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荣旭东
一生只为实现国际联运客车完美对接
■文/荣旭东
何玉江,男,中共党员,呼铁局集宁车辆段联运检修车间主任,为了确保国际联运客车安全换轮出境,他把根扎在换轮库,把青春献给了换轮事业,取得了平安换轮10000余次的好成绩。
我国与蒙俄的铁路轨距相差85mm,出入境的国际列车必须更换转向架才能通行。换轮质量的好坏不仅关乎国际列车安全,更关系国家形象。加之由北京发往莫斯科的K3/4次旅客列车,途经气候多变的西伯利亚无人区,运行时间100多小时,往返14000多公里,任何一点小小的缺陷都可能引发大故障,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
1979年,年仅20岁的何玉江来到车间后,就把85mm当成了一种沉甸甸的责任。由于业务能力出众,1992年何玉江被任命为车间主任。刚开始,由于车间人员底子薄、安全压力大,问题一个接着一个,而且一个比一个棘手。那段时间,他不分昼夜地抓管理、定规章,废寝忘食地盯现场、查故障,硬是把车间带成了“只干最高值,不干临界值”的典范。有一次,一条轮对磨耗刚超4.5mm,距更换要求还有近0.5mm的余量,可他一想到长达上万公里的境外里程,坚持要换轮,负责检修的工长却以标准说起了事。为此,一向温和的他生平第一次在大庭广众之下发了火。打那以后,4.5mm成了职工心里的“新标准”。
何玉江对职工要求高,对自己要求更严。在困难面前,他总是毫不畏惧,身上有股使不完的劲儿。数九寒天里,回国的列车结了一层厚厚的“冰疙瘩”,他带头爬上转向架,拿锤凿、用手抠,有时夹杂着屎尿的冰碴子崩在脸上,让老何一到饭点就没食欲;暑运高峰期,车间工作量翻了番,老何连轴转地守在现场,查隐患、盯进度,有一次竟因连续两天没合眼诱发了多年未犯的心脏病。
熟悉老何的职工都说,越是艰苦的作业,越能看到老何冲锋在前的身影。一直以来,分解、组装转向架弹簧托盘作业方式始终存在安全隐患。为了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有一段时间,老何干脆拎着铺盖卷住进车间,一连一个多月没回家。白天,他翻阅相关技术书籍,查找同类设备;晚上,起草改进方案,绘制设计图纸,常常一干就是通宵。就这样,经过数十次的摸索试验,终于设计制作出一套液压泵站顶升装置,大大提高了顶升作业安全系数。拿下这个“拦路虎”后,老何一鼓作气,又针对油脂涂抹不均易引起热轴的问题,查原理、跑厂家,历经40多天制作出一套简单实用的轮对均脂机,保证了油脂的均匀涂抹。
多年来,老何坚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车间职工们都由衷地夸赞他是换轮库里的“老黄牛”。
2015年春运,是56岁的老何在换轮库经历的第36个春运。前前后后的40天里,他“白加黑”“5加2”地盯控在换轮作业现场,生怕出现丝毫差错。职工们担心老主任身体吃不消,纷纷劝他多休息,但他摇摇头,笑着拒绝了;家人心疼他,让他松松劲儿,别太累了,他说:“我已经56岁了,在换轮库干不了几年了,得抓紧……”
36载春秋,何玉江青丝变华发,一腔真情、无悔付出,痴心不改、矢志不渝,不为别的,只为刻在心中的那85mm。
(作者单位:北方联合电力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