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难尽“玉麒麟”

2016-01-31 02:42恢嘉
长城 2016年1期
关键词:宋江梁山

恢嘉

在《水浒传》中,“玉麒麟”卢俊义虽然直到第六十一回才出场,却是不可轻忽的二号人物。如果不是形格势禁,加上宋江、吴用一干人等的藏奸使诈,公然违背“托塔天王”晁盖临终遗命,活捉了与梁山泊不共戴天的仇人史文恭的卢俊义,就应当名正言顺地坐上山寨第一把交椅。尽管是二号人物,尽管其形象远不如林冲、武松、鲁智深、李逵、燕青等好汉鲜活生动,卢俊义依旧是人们所喜爱的正面人物之一。与众多被逼上梁山的好汉不同,大名府财主、“玉麒麟”卢俊义上梁山乃是被梁山好汉所算计。自从进入梁山草寇们的视野,卢俊义的人生便发生逆转,可谓是步步被动,始终被命运之神捉弄,直到命沉淮河之中,含冤去世。如此一位英雄盖世的人物为何总是不能把握主动,为何总是被人当棋子利用,以至于最后赔上了自己的身家性命?委实是一个一言难尽的话题。

卢俊义正式出场的《水浒传》第六十一回被金圣叹称为“卢俊义本传”,颇有几分道理。打从老寨主“托塔天王”晁盖率军攻打曾头市,中了史文恭的毒箭不治身亡后,临时主持山寨工作的宋江便想方设法延揽人才,为攻打曾头市,捉拿史文恭做准备。因此之故,声名远播的北京大名府的“玉麒麟”卢俊义便开始走进宋江的视野,其无忧无虑、优哉游哉的财主生涯遂告一段落,只不过他本人当时对这一即将到来的巨大的人生转折茫然无知而已。

大财主卢俊义甫一出场,施耐庵便用了一首词《满庭芳》为之渲染铺垫:

目炯双瞳,眉分八字,身躯九尺如银。威风凛凛,仪表似天神。惯使一条棍棒,护身龙、绝技无伦。京城内,家传清白,积祖富豪门。

杀场临敌处,冲开万马,扫退千军。更忠肝贯日,壮气凌云。慷慨疏财仗义,论英名、播满乾坤。卢员外,双名俊义,绰号玉麒麟。

如此隆重的烘托却像孔雀开屏一样,在展示美的同时也将其缺憾暴露无遗。施耐庵运用这种手法,不露痕迹地道出了卢俊义的性格缺陷。

一是缺少定力。在听了化装成算卦先生的梁山泊军师吴用破绽百出的蛊惑之词以后,卢俊义居然“寸心如割,坐立不安”。思想了一夜之后,便向家人宣布,决意要外出躲避。“卢俊义开言道:‘我夜来算了一命,道我有百日血光之灾,只除非出去东南上一千里之外躲避。我想东南方有个去处,是泰安州,那里有东岳泰山天齐仁圣帝金殿,管天下人民生死灾厄。我一者去那里烧炷香,消灾灭罪;二者躲过这场灾晦;三者做些买卖,观看外方景致。李固,你与我觅十辆太平车子,装十辆山东货物,你就收拾行李,跟我去走一遭。燕青小乙看管家里,库房钥匙只今日便与李固交割。我三日之内,便要起身。”

二是固执己见。家人李固和燕青均反对他离家出行,燕青的劝说尤其有道理,“燕青道:‘主人在上,须听小乙愚言:这一条路,去山东泰安州,正打从梁山泊边过。近年泊内,是宋江一伙强人在那里打家劫舍,官兵捕盗,近他不得。主人要去烧香,等太平了去。休信夜来那个算命的胡讲。倒敢是梁山泊歹人,假装做阴阳人,来煽惑主人。小乙可惜夜来不在家里,若在家时,三言两语,盘倒那先生,倒敢有场好笑。卢俊义道:‘你们不要胡说,谁人敢来赚我!梁山泊那伙贼男女,打甚么紧!我观他如同草芥,兀自要去特地捉他,把日前学成武艺,显扬于天下,也算个男子大丈夫!”尽管燕青几乎猜到了吴用的不良用心,卢俊义却全然听不进去,执意要成行。

