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手足口病的中医预防

2016-01-30 02:51王凌云尤元敏王晨曦王明月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6年3期
关键词:手足口病儿童

陈 洋 王凌云 尤元敏 王晨曦 王明月

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000;2.山东省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山东 济南 250000



浅谈手足口病的中医预防

陈洋1王凌云1尤元敏1王晨曦1王明月2

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250000;2.山东省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山东济南250000

【摘要】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预防本病的发生是降低本病发生率的重要措施。中药具有简、便、效、廉,副作用小的特点。应在儿童手足口病的预防中积极推广。

【关键词】手足口病;中药预防;儿童

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一种夏秋季节婴幼儿多发病,具有病情较重、传染性强等特点,造成了婴幼儿家长和社会的恐慌,但目前尚未有绝对有效的针对性治疗方法,故对手足口病的预防是降低手足口病发病率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近年手足口病的流行情况、现有的手足口病预防手段研究并结合临床治疗手足口病的认识,探讨中医预防手足口病的相关方法,以求为今后预防手足口病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1概述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 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1]。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主要为CoxA16型与EV71型, 大多数由CoxA16型引发[2],但近年相关研究表明,EV71基因型别的变化和易感宿主的累积被认为是手足口病在某一地区间歇性暴发或流行的主要原因[3]。

手足口病是我国法定报告管理的丙类传染病[4]。该疾病以手足肌肤、口咽部疱疹为主要特征,常伴有口痛、厌食、低热等症状,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者可出现严重的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以及神经系统的病变,如心肌炎、神经源性肺水肿以及脑炎等,其中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

1957年于新西兰首次报告手足口病,之后在各大洲相继出现,并引发多次大规模流行,日本是历史上记载发生手足口病最多的国家。国内首例手足口病出现在1981年的上海[5]之后在全国多地发生大流行,其中山东省为手足口病的多发地区。手足口病的时间分布存在5~6月和9~10月两个高峰期, 且有第一高峰强于第二高峰的特点[6]。现代医学对于手足口病并没有针对性治疗手段,所以预防对于手足口病意义重大,在倡导现代医学对于手足口病预防措施的基础之上,更应该积极发挥中医学的优势,积极寻求中医学的预防方法。

2手足口病的中医学认识

古代中医并没有“手足口病”的病名,当下大多数医家将手足口病划分至中医学“温病”的范畴,但是对于其具体的归属问题并未达成统一的意见。

临床常将传染性强、引起大流行的称为温疫;传染性及流行性较小的称为温病;感受时毒邪气引起急性发热、局部红肿热痛、溃烂、肌肤斑疹的可称为温毒[7],亦有医家提出手足口病属于“微疫”,因为属于自限性疾病,并且绝大多数预后良好,危重症甚至导致死亡者比例很小,故本病属于“微疫”或“杂疫”而非“大疫”[8]的具体归属问题尚无同意定论,值得探讨。

临床大都把手足口病病因归结为外感时行邪毒、疫毒,包括风热疫气,燥热疫毒,湿热疫毒等。但笔者认为手足口病的发病不外乎湿、热两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医门棒喝· 湿温》曾有描述:“湿温者,以夏令湿盛,或人体阳虚多湿,而感四时杂气,遂成湿温。虽四时皆有,而夏秋为多。湿热二气胶粘,淹缠难愈。如从下受,则足肿体重;上受,则头目昏闷,胸满腹膨,乍寒乍热,胃不思食,渴不欲饮,大便溏泄,频而不爽;小便黄赤,短而不利。或变黄疸,或化疟痢,皆湿热二气合病也”。根据现代医学对肠道病毒的研究, 虽然造成手足口病的病毒多样,但是该类病毒均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 并且对于紫外线及干燥敏感[9]。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手足口病与湿、热是密切相关的。

手足口病的病机根据当代医家的观点可分为外因致病说,内、外因致病说,内因致病说。其中对于内、外因致病学说的解释为内湿、湿热与外邪相因,指小儿脾湿内蕴或湿热内蕴,外感时邪疫毒,时邪疫毒与内生之湿或湿热相因为病;外感时邪疫毒,内蕴湿热,心火炽盛,三者相因为病;内有伏热,外感时毒温邪,小儿饮食不节,脾积热内伏或素体肠胃伏热,外感时毒温邪,内外搏结上蒸口舌,而发为口舌疱疹、溃疡[7]。薛生白《湿热病篇》曾云:“湿热乃阳明太阴同病也……此皆先有内伤, 再感客邪, 非由腑及之谓。”手足口病是近年来人们新认识到的一种疾病,在古代医籍中还未找到完全契合的病种,因此难以用单纯的内因或者外因来解释这一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中医学讲求整体思维,当下人们不仅所处环境与以往差异巨大,人自身的体质亦发生很大的改变,所以临床在认识手足口病时更要倾向于内外因致病说。

3中医学对于手足口病的预防

2009 年《中医药防治手足口病临床技术指南》中强调“婴幼儿系稚阴稚阳之体,感受疫毒后,病情变化迅速,宜早发现,早治疗,防变证”。现代医学对于手足口病的防治主要是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三方面入手。中医学预防手足口病重点强调保护易感人群,阻断发病途径,可尽量减少手足口病的发生,本病的预防应从日常生活习惯和药物防护两方面着手考虑。

