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秀芬
(云南省江城县宝藏镇农业服务中心,云南江城 665900)
仔猪黄白痢及综合防治措施
彭秀芬
(云南省江城县宝藏镇农业服务中心,云南江城 665900)
仔猪黄痢多发于生后1周以内,仔猪白痢多发于生后10~30d。仔猪黄白痢的特征是腹泻,排黄色或黄白液体粪便,白痢则排出灰白色或白色带腥臭的糊状稀粪,一般有急性行、慢性行两种,二者主要是有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新生仔猪的传染病,其次跟母猪在妊娠期和泌乳期的饲养管理不善、饲料配合不当、猪舍的环境卫生条件差等有密切的关系。
1.1仔猪黄痢
又称早发性大肠杆菌病,主要发生于出生后数小时至7日龄内的仔猪,以1~3日龄内的最常见,一周龄以上很少发病。本病尤以头胎青年母猪所产仔猪的发病率为最高,发病急,死亡率也高。据调查发病率高达50%以上,死亡率高达30%。
1.2仔猪白痢
又称迟发性大肠杆菌病,一般发生于10~30日龄的仔猪,尤以10~20日龄的仔猪发病最多,也最为严重,1月龄以上则很少发生。本病发病率较高,而死亡率相对较低,但会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发病率为30%以上,死亡率一般在5%以上。
仔猪黄白痢是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发生于仔猪哺乳期不同日龄,其发病原因是因为仔猪自身抵抗力差或与外界致病因子相互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大肠杆菌污染
猪被病原性大肠杆菌污染。主要是引种时引进带菌种猪。隔离消毒不严,造成病原扩散,病原性大肠杆菌由带菌的母猪排出,散布于外界,污染母猪的乳头和体表、圈舍、饲料等,仔猪通过吮吸母猪乳头、舔啃圈舍、饲料、母猪皮肤等,而食入病原菌,引起感染。
2.2仔猪自身的生理特点
(1)仔猪出生后由母腹中的恒温环境到外界中的常温环境,其生存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由原来的被动获取营养和氧气到自主吸食母乳和呼吸来维持生命等这一系列变化。
(2)仔猪出生时大脑皮层发育不健全,神经系统调节体温的能力差,由于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和体内能源储备有限,当遇到寒冷时血糖很快降低。
(3)仔猪的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消化机能较差,其消化道内胃酸分泌量少,消化酶活性低等因素造成其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不利,对细菌的抑制和杀灭能力弱,致使食入的致病菌在胃肠道大量繁殖,造成消化道机能紊乱,从而引发仔猪黄白痢等腹泻性疾病。
(4)仔猪免疫系统不健全,缺乏先天性的免疫力,其抵抗疾病的能力差。因此初生子猪主要靠吸吮初乳获得被动免疫,到30日龄~35日龄时自动产生的免疫抗体还很少,直至5月龄~6月龄才能产生足量的免疫抗体。因此仔猪出生后应尽早吃足初乳,以获得尽量多的免疫球蛋白,使仔猪获得足够有效的免疫力。
2.3环境因素
仔猪的机体调节机能不完善,易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如气候突变、阴雨潮湿、母乳质量差、补饲饲料突变、饮水卫生差及转群等应邀因素,均可诱发或加重本病。
2.4仔猪营养因素
营养缺乏,母乳质量差、供给不足或补饲较晚等,致使机体蛋白质合成不足,导致仔猪抵抗力低下。另外,仔猪的缺铁性贫血、仔猪低糖血症、硒和VE缺乏等营养代谢性疾病也可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而继发本病。
2.5母猪胎次