三是盲目自信。卢俊义一行来到离梁山泊不远的一家小店时,店家好心告诉他:“好教官人得知:离小人店不得二十里路,正打梁山泊边口子前过去。山上宋公明大王,虽然不害来往客人,官人须是悄悄过去,休得大惊小怪。”孰知卢俊义听后,“便叫当直的取下了衣箱,打开锁,去里面提出一个包,内取出四面白绢旗,问小二哥讨了四根竹竿,每一根缚起一面旗来,每面栲栳大小几个字,写道:‘慷慨北京卢俊义,远驮货物离乡地。一心只要捉强人,那时方表男儿志。李固等众人看了,一齐叫起苦来。店小二问道:‘官人莫不和山上宋大王是亲么?卢俊义道:‘我自是北京财主,却和这贼们有甚么亲!我特地要来捉宋江这厮!小二哥道:‘官人低声些,不要连累小人,不是耍处!你便有一万人马,也近他不的。卢俊义道:‘放屁!你这厮们都和那贼人做一路!店小二叫苦不迭,众车脚夫都痴呆了。李固跪在地下告道:‘主人可怜见众人,留了这条性命回乡去,强似做罗天大醮!卢俊义喝道:‘你省的甚么!这等燕雀,安敢和鸿鹄厮并?我思量平生学的一身本事,不曾逢着买主,今日幸然逢此机会,不就这里发卖,更待何时!我那车子上叉袋里,已准备下一袋熟麻索,倘或这贼们当死合亡,撞在我手里,一朴刀一个砍翻,你们众人,与我便缚在车子上。撇了货物不打紧,且收拾车子捉人,把这贼首解上京师,请功受赏,方表我平生之愿。若你们一个不肯去的,只就这里把你们先杀了。”自比鸿鹄,而视梁山好汉为燕雀,卢俊义的高傲自负竟然到了如此程度,不能不让人想起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大战风车时的场景!

卢俊义身上三个重要缺憾中,缺少定力则经不起蛊惑,容易上当受骗;固执己见则会一意孤行,以致使原本可以避免的结局变得不可避免;盲目自信则极容易成为自大狂,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三者叠加在一起,势必会衍生更大的缺憾。事实上,卢俊义出场后的悲剧就是由此而衍生的。如果不是梁山泊宋江等人的目的是拉他上山入伙,那么,饶是卢俊义号称“河北三绝”(拳、枪、棍),武艺超群,也不是众多梁山好汉的对手,在和梁山好汉的初次交手时便难保性命。

信心满满的卢俊义原本准备下“一袋熟麻索”,打算将梁山好汉一个个打倒在地,捆绑起来押送京城请功的,没想到竟然中了梁山好汉的圈套,掉入水泊中成了落汤鸡,而后身不由己上了梁山。卢俊义上山后,宋江马上给他灌了一碗“迷魂汤”,没来由地要他坐梁山第一把交椅。卢俊义此时头脑清醒,死活不肯落草为寇。于是,梁山好汉变换花招,众头领轮流做东宴请,令卢俊义在山上呆了一个多月后,才得以脱身下山,返回家乡大名府。有道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等待卢俊义的,竟然是一场更为惊险、生死难测的牢狱之灾。

早在被滞留在山上时,卢俊义便吩咐跟随他一同出行的都管李固先行回家报平安。机变百出的吴用抓住这个机会,对李固说了另一番言语:“你的主人,已和我们商议定了,今坐第二把交椅。此乃未曾上山时,预先写下四句反诗,在家里壁上。我教你们知道:壁上二十八个字,每一句包著一个字。‘芦花荡里一扁舟,包个‘卢字;‘俊杰那能此地游,包个‘俊字;‘义士手提三尺剑,包个‘义字;‘反时须斩逆臣头,包个‘反字。这四句诗,包藏‘卢俊义反四字。今日上山,你们怎知?本待把你众人杀了,显得我梁山泊行短。今日放你们星夜自回去,休想望你主人回来!”

