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英作品透射的军人阳光力量

2016-01-31 06:02王宗仁
神剑 2015年3期
关键词:弹孔凌空石英

王宗仁

一个作家的创作,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总是有所追求,不断变化。这体现出文学创作的多样化。可是也应该有一些不变的东西,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方式去面对生活,面对文学。我们读石英的小说,还有他的散丈和诗歌,可以清晰地看到他始终坚持的,是在自己的作品里透射着军人的情怀和抱负,弘散着军营风清气正的阳光气息。这是从战争年代保留下来的一种暗力,它隐藏在和平的生活之中,凝射着对现实的思考和对人性光辉的坚守。我把这种强心壮骨的作品称作军人的正能量。石英钟情于军事题材创作,自然与他的生命年轮中战争烟火的熏炼有关。我一直以来有一个固执的认识,在人的数十年生命中,唯战争的磨炼和严酷的军事训练刻骨铭心。从一个老百姓到合格的军人,那种锻造的过程,是需要付出脱胎换骨的忍耐,其中包括体能的巨大消磨,精神上无法推脱的砥砺,还有你选择这条道路所必须承担的对国家、对人民的责任。在你走出战争烟火或训练场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岁月的记忆越来越多,内心的力量也会越来越强大。

透过石英的笔端,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位穿越过时代艰难险阻具有旺盛创作能力的老作家,这位从战争的历史域穿行而过的爱憎分明的求索者,对人生的思考,对时代的担当,并未因时光流转、人事沉浮而有改初衷。战争,是刻在他灵魂深处的记忆。他在“石英军事散丈选》的代前言中坦露出了这样的心迹:“我从很小的时候就对军事问题颇感兴趣。胶东解放区的生活,解放战争中终日沐浴在枪声炮火中,加上个人的爱好,使我自然结缘于军事。在小学做美术课作业,也是参照报纸上的战争形势图绘制地图。平时与同学们聊天,最热衷的内容还是大家听说的或一知半解的各种兵器的性能等”;他在一组题为《当年战局》的回忆文章里,几次写下了自己对战争峥嵘岁月那种与生俱来的深情:“我所亲历的与没有亲历的场面仍然历历在固,耳畔还似能听到那几乎日夜不停的隆隆炮声……直到现在,我还保存有当年胶东解放区出版的一份纸质粗糙的杂志,上面刊载着一篇重要的化名作者的文章。内容是针对日本投降后居心叵测的美国太平洋舰队以胁迫的口吻要在我烟台登陆,进行有理有节义正词严的批驳与拒绝。”读石英军事题材的作品,我们会感受到军人的心脏在战场上是怎样跳动的,血液是怎样流淌的,灵魂是怎样震颤的!

战争美学的追求是军事文学创作的关键,即对战争的正义、指挥员的智慧、士兵的理想等的向往,在作者笔下洋溢着一种阳刚、向上、青春和充满明媚的力量。它拒绝战争所带来的邪恶、暴力、丑陋、绝望。我们读短篇小说《生死关》结识了史凌空这样一位不仅叱咤风云而且铁血柔肠、灵魂美好的军人形象。史凌空经历的生死关,概括起来是三道关:一是15岁时,在朝鲜“三八线”被美机炸伤左腿,多亏既懂医道又会汉文的朝鲜姜大爷相救,才保住两条腿:第二道生死关是病魔,“左肺二、三肋间浸润性肺结核”,他以“甩掉它!豁出去!”六字真言对待疾病,提高自身的内在抵抗力,降服了疾病;第三道关是他“参军以来,受到的最大打击”。他遭人妒忌、使绊子被取消了团委委员候选人的资格。这种意外的打击,足以让一个年轻人在一夜之间长大。他虽然一天一夜未吃东西,晚上尽做噩梦,但“最终猛醒既然连死都不怕,还在意这点得失!”史凌空的精神是健康有力量的,他虽平凡却不俗,虽淡却醒世。他以自身的方式,坚守着一份纯真,忠诚于自己的良心。他散发的阳光是明亮的,也能把周边的戾气净化。尤其可贵的,作者在写小说时更多的是把生活中最真实的自己呈现出来,他不仅为人指示美,还告诉你如何去发现美,珍惜美,向往美。