仔猪黄白痢的发生也与母猪胎次有关。母猪胎次越少,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反之越低,其原因与母猪胎次增加、自然感染形成免疫应答有关,仔猪通过吮吸母乳获得母源抗体,因而具有一定的抵抗力。另外母猪胎次过高,其所生仔猪也易发生仔猪黄白痢。
3.1仔猪黄痢
仔猪出生后24h左右出现症状,一窝仔猪中突然发现有1~3头仔猪发病,仔猪精神沉郁,全身衰弱,迅速死亡,继之其他仔猪相继发病。主要症状排黄色稀粪或水样粪便,呈黄色或黄白色,混有凝乳状小块和小气泡,带腥臭味,肛门失禁,病猪精神沉郁,不吃奶,脱水,迅速消瘦,双眼下陷,昏迷死亡。
3.2仔猪白痢
临床特征为仔猪突然发生腹泻,粪便呈乳白色、灰白色、淡黄色或黄绿色,糨糊样,有特殊腥臭味,有时粪便较稀,带有气泡;有时混有血丝;排粪次数增多,每天可达数次,严重时排粪失禁或脱肛;有时呕吐。发病仔猪日渐消瘦,精神沉郁,食欲不振,被毛粗乱无光泽,怕冷,呼吸加快,离群独处,或单个伏卧于垫草中。最终因极度衰弱而死。
4.1仔猪黄痢
病猪尸体被毛粗乱,颈、腹部皮下水肿,黏膜和肌肉苍白。肠道膨胀,有大量液体状黄色内容物和气体。肠黏膜充血,肠壁变薄、松弛,尤以十二指肠最为严重。小肠内容物中混有凝乳块多呈黄绿色粥样,并有浓烈的腥臭味;空肠、回肠、结肠内充满大量水样渗出液,并混有黄色大小不等颗粒状物,肠系膜淋巴结轻度肿大呈淡红色。心脏扩张,肺水肿,肾脏表面有针尖大小的出血点。
4.2仔猪白痢
病程短的死猪,胃内有乳凝块,肠系膜淋巴结轻度水肿。病程稍长的病死仔猪,外观消瘦,肛门和尾部附有污秽的带有腥臭味的粪便。内脏没有显著的病变。胃有大量气体,肠黏膜充血、出血,肠壁透明,内容物稀薄,呈黄白色,并有恶腥浓臭气味。
如发现仔猪患上仔猪黄白痢,应立即隔离病猪,对猪场、猪舍彻底消毒,防止病菌扩散。加强饲养管理,搞好卫生消毒工作。
(1)带体消毒技术:将圈舍及猪体表面彻底清扫干净,粪便做发酵处理,用水把地面沉积物及污物进行彻底清洗晾干后,用0.5%百毒杀或0.3%的强力消毒灵带体消毒。
(2)过奶止痢法:肠痢重症停,根据母猪的体重和产仔数喂1~2包,2次/d,连喂7d;三痢过奶宝,据仔猪的拉痢严重程度确定饲喂天数,一般喂4~7d;母猪无论带仔多少,每头1小包(40g),断奶仔猪10kg/头以下,每10头1小包,10kg/头以上,每10头1包(80g),均为早晚各1次。
(3)仔猪擦剂:一擦杀痢王涂抹于患病仔猪的耳根或背部皮肤,断奶前的仔猪1~2ml/头,断奶后的仔猪2~3m l/头,重症者可酌情加量使用,每天1次。
(4)仔猪口服:大牧止痢水0.4ml/kg,1日1次,连用3~5d;白头翁散,0.2~0.4g/kg,1日2次,连喂3~5d。
仔猪黄白痢的防治措施必须综合而全面,生产实践中应贯彻“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做到免疫接种与药物防治结合、猪体用药与环境消毒结合以及中药、西药和微生态制剂治疗结合、重复用药与加强护理结合等。另外也应适时淘汰老龄母猪。
6.1母猪的选择及饲养管理
(1)母猪的选择:禁止从患有黄白痢的猪场内引猪种,淘汰猪场内患有仔猪黄白痢病的母猪,淘汰产仔数少,初生重量小,泌乳力低、断奶窝重低的母猪,淘汰患有子宫炎、乳腺炎的母猪。
(2)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
一是饲养方式:采用抓前后两期方式。妊娠前期(1~40d)每日每头给精料1.25kg.妊娠中期(41~90d)给精料1kg,妊娠后期(91~111d)给精料2~3kg(ME12.9MJ/kg,CP14%~15%,最好是在日粮中添加2%~3%的油脂)。二是营养需要:除补充能量饲料外,日粮中有13%的蛋白质,钙磷占日粮的0.75%计划供应或每日每头补给20g左右的骨粉,食盐占日粮的1%~1.5%来供给,常年供应青绿多汁饲料即可补充维生素,每头每天饲喂5~7kg青饲料或2~4kg多汁饲料。三是母猪产前2周和3周各注射大肠杆菌多价苗一次。四是母猪产前3~5d和产后1~2d,投喂土霉素钙15g/头·次,2次/d,连服5~7d。
