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家康,陈 晓,刘晓玲△
(1.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广州 510405;2.河南中医学院,郑州 450008)
张磊奇证治疗验案二则*
崔家康1,陈 晓2,刘晓玲1△
(1.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广州 510405;2.河南中医学院,郑州 450008)
张磊教授从医近70年,医理纯熟,医术精湛,善治临床各种疑难杂症。故撷取张磊教授治疗汗血、食亦两奇证病案各一则,分析其病因病机及其治疗方法,总结其辨证治疗的思路,以飨同道,希冀能为临床医生提供些许借鉴。
汗血;食亦;中医药治疗;医案;张磊
张磊教授为国家级名老中医,主任医师,第二批师承制指导教师。其精研岐黄,博采众长,临证尤善以经典阐释病机,用方灵活不拘,常获奇效。笔者有幸侍诊于左右得窥一二,现将所见两则罕见病案作一探讨,以供参考。
刘某,男,77岁,2005年4月6日以汗血半年为主诉就诊。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汗液呈粉红色,洗手、脚后水亦呈粉红色,汗出染衣。双脚若几日不洗,则血色凝于皮肤。双膝以下浮肿,时头晕,口干口苦,二便调,舌红苔薄黄,脉弦略数。诊断为汗血,证属心肺郁热、迫血外泄所致,法以清心肺之热。处方:连翘12 g,金银花15 g,生地炭30 g,紫草10 g,丹皮10 g,白茅根30 g,槐花30 g,桑白皮10 g,地骨皮10 g,赤小豆30 g,炒麦芽20 g,陈皮10 g,生甘草6 g,10剂水煎服。后患者同乡来告,上药尽剂而病告愈,随访未再复发。
按:汗血之症又称“血汗”,临床较少报道。本症首见于《诸病源候论·汗血候》:“肝藏血,心之液为汗,言肝心俱伤于邪,故血从肤腠而出也。”其认为汗血的病因与心肝有关。《血证论》:“盖阳分之邪,宜挟阳分之水,发而外出,今既不能外出,乃乘阴分之血……发为皮肤血汗矣。”其认为汗血的发病与心肝肺有关。《类证治裁·血证总论》云:“肌衄,血出肤孔,有红汗,色红染衣。”病因有肝火、胃热、肺热、气血亏虚之分。张磊认为:“血汗症临床表现为汗中混有血液,呈红色,由未见损伤的皮肤表面排出,常因染红衣物而被发现,为罕见的汗腺功能性疾病。”根据病人就诊的症状表现,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其病因与心肺关系密切。因心主血脉,汗为心之液;肺主皮毛,司腠理开合。心火亢盛,灼伤肺金,开合失司,心液外泄,发为血汗,治以清心泻肺、凉血止血为法。用生地炭、连翘滋阴清心,金银花、桑白皮、地骨皮清泻肺中伏热,紫草、丹皮、槐花凉血止血,白茅根、赤小豆导热下行,使邪有出路。全方以清热凉血为治则,使血复其常道,而血汗自止矣。
张某,男,62岁,2011年7月13日初诊:以多食易饥3月余为主诉就诊。患者近3个多月来感觉异常饥饿,食难用饱,每天吃饭五六次,夜间有时饿醒加餐,且近来食量大幅增加,但是患者体质量不增反降,饮水正常,小便量可,色黄,大便偏干。家人以为是“糖尿病”的表现,遂至某三甲西医院就诊。经检查,基础代谢率、血糖、甲状腺功能等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异常,不支持糖尿病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病的诊断。而后多方求治,效不满意,患者痛苦异常,于今日求诊于张磊。症见患者体型较瘦,面色偏黄,自觉乏力,吃饭每天五六次,食难用饱,发病以来体质量减轻近14斤,眠一般,梦多,小便黄,大便干,舌红苔薄黄微腻,脉沉细数。诊断为食亦,证属胃热脾虚、虚火内灼,治宜养胃阴清虚热处方:麦冬10 g,天冬10 g,生地15 g,熟地10 g,杷叶10 g,黄芩10 g,石斛10 g,茵陈10 g,炒火麻仁30 g,炒谷芽30 g,生甘草6 g,14剂水煎服。2011年7月27日二诊:服上药后症状大为改善,饥饿感缓解明显,每天饮食总量亦减少,白天仍需吃4次左右,晚上可不用加餐,体质量未再下降。但体型仍较瘦,饮水一般,小便黄,大便干,舌红苔薄黄,脉沉细。处方:上方去炒谷芽,加砂仁3 g(后下),炒山楂10 g,炒神曲15 g,生白芍10 g。14剂,水煎服。2011年8月10日三诊:上药服用9剂时自觉症状几乎消失,饥饿感偶尔出现,眠安,遂服余下药物,今日来诊者面色红润,精神佳,自诉已无明显不适。
按:食亦谓病人能食易饥而瘦,首见于《素问·气厥论》:“大肠移热于胃,善食而瘦又谓之食亦。胃移热于胆,亦曰食亦。”王冰注曰:“胃为水谷之海,其气外养肌肉,热消水谷,又烁肌肉,故善食而瘦,又谓之食亦者,谓食入移易而过,不生肌肤也。”张志聪《黄帝内经素问集注》:“胃主受纳水谷,大肠为传导之官,大肠热邪,反逆乘于胃,是以胃热则消谷善食,阳明燥热,荣卫津液不生,故虽能食而瘦。”其皆认为食亦的发病为胃肠内有邪热蕴结,邪热消谷。但胃中之邪热又有实热和虚热之分,实热应清胃火、通下邪热兼以养阴,虚热则以滋阴降火为主兼清其热。然食亦症之热乃燥热之象而非火盛之候,治疗应从此出发。本病胃中虚热是关键所在,虚热消谷则能食,虚热内灼、消耗水谷精微以致不能濡养人体而瘦。此即为《伤寒论》122条所言:“病人脉数,数为热,当消谷引食。”故治疗上当养胃阴兼清湿热,方选甘露饮加减。正如陈修园在《医学实在易》治疗食亦所云:“食亦皆因胃热乘,虽能纳谷瘦难胜,慈云若肯垂甘露(饮),荣卫氤氲气上腾。”取生熟二地滋阴清热凉血,又能补益精髓生长肌肉。天冬、麦冬、石斛养胃生津、滋阴润燥;黄芩、枇杷叶清热下胃中虚热之气;炒火麻仁增津液、润肠通便。故一诊服药后病情大减,后复诊在此基础上注重调理脾胃而愈。
R222.16
A
1006-3250(2016) 02-0255-02
2015-05-18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2B061700097)
崔家康(1989-),男,河南睢县人,医学硕士,从事风湿病的中医药临床与实验研究。
△通讯作者:刘晓玲(1964-)女,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风湿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E-mail:89210524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