说到这里,我们不能不提到小说中那个叫赵天登的团支部书记。就因为史凌空每月拿8斤猪肉技术津贴,他才拿3斤,就“妒忌得心中冒火”;就因为史凌空写的稿件在《大众电影》等报刊登出来了,他就抓住这是“大出风头”的“把柄”不放。生活原本就是这样,有时黑与白模糊难辨。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善良往往被人利用,正义也常常朦胧不清。在这样的阴霾里每前行一步都要有非常强大的内心。《生死关》中史凌空的人生喜悲历程,他成长中的美好与痛苦,绝望中充满希望与重生。这篇沉重阐述人生命意义的小说,发人深省。

我还要提到石英创作的军事题材的诗歌。他身上的光芒与棱角似乎在诗歌创作上表现得更强势些。他数十年人生经历叠累的丰富生活,和长期文字生涯锻造的深厚的文字表达功力,使他的诗词意象形神具齐、辞韵双佳。他的诗词创作风格多样,既有婉约柔美的篇章,也有豪放、阳刚之作,其中以军事题材和革命斗争的红诗最为突出。这类诗词展现了石英诗审美层次的丰富意蕴、真挚的情感与动人的背景在诗中有机交融,显示了诗人在一个大时代的开阔胸怀与美学追求。他是带着战场上炮火铸就的赤诚肝胆写诗的,他是按揉着在“文革”中受残害的不屈灵魂写诗的,他是满怀新时期的春晖写诗的。据我和他数十年的交往,他是一个敢爱敢恨的正直作家,像人必须有朋友也必然会有敌对的人。他并不会一直表现得很友善,但他会尽量留心不让自己伤害无辜的人。下面他的一些诗可以作证:

这是《台儿庄街树上的弹孔》里诗句:“斑斑驳驳的弹孔/与太阳对视了七十多年/子弹头至今没有抠出/槐树枝叶却比那时更繁茂/这弹孔举目千里/远望着南京大屠杀纪念地/既然那边秀英大妈死不暝目/这边的弹孔就将永远睁大眼睛”;

那弹孔像历史的铆钉,紧紧地锤进了我们记忆的钢板。仇恨的喷雪的壮观。怒目逼视持刀杀人犯:仇可以不报,但账不能不记!

这是《删不去的“狠牙山五壮士”里的诗句》:“五个人对五万万人是最小数/五万万有了五个才是真正的大数/假如没有宁死不屈的烈士/我们看到的将全是群体就戮的惨状/同是死字,有的死得憋气/有的死得连后人也扬眉吐气/那一跃而下的悲壮身影/永远也不会从我们心目中抹去!”

诗人把热血和高尚放进诗里,使五壮士成为一座有新鲜生命的新的狼牙山。这座山不但有海拔高度,也有了思想高度!

这是《刘胡兰》里的诗句:“铡刀张着惨自的利口/一边是大胡子的凶残/凶残之后的溃败/一边是刘胡兰的血光/血光之后是冲锋号声/当时阎锡山在太原/蒋介石在南京/他们在五万分之一的地图上/也未必能找到这个小村庄/但当铡刀下落的刹那/似觉陡然地震/一个农村姑娘的目光/逼视着太原南京的落日”。

一边是深沉的大爱,另一边是不共戴天的仇恨。仇恨入心要发芽,发了芽的恨是爱的另一种姿势,具有摧枯拉朽的力量!

我们生活的今天这个社会,是一个人人都渴望求变的忙碌的时代,也是一个许多人走着走着突然回首怀旧的时代。新与旧时常扭结在一起,焦虑和浮躁写在每个人脸上。要剥去附着在生命上的种种负累,保持内心一点宁静,没有一种执着坚守,是难以看到日出的。难得的是石英的作品、让我们一次又一次感受到了曾经的清澈和单纯的岁月,从岁月的年轮中去发现那些已走远的仍然透射着光芒和美爽的过去。

猜你喜欢
弹孔凌空石英
凌空猎食
最后的弹孔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首次在火星陨石中发现柯石英
华清宫
山游
新型耗散型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的研制
河套平原三湖河凹陷光释光测年研究
闲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