早已和主母勾搭成奸的李固被这番话吓得魂飞魄散,回到大名府后便和主母串通,向官府告发卢俊义已上梁山入草为寇,坐了第二把交椅。官府随即下令缉拿卢俊义。

卢俊义回到北京大名府时,遇到了一直在城外等待的家仆“浪子”燕青。燕青禀告李固和主母串通已将卢俊义告发的消息后,卢俊义兀自不肯相信,“喝道:‘我的娘子不是这般人,你这厮休来放屁!燕青又道:‘主人脑后无眼,怎知就里?主人平昔只顾打熬气力,不亲女色,娘子旧日和李固原有私情,今日推门相就,做了夫妻。主人若去,必遭毒手!卢俊义大怒,喝骂燕青道:‘我家五代在北京住,谁不识得?量李固有几颗头,敢做恁般勾当?莫不是你做出歹事来,今日倒来反说!我到家中问出虚实,必不和你干休!燕青痛哭,拜倒地下,拖住主人衣服。卢俊义一脚踢倒燕青,大踏步便入城来。奔到城内,径入家中,只见大小主管都吃一惊。李固慌忙前来迎接,请到堂上,纳头便拜。卢俊义便问:‘燕青安在?李固答道:‘主人且休问,端的一言难尽!只怕发怒,待歇息定了却说。贾氏从屏风后哭将出来,卢俊义说道:‘娘子休哭,且说燕小乙怎地来。贾氏道:‘丈夫且休问,慢慢地却说。卢俊义心中疑虑,定死要问燕青来历,李固便道:‘主人且请换了衣服,吃了早膳,那时诉说不迟。一边安排饭食与卢员外吃。方才举箸,只听得前门后门喊声齐起,二三百个做公的抢将入来。卢俊义惊得呆了,就被做公的绑了,一步一棍,直打到留守司来。”

撇开卢俊义是否上梁山入草为寇不说,单是这么一位武艺超群、财大气粗、名动京城的大人物,居然被自家府上的都管给带了许久的“绿帽子”却懵懵懂懂浑然不知,便足以令人笑掉大牙。尤其可笑的是,在他一向倚重的家仆燕青告之以实情的时候,卢俊义非但不肯相信,反而认为燕青是在拨弄是非,诬陷好人,并警告燕青说:“我到家中问出虚实,必不和你干休!”缺乏知人之明、缺乏辨别是非曲直的能力竟然到了如此地步,卢俊义的智商不能不令人怀疑。如果卢俊义多少有些防人之心,就不至于被夫人和都管李固蒙哄多时而毫不知情,如果卢俊义听了燕青的禀告后稍微多个心眼,也不至于在自己的家中束手被擒而身陷囹圄。虽然古语有云“君子可欺以其方”,但是幼稚、单纯到如此程度,无论如何都是为人处世的巨大缺憾。

因为轻信而付出惨痛代价的卢俊义恨透了李固和贱内这对狗男女,故而在梁山好汉援手下重见天日的卢俊义来到梁山以后,向宋江提出的第一个请求,就是发落这对狗男女。“忠义堂上,设宴庆贺。大小头领,相谦相让,饮酒作乐。卢俊义起身道:‘淫妇奸夫,擒捉在此,听候发落。宋江笑道:‘我正忘了,叫他两个过来。众军把陷车打开,拖出堂前,李固绑在左边将军柱上,贾氏绑在右边将军柱上。宋江道:‘休问这厮罪恶,请员外自行发落。卢俊义手拿短刀,自下堂来,大骂泼妇贼奴,就将二人割腹剜心,凌迟处死。抛弃尸首,上堂来拜谢众人。众头领尽皆作贺,称赞不已。”

读《水浒传》至此,心绪如潮,不知是该为卢俊义出了一口恶气拍手叫好,还是该替卢俊义的愚钝不智而惋惜。就其快意恩仇而言,似应为卢俊义鼓掌;就其有眼不识好坏人而言,似应促卢俊义反思。草莽英雄卢俊义只晓得快意恩仇,不晓得自我反省,故而他注定只能做大财主,或者是打打杀杀的江湖英雄,或者是南征北战的朝廷鹰犬,而成不了一个真正理性的领导人。

谈论卢俊义其人其事,必须分析他和宋江之间的微妙关系。

《水浒传》曾经几次写卢俊义和宋江的微妙关系。第一次发生在前已述及的第六十二回,卢俊义在水中被张顺擒拿之后。“只见神行太保戴宗传令,高叫将来:‘不得伤犯了卢员外贵体!随即差人将一包袱锦衣绣袄,与卢俊义穿着。八个小喽罗,抬过一乘轿来,扶卢员外上轿便行。只见远远地早有二三十对红纱灯笼,照着一簇人马,动着鼓乐,前来迎接。为头宋江、吴用、公孙胜,后面都是众头领,一齐下马。卢俊义慌忙下轿。宋江先跪,后面众头领排排地都跪下。卢俊义亦跪下还礼道:‘既被擒捉,愿求早死!宋江大笑,说道:‘且请员外上轿。众人一齐上马,动着鼓乐,迎上三关,直到忠义堂前下马,请卢俊义到厅上,明晃晃地点着灯烛。宋江向前陪话道:‘小可久闻员外大名,如雷贯耳,今日幸得拜识,大慰平生。却才众兄弟甚是冒渎,万乞恕罪。吴用上前说道:‘昨奉兄长之命,特令吴某亲诣门墙,以卖卦为由,赚员外上山,共聚大义,一同替天行道。宋江便请卢员外坐第一把交椅。卢俊义答礼道:‘不才无识无能,误犯虎威,万死尚轻,何故相戏?宋江陪笑道:‘怎敢相戏。实慕员外威德,如饥如渴。万望不弃鄙处,为山寨之主,早晚共听严命。卢俊义回说:‘宁就死亡,实难从命。……次日,宋江杀羊宰马,大排筵宴,请出卢员外来赴席,再三再四谦让,在中间里坐了。酒至数巡,宋江起身把盏,陪话道:‘夜来甚是冲撞,幸望宽恕。虽然山寨窄小,不堪歇马,员外可看‘忠义二字之面。宋江情愿让位,休得推却。卢俊义答道:‘头领差矣!小可身无罪累,颇有些少家私。生为大宋人,死为大宋鬼,宁死实难听从。吴用并众头领一个个说,卢俊义越不肯落草。”二人甫一见面,宋江便要将第一把交椅相让,显然言不由衷,而其时尚是大宋良民、拥有万贯家财的大员外卢俊义压根儿不肯和梁山泊草寇为伍,对什么第一把交椅也不感兴趣,甚至表示宁可死亡也实难从命。于是乎宋江只能继续把戏演下去。

