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春霞
(邹平县西董街道办事处畜牧兽医站,山东滨州 256600)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流行病学与防控措施
成春霞
(邹平县西董街道办事处畜牧兽医站,山东滨州256600)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猪副嗜血杆菌感染引起,以危害仔猪和青年猪为主。致病菌只感染猪,重点危害2~4周龄青年猪,同样,可波及5~8周龄猪只,发病率在10%~15%,致死率高达50%。此病的发生,与管理漏洞密切相关。改善管理,是有效防控此病的关键。对于感染猪副嗜血杆菌并出现症状的病猪,可以用左旋氧氟沙星、头孢噻呋、阿莫西林、多西环素、氟苯尼考等抗生素大剂量肌肉注射进行治疗。但是,长期单一用药,易产生耐药性,临床施治,建议交替轮换用药,达到科学防病的目的。
副猪嗜血杆菌病发病特点防控
副猪嗜血杆菌病,由猪副嗜血杆菌感染引起,以危害仔猪和青年猪为主,发病后的典型症状表现为:病猪发热、关节肿痛、呼吸困难、多发浆膜炎。目前,此病毒血清型种类众多,抗生素治疗易产生耐药性。目前,经临床实践,抗生素治疗或接种防疫疫苗,能控制此病的难度较大,采用综合性的防治措施,在降低此病发病率方面效果显著。几年间,很多防控此病的研究报道频见各期刊,笔者查阅相关研究综述,就此病的流行特点总结出一整套切实可行的综合防治措施,帮助规模养猪场成功降低此病的发病率。现在就此病的流行及发生情况一一汇总阐述,并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以供参考和借鉴。
此病多数经呼吸道传染,猪感染蓝耳病、流感、地方性肺炎等,易感此病的概率大增。此外,管理不善、环境条件差等,都加重此病的发病率。转圈、断奶、混群、长途运输等,都是较为常见的诱因。
而此病受疾病影响较明显,一些原发性疾病,能降低猪群的免疫效力,是诱发此病的重要原因。比如:蓝耳病,破坏肺泡巨噬细胞;喘气病,纤毛上皮细胞萎缩;萎缩性鼻炎,鼻甲骨萎缩,都将加重此病的发病率。管理水平同样影响着此病的发病率,持续流动、不同猪场猪只混养、断奶应激、养殖密度大、穿堂风刺激猪体表等等。
副猪嗜血杆菌病同样作为继发感染随其他病原感染,其中,地方性肺炎的混合感染居多。在地方性肺炎病例中,副猪嗜血杆菌作为次要病原随机侵入,为典型的“机会主义”病原。近些年,分离的副猪嗜血杆菌数量越来越多,这与支原体肺炎、病毒性肺炎的日趋流行,密切相关。
致病菌只侵染猪,重点危害2~4周龄青年猪,同样,可波及5~8周龄猪只,发病率在10%~15%,致死率高达50%。
根据病程长短,有急性型和慢性型之分。
急性型,多见膘情较好的猪,早期体温骤升,病猪精神萎靡,皮毛杂乱,食欲不振,不愿走动,呼吸困难,身体蜷曲,腹部疼痛。急性病例,发病后2周,症状减缓。但是,皮肤发紫,眼睑水肿,行走不便,站立困难,关节肿大,共济失调。临死前,侧卧,四肢划水状。个别急性病例,无典型症状,即可死亡。
慢性型,保育猪多发。典型症状:食欲废绝、咳嗽气喘、皮毛杂乱、四肢无力、跛脚行走不便,影响育成率,最后多数衰竭而死亡。
值得注意的是,临床症状与炎症部位相关。而且,受此病影响,母猪易流产,公猪易跛行。仔猪母源性弱化,死亡时,腹部发紫膨大。比较而言,急性型病例未出现临床症状,多数即急性死亡,而且病死率相当的高。而慢性型病例,致死率不高,保育猪多见,存在较多的“毛毛猪”,典型症状关节肿痛、生长不良。
对于感染猪副嗜血杆菌并出现症状的病猪,可以用左旋氧氟沙星、头孢噻呋、阿莫西林、多西环素、氟苯尼考等抗生素大剂量肌肉注射进行治疗。发病初期,用多利,100g/次;阿莫西林,100g/次,兑水,500kg,灌服,连用1周。或,用氟苯尼考,100g/次;磺胺六甲氧嘧啶,100g/次,拌料250kg,连用1周。重症感染病例,尽量不要用本场常用抗菌类药物,避免已产生耐药性影响用药效果。可尝试用,电解多维,100g/次,兑水100kg;阿莫西林,100g/次,兑水500kg。混合饮水,自由饮服。或,用多西环素,200g/次;磺胺六甲氧嘧啶,200g/次;利巴韦林,100g/次,混合拌料500kg,连续用药1周,治愈效果不错。
但是猪副嗜血杆菌很容易产生耐药性,在同一个猪场对不同批次出现的猪副嗜血杆菌病猪使用一种抗生素治疗,几个月甚至是几天就会发现治疗效果明显不如使用初期。在还未出现症状之前添加敏感抗生素预防,可以暂时控制猪副嗜血杆菌病,但这种抱薪救火的方式,可能会在之后造成更为厉害的猪副嗜血杆菌病流行。
此病的发生,与管理漏洞密切相关。改善管理,是有效防控此病的关键。首先,后备种猪的隔离和适应,避免引种时,将新的毒力、毒株引进。第二,提升母源免疫力水平,通过改善母猪和仔猪的管理水平实现。第三,避免断奶应激,进入保育阶段,温度、湿度、气流等,都应控制得当。坚持全进全出,做好蓝耳病、喘气病、萎缩性鼻炎等等的预防工作。第四,改善日粮营养水平。保育猪饲喂营养不均衡的饲料,特别是蛋白偏高的饲料比较容易发生猪副嗜血杆菌病。有的猪场保育料和小猪料营养差距过大,也容易促进猪副嗜血杆菌病的发生,这种情况可以延长保育料使用周期来缓解。把病猪挑出集中护理,饲料以青饲料为主,降低猪群密度,增加保温,不仅有利于病猪的康复,而且可以降低整个猪群的感染率。第五,用自家细菌灭活苗来控制。因猪副嗜血杆菌有15个血清型,往往疫苗免疫效果不佳,可以尝试制作自家细菌灭活苗来控制。
[1]陈金山,李任峰,马金友,等.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和治疗[J].动物医学进展,2011,32(2):117-119.
[2]耿万友,付作宽,周霞,等.副猪嗜血杆菌病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12,33(12):161-164.
[3]李本科.副猪嗜血杆菌病最新研究进展[J].中国动物检疫,2012,29(5):6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