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兰珍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灵长类研究中心,云南 昆明 650223
民族医药
傣药埋嘎筛研究概况
严兰珍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灵长类研究中心,云南昆明650223
【摘要】云南名贵的红药——血竭,又名麒麟竭,傣医称之为埋嘎筛。笔者从历史发展、植物来源、药物性质、临床的应用研究以及对未来实际应用的展望进行简要综述。
【关键词】傣药;埋嘎筛;研究概况
近年来针对傣药埋嘎筛的研究逐渐丰富。相关制剂的研究,应用于临床实践中,显示出较好的临床效果,对利用云南天然药物资源开发新药具有良好前景。但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很多需要学者们攻克的难题,为使传统傣药埋嘎筛被更多人所了解。笔者选取了近二十年来的研究文献,对其展开以下几个方面的综述。
1历史发展
“血竭”是指从棕榈科黄藤属、豆科紫檀属、龙舌兰科龙血树属、大戟科巴豆属四种不同科属20余种植物提取得到的树脂和汁液的总称[1]。傣药中的埋嘎筛即为大众所熟知的血竭,而血竭又是由龙血树的树脂,加工提炼而成的。龙血树,被人们称为:流血之树、活血圣药和植物寿星。然而埋嘎筛在国内的发展历史可谓曲折。作为一种名贵的传统中药,血竭在我国传统医学沿用上至少有1500多年的历史。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对血竭植物有过记载,苏颂《唐本草》中写道:“血竭原植物,木高数丈,婆娑可爱。其脂液从木中流出,滴下如胶饴状,久而坚凝,乃成竭,赤作血色,采无时”。根据曾育麟等[2]对傣药“埋嘎筛”历史研究的查找,其实,在相关傣族医药文献也早有记载,沿用至今近1500余年。其记载见于《西双版纳傣药志》第二卷、《云南省志·医药志》、《云南中药资源名录》。
但在1972年以前,我国却竟然未曾发现国产的龙血树,实属遗憾。直到1972年,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先生,才有了跨时代的发现。那时蔡老刚从文革的磨难中解放出来,已过花甲之年的他以博大的胸怀,不计个人恩怨,根据年青时代采集标本的回忆,带领一批年轻的研究人员,首次在云南省思茅地区孟连县境内的石灰山上发现大片龙血树。从此,国产血竭才得以诞生,且其疗效优于进口的、以棕榈科植物为原料加工的血竭,填补了我国医药史上的一项空白。后来在1985年到1990年的中药资源普查中,又在思茅的景谷等县发现了大面积的龙血树纯林。
由此,血竭的发展遇见了一抹温暖和煦的阳光,看到了持续发展的前景。
2植物来源
龙血树属植物共约150余种,产于东半球热带地区,中国产约8种。目前公认国产龙血竭的资源植物为剑叶龙血树,又称交趾龙血树,百合科龙血树属,其拉丁学名被鉴定为D.cochinchinensis(Lour.)S.C.Chen[3]。
但在现实生活中,地域、社会、自然条件等因素,相差十分巨大,因此傣医们使用的血竭较国产血竭有所不同。世界不同地区可用于提取血竭的血竭基源植物很多,目前发现至少涉及到4个科20余个种。但由于不同基源植物所提血竭含量、品质不同等原因,目前商品血竭主要来源于棕榈科黄藤属(Daemonorps)植物的果实和百合科龙血树属(Dracaena)植株的茎干[4]。
周相均等[5]指出,傣药应用的血竭,即埋嘎筛,为龙舌兰科植物小花龙血树Dracaena cambodiana Pierreex Gagnep的树脂、叶和根茎。又名柬埔寨龙血树,海南龙血树。主要产于勐腊、孟连、普洱、镇康等县的石灰岩山地。同样,曾育麟等[2]也指出傣药“埋嘎筛”来源于龙舌兰科植物小花龙血树的树脂及含树脂木部或叶。
但在科属问题上乔金丽、王丽娜[6]却指出血竭,傣药称埋嘎筛,又名麒麟竭,为棕桐科植物的果实及树干中的树脂。
笔者认为,也许在平常百姓的家庭里,在传统的傣医用药中科属问题不会是争论的重点。然而作为专业的科研工作者,这确实是一项值得重视,急待落实解决的重要问题。
3药物性质
众所周知,傣药可按取材、药性、气味和药味来分类。按取材可分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三类;按药性分为寒、热、温、凉、平五性;按气味分为香、臭、恶臭三类;按药味分为酸、甜、涩、咸、苦、麻、辣、淡8种,各有不同功效。
根据曾育麟等[2]的研究,于埋嘎筛来说,其药性为平性(雅英);其药味为“雅万”(甜味)和“雅景”(咸味)。
“塔”一词来自于佛经之中,并且傣医的传统理论体系认为,土、水、火、风“四塔”和“五蕴学说”是解释人体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的基本理论。四塔作为人体和世界万物不可缺少的“四大物质元素”,既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元素,又是导致疾病发生的致病因子。有些药不是单纯入某一塔,可同时入二塔或三塔,具体入何塔,是根据药性及药物本身对机体所起的作用而划分的,熟练掌握对临床诊断和处方用药方面具有重要意义[7]。研究表明,埋嘎筛应归入水塔[5],傣医学认为,凡体内具有“湿”性特征皆由“塔喃”(水)所管[7]。