第二次发生在第六十七回,梁山好汉拼命把卢俊义从大名府牢狱中救出一起回到水泊梁山以后。“宋江见了卢俊义,纳头便拜,卢俊义慌忙答礼。宋江道:‘我等众人,欲请员外上山,同聚大义,不想却遭此难,几被倾送,寸心如割。皇天垂祐,今日再得相见,大慰平生。卢俊义拜谢道:‘上托兄长虎威,深感众头领之德,齐心并力,救拔贱体,肝胆涂地,难以报答。便请蔡福、蔡庆拜见宋江,言说:‘在下若非此二人,安得残生到此!称谢不尽。当下宋江要卢员外为尊,卢俊义拜道:‘卢某是何等之人,敢为山寨之主?若得与兄长执鞭坠镫,愿为一卒,报答救命之恩,实为万幸!宋江再三拜请,卢俊义那里肯坐。”

这次宋江所言依旧是客套话,而卢俊义因刚刚经历九死一生,对梁山好汉感恩图报的心情出自肺腑,自然不会觊觎山寨的第一把交椅。尽管如此,宋江的言行已然引起了很大的波动,“只见李逵道:‘哥哥若让别人做山寨之主,我便杀将起来。武松道:‘哥哥只管让来让去,让得弟兄们心肠冷了。宋江大喝道:‘汝等省得甚么?不得多言!卢俊义慌忙拜道:‘若是兄长苦苦相让,著卢某安身不牢。李逵叫道:‘今朝都没事了,哥哥便做皇帝,教卢员外做丞相,我们都做大官,杀去东京,夺了鸟位,却不强似在这里鸟乱!宋江大怒,喝骂李逵。吴用劝道:‘且教卢员外东边耳房安歇,宾客相待。等日后有功,却再让位。宋江方才欢喜,就叫燕青一处安歇。”好一个“宋江方才欢喜”,寥寥六字,道尽了宋江的处心积虑。李逵、武松等人的起哄喊叫,既让卢俊义见识了宋江在山寨的实力、人脉、地位,也让宋江那颗一直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第三次发生在第六十八回,卢俊义生擒史文恭以后,“宋江就忠义堂上,与众弟兄商议立梁山泊之主。吴用便道:‘兄长为尊,卢员外为次,其余众弟兄,各依旧位。宋江道:‘向者晁天王遗言:‘但有人捉得史文恭者,不拣是谁,便为梁山泊之主。今日卢员外生擒此贼,赴山祭献晁兄,报仇雪恨,正当为尊,不必多说。卢俊义道:‘小弟德薄才疏,怎敢承当此位!若得居末,尚自过分。宋江道:‘非宋某多谦,有三件不如员外处:第一件,宋江身材黑矮,貌拙才疏;员外堂堂一表,凛凛一躯,有贵人之相。第二件,宋江出身小吏,犯罪在逃,感蒙众弟兄不弃,暂居尊位;员外生于富贵之家,长有豪杰之誉,虽然有些凶险,累蒙天祐。第三件,宋江文不能安邦,武又不能附众,手无缚鸡之力,身无寸箭之功;员外力敌万人,通今博古,天下谁不望风而服。尊兄有如此才德,正当为山寨之主。他时归顺朝廷,建功立业,官爵升迁,能使弟兄们尽生光彩。宋江主张已定,休得推托。卢俊义拜于地下,说道:‘兄长枉自多谈,卢某宁死,实难从命。吴用劝道:‘兄长为尊,卢员外为次,人皆所伏。兄长若如是再三推让,恐冷了众人之心。原来吴用已把眼视众人,故出此语。只见黑旋风李逵大叫道:‘我在江州舍身拚命,跟将你来,众人都饶让你一步。我自天也不怕!你只管让来让去,做甚鸟!我便杀将起来,各自散伙!武松见吴用以目示人,也发作叫道:‘哥哥手下许多军官,受朝廷诰命的,也只是让哥哥,如何肯从别人?刘唐便道:‘我们起初七个上山,那时便有让哥哥为尊之意,今日却要让别人!鲁智深大叫道:‘若还兄长推让别人,洒家们各自撒开!宋江道:‘你众人不必多说,我自有个道理,尽天意,看是如何,方才可定。吴用道:‘有何高见,便请一言。”随后宋江便提出了他和卢俊义抓阄,分别带人攻打东平府和东昌府,先破城的便做梁山泊主的主意。