3.1建立良好生活习惯首先,此疾病多发于夏秋季节,正是多湿、多热的季节,应尽量减少到人群聚居地活动,防止湿热外侵,更是防止接触疫毒。其次,中医辨证手足口病为时邪疫毒侵犯肺脾,外透肌表,素有脾胃积热者更易受时邪疫毒的侵袭而发病。且本病多发于夏秋季节,以湿热为患。薛生白《湿热病篇》云:“若湿热之证, 不挟内伤, 中气实者, 其病必微, 或有先因於湿, 再因饥劳而病者,亦属内伤挟湿, 标本同病”。中医讲求“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中气实者, 其病必微”,所以儿童要合理休息和运动,使身体处于一种平和状态,并且尤为注意的是素有脾胃积热的婴幼儿要少食肥甘厚味,饮食宜清淡,宜服用梨汁、苹果汁、西瓜汁、荸荠汁等,不宜食用辛辣食物,不宜食用发物[10],以防脾胃积热加重而更易罹患此病。

3.2中药防护在本病流行时期,可以适当使用中药加强防护。本病多湿、多热,易侵犯肺脾,因此在预防上重点在于维护肺之宣发肃降和脾之运化水湿之功能,体内无多余湿热,外邪亦不易侵犯机体,则可预防疾病的发生。同时注意固护胃气,正气充足,即便感受外邪,机体正气也可尽快将其驱逐于体外。

卫生部《中医药防治手足口病临床技术指南2009年版》曾提出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素有内热的患儿可用白菊花、生甘草、生山楂加冰糖泡水饮用;而素有脾胃虚弱者用生薏米、扁豆加冰糖适量,煮粥调服。

有学者提出手足口病流行期服用具有清热解毒、生津化湿功能的中药制剂,如以金银花、芦根、板兰根、淡竹叶、生甘草为主的方剂,对于有溃疡、口气臭的孩子,可用藿香、生石膏、防风、淡竹叶煎水饮用[10],可起到早期预防疾病发生的作用。另使用内服药的同时可配合一定的外洗法,如用野菊花、紫草、地肤子、苦参等煎汤外洗手足部或者漱口用。

还有学者提出在预防手足口病时可使用红景天,《本草纲目》中曾提出以红景天“煎水浴小儿,去烦热惊气,风疹恶痒,小儿丹毒及发热”,并根据现代研究红景天有“有促进T 细胞功能,进而促进细胞免疫”的功效[11],因而可选用红景天来预防手足口病。

秦焕梅[12]将400 例儿童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200例, 对照组200例,治疗组给予中医预防,方选黄芪12g,防风9g,苍术9g,升麻9g,藿香6g,板蓝根12g,甘草3g。水煎服,日一剂, 连用5d。对照组给予讲究个人卫生, 不用药物预防。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发病率15%,对照组发病率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张英[13]观察中药方剂在降低疾病流行期间集体密切接触者发病率的效果,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对相应辖区发病者所在班级的儿童定点发放由生黄芪、银花、藿香、芦根、野菊花、生山楂、生甘草配制的中药制剂,对比其他未进行中药预防的辖区,发病率明显降低。

由此可见中药有预防手足口病的作用,并且在预防手足口病的过程中,中药的选择多以“清热化湿”为根本,注意固护胃气,以“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为预防手足口病的出发点,结合患儿自身的体质,所在地区的气候环境特点,选择相应的药物。中药预防手足口病的方法可通过进一步大样本的临床观察以全面向社会推广。

4结语

手足口病是当前临床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近年来其发病率呈现逐渐递增的趋势,并且在农村地区表现更为突出。而夏秋季节正是其发病的高峰期,在没有特效治疗药的情况下,预防其发生是减少本病发病率的重要措施。中医学“未病先防”的理念与手足口病的预防需要相契合,并且中药具有价格低廉、副作用小的特点,因此应该积极推行切实有效的中医预防手足口病的措施,以降低该疾病的发病率,维护广大儿童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 年版)[S].2010.

[2]刘湘云.肠道病毒感染[M].胡亚英, 江载芳,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上册).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 :802-810 .

[3]孙军玲,张静.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9, 30(9):973 -975.

[4]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J].全科医学继续教育,2010,8(2):125-133.

[5]王健, 刘晓青, 潘欢弘, 等.手足口病的流行及其预防控制概况[J].海峡预防医学杂,2009,15(16):22-24.

[6]ChenKT,ChangHL,WangST,et al.Epidemiologic features of hand-foot-mouth disease and herpangina caused by enterovirus 71 inTaiwan, 1998 -2005[J].Pediatrics, 2007, 120(2):244 -252.

[7]卢红蓉,杜松.手足口病中医病因病机认识有关问题探讨[J].环球中医药,2012,5(11):823-824.

[8]杨华升,杨薇,李娜,等.手足口病的中医学病因特点分析[J].环球中医药,2010,3(6):413-415.

[9]Chen SC, ChangHL, Yan TR, et al.l An eight-year study of epidemiologic features of enterovirus 71 infection in Taiw an[J] . Am J Trop Med Hyg, 2007, 77(1) : 188-191.

[10]张亚平.幼儿手足口病的中医药预防和护理[J].河南中医,2010,30(7):668-669.

[11]张立峰.预防手足口病可用红景天[J].中华医药,2009,5:14-15.

[12]秦焕梅.中药预防手足口病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3):3091-3092.

[13]张英.中药预防手足口病临床体会[J].北京中医药,2011,30(9):695.

(收稿日期:2015.10.19)

【中图分类号】R72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3-0149-02

猜你喜欢
手足口病儿童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201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198
吞咽功能治疗仪在手足口病恢复期康复治疗中的作用
奥司他韦口服联合阿昔洛韦乳膏外用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观分析
360例小儿手足口病护理体会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赣州市城区儿童家长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知晓度调查研究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