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鼻内镜手术治疗分析

2016-01-30 00:28四川省广安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四川广安638000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14期
关键词:上颌鼻窦乳头状

游 艳(四川省广安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四川 广安 638000)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鼻内镜手术治疗分析

游 艳
(四川省广安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四川 广安 638000)

目的 对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鼻内镜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抽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70例,采取鼻内镜手术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并于患者出院后进行随访,统计复发率。结果 本组70例患者,均成功进行了鼻内镜手术,并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术后随访2个月~半年,有4例患者出现复发现象,进行二次手术并随访半年~一年,无复发现象。结论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采用鼻内镜手术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复发率低,患者恢复快,创伤小,有效提高了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鼻内镜手术;临床疗效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从组织学上讲属于上皮源性肿瘤,是较为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主要临床特征有容易恶变、破坏性生长与反复发作,发病区域主要在上颌窦、鼻腔外侧壁和筛窦等。只有通过手术彻底地将肿瘤切除,才能从根本上治愈,以防病情再次复发。然而传统的手术方式鼻侧切开术,具有术中出血量大、术后有创伤等缺点,为避免患者术后面部留下瘢痕,不建议采用。现在鼻内镜技术随着科学的进步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应用术中实时影像导航技术与高分辨率的影像学技术,提高了手术的准确性与成功率,并弥补了传统鼻侧切开术的不足,成为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主要手术方式。本文将回顾我院于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收治的70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治疗效果,并根据其随访情况,分析其复发状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70例患者,年龄23~66岁,平均年龄(43.5±2.8)岁。其中男41例,女29例。以单侧发病为主,其中右侧发病患者34例,左侧发病患者30例,双侧发病患者3例。病程2个月~7年,平均病程为(3.1±4.5)年。CT检查病变位置仅为鼻腔的患者31例;鼻腔、上颌窦及筛窦病变患者8例;鼻腔和上颌窦病变患者15例;鼻腔、额窦以及筛窦病变患者9例;鼻腔、蝶窦以及筛窦病变患者7例。主要症状有鼻塞、伴嗅觉下降、脓涕、间断性鼻出血、涕中带血、头痛头昏等。采用鼻内镜进行局部检查可见乳头或息肉状、鼻腔局部红肿、质感较硬、表面有凹凸感、触碰易出血。

1.2 病情分期:依据KROUSE分期法,将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期。Ⅰ期患者31例,肿瘤仅局限于鼻腔内,鼻窦与鼻外组织未发生病变状况;Ⅱ期27例,患者的窦口鼻道复合体、上颌窦内壁、筛窦等有肿瘤侵入,暂无恶变症状;Ⅲ期22例,患者的上颌窦外侧或下部,筛窦、蝶窦、额窦有肿瘤侵入,暂无无恶变状况;Ⅳ期0例,患者的鼻腔鼻窦外结构已有肿瘤侵入,并发生恶变。

1.3 鼻内镜手术:术前给予患者气管插管麻醉,并收缩鼻腔。找出患者肿瘤的根蒂部位,首先根据肿瘤的体积与侵犯面积,选择合适的切除方法。肿瘤体积较大的情况下,首先使用吸切器将鼻腔病变组织与肿瘤切除。若是中鼻甲以上有肿瘤侵犯现象,需要保留下鼻甲;鼻中隔有肿瘤侵犯,则在其周围0.5 cm左右的范围做一侧黏膜骨膜切除。其次在鼻内镜下根据肿瘤的来源与范围将肿瘤组织清除。肿瘤侵犯上颌窦外侧壁、上下壁、前壁者需联合柯-陆路切口进行手术;对侵入蝶窦的肿瘤进行切除需先打开蝶窦前壁,将窦内肿瘤清除;若肿瘤累及眶纸板,可沿瘤体周边骨膜下将其切除并清理骨质增生。为彻底清除肿瘤,可采取电钻磨除的方式来清理肿瘤蒂部的骨质增生。源于筛窦、鼻窦的肿瘤需要先切除筛泡与钩突,待上颌窦开口扩大后再将肿瘤组织切除,并刮除受累的骨质与黏膜,彻底清除肿瘤。在肿瘤暴露不佳的情况下,需要先将肿瘤的前部大部切除,术中过程中要细心谨慎,不可伤及局部重要结构以及颈内动脉管与视神经骨管。

