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设置影响负相容效应的机制
——自上而下认知控制对阈下启动信息加工的影响*

2016-02-01 17:43王佳莹缴润凯
心理学报 2016年11期
关键词:箭头启动汉字

王佳莹 缴润凯 张 明

(1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长春 130024) (2苏州大学心理学系, 苏州 215123)

1 引言

负相容效应(Negative Compatibility Effect, NCE)是指在中央视野呈现的阈下掩蔽箭头启动项后呈现箭头目标项时, 当ISI (Interstimulus Interval)为100~150 ms时, 出现启动效应的反转, 对与启动项指向不一致目标项的反应快于与启动项指向一致目标项的反应(Eimer & Schlaghecken, 1998)。

负相容效应的代表性理论主要有自我抑制观点和知觉交互作用观点。自我抑制观点认为负相容效应体现了运动激活进行自我抑制的过程。Eimer和Schlaghecken (1998)发现NCE不仅在反应时上表现为一致条件比不一致条件更长, 在表示运动准备的单侧化准备电位(Lateralized Readiness Potential,LRP)上也表现出了同样的趋势:在一致条件下, 先出现对一致反应的激活(240 ms时的负走向波形),之后激活减弱并出现反向激活(350 ms时的正走向波形); 在不一致条件下, 则先出现正走向波形, 再转为负波。据此, Eimer和Schlaghecken认为NCE是运动激活进行自我抑制的结果。掩蔽项的出现终止了启动项诱发的早期激活, 这时新的信息输入替换掉启动项所携带的信息, 与启动项一致的反应准备被取消。由于缺少知觉证据对早期激活的继续支持, 认知加工系统自动开始进行反应抑制, 抑制与启动项一致但已不再适用的反应趋势。(Schlaghecke& Eimer, 2006; Schlaghecken, Rowley, Sembi,Simmons & Whitcomb, 2007; Ocampo & Finkbeiner,2013)。知觉交互作用观点则认为启动效应方向的反转反映的是两个相反方向的积极启动序列。首先,启动项诱发了与其一致的反应激活, 但是掩蔽项的出现不仅打断了对启动反应的激活, 掩蔽项所含的相关刺激特征还会引发与启动项相反的反应激活。NCE的出现是由于掩蔽项和启动项之间的知觉交互作用导致的, 启动项和掩蔽项的知觉特征在其中起重要作用, 刺激的相关属性特征是NCE的必要条件(Lleras & Enns, 2004, 2005, 2006; Verleger,Jaśkowski, Aydemir, van der Lubbe, & Groen, 2004;Sumner, 2008; Kahan & Chokshi, 2013)。目前的理论争论主要围绕负相容效应中抑制发生在知觉加工阶段还是反应阶段展开, 体现为对时程、启动项强度、刺激项目特征及关系、刺激反应联结强度等刺激属性层面上影响因素的分析(Atas, San Anton, &Cleeremans, 2015; Liu & Wang, 2014; Liu, Chen, Dai,Wang, & Wang, 2014等)。无论自我抑制观点还是知觉交互作用观点, 都认为NCE是一种自动化的阈下启动, 考察自上而下控制过程对NCE影响的研究还较少。