根据老寨主晁盖的遗命,在卢俊义活捉了史文恭之后,宋江就必须把山寨第一把交椅腾出来,交给卢俊义。宋江显然明白这一点,然而心有不甘,他所说的身材、出身、才干三点皆不如卢俊义即将其不甘之心暴露无遗。如果他真心想执行晁盖遗命,根本无须说这三点,因为这与晁盖的临终遗命毫不相干。于是,他一方面假惺惺地说要执行晁盖遗命,一方面又让吴用唆使李逵、刘唐、武松、鲁智深等站出来搅局,而后又独出心裁地提出抓阄攻城,按照破城先后决定谁来做山寨之主。不言而喻,通过这个小伎俩,宋江便彻底甩开了一直笼罩在他头上挥之不去的晁盖的临终遗命。卢俊义此时对宋江的真实意图心知肚明,所能做的只能是一再表示绝无取代宋江之心,而安于做宋江的副手。在对待山寨第一把交椅的问题上,卢俊义的心胸是敞亮的,而老谋深算的宋江却总是显得处心积虑,令人厌恶。

走近卢俊义,不能不静观他和“浪子”燕青的人生际遇。

上了梁山泊的卢俊义,实际上是宋江手上把玩的一枚棋子。他和宋江,一个单纯,一个复杂,宋江表面上对卢俊义恭让礼敬,实则别有所图,故而他们之间的关系总让人感觉到某种不实诚。与宋江不同,燕青对主人卢俊义情深意重、忠贞不二,卢俊义和燕青之间没有客套和虚情假意,也不需要设防。

燕青是北京大名府土居人士,自小父母双亡,卢员外不仅“养的他大”,为他纹身刺绣,而且将他视为心腹。在《水浒传》第六十二回燕青出场之前,卢俊义便问了一句:“怎生不见我那一个人?”仅此一言,便可知燕青在卢俊义心中的分量。

二人虽系主仆,但身为仆人的燕青在识见方面却比主人卢俊义高明许多。单是看燕青对伪装成算命先生的吴用蒙哄卢俊义一事所做的鞭辟入里的分析,便知燕青是何等的精细过人。李固串通主母向官府告发卢俊义勾结梁山泊匪徒后,最担心的便是燕青会坏他们的好事,于是对燕青下重手,不仅将其赶出卢府,“更兼吩咐一应亲戚相识,但有人安着燕青在家安歇的,他便舍半个家私和他打官司”。由此可知李固对燕青的害怕和忌惮。李固和主母私通由来已久,一心习武的卢俊义全然蒙在鼓里,为人精细的燕青却早已知晓,但深知兹事体大而没有贸然揭发,直到在大名府城外等来卢俊义后,才将李固告发主人勾结贼寇并此事一并说出。仅此一端,便足以说明燕青深谙为人处世之道,对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时候可以说、什么时候不可以说拿捏得恰到火候。可笑的是卢俊义空有一身好武艺,到了这步田地却兀自不辨良莠,并对燕青产生了误解:“莫不是你做出歹事来,今日倒来反说!”不听良言劝阻的卢俊义执意回到家中后,立马身陷囹圄,旋被脊杖四十,刺配沙门岛。刺配途中,收受了李固重金贿赂的公人董超、薛霸要结果卢俊义性命时,暗中跟随的燕青迅速出手,射死了助纣为虐的董超、薛霸。死里逃生的卢俊义“开眼看时,认得浪子燕青,叫道:‘小乙,莫不是魂魄和你相见么?”。卢俊义此时的百感交集,皆由这句话而道了出来。