在本组患者中,行经典式鼻内镜肿瘤切除手术的患者30例,肿瘤已侵入鼻道窦口复合体、鼻腔、上颌窦前外侧壁、筛窦等结构,需要大块切除肿瘤并清理局部增生的骨质;行鼻内镜辅助下Caldwell-Luc手术的患者19例,肿瘤源于上颌窦以侵犯至内壁前下、牙槽隐窝、颧隐窝、底壁前部等区域,难以行单纯的鼻内镜手术,只有在鼻内镜辅助下行Caldwell-Luc 手术切除肿瘤;行鼻内镜中鼻道、下鼻道联合上颌窦开窗术的患者21例,开窗使上颌窦的病灶清楚的暴露于术野中,以便能够直视下彻底清除病变组织。

术后将术腔用凡士林纱条填塞并于2 d左右之后取出,为预防感染,防治并发症的发生,患者需常用生理盐水清洗术区,并清理术腔的新生肉芽组织、残留组织与息肉,给予抗生素4~6 d,出院后定期复诊。

2 结 果

本组70例患者,根据其病情行鼻内镜手术,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其中行经典式鼻内镜手术的患者30例;行鼻内镜辅助下Caldwell-Luc手术的患者19例;行鼻内镜中鼻道、下鼻道联合上颌窦开窗术的患者21例。术中平均出血量(105±22.8)mL,术后病理表现主要为乳头状瘤,且合并鼻息肉8例、不典型增生1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0。术后随访2个月~半年,有4例患者出现复发现象,复发时间约为术后4个月,发病部位主要为原发肿瘤位,进行二次手术并随访0.5~1年,无复发现象。

3 讨 论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发病方式以单侧发病为主,双侧发病概率较小,主要发病部位部为中鼻道,主要临床特征有容易恶变、破坏性生长与反复发作[1-3]。目前的治疗方式以手术切除为主。传统的手术方式为鼻侧切开术,但是其具有较大的手术破坏性,术中出血量大,且病变位置暴露不够清晰,影响手术效果,术后面部易留瘢痕,影响患者心情。最重要的是具有较高的复发率,据有关数据显示,传统鼻侧切开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复发率最高达70%。现鼻内镜技术与放射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有效提高了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确诊率与治愈率。利用鼻内镜技术能够使肿瘤的发病部位与累及部位清楚的展现在术野中,确保能够彻底的清除肿瘤[4-5]。由于手术是在鼻内实施,避免术后患者面部遗留瘢痕,同时手术尽量保护鼻腔鼻窦的结构与黏膜不被破坏,术后患者的鼻腔功能可以得到尽快的恢复。所以鼻内镜手术已逐步代替了传统的鼻侧切开术,成为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主要治疗方式。

综上所述,鼻内镜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治疗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提高了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确诊率与治愈率,具确诊率高、术野清楚、分辨率高、创伤小、愈合快等优势,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小,复发率较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1] 陈观贵,张建国,严小玲,等.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鼻内镜治疗策略及疗效[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2,24(17):802-803.

[2] 郑春泉,孙宝宾,刘颖,等.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的术式选择[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3,40(4):283-284.

[3] 丁元吉,王红,张利.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4,14(3):249-250.

[4] 李维文,庞帅,黄新辉.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治疗的疗效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14,23(4):191-192.

[5] 张胜.探讨鼻内镜下切除鼻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进路的选择及其与疗效的关系[J].中国医学创新,2014,12(9):125-126.

R739.62

B

1671-8194(2016)14-0178-02

猜你喜欢
上颌鼻窦乳头状
SMARCA4在鼻腔鼻窦畸胎癌肉瘤中高频性丢失
鼻窦内窥镜在耳鼻喉病变临床诊治中的应用分析
20例上颌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的临床疗效观察
鼻腔、鼻窦神经鞘瘤1例
超声造影结合定量分析法诊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价值
经济型鼻窦球囊在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1例
上颌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中种植体位置对应力分布的影响
短种植体在上颌后牙缺失区的应用分析
SUMO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