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如何设问启发

2016-01-31 23:02杨冬花
学周刊·下旬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层次实践情境

杨冬花

摘要:问题是启发学生深入分析和探索知识的媒介。对于以形象认知为主的小学生来说,如果教师只是机械地灌输理论知识,他们肯定消化不了,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灵活、生动的问题来启发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知识。本文结合教学经验,对怎样结合班级动态实情进行巧妙设问启发进行分析与讨论。

关键词:小学数学   设问启发   情境     层次   实践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9.168

传统的数学多是通过基本的理论讲解以后以大量的习题给学生灌输知识,这样的被动学习方法被实践证明是低效的。实际上人们认知事物存在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只有经过这个过程体验我们才能真正完成知识到能力的迁移。具体到小学生来说,他们对抽象事物认知能力薄弱,需要教师通过形象的方式进行启发和引导,而问题就是我们启发和引导的工具和媒介。所以,数学教学中,我们要能及时结合课堂动态整合教学内容,将抽象的知识点通过学生容易理解的问题进行启发,让学生换一个角度来思考问题,最终通过体验掌握知识运用的真谛,全面完成知识到能力的迁移。鉴于此,我们就结合一线课堂教学谈一谈怎样巧妙设问来启发学生形象认识数学。

一、结合生活情境设置问题

传统的数学教学法多是照本宣科先讲解理论知识,然后通过大量的习题来帮学生巩固知识,掌握运用方法。这样的方法对以形象认知为主的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懂,往往导致只有少数学生能理解掌握,其他人则懵懵懂懂,从而造成两级分化。为了规避类似的“马太效应”,我们就要设置契合学生认知和发展的问题进行引导。小学数学在生活实践中有很多用武之地,我们就可以以此来设置切合生活情境的问题来吸引学生参与数学实践,完成知识生成。

比如,我们学习了比例相关知识,如果一味地用数学概念来解说,学生肯定难以悟透比例的运用方法。我们就可以设置典型问题进行启发:老何投资3万元和老马投资2万元合资养猪,今年行情不错,年底盈利50万元。那同学们觉得这利润怎样分配合理呢?同学们经过讨论会认识到按人头平分不合理,需要根据合资时的投入按比例分配。然后,我们要深入引导:大家在生活中还会遇到哪些情况需要按比例分配?”……通过这样结合生活问题设问,以直观的方式引导学生体验数学运用,便于形象掌握知识,提升数学技能。

二、结合认知层次设定问题

一个班一般四十来个学生,肯定存在知识结构和认知能力等各方面的差异,所以他们对新知识理解和认知的进度是不一致的。传统的数学教学就是犯了一刀切的教学弊病,导致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为了避免产生两级分化,我们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层次设置问题。

比如,我们学习小数乘以整数时,可以设置最简单、最典型的问题:①4个0.1是多少?怎样表达算式?待同学们掌握基本规律以后,我们再进一步设问:②3.07×8这类非特殊小数乘法怎么算?最后可以抛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运用方法。这样引导学生从最简单的小数乘整数来摸索出基本规律,然后顺着规律来深入探索。如此设计,不但契合了不同认知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更满足了学生从易到难的认知需求,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设置动手实践性问题

常言道:实践出真知。如果没有实践体验,许多数学知识理解起来都比较抽象,更难以联系实际运用。为了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我们就要结合实际学情来设置问题,启发同学们通过动手实践体验来完善认知,掌握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方法。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善于抓住学生认知与知识结合点,通过问题来驱动学生去动手实践完成认知体验。

比如,低年级学习除法,我们可以摆出实物,让学生体验分一分。比如摆出9个粉笔,平均分给三个同学,怎么分?该问题启发同学们通过动手实践来认知9÷3=3的数学原理。小学时期也是对简单几何图形的认知初期,几何图形如果只用语言来描述那肯定更加抽象。为了形象学生认知,我们也需要同问题的形式来驱动同学们通过动手体验来完善理解。比如对于“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个性质,许多懵懵懂懂。为了强化学生认知,笔者就发出探索性问题:大家能不能想出直观的方法来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在此问题的驱动下,学生各显神通,最后筛选出比较经典的探索方法:用纸剪出任意三角形,然后动手将三个角都折到一起,我们会发现拼成了一个和底边重合的平角,这就有力地证明了该命题。……这样通过问题启发,让同学们动手操作,不但巩固了基础知识,更培养了动手实践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四、设置直观对比性问题

小学数学相对概念并不多,但是也有一些细节知识比较容易混淆,对于以形象认知为主的小学生我们不能让他们去死记硬背,我们可以设置典型例题让他们通过对比性问题,用直观的方式让同学们体会一下如何辨别知识细节。

比如,许多学习对比例和分数的概念容易混淆。我们就可以通过下题来启发他们进行对比认知:①一袋米有10斤,吃了1/2还剩多少?②一袋米有10斤,吃了1/2斤还剩多少?这两个问题相似度极高,许多学生就以为解决方法一样。其实不然,题①中的1/2后面没有带单位是比例问题,而题②的1/2后面带了具体单位是吃掉的具体斤数。学生们经过对比掌握了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我们还可以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进行形象对比下列问题: 一堆水果,苹果数量是芒果的8/7,那么苹果数量是水果总量的几分之几?……这类比较绕的问题,我们就要敢于挑战,通过典型的问题对比,让学生进行形象掌握,才不至于在将来遇到问题时束手无策。

本文是笔者联系多年的一线教学实践对如何巧设课堂问题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启发的分析和总结。总而言之,问题是牵引学生探索和认知知识的媒介,在课堂教学中以问题作为主线,以学生探索学习作为主体,教师引导的时机、方式、方法等都值得重视。课堂教学中我们一定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针对性地整合教学内容。只有设置出灵活、趣味、生动的问题,才能充分激活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主观能动性,才能驱动他们开拓创新,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斯琴.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4(6).

[2] 朱海霞.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探索[D].西南大学, 2008.

(责编   张景贤)

猜你喜欢
层次实践情境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护患情境会话
数学作业多元评价促学生发展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