接受招安之后,梁山好汉转瞬之间变成了北宋朝廷的御用工具,剿灭方腊之后,开始尝到了“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苦涩滋味。面对即将来临的英雄末路,卢俊义和燕青的感觉全然不同。“再说宋江与同诸将离了杭州,望京师进发,只见浪子燕青,私自来劝主人卢俊义道:‘小乙自幼随侍主人,蒙恩感德,一言难尽。今既大事已毕,欲同主人纳还原受官诰,私去隐迹埋名,寻个僻净去处,以终天年。未知主人意下若何?卢俊义道:‘自从梁山泊归顺宋朝已来,俺弟兄们身经百战,勤劳不易,边塞苦楚,弟兄损折,幸存我一家二人性命。正要衣锦还乡,图个封妻荫子,你如何却寻这等没结果?燕青笑道:‘主人差矣!小乙此去,正有结果,只恐主人此去无结果耳。……卢俊义道:‘燕青,我不曾存半点异心,朝廷如何负我?燕青道:‘主人岂不闻韩信立下十大功劳,只落得未央宫里斩首;彭越醢为肉酱;英布弓弦药酒?主公你可寻思,祸到临头难走!卢俊义道:‘我闻韩信三齐擅自称王,教陈豨造反;彭越杀身亡家,大梁不朝高祖;英布九江受任,要谋汉帝江山:以此汉高帝诈游云梦,令吕后斩之。我虽不曾受这般重爵,亦不曾有此等罪过。燕青道:‘既然主公不听小乙之言,只怕悔之晚矣!小乙本待去辞宋先锋,他是个义重的人,必不肯放,只此辞别主公。卢俊义道:‘你辞我,待要那里去?燕青道:‘也只在主公前后。卢俊义笑道:‘原来也只恁地。看你到那里?燕青纳头拜了八拜,当夜收拾了一担金珠宝贝挑着,竟不知投何处去了。”

梁山好汉燕青和卢俊义的缘分到此终结。从他们最后分手前的上述对话中,不难看出两个人在政治识见上的巨大差别:蔑视功名富贵的“浪子”燕青对仕途险恶看得一清二楚,故而能在祸患降临之前毅然决然地选择全身而退,高举远遁;迷恋功名富贵的“玉麒麟”卢俊义则极为短视,只见利而不见害,对即将来临的祸患浑然不觉,反而沉浸在享受功成名就之欢乐的无穷幻想中,故而,不听燕青良言相劝的卢俊义便只能轻掷自己的性命。一个明白一个糊涂,一个精细一个浑噩,一个对朝廷不抱幻想一个却与之相反,燕青和卢俊义不同的人生归宿似乎可以由此而得到某种诠释。

宋江的人生理想是“生当鼎食死封侯,男儿生平志已酬”,卢俊义也不例外,同样是一位名利客,故而他们在谋求被朝廷招安这一点上保持一致,从未见卢俊义对宋江热衷于受招安有过任何异议。在接受招安之后,他们依旧是搭档,不论是奉诏破辽,还是奉命围剿方腊等农民起义军,卢俊义都是宋江得心应手的副手,他们之间没有过任何别扭。但是,他们的处事方式和思维方式却有着明显的反差。

《水浒传》第九十回宋江、卢俊义征辽获胜班师回朝后,把持朝政的奸臣蔡京、童贯等暗中作梗,宋江因得不到封赏而心生郁闷,转而设法打通宿太尉关节,讨得了到南方围剿草寇方腊的差事。朝廷任命下达之后,平南都总管、征讨方腊正先锋宋江和兵马副总管、平南副先锋卢俊义领兵出城时欢喜不尽,有过一次意味深长的对话。“宋江、卢俊义两个在马上欢喜,并马而行。出的城来,只见街市上一个汉子,手里拿着一件东西,两条巧棒,中穿小索,以手牵动,那物便响。宋江见了,却不识的,使军士唤那汉子问道:‘此是何物?那汉子答道:‘此是胡敲也。用手牵动,自然有声。……宋江在马上与卢俊义笑道:‘这胡敲正比着我和你,空有冲天的本事,无人提挈,何能振响!卢俊义道:‘兄长何故发此言?据我等胸中学识,不在古今名将之下。如无本事,枉自有人提挈,亦作何用?宋江道:‘贤弟差矣!我等若非宿太尉一力保奏,如何能够天子重用,为人不可忘本!卢俊义自觉失言,不敢回话。”