任务设置这种自上而下认知控制过程可能对NCE有影响。Schlaghecken和Eimer (2004)在NCE范式中目标项的位置呈现中性刺激, 要求被试进行自由反应, 结果发现在ISI为150 ms的条件下, 当所有目标项都为中性刺激时, 没有出现反应偏向;但当目标项中既有需要进行辨别反应的箭头刺激又有中性刺激时, 对中性刺激的反应出现了偏向,被试更多地做出与启动项指向相反的反应(53.42%),说明NCE可能与当前任务设置有关。Kiefer和Martens (2010)采用双任务范式研究阈下语义启动时, 在每个正式任务前随机前置要求判断是否是生物的语义诱导任务或要求判断字母结构的知觉诱导任务, 发现前置的语义诱导任务增强了后继的阈下语义启动(以N400波幅为指标), 而知觉诱导任务则没有表现出强化作用(Kiefer & Martens, 2010;Martens, Ansorge & Kiefer, 2011)。这些研究提示我们阈下信息呈现时的认知加工状态可能会通过自上而下认知控制调节无意识信息加工过程, 进而影响后继的启动反应。王佳莹和张明(2013)通过调节启动项与目标项关系直接考察了任务需求对NCE的影响, 发现在启动项和目标项完全相同和知觉特征不完全相同但同为箭头刺激时都出现了负向启动, 而启动项与目标项种类不同时则没有出现启动。说明NCE并非源于启动项与目标项的重复, 同时证明任务设置会影响NCE。

那么任务设置是如何影响NCE的呢?影响可能作用于两个阶段:一是阈下启动信息加工阶段;二是目标项加工反应阶段。(1)如果任务设置对NCE的影响作用于阈下启动信息加工阶段, 则任务设置诱发的自上而下认知加工影响了对阈下启动信息的选择和加工。也就是说, 认知系统会根据当前的任务设置调整自上而下信息加工状态, 选择完成当前任务所需的信息进行加工或进行较深入的加工。任务设置不同时, 完成任务所需的信息也不同, 对相同阈下启动项的选择和加工就会不同。同样的阈下启动刺激, 在与当前任务设置无关时不会被选择加工, 也就不会影响对目标项的反应; 但在与当前任务设置相关时就会得到选择和加工, 并进一步影响对目标项的反应。(2)如果任务设置对NCE的影响作用于目标项加工反应阶段, 则任务设置影响的是阈下启动信息对目标项反应加工的作用过程。也就是说, 无论阈下启动项与任务设置是否相关, 认知系统对相同启动项的加工总是相同的, 但这种加工只在任务设置与启动信息相关时才影响对目标项的反应, 任务设置与启动信息无关时则不产生影响。即相关任务设置和无关任务设置条件下对相同启动项的加工相同, 两种条件的分离发生在目标项加工反应阶段。

王佳莹和张明(2014)以汉字启动项作为阈下启动刺激, 在两个Block中分别以汉字或箭头为目标项, 要求被试对汉字或箭头进行辨别反应, 结果发现只在汉字任务中出现了基于汉字的负启动效应,箭头辨别任务中没有出现启动效应。汉字任务Nogo试次比箭头任务Nogo试次的P3平均波幅更大; 只有在汉字任务中, Go试次一致条件下比不一致条件下的P3潜伏期更长。这一研究发现采用汉字目标项也可以得到基于语义的NCE, 且在启动信息加工阶段就表现出了任务设置对阈下语义启动的影响。提示任务设置对NCE的影响可能也始于阈下启动信息加工阶段。但汉字启动项涉及到语义加工等过程, 而NCE经典范式以箭头刺激为启动项, 所以王佳莹和张明(2014)的研究不能说明NCE范式中的加工情况。

任务设置如何影响负相容效应?这一影响发生在信息加工过程中的哪一阶段?任务设置是否影响NCE中阈下启动信息的加工?需要进一步的探讨。故本研究采用经典的NCE研究范式, 以双箭头作为阈下启动刺激, 结合Go-Nogo范式直接测量对阈下启动信息的加工情况, 同时以行为反应和ERP成分为指标, 来考察任务设置影响NCE的阶段, 揭示自上而下认知控制过程影响NCE的机制。

本研究采用Go-Nogo范式, 随机呈现Go和Nogo试次, 掩蔽项消失后被试才能知道是否需要做出反应, 因此可以认为在两种试次中认知系统对启动项和掩蔽项的加工相同。Nogo试次排除了反应阶段加工和反应的干扰, 可以直接说明任务设置对NCE中阈下启动信息加工阶段的作用, 以此直接探讨任务设置影响NCE的机制。如果Nogo试次的ERP成分在两种任务设置下出现差异, 说明任务设置影响对阈下启动信息的加工; 如果不存在差异, 则说明任务设置不影响阈下信息加工, 而是影响对目标项的加工反应。

