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俊岭
(辽宁省凌海市余积动物卫生监督所,辽宁凌海 121200)
现代畜牧业发展中科技支持的特征与机理研究
马俊岭
(辽宁省凌海市余积动物卫生监督所,辽宁凌海 121200)
本文借鉴相关的理论研究成果,结合实践中科技支撑对现代畜牧业的作用,通过探讨现代畜牧业发展中科技支持的特征,分别从科技支持对现代畜牧业的生物性、区域局限性、投资收益滞后性、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公共产品的属性以及受到畜牧业经营规模和素质的制约等特征进行分析,根据国内外动力机制研究的经验,提出现代畜牧业科技支持的出现和发展需要三种动力模式的驱动。
现代畜牧业科技支持特征分析
科学是一种反映、认识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技术是以客观规律为依托,创造人工事物的物质手段与技能方法组成的集合系统。二者是辩证统一的整体,互为前提和基础,既存在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同时也存在多方面的差异。现代畜牧业科技支持的概念。现代畜牧业科技支持是指通过有关畜牧业生产的新知识、新技术以及科学管理方法的产生及扩散和应用,使得现代畜牧业生产系统的产出效率得以提高的过程。基于此,现代畜牧业科技支持体系包括“研究开发、技术创新和创新扩散”的全过程。现代畜牧业科技支持体系的主体包括政府及其资助的公共畜牧业研究部门、大学、推广服务机构;也包括畜牧业企业和农牧民,还包括畜牧业行业协会及非营利性组织等。
2.1生物性
畜牧业生产的对象为有生命的生物体,畜牧业生产的目标是产量和质量并重的原则,同时兼顾环境承载力的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现代畜牧业科技支持必须在顺应动植物生长发育的规律的基础上,改进生物生产方法、提高利用效率、改善生物产品品质,较一般的技术支持受制约的因素更多,操作更复杂。
2.2区域局限性
生物的适应性受气候和地理位置等自然因素的变化的影响。一项在甲地推广成功的畜牧业技术可能在乙地就无法正常复制,动物经过长期的进化适应了当地的环境,当自然条件发生变化时,畜牧业技术的适用性也将发生改变。畜牧业技术必须经过当地适应性改良研究,试验成功后才能推广应用,增加了研发的复杂性。
2.3投资收益滞后性
畜牧业新知识和新技术的产生、扩散和应用涉及学科广、受制约因素多,因此畜牧业技术研发的周期都较长,这使得畜牧业的技术投资收益具有明显的滞后性。
2.4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
畜牧业科技创新的复杂性与自然条件变化和动植物本身的生物规律,致使畜牧业科技创新具有较大风险性和不确定性。畜牧业科技支持的风险来自于自然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等多方面。
3.1政府、计划驱动模式
我国的科技管理活动及资源分配权力由科技主管部门来统一调配,但也存在着其他部门共同参与的特点,优点是覆盖面较宽,渠道较为通畅,但同时也出现政出多门、资源分散的弊端。科技管理的构成可分为3个层级:最高决策层——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负责宏观政策的制定;执行、协调层——国家科学技术部、其他部委科技主管部门及地方科技管理部门,负责贯彻国家科技宏观政策并依据各部委、各地方实际制定相应的科技发展政策;落实层——各科研机构科研活动的管理层,负责承接、落实各项科技计划。科技管理的组成结构包含为,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研究、审议国家科技和教育发展战略及重大政策;讨论、审议科技和教育重要任务及项目;协调国务院各部门及部门与地方之间涉及科技或教育的重大事项。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处理领导小组日常的事务性工作。办公室设在国务院办公厅。科研机构的管理层,具体承接政府科技计划进行研发、创新工作。政府计划驱动模式从国民经济发展的宏观角度考量,采取计划指令的方式下达一批事关社会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等重点领域的科研计划,对科技创新的推动较为有力,创新效率也是较高的。此种模式特别针对提供外部性较强、公共物品特征较明显的技术类型,畜牧业科技的大部分在此范畴。
3.2市场拉动模式
市场拉动模式的原动力来自于市场需求,其创新的主体多为企业或农牧场。企业受市场超额利润的诱导,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并将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因其目的在于追求经济效益,所以市场需求或潜在需求信号是这类研发的一贯方向。这种模式一方面可以充分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创新者潜能,因市场的调节功能而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进而实现效率最优;另一方面,受现代畜牧业科技技术外溢性和公共产品属性的特质所限,市场拉动模式无疑会忽视基础性研究和公益性研究,所提供的产品可能无法实现社会效益的最优化。
3.3综合作用模式
政府科技管理部门通过政策引导类计划的模式鼓励各企业、单位进行自主创新,各创新主体也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发展方向申报和承接政府计划,实现创新主体与政府部门间的双向选择。如科技部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该基金的特征是政策性和引导性,基金来源为政府、企业、科技开发机构、金融机构多渠道投入,支持对象是以涉农科技型企业为主,鼓励产学研结合,鼓励科技成果持有单位以科技入股等多种方式参与成果转化和市场竞争,重点支持有望达到批量生产和应用前的农牧业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区域试验,为农牧业大面积应用和工业化生产提供成熟配套的技术。这种模式,在国家产业政策的宏观背景下实现政府推动和市场拉动模式的结合,以市场为导向的目标将大大提高科技资源的配置效率,提高技术创新者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提升现代畜牧业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能力,促进市场需求与计划有机结合。
[1]陈宏,付兴军,孙铁矛,等.黑龙江省现代畜牧业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0,(24):3-9.
[2]闫大柱.现代畜牧业建设的影响因素分析[J].社会科学战线,2010,(12):249-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