这段简短的对话,道出了宋江和卢俊义两人截然不同的处世原则。刀笔吏出身的宋江老于世故,深谙在官场上混就必须打通上下左右关节的奥秘,对拉关系、走门子这一套不仅是轻车熟路,而且坚信是升官之捷径,故而为了受招安主动走名妓李师师的门子,为了建功立业不惜和宿太尉拉关系,结果居然都让他如愿以偿,于是他才会以成功者的口吻教训卢俊义。没有真本事的宋江在这方面倒真有心得,也委实小觑不得。出身于豪门的卢俊义武艺高强,本领惊人,不屑于求人提挈,自信可以靠自己的真实本领真刀真枪地博取功名,故而他才会对宋江所言不以为然,脱口说出:“兄长何故发此言?据我等胸中学识,不在古今名将之下。如无本事,枉自有人提挈,亦作何用?”

本来,卢俊义的信念是对的,宋江的信念是错的,但是在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是非曲直严重扭曲的病态社会里,卢俊义吃不开,宋江却混得风生水起,让人到哪里去说理去!

卢俊义的人生苦涩大概和他的上述人生信念有关。因为他有一身好武艺,声名远播,清高自负,即便是上了梁山以后,也不肯放下身段主动与人结交,故而在人缘上面就显现出了明显的差距。在关键时刻,众多梁山好汉毫不踌躇地选边站,丝毫不考虑卢俊义的颜面和感受,宁可公然违背老寨主晁盖的遗命,也不同意让卢俊义做山寨之主。平心而论,武松、鲁智深、李逵这些响当当的汉子,之所以公开反对卢俊义做寨主,除却他们对宋江感情太深之外,当与卢俊义不善于和人交往也有莫大的关系。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即便是卢俊义真的做了山寨之主,他也玩不转——因为他高傲的秉性决定了他既做不出拜倒在名妓李师师石榴裙下的事情,更做不了在朝中权贵之间拉关系、走门子等猥琐事体。

生活中既有许多秉承卢俊义人生信念的人,也有更多的效法宋江处世法则的人。在感慨卢俊义性格缺陷,不齿宋江之流投机钻营的时候,不能不继续思考社会缺陷和个人性格缺陷的关系问题。

武艺超群的卢俊义没有死在战场上,却死于大奸大恶的阴谋算计。剿灭方腊之后,108名梁山好汉仅存27名,又有4人辞官不就。朝廷论功行赏,卢俊义被封授武功大夫、庐州安抚使兼兵马副总管。对于卢俊义而言,这也许就是他孜孜以求的东西:“衣锦还乡,封妻荫子”。

就在卢俊义欣然前往庐州上任不久,一场意在铲除归顺朝廷的梁山泊英雄的阴谋便不期而来,而卢俊义竟然首当其冲,被列为第一个下手的目标。

“当有殿帅府太尉高俅、杨戬,因见天子重礼厚赐宋江等这伙将校,心内好生不然。两个自来商议道:‘这宋江、卢俊义皆是我等仇人,今日倒吃他做了有功之臣,受朝廷这等恩赐,却教他上马管军,下马管民。我等省院官僚,如何不惹人耻笑?自古道: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杨戬道:‘我有一计,先对付了卢俊义,便是绝了宋江一只臂膊。这人十分英勇,若先对付了宋江,他若得知,必变了事,倒惹出一场不好。高俅道:‘愿闻你的妙计如何?杨戬道:‘排出几个庐州军汉,来省院首告卢安抚招军买马,积草屯粮,意在造反,便与他申呈去太师府启奏,和这蔡太师都瞒了。等太师奏过天子,请旨定夺,却令人赚他来京师。待上皇赐御食与他,于内下了些水银,却坠了那人腰肾,做用不得,便成不得大事。再差天使却赐御酒与宋江吃,酒里也与他下了慢药,只消半月之间,以定没救。高俅道:‘此计大妙!……再说卢俊义是夜便回庐州来,觉道腰肾疼痛,动举不得,不能乘马,坐船回来。行至泗州淮河,天数将尽,自然生出事来。其夜因醉,要立在船头上消遣,不想水银坠下腰胯并骨髓里去,册立不牢,亦且酒后失脚,落于淮河深处而死。可怜河北玉麒麟,屈作水中冤抑鬼。从人打捞起尸首,具棺椁殡于泗州高原深处。”

显而易见,高俅、杨戬把卢俊义作为首先下手铲除的目标,原因无他,就在于卢俊义有一身好武艺,比起手无缚鸡之力的“黑三郎”宋江来更难以控制。真是造化弄人不商量,卢俊义的一身武艺竟然在这个时候被奸臣惦记,而首先做了水中冤魂。设若卢俊义的武艺和宋江一样稀松平常,那么高俅、杨戬等人便绝不会首先拿他开刀,而会把宋江作为第一个算计谋杀的目标,如此则卢俊义就可能死在宋江之后。但是这种差别仅仅是“五十步笑百步”的差别,卢俊义依旧无法逃出高俅、杨戬的魔掌。

