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龙 指导老师:王振业
1.山西中医学院,太原 030000 2.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疗法并举·
汉章针刀联合经络导平治疗仪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张学龙1指导老师:王振业2
1.山西中医学院,太原 030000 2.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为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腰痛疾病,以第三腰椎横突部位明显压痛为特点,又称第三腰椎横突周围炎或第三腰椎横突滑囊炎[1]。本病是由于第三腰椎横突过长,横突尖端的急慢性劳损使附着在横突尖上的韧带、肌肉发生损伤,周围软组织充血、水肿、结疤、粘连,刺激或压迫周围神经,从而引起的腰痛或腰骶部疼痛,是骨科的多发病、常见病,好发于青壮年体力劳动者,男性多于女性,其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病情缠绵难愈,严重影响人们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王振业教授采用汉章针刀联合经络导平治疗仪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取得满意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就诊于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疼痛科并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的66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分为汉章针刀联合经络导平治疗组(A组)、汉章针刀治疗组(B组)。A组32例,男19例,女13例。B组34例,男17例,女17例。
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①有突然弯腰扭伤,长期慢性劳损或腰部受凉史;②多见于从事体力劳动的青壮年;③一侧慢性腰痛,晨起或弯腰疼痛加重,久坐直起困难,有时可向下肢放射至膝部;④X片示有第三腰椎横突过长或左右不对称;⑤第三腰椎横突处压痛明显,并可触及条索状硬结线。
纳入标准:①符合以上诊断依据,尤其以①②④项为基本依据,其他项可协助诊断,若不存在并不排除此诊断;②所选病例患者年龄在18~65岁;③坚持本疗法治疗方案者。
排除标准:①合并有严重的肝、肾、心血管系统疾患及精神病患者;②施术局部皮肤有感染或深部有肿胀者;③其他全身性疾病的急性期,伴有血象异常或发热者;④血友病或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⑤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⑥无论何种原因无法判定疗效或资料不全者;⑦患者中途不能如期完成相应疗程者。
剔除与脱落病例标准:①治疗未满1个疗程,或未按规定治疗者;②在治疗中因其他疾病中断治疗者;③中途改变治疗方式,无法判定疗效或资料不全者;④随访脱落者。
入院对患者病情予以评估,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进行治疗。A组采用汉章针刀联合经络导平治疗仪治疗,患者入院后完善检查,予以1.0汉章针刀松解治疗,患者取俯卧位,腹下垫薄枕,第三腰椎横突压痛点用紫药水标点,局部皮肤常规消毒,用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摸准第三腰椎棘突顶点,从第三腰椎棘突中点旁开3 cm,在此定位,刀口线与脊柱纵轴平行,针刀经皮肤、皮下组织,直达横突骨面,刀体向外移动,当有落空感时,即到第三腰椎横突尖,在此用提插刀法切割横突间的粘连瘢痕2~3刀,深度不超过0.5 cm,以松解腰肋韧带在横突尖部的粘连和瘢痕,然后调整刀口线90°,沿第三腰椎横突上下缘用提插刀法切割2~3刀,深度不超过0.5 cm,以切开横突间韧带[3]。出刀后予以真空拔罐,治疗完毕后清洁消毒局部皮肤,包扎固定,嘱患者静卧休息。3 d后采用南京久益电脑控制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ZDZ-5B型经络导平治疗仪,主穴取双肾俞,配穴取双侧环跳、委中、承山。将治疗仪的正极接主穴,负极接配穴,频率为2.5 Hz,输出功率以患者耐受为限。每次治疗30 min,每日1次,共行10次治疗。B组:采用汉章针刀治疗,入院后完善相关辅助检查后予以汉章针刀治疗(具体操作方法同A组)。治疗第14 d进行疗效观察。
疗效评价标准[2]。治愈:腰痛消失,功能恢复。好转:腰痛减轻,活动功能基本恢复,劳累后仍觉疼痛不适。未愈:腰痛无明显减轻,活动受限。
结果:A组32例,治愈10例,好转19例,未愈3例,总有效率90.63%;B组34例,治愈6例,好转21例,未愈7例,总有效率为79.41%。两组疗效比较,可认为A组疗效优于B组(P<0.05)。
针刀将中医的“针”和西医的“刀”融为一体,各取所长,疏通经络,理顺筋脉,活血调气,加速气血流动,促进软组织炎症的吸收,发挥“刀”的作用,充分剥离、松解横突尖端与腹横筋膜的粘连,解除神经血管束的卡压,减小张力、分离粘连。第三腰椎横突及周围软组织发生损伤后,引起粘连、挛缩,横突周围软组织力学的动态平衡被破坏,组织水肿、渗出、刺激神经末梢,故临床症状明显。运用针刀将其粘连松解、剥离,使第三腰椎横突末端的动态平衡得以恢复。另外,针刀的强刺激可使局部“得气”,强力的针感可促进局部气血趋于平衡,从而缓解疼痛。
经络导平治疗仪是根据中医阴阳平衡的治疗原理,将针灸、推拿和理疗三者治疗原理相结合,起到较好的止痛效果。中医的角度是利用低频高压电代替针刺的机械刺激,通过刺激腧穴,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效果,起到“通则不痛”的疗效。穴位刺激还可对机体多系统和多功能同时产生影响,是一种综合整体的调节,使机体阴阳气血在整体水平上达到平衡[4]。西医的角度认为,经络导平治疗仪通过刺激使神经末梢冲动加强,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酶的活性及核糖核酸的合成,改善局部血循环及营养状况,消除或减轻炎症和水肿,激活内源性镇痛物质的释放,消除致痛类物质,故止痛疗效确切。另外,对穴位的刺激可使神经末梢释放化学介质如缓激肽、五羟色胺、乙酰胆碱等,免疫物质增多,从而达到消炎止痛目的[5]。
通过上述临床观察,结果表明汉章针刀联合经络导平治疗仪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临床疗效确切,比单纯针刀松解治疗减轻患者的疼痛,促进患者症状改善有明显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1] 尚天裕,董福慧.实用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88:314.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90.
[3] 吴绪平,张天民.针刀临床治疗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149.
[4]黄坤厚,戎象棣,郭亚东.电针穴位对电刺激外周神经所致脑电与血压变化的调整作用[J].中国针灸,1990(6):35-36.
[5]崔蒙.针灸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的国外研究近况[J].中医杂志,1990,31(3):52-53.
2016-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