NCE体现了对与启动项一致过程的抑制。在脑电成分上, 一般认为中央顶区的P3与抑制控制及注意状态有关, Go-Nogo 任务中P3峰值的出现往往代表着行为抑制加工的完成(Yuan, He, Zhang,Chen, & Li, 2008), P3波幅则受抑制控制和注意资源的投入程度调节, 注意资源投入越多则波幅越大(Milne, Dunn, Freeth, & Rosas-Martinez, 2013)。因此本研究主要关注P3成分。在Go试次中有目标项呈现, 与经典NCE范式相同, 存在启动项和目标项的一致或不一致关系, 主要分析加工速度的差异。可以预期Go试次中, 不一致条件下行为反应更快,P3潜伏期也更短。Nogo试次中不呈现目标项, 无需反应, 也不存在一致或不一致关系, 所以不会表现出加工速度的差异。但Nogo和Go条件下对启动项和掩蔽项的加工应该相同, 因此关注两种任务设置下对Nogo试次加工的差异, 以此说明NCE中的启动信息加工情况。Nogo试次中汉字任务需要动用认知控制来排除无关启动信息的干扰, 导致P3波幅降低; 箭头任务中的箭头启动项则会比汉字任务中的箭头启动项吸引更多的注意资源, 导致P3波幅增加。所以可以预期箭头任务比汉字任务的P3波幅更大。

2 方法

2.1 被试

大学生被试18人(男生8人, 女生10人), 平均年龄23.5岁。均为右利手, 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未参加过类似实验, 实验结束后给一定报酬。

2.2 材料和仪器

全部实验中均以指向左或右的双箭头(“ < < ”或“ > > ”)为启动项, 视角1.1°×0.6°; 以双向叠加双箭头为掩蔽项, 视角1.1°×0.6°。两个Block中目标项分别为汉字(“左”和“右”)或双箭头(“ < < ”和“ > > ”),双箭头视角1.1°×0.6°, 汉字视角1.0°×1.0°。注视点采用黑色圆点, 视角0.2°×0.2°。所有刺激均呈现在屏幕中央, 屏幕背景为白色, 刺激为黑色。

在戴尔Optiplex 755型计算机上运行实验程序,在21英寸Iiyama CRT显示器上呈现实验刺激, 屏幕分辨率1024×768, 刷新频率100 Hz。

采用Neuroscan 4.3系统采集和分析脑电数据,使用AC采样, 采样率500 Hz, 滤波带通0.1~100 Hz。使用基于国际10-20系统分布的64导电极帽,电极与皮肤间电阻小于5 kΩ。记录时以左乳突为参考电极, 离线分析时以右乳突进行再参考, 转换为以双侧乳突平均值为参考。双眼外侧水平1.5 cm处记录水平眼电(HEOG), 左眼垂直上下1.5 cm处记录垂直眼电(VEOG)。离线处理EEG数据时, 根据眼动情况矫正眼电伪迹, 同时充分排除其他伪迹。低通滤波30 Hz (24 dB/oct), 波幅大于±50 μV部分自动剔除。以启动项呈现时间计算潜伏期, 以启动项呈现前200 ms至呈现后800 ms进行数据分段叠加, 前200 ms为基线进行基线校正。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行为和ERP指标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2.3 实验设计

2(任务设置)×2(一致性)×2(是否反应)的被试内实验设计, 自变量为:(1)任务设置, 有箭头任务和汉字任务两个水平, 为被试内Block间变量; (2)一致性, 是指启动项指向与目标项指向的一致性关系,有一致和不一致两个水平, 为组内变量; (3)是否反应, 指是否要求被试做出反应, 有Go和Nogo两个水平, 为组内变量。因变量为行为反应的反应时和正确率, ERP成分的潜伏期和波幅。

