重病例可见黑红或棕色的肺泡出血斑,若伴有副嗜血杆菌病或巴氏杆菌病时,可见纤维素性胸膜肺炎病变,肺浆膜表面有数量不等的纤维蛋白,肺的病理变化多种多样,往往不易判定病变的性质。胸腔有多量淡黄色液体。心肌发育不良,心包炎增多淡黄色。

肝瘀血、肿大,呈暗红色,有不同程度的变性,质地脆,表面有灰白色散在病灶;有的病例肝脏因发生实质变性和瘀血而出现不同程度的槟榔样花纹。胆汁较浓稠,胆囊膨满。胸腺肿大或萎缩。

肾脏肿大,颜色深浅不一,暗红色或土黄色,50%以上的患猪肾脏表面有弥漫性细小出血点和形状不一、大小不等的灰白色病灶,皮质和髓质也有炎症,色泽变淡和苍白、被膜下有坏死灶,由于肾脏外周区域和肾脏本身的水肿可导致肾脏呈现蜡样外观,被膜紧张易剥离,但有不同程度的粘连。肾盂有时出现出血点。脾脏轻度肿大,边缘有丘状突起以及出血性梗死灶,也有高度肿大弥漫性出血的,脾切面、脾头和脾尾出血坏死灶被机化吸收,时间久的因机化而萎缩,被结缔组织包膜。有的脾头因增生而质地坚实,切面干燥,平滑,切面呈肉状,可见少量血液流出。

肠道出现不同程度的衰竭现象,尤其是回肠和结肠段肠壁变薄,充血或出血,肠管内液体充盈,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胃内容物少,黏膜肿胀有点状出血,上面覆有大量黏液,呈卡他性炎症变化,在胃的无腺部与有腺部的交界处有小溃疡。

5 临床诊断

(1)圆环病毒主要发生在5~16周龄的猪,断奶前生长发育良好;(2)有呼吸道症状,腹泻,发育迟缓,

体重减轻;皮肤苍白或黄疸;抗生素治疗无效或疗效不佳;(3)剖检淋巴结肿大,脾肿大,肺水肿,间质变宽,表面散在大小不等的褐色突变区。这些特征性变化可以做出初步诊断,确诊用病毒分离鉴定和免疫学方法。

6 猪圆环病毒的防治

猪圆环病毒没有控制和消灭的有效措施;而且病毒对常规消毒剂抵抗力很强,本病发生的特点是猪群一旦侵入猪圆环病毒就可能增加其他病原协同感染的概率,最终导致临床发病。倡导加强卫生和饲养管理,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目前有圆环病毒II疫苗用于此病预防。

①建立猪场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将消毒卫生工作贯穿于养猪生产的各个环节;最大限度地降低猪场内污染的病原微生物,减少或杜绝猪群继发感染的概率;在消毒剂的选择上应考虑使用光谱的消毒药,猪圆环病毒是无囊膜DNA病毒,对理化因素有较强的抵抗能力,一般用3%火碱水溶液、0.3%过氧乙酸水溶液、0.5%强力消毒灵效果较好。

②加强猪群的饲养管理,降低猪群的应激因素;避免饲喂发霉变质或含有真菌毒素的饲料;做好猪舍的通风、换气,改善猪舍的空气质量降低氨气浓度;保持猪舍干燥;降低猪群的饲养密度。避免将不同日龄的猪混群饲养;减少和降低猪群之间PCV-2 的触感染机会。在猪场内禁养猫、犬,定期驱蚊蝇、灭鼠,搞好猪群的净化,坚持自繁自养,避免过早或过多地对仔猪免疫,减少各种应激因素对仔猪的影响。

③提高猪群的抵抗力:提高饲料中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水平;提高断奶猪的采食量,有条件的给仔猪饲喂湿料和粥料(可饮用食用柠檬酸);保证仔猪充足的饮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猪圆环病毒的发生率和造成的损失。

⑤药物防治:控制猪群的细菌性继发感染,定期在不同生长阶段猪的日粮中适当加入抗生素类药物,可达到预防和控制发病及继发感染的目的,常用的药物有氟苯尼考、支原净、土霉素、金霉素、阿莫西林、多西环素、头孢噻呋和黄芪多糖等,母猪在产前和产后一周用药,仔猪在断奶前后和哺乳阶段用药。也可选用新型的抗病毒制剂如干扰素、免疫球蛋白、转移因子等进行治疗,同时配合中草药等抗病毒制剂会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对出现症状的病猪,应隔离单独治疗。

参考文献

[1] 唐宁.猪圆环病毒2型在猪体的分布及其引起的病理学变化[D].中国农业大学,2001.

[2] 潘耀谦.猪病诊治[M].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病理特征临床症状防治
浅析牛瘤胃鼓气的防治措施
50例青年女性乳腺癌临床治疗效果和病理分析
恙虫病60例临床分析
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联合孟鲁司特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临床症状及肺通气功能的影响
医学信息(2016年30期)2016-11-28 20:20:07
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药物治疗临床分析
T1期外周型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淋巴结转移分析
论述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受热面磨损及防治技术
无公害农药在防治蔬菜粉虱中的应用
苹果树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3: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