不知施耐庵出于何种考量,对卢俊义死后昔日的梁山兄弟作何反应竟无一字介绍,宋江号称“及时雨”,此时为何不去吊唁自己的老友?究竟是为什么,只有天知道。

卢俊义别号“玉麒麟”,褒扬的寓意十分明显。麒麟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祥兽,相传麒麟出没处,必有祥瑞。以“玉麒麟”来称谓卢俊义,意在说明他身份尊贵、才能杰出、德才兼备。然而,通览《水浒传》,总觉得卢俊义的人生太过窝囊憋屈,总是被人牵着鼻子走。身为北京大名府的大员外,卢俊义本来是无论如何也不肯与梁山泊草寇为伍的,在他眼里,梁山泊落草为寇的那伙人不过是一群燕雀,而他自己则是一只高傲脱俗的鸿鹄,而在宋江、吴用等人的精心算计下,他却身不由己地上了梁山与他所不屑的燕雀们为伍;他本来无心觊觎山寨的第一把交椅,却在命运的捉弄下生擒了史文恭,又在宋江、吴用、武松、李逵一干人等的左右下只得屈居第二把手的位置;等他凭借自家的真本领终于做了朝廷命官,想要尽心竭力地为大宋皇帝尽忠的时候,却于毫无提防之际着了奸臣高俅、杨戬的道,服食了水银而坠死在淮河中。思想起来,卢俊义的死,真个比被部下割了脑袋的三国时的莽张飞还要窝囊。

在《水浒传》中,卢俊义和林冲堪有一比:两人皆禀性朴忠、真诚善良,林冲上水泊梁山前题词自谓“仗义是林冲,为人最朴忠”,施耐庵在卢俊义出场前填写《满庭芳》称赞卢俊义“忠肝贯日”;两人皆有一身武艺,林冲是京城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卢俊义号称“河北三绝”;林冲有体面的工作而无衣食之忧,卢俊义则是北京大名府腰缠万贯的大财主;林冲是《水浒传》中被逼上梁山的典型人物,卢俊义则是被吴用算计赚上梁山的悲剧人物;林冲受高俅父子陷害,好端端的家庭被强行拆散,闻悉妻子死讯后终身不娶,卢俊义被梁山好汉搭救上山快意恩仇后也没有重新组成家庭。施耐庵在《水浒传》最末一回特地交代,征讨方腊归来后梁山幸存的好汉受封赴任前,宋江等人还回家乡风光了一番,卢俊义因无家眷,“便带了几个随行伴当,自往庐州去了”。斯情斯景,令人不胜感慨唏嘘。

林冲和卢俊义到了梁山后总是谦让位次。林冲初上梁山时即被寨主“白衣秀士”王伦嫉妒,屈居第四位。晁盖一行上山,林冲火并王伦之后,执意让出第二把交椅,而甘居第四位。待到梁山泊英雄排座次时,老资格的林冲位次继续后移,坐了第六把交椅。卢俊义则不然,初上梁山,宋江便过分做作地要把第一把交椅让给他,而此时的卢俊义压根没将梁山泊放在眼里,更遑论什么第一把交椅。随后落难的卢俊义被搭救上山,宋江装模作样地又要相让,卢俊义推辞而暂居第二位。待到生擒史文恭以后,卢俊义审时度势不肯坐第一把交椅,而甘居宋江之后。卢俊义所谦让的仅是宋江一人,而林冲所谦让的却是吴用、公孙龙、关胜、卢俊义等多人。

林冲和卢俊义的结局也十分相近。卢俊义的死有如上述,林冲则在征讨方腊后染患风瘫,而留在杭州六合寺中,和已成废人的武松相依为命,半年后告别人世。尽管同样享年不永,但比较起来,林冲似乎要比卢俊义好些,死于疾病而非死于奸臣陷害。

走笔至此,不禁潸然泪下:“天妒英才,诚如是乎!”

责任编辑 张雅丽

猜你喜欢
宋江梁山
大梁山
空中看梁山
阎婆惜的短视
延揽人才,宋江最佳
宋江:梁山好汉的母亲
延揽人才,宋江最佳
延揽人才,宋江最佳
下场最好的梁山好汉
铁血尖刀
宋江为什么不杀情敌张文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