2.4 实验程序

被试单独在隔音实验室内进行实验, 眼睛距屏幕60 cm, 实验过程中一直注视屏幕中央位置, 对目标项按键反应。

采用E-Prime 2.0软件编制实验程序, 每个试次流程如下(图1):(1)注视点随机呈现400~1000 ms;(2)指向左或右的双箭头启动项20 ms; (3)双向双箭头叠加的掩蔽项100 ms; (4)目标项100 ms或空屏。试次之间时间间隔300~700 ms随机。实验指导语要求被试在不出现目标项时不反应(Nogo试次), 在出现目标项时既快又准地按键反应(Go试次)。箭头任务中, 目标项为指向左或右的双箭头(“ < < ”或“ > > ”), 要求被试分别用左右手食指按左右箭头键对左或右双箭头反应; 汉字任务中, 目标项为汉字“左”或“右”, 要求被试分别用左右手食指按左右箭头键对汉字“左”或“右”反应。

图1 实验流程图。Go试次中有目标项出现并用左右手食指对应按左右箭头键反应, Nogo试次中没有目标项出现也无需反应。

实验分箭头任务和汉字任务两组分别进行, 先后顺序在被试间平衡。每组中有4种条件随机呈现。正式实验开始前练习16次, 正式实验共720个试次,每120个试次休息一次, 共需约50 min。

正式实验后进行100次启动项辨别任务。呈现与正式实验相同的启动项20 ms或200 ms, 掩蔽项100 ms, 要求被试判断启动项的方向。

3 结果与分析

3.1 行为结果与分析

只有Go试次有行为反应, 所以对Go试次分析行为反应正确率和正确反应平均反应时, 结果见表1和图2。

启动项辨别任务结果显示, 20 ms启动项辨别正确率49.89%, 与随机水平50%差异不显著,

t

(1,17)=0.04,

p

=0.97。实验结束后询问被试是否觉察到启动项, 所有被试均报告没有觉察。说明正式实验中启动项是有效的阈下刺激。对反应时进行2(一致性)×2(任务设置)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一致性主效应显著,

F

(1, 17)=74.08,

p

<0.001, η=0.81; 任务设置主效应显著,

F

(1, 17)=24.54,

p

< 0.001, η=0.59; 一致性与任务设置交互作用显著,

F

(1, 17)=123.74,

p

< 0.001, η=0.88。简单效应分析表明:箭头任务中一致性效应显著,

F

(1,17)=123.43,

p

< 0.001, η=0.88。一致条件下反应时长于不一致条件, 差异为49.03 ms。汉字任务中一致条件和不一致条件下反应时差异为0.30 ms,一致性效应不显著,

F

(1, 17)=0.01,

p

=0.91。对正确率进行2(一致性)×2(任务设置)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一致性主效应显著,

F

(1, 17)=9.38,

p

<0.01, η=0.36; 任务设置主效应显著,

F

(1, 17)=4.27,

p

=0.05, η=0.20; 一致性与任务设置交互作用显著,

F

(1, 17)=23.52,

p

< 0.001, η=0.58。简单效应分析表明:箭头任务一致性效应显著,

F

(1, 17)=19.36,

p

< 0.001, η=0.53, 不一致条件正确率高于一致条件, 差异为3.17%。汉字任务一致条件和不一致条件下的正确率差异为0.06%, 一致性效应不显著,

F

(1, 17)=0.02,

p

=0.91。

行为结果表明, 只有箭头任务中出现NCE, 说明在Go-Nogo任务中仍然可以得到NCE, NCE受任务设置影响。

表1 Go试次的平均反应时(ms)和正确率(%)