(3)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增加精料量,关键抓好头40天的饲养管理,头40天的精料量4.0-5.5kg/头.天。保证蛋白质的供给,饲料中粗蛋白质含量应当在16%左右,保障泌乳量和泌乳质量。满足矿物质、维生素的营养需要,矿物质给量占饲料的2%或稍多,补充青绿多汁饲料。供给清洁饮水的同时补喂豆浆、南瓜或胡萝卜等催乳饲料。加强运动,防止疾病发生、杜绝使用哺乳期禁用药物,防止干乳的发生,减少母猪应激源,防止少乳或干乳。搞好防暑降温,产房温度不超过23℃。严格控制哺乳母猪饲料中玉米量,占配合饲料的60%以上时,仔猪很快出现黄白痢症状,是由于母猪饲喂高能量饲料使乳汁过浓或过稀,特别在乳汁内脂含量增高而引发病。经产母猪患产褥热的情况下是仔猪发黄白痢的原因之一,所以要严格控制产褥热的发生。
母猪产前准备及仔猪的饲养管理
1、猪体清洗消毒:产前3-5天用温水冲洗猪体,特别是腹部、乳房和阴门附近,水分干燥后,用2%-5%的来苏儿水消毒。产房准备:产前3-5天,彻底清扫产房的地面、墙壁和屋顶,然后用清水冲洗,水分干燥后,用2%-3%的来苏儿或2%火碱进行消毒,消毒完后方可让临产母猪入房。
(4)初生仔猪应尽早吃上初乳,使仔猪迅速获得初乳抗体。喂乳原则是初生重大的吃前面的乳头,初生重小的吃后面的乳头。仔猪出生的第一天剪牙,用0.1%的高锰酸钾液数点,滴入口腔,同时肌肉注射右旋糖酣铁注射液,2m l/头。
(5)仔猪产后3~5日龄训练饮水,在3~5日龄和10~15日龄补铁2次,每次150mg,如果下痢时间较长还需随时加补,7日龄补料,及早锻炼胃肠功能。
(6)提早开食与适时补料,5~7日龄用炒黄酥脆的黄豆引逗开食,4~5次/d,开食训练的好,20日龄前后即能较好地采食饲料,25日龄就能大量吃料,补料要求是高能量、高蛋白,营养全价,适口性好,容易消化的全价混合料;并补充过奶止痢药:如三痢过奶宝、重症一撒停等。
(7)提高仔猪的抗病能力。在寒冷天气,加强仔猪保温措施,除增加垫草外,用保温伞、保温板、保温箱或红外线灯泡增温,预防仔猪受凉下痢。同时做到仔猪一出生,用50%北里霉素涂抹母猪乳头,2次/d,预防仔猪黄痢。并视情况对仔猪商服其他抗菌药液,效果更佳。我们常用的菌类药物包括各种抗生素、磺胺类药物及喹诺酮类药物。为了防治仔猪肠道菌群失调,可在饲料中或饮水中加入0.5%促菌生或其他菌粉制剂,连续服用。注意用细菌制剂等就不再用抗生素,仔猪2日龄、10日龄用右旋糖甙铁、牲血素、富铁力的其中一种肌肉注射1m l:在仔猪3~5日龄补水时,在水中加入口服补液盐,供仔猪自由饮用,并保证饮水干净、清洁。7日龄起给仔猪补料,及早锻炼胃肠功能,促进器官发育,减少白痢发生。对断奶仔猪在饲料中添加利高霉素、新肥素中的一种,每50kg饲料内添加100g,连续7d,可预防仔猪下痢。
6.2计划免疫
一是母猪免疫。大肠杆菌三价苗在初产母猪产前4周和2周各接种1次,经产母猪产前2周接种。二是仔猪免疫:(1)用细菌制剂喂仔猪。有调痢生(8501)、促菌生等在仔猪吃乳前喂服然后哺乳,预防黄白痢。(2)用红痢血清注射。仔猪出生后有抗猪红痢血清注射,3mL/kg,预防仔猪红痢。
6.3药物预防
(1)在仔猪1、7、20、35日龄分别肌注先锋霉素3mg/kg体重。刚分娩的母猪注射1~3次常规剂量的青链霉素,防止产后感染,确保乳汁质量。新生仔猪哺乳前灌服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4 万IU、头,出生后3天肌肉注射牲血素和0.2%的亚硒酸钠各1ml,10~15日龄灌服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8万IU/头和硫酸链霉素50万IU/头进行预防。
(2)在仔猪的日粮中适当添加一些微量元素(硒、铁、铜、锌等)、抗生素(土霉素、四环素)、维生素(VA、VC、VD、VE)、益生素(甘露寡糖(MOS)或果寡糖(FOS)等)、酶制剂(能破坏大肠杆菌增殖的适宜环境)及酸化剂,以提高仔猪的抵抗力。
[1]赵万红,张丽华.仔猪黄痢病的防治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09,(9):35.
[2]梁永红.实用养猪大全[M].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