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静 刘 博
(重庆长寿区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重庆 401220)
着力标准化建设和管理提升兽医实验室综合实力
宋 静 刘 博
(重庆长寿区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重庆 401220)
纵观整个动物防疫体系,兽医实验室工作以其数据基础可靠、操作专业严谨、结果实效权威一直备受关注,成为各级动物疫控部门重大决策部署的基础依据和来源。近年来,随着市农委和区委、区政府加大投入和建设力度,兽医实验室基础设施条件焕然一新,检测诊断能力显著提升。同时,兽医实验室工作也贯穿了全市“三项制度”推行的始终。现结合长寿区兽医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及管理方面的一些经验做以下介绍。
(1)科学规划设计,夯实基础。按照《兽医系统实验室建设标准》《兽医系统实验室考核管理办法》《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要求通则》总体要求,结合市中心专家现场指导和建议意见进行了科学规划,共投入30万元用于内部基础建设,内设接样室、样品保管室、解剖室、分子生物学检测室、血清学检测室等15个独立操作室,实验室总面积达550m2。为今后长寿区开展各项动物疫病检测诊断工作提供了广阔的硬件空间。
(2)搭建3个平台,有效实用。依据《重庆市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搭建分子生物学检测、血清学检测和细菌学检测三个技术平台,用于监督监测、委托检测、流行病学调查、规模场动物疫病净化、实验室检测技术培训及区级科研项目、课题申报。
(3)投入常态化,保障有力。为确保实验室检测结果达到精度高、效率高、误差低的“两高一低”要求,投入60万元购置了进口的高速冷冻离心机、自动分液器、96孔全自动洗板机和多套移液器等仪器设备;为适应检测技术迅速发展的需要,每年设立专款用于实验设施设备更新。
(1)质量管理,稳中求进。一是监管日常化。实验室人员严格按《质量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文件》的要求来完成检测工作,实现“工作有程序、程序能执行、执行留记录”的良性流程,质量管理人可随时随地、预先不通知实验室人员对其检测过程实施监督;二是把控节点化。以实验室收样和流转节点,使样品在收样、待检、检测和已检等各工作环节中交接无误;以样品、检测、报告出具为主线的工作节点,使检测过程流畅、检测结果可追溯、报告出具及时;以检测、复核为节点,双管齐下确保检测结果的一致性;以仪器和试剂使用为节点,实现仪器的“专人管理、定期核查维护、保证运行良好”和“冷链系统的持续监控”,并做好相应维护和使用记录,从根本杜绝了人为因素影响,最大程度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三是改进持续化。结合自身实验室发展,对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中人员变动、操作性不强、工作衔接不畅、部分作业文件指导性不强的地方进行修订,从而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增强体系文件的充分性、适宜性和可操作性,全面促使质量管理走上文件化、程序化、规范化。
(2)安全管理,常抓不懈。一是强化安全意识。把《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纳入到日常工作安排之中,切实增强实验室人员生物安全意识和防护水平。二是规范责任体系。明确兽医实验室负责人是实验室生物安全第一责任人,各功能实验室负责人是实验室生物安全直接责任人,督促实验室严格照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要求从事实验活动;规范实验室医疗废物的交接及处理,建立定期督查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及消毒处理制度。三是提升应变能力。以重庆市农业委员会开展的2015年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安全生产月”活动为载体,针对性地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操作性,提高员工的生物安全事故防范意识和事故救援与处置能力。
(3)队伍管理,内外兼修。一是确保思想先进。深入全面开展实验室队伍思想道德操守、责任意识的“大教育、严排查”工作,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先锋带头作用,深挖队伍中存在的“庸、懒、散”,树立爱岗敬业和吃苦耐劳精神,同时加强整个团队的凝聚力建设。二是确保业务过硬。通过公招本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研究生以及从基层畜牧一线抽调专业技术过硬人员双管齐下强化实验室力量,定期开展采血技能、区级盲样比对试验、实验室检测技术能力大比武等培训和活动,逐渐打造出了一支既可以翻猪圈、钻牛棚采集实验样本又能精益求精、加班实验确保实验质量和效率的技术型队伍。目前,实验室共有工作人员5名,其中,研究生3名、本科生2名;中级职称4名,初级职称1名;在2015年全市区县兽医实验室检测能力比对中再创佳绩,所有检测项目100%吻合。
(1)以监(检)结果促进防疫工作。建立监(检)结果定期通报机制。局防检科、区动监所、区疫控中心3部门每月定期召开当月监(检)结果通报会,由区动监所及分所对抗体检测未合格的场、责任单元及时下达《监督意见书》。2015年,共对244个家畜规模场、276个家禽规模场和100个包片兽医责任单元实施了监(检)测工作,检测畜禽血清样品37503份;病原学样品1904份,出具检测报告620份,下达《监督意见书》97份,有效促进了全区重大动物疫病防疫工作,提升了免疫质量。
(2)将监(检)结果与考核无缝衔接。从区级层面上,监(检)结果作为动物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经费分配、街镇畜牧兽医站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年度考核优秀比例确定以及各站单位负责人年终考核、奖惩、职称评聘和职务晋升的依据;从街镇层面上,将监测结果与作为职工年终奖励性绩效发放、村级防疫员的临时性劳务补贴的依据,进一步规范了兽医工作的考核评价,强化了基层畜牧站的管理,推动了全区的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3)凭监(检)报告开展产地检疫。在原查阅档案、检查畜禽标识、临床检查的基础上,增加查验监测(检测)、风险评估报告的程序。以此提高产地检疫工作的科学性、产地检疫工作的权威性、动物产地检疫结果的准确性。
(4)用评估结果指导防疫工作。每季度采用定点流行病学调查与监测相结合的方式,持续监视养殖、免疫、流通、屠宰环节和高风险区域的风险因素变化情况,结合重大动物疫病的血清学和病原学监测结果开展分析评估4次,有效的预测了辖区动物疫病流行发展趋势,评估疫病防控效果,提高防控工作的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