图2 Go试次的平均反应时和正确率。箭头目标项时不一致条件比一致条件反应时更短, 正确率更高。汉字目标项时则无显著差异。

3.2 ERP结果与分析

3.2.1 Go试次中ERP成分分析

对Go试次400~700 ms时间窗内中央顶区(Cz,C1, C2, CPz, CP1, CP2, Pz, P1, P2)的P3潜伏期(见表2)进行2(一致性)×2(任务设置)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一致性主效应显著, 一致条件下潜伏期显著长于不一致条件,

F

(1, 17)=41.26,

p

< 0.001, η=0.71,任务设置主效应不显著,

F

(1, 17)=0.96,

p

=0.34,交互作用显著,

F

(1, 17)=9.25,

p <

0.01, η=0.35。简单效应分析显示:汉字任务中一致性主效应不显著,

F

(1, 17)=1.24,

p

=0.28; 箭头任务中一致性主效应显著, 一致条件下潜伏期显著长于不一致条件,

F

(1, 17)=37.20,

p

< 0.01, η=0.69 (见图3)。

箭头任务中, 一致条件下的P3潜伏期显著长于不一致条件, 而汉字任务中则无显著差异, 与行为结果一致。P3是标识抑制控制的重要成分, 说明在箭头任务中认知系统在一致条件下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完成抑制控制过程, 证明NCE中存在与认知控制加工相关的成分。

表2 Go试次中箭头任务设置和汉字任务设置下的P3潜伏期(单位:ms)

图3 Go试次的ERP波形图及箭头任务设置下一致条件与不一致条件的ERP差异波地形图

由于Go和Nogo试次随机出现, 只有在掩蔽项消失后才能判断应该完成哪种任务, 因此在同一任务设置下Go和Nogo两种试次中对相同启动项的加工是一样的。可以通过Nogo试次中的启动项加工说明NCE中对相同刺激的加工情况。分析Nogo条件下的ERP成分可以排除NCE中目标项出现诱发的加工和反应过程的污染。故下面对Nogo条件下的ERP成分进行分析。

3.2.2 Nogo试次中ERP成分分析

对Nogo试次450~550 ms时间窗内中央顶区(Cz, C1, C2, CPz, CP1, CP2, Pz, P1, P2)P3平均波幅(见表3)进行2(任务设置:箭头任务、汉字任务) ×2(启动项:左箭头、右箭头)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任务设置主效应显著,

F

(1, 17)=5.92,

p <

0.05, η=0.26, 箭头任务下平均波幅显著大于汉字任务; 启动项主效应不显著,

F

(1, 17)=0.004,

p=

0.95; 交互作用不显著,

F

(1, 17)=0.67,

p=

0.42 (见图4)。

对无关信息的认知控制会降低P3波幅(Chen et al.,2008), 注意资源分配的增加会增大P3波幅(Milne et al., 2013)。Nogo试次中箭头任务的P3波幅显著大于汉字任务, 说明在汉字任务中认知加工系统需要动用认知控制来排除无关信息的干扰, 而在箭头任务中则向箭头启动项分配了更多的注意资源, 以确保既快又好地根据任务设置完成实验任务。

表3 Nogo试次中箭头任务设置和汉字任务设置下左右箭头启动项的P3平均波幅(单位:μV)

图4 Nogo试次ERP波形图及箭头任务设置与汉字任务设置的差异波地形图。箭头任务的中央顶区P3波幅显著大于汉字任务的P3波幅。

4 讨论

传统观点认为阈下信息加工是自动化过程, 不受自上而下认知控制调节, 后来的研究发现自上而下认知过程会在某些条件下影响到阈下信息加工(Kiefer & Martens, 2010)。王佳莹和张明(2013, 2014)采用汉字作为阈下启动项, 结果在汉字任务中得到了基于语义的NCE。本研究以经典的箭头NCE范式为基础, 设置箭头判断任务和汉字判断任务, 结果Go条件下的行为数据和P3潜伏期都显示只有在箭头任务设置下才出现NCE。说明经典的箭头NCE也受任务设置调节, 传统观点认为是自动化的NCE过程受到了自上而下认知控制过程的影响。这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 本研究进一步考察任务设置对NCE的影响发生在哪一阶段。

一般认为中央顶区的P3是出现抑制控制的有效指标(Yu, Yuan, & Luo, 2009; Yuan et al., 2008),对任务无关信息的抑制控制会使其波幅降低(Chen et al., 2008)。Go试次中, 一致条件下P3潜伏期较长, 说明一致条件下的抑制控制加工出现较晚。Nogo条件不呈现目标项也无行为反应, 所以能够排除反应决策和运动准备等反应加工与反应执行过程的影响, 得到较纯净地表征知觉加工过程的ERP成分。在Nogo试次中, 任务设置相关条件下的P3波幅大于无关条件, 说明当启动信息与任务设置无关时, 认知系统为了排除干扰, 通过抑制控制过程抑制对与当前任务无关启动信息的加工, 同时向任务相关启动信息分配更多的注意资源, 导致汉字Nogo任务中的P3波幅显著小于箭头Nogo任务。说明阈下启动信息加工受任务设置的影响。在自下而上的物理信息输入完全相同的情况下, 任务设置通过自上而下认知控制过程调节对阈下启动信息的资源分配和加工。

任务设置相关和无关条件下的非反应成分P3出现显著差异, 说明任务设置对NCE的影响在阈下启动信息加工阶段就已经产生了, 这种影响通过自上而下认知控制实现调节作用, 任务设置不同时对相同的阈下启动信息的注意分配和加工程度不同。

认知系统根据当前任务设置调节认知系统的状态, 是一种自上而下的非自动化认知加工控制过程。研究发现任务设置对负相容效应有重要影响,甚至表现出决定性的作用, 说明NCE受自上而下认知控制过程的调节, 这种自上而下的认知控制过程会根据任务设置调节对阈下启动项的选择和加工, 进而影响负相容效应。也就是说自上而下认知控制过程可以影响对不能觉察的阈下启动信息的注意资源分配及加工。本研究也为阈下信息加工受自上而下认知控制影响提供了证据支持, 发现相同的阈下启动项在不同任务设置下得到了不同的加工, 主要体现在P3波幅上。这从脑电水平上证明,任务设置这种自上而下认知控制过程会影响对阈下启动信息的加工。

王佳莹和张明(2014)以汉字为阈下启动项, 在两个Block中分别以汉字和箭头为目标项, 要求被试对汉字或箭头进行辨别反应。结果发现只在汉字任务中出现基于汉字的负启动效应, 箭头辨别任务中没有出现启动效应。ERP结果显示, 汉字任务比箭头任务的Nogo试次P3平均波幅更大; 只有在汉字任务中, Go试次一致条件下比不一致条件下的P3潜伏期更长。本研究结果与王佳莹和张明(2014)以阈下语义信息为启动项的研究结果一致, 只在启动项与任务设置相关时才出现负启动, 箭头和汉字任务设置下物理刺激相同的Nogo试次诱发的P3波幅差异显著, 支持Kiefer等提出的注意敏化模型(Attentional Sensitization Model)。注意敏化模型是建立在阈下语义信息加工研究基础之上的, 研究发现前置的语义诱导任务可以使阈下语义信息得到相应加工, 影响后继反应(Kiefer & Martens, 2010;Martens et al., 2011; Adams & Kiefer, 2012)。Kiefer等由此指出认知系统会根据当前任务设置形成期望, 调节认知加工状态和信息加工通路, 使大脑皮层对与当前任务设置相关的信息更敏感, 而屏蔽掉或者减弱对其它无关信息的加工(Kiefer, 2012;Kiefer, Adams, & Zovko, 2012)。本研究以箭头刺激为实验材料, 发现根据任务设置形成的认知加工状态也会影响对图形刺激的加工, 说明注意敏化模型不仅适用于阈下语义信息加工, 还可能是一种更为普遍的加工机制。

目前负相容效应的理论建构主要围绕知觉抑制和反应抑制展开, 本研究提示我们NCE可能不只有自我抑制和知觉交互两种来源。任务设置这种内源性的自上而下认知调控过程影响负相容效应,并且在信息加工阶段就已经表现出分离, 从认知神经角度证明NCE受自上而下的认知控制加工调控。启示我们负相容效应不只是反应抑制或知觉抑制的结果, 还可能有较为高级的认知控制成分参与。

除了自我抑制观点和知觉交互作用观点, 近年来提出的后效假设也对负相容效应做出了解释。后效假设认为先激活后抑制的反应模式是一种普遍现象(Hilchey, Satel, Ivanoff, & Klein, 2013), 无论较高水平的认知启动还是较低水平的知觉启动, 都可以从神经细胞活动方式的角度解释, 主要表现为突触抑制。当面对连续快速呈现的信息流时, 神经细胞的突触抑制这种短时适应机制可以降低信息之间的来源混淆(Huber & O’Reilly, 2003; Huber,2008)。本研究发现NCE受内源性的自上而下过程调节, 提示我们NCE可能还有更高级的认知控制过程参与, 符合后效假设的预期。负相容效应可能是知觉、中枢和反应等多水平多过程协同合作的结果, 而且不只是一种独立的现象, 以后的理论建构可以从更普遍的视角看待NCE。

5 结论

任务设置影响负相容效应, 这一影响始于阈下启动信息加工阶段, 其机制是自上而下认知过程对阈下启动信息加工的影响。除了自下而上的反应抑制成分和知觉交互成分, 负相容效应中可能还存在基于自上而下加工过程的认知控制成分。

Adams, S. C., & Kiefer, M. (2012). Testing the attentional boundary conditions of subliminal semantic priming: The influence of semantic and phonological task sets.

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 6

, 241.Atas, A., San Anton, E., & Cleeremans, A. (2015). The reversal of perceptual and motor compatibility effects differs qualitatively between metacontrast and random-line masks.

Psychological Research, 79

(5), 813–828.Chen, A. T., Xu, P., Wang, Q. H., Luo, Y. J., Yuan, J. J, Yao, D.Z., & Li, H. (2008). The timing of cognitive control in partially incongruent categorization.

Human Brain Mapping,29

(9), 1028–1039.Eimer, M., & Schlaghecken, F. (1998). Effects of masked stimuli on motor activation: Behavioral and electrophysiological evidenc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Human Perception and Performance, 24

(6), 1737–1747.Hilchey, M. D., Satel, J., Ivanoff, J., & Klein, R. M. (2013).On the nature of the delayed ‘inhibitory’ cueing effects generated by uninformative arrows at fixation.

Psychonomic Bulletin & Review, 20

(3), 593–600.Huber, D. E. (2008). Immediate priming and cognitive aftereffect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 137

(2),324–347.Huber, D. E., & O’Reilly, R. C. (2003).Persistence and accommodation in short-term priming and other perceptual paradigms: Temporal segregation through synaptic depression.

Cognitive Science, 27

, 403–430.Kahan, T. A., & Chokshi, N. S. (2013). Perceptual interactions between primes, masks, and targets: Further evidence for object updating.

Visual Cognition, 21

(1), 123–138.Kiefer, M. (2012). Executive control over unconscious cognition: Attentional sensitization of unconscio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 6

, 61.Kiefer, M., Adams, S. C., & Zovko, M. (2012). Attentional sensitization of unconscious visual processing: Top-down influences on masked priming.

Advances in Cognitive Psychology, 8

(1), 50–61.Kiefer, M., & Martens, U., (2010). Attentional sensitization of unconscious cognition: Task sets modulate subsequent masked semantic priming.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 139

(3), 464–489.Liu, P., & Wang, Y. H. (2014). Perceptual and motor contributions to the negative compatibility effect.

Acta Psychologica, 153

, 66–73.Liu, P., Chen, X. H., Dai, D. Y., Wang, Y. C., & Wang, Y. H.(2014). A subliminal inhibitory mechanism for the negative compatibility effect: A continuous versus threshold mechanism.

Journal of Brain Research, 232

, 2305–2315.Lleras, A., & Enns, J. T. (2004). Negative compatibility or object updating? A cautionary tale of mask-dependent priming.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133

(4), 475–93.Lleras, A., & Enns, J. T. (2005). Updating a cautionary tale of masked priming: Reply to Klapp (2005).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 134

(3), 436–440.Lleras, A., & Enns, J. T. (2006). How much like a target can a mask be? Geometric, spatial, and temporal similarity in priming: A reply to Schlaghecken and Eimer (2006).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 135

(3),495–500.Martens, U., Ansorge, U., & Kiefer, M. (2011). Controlling the unconscious: Attentional task sets modulate subliminal semantic and visuomotor processes differentially.

Psychological Science, 22

(2), 282–291.Milne, E., Dunn, S. A., Freeth, M., & Rosas-Martinez, L.(2013). Visual search performance is predicted by the degree to which selective attention to features modulates the ERP between 350 and 600 ms.

Neuropsychologia, 51

,1109–1118.Ocampo, B., & Finkbeiner, M. (2013). The negative compatibility effect with relevant masks: A case for automatic motor inhibition.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4

, 822.Schlaghecken, F., & Eimer, M. (2004). Masked prime stimuli can bias "free" choices between response alternatives.

Psychonomic Bulletin & Review, 11

(3), 463–468.Schlaghecken, F., & Eimer, M. (2006). Active masks and active inhibition: A comment on Lleras and Enns (2004)and on Verleger, Jaśkowski, Aydemir, van der Lubbe, and Groen (2004).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135

(3), 484–494.Schlaghecken, F., Rowley, L., Sembi, S., Simmons, R., &Whitcomb, D. (2007). The negative compatibility effect: A case for self-inhibition.

Advances in Cognitive Psychology,3

, 227–240.Sumner, P. (2008). Mask-induced priming and the negative compatibility effect.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55

(2),133–141.Verleger, R., Jaśkowski, P., Aydemir, A., van der Lubbe, R. H.J., & Groen, M. (2004). Qualitative differences between conscious and nonconscious processing? On inverse priming induced by masked arrow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 133

(4), 494–515.Yu, F. Q., Yuan, J. J., & Luo, Y. J. (2009). Auditory-induced emotion modulates processes of response inhibition: An event-related potential study.

NeuroReport, 20

(1), 25–30.Yuan, J. J., He, Y. Y., Zhang, Q. L., Chen, A. T., & Li, H.(2008). Gender differences in behavioral inhibitory control:ERP evidence from a two-choice oddball task.

Psychophysiology, 45

(6), 986–993.Wang, J. Y., & Zhang, M. (2013). Effect of the prime-target relationship on sublimin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in negative compatibility effect.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19

(1), 17–25.[王佳莹, 张明. (2013). 负相容效应中启动项-目标项关系对阈下信息加工的影响.

应用心理学, 19

(1), 17–25.]Wang, J. Y., & Zhang, M. (2014). The effect of task demands on semantic negative compatibility effect.

Acta Psychologica Sinica, 46

(2), 196–203.[王佳莹, 张明. (2014). 任务需求对语义水平负相容效应的影响.

心理学报, 46

(2), 196–203.]

猜你喜欢
箭头启动汉字
《悦读·家》暨“悦读·家@万家”活动启动
雾霾来袭 限产再次启动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运载火箭
西部最大规模云计算中心启动
俄媒:上合组织或9月启动扩员
寻宝历险记(6)
天地大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