4临床应用
埋嘎筛可谓应用广泛。现代众多研究表明,埋嘎筛可应用于人体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运动系统等,且都展示出良好独特的效果。
4.1作用于心血管系统血竭既能活血又能止血,具有双向的调节作用[8]。众多以豚鼠为实验对象的药理实验表明,血竭可对缺氧心肌有保护和抗心律失常的作用。试验中,向豚鼠静脉注射1∶3000的血竭注射液能明显减慢心率,收缩力减弱,增加冠脉流量,减少缺氧心肌细胞的乳酸脱氢酶的释放,以此降低心率失常发生率[9]。
血竭的活血作用,研究表明与血竭含有的皂苷和植物防卫素等活性成分有关。可作用于微循环动脉、疏通血循环、软化血管、对硬化和狭窄的小动脉起到逆转作用,同时能降低血液黏度,减少血小板聚集,对冠心病有显著疗效[10-11]。
杨为民等[12]进行了复方血竭胶囊对离体豚鼠心脏冠脉流量的影响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复方血竭胶囊增加了豚鼠离体心脏的冠脉流量; 复方血竭胶囊能显著拮抗垂体后叶素收缩冠脉、降低冠脉流量的作用,其效应相当于等剂量复方丹参片。
向金莲等[13]用家兔和小鼠对血竭原粉进行活血、止血作用研究。血竭在家兔的体内和体外对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对胶原蛋白-肾上腺素诱导的小鼠体内血栓形成有明显保护作用(P<0.05);能明显缩短小鼠的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P<0.001),止血作用强于阳性对照药三七粉。再次指出血竭具活血化淤和止血的作用。
临床上用其树脂提取物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妇科宫血,鼻、口腔出血和拔牙术后出血等出血性疾病均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14]。
4.2作用于消化系统溃结康灌肠液用于治疗结肠炎,由血竭、白及、赤石脂等多种中药制成,有活血止血、祛腐生肌、清热解毒的作用,临床运用于治疗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方面疗效显著,使用简便、治疗周期短,复发率低[15]。
临床中,血竭单剂、合剂也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首选药物,在治疗肛门炎性疾病等有明显疗效[16]。
4.3作用于生殖系统使用金锁固精丸,加入一定量的血竭,对于治疗滑精有良好作用,治疗绷带总有效率可达92.31%[17]。
血竭在妇科疾病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刘冬岩等[18]运用自拟汤内服,穿山甲、五灵脂和血竭等组成的祛瘀止痛膏外敷,内外合治子宫肌瘤42例,总有效率达95.2%,有消症止痛、活血祛瘀之功效[19]。
4.4作用于运动系统傣药埋嘎筛有通气止痛、续筋接骨的作用。用适量血竭,加酒炒热外敷病患处可治疗跌打损伤、骨折、大面积软组织挫伤、风湿关节疼痛等。
此外,血竭也是治疗皮肤疮疡和创伤的常用药物。李丹等[20]通过实验,发现血竭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显著促进角质形成细胞增殖作用,血竭可能具有促进创面愈合中再上皮化的作用。
4.5作用于神经系统龙血竭及其总黄酮具有显著的抗炎镇痛作用,陈素等[21]通过小鼠热板实验、冰醋酸致小鼠扭体实验和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实验中观察龙血竭及其总黄酮的抗炎镇痛作用,龙血竭及其总黄酮能减少冰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显著提高小鼠热刺激痛阈,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度。
血竭应用广泛,众多研究成果难以尽述。笔者只能精简其中相对朴素的药理作用,在此进行简单地阐述与归结。然而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个体是有差异的。这也要求医务工作者从实际出发,从整体观念考虑问题,辨证论治地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对症治疗。
5展望
从1972年,蔡希陶先生首次在国内发现国产的龙血树后,对傣药埋嘎筛的研究、发展也取得了众多的显著成果。以埋嘎筛为药物主体的制剂,相继问世。例如,扎底散可用于治疗尿路感染、产后大出血等症状;扎底风凉片,可用于治疗急慢性胃炎,也可用于补血[22]。更还有癫痫散等相关制剂的应用,难以详尽论述[23、24]。
一般情况下,龙血树需生长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可能用来生产血竭。在云南,很多血竭药厂已经栽培了大量的龙血树。人工栽培的龙血树在自然状态下血竭产量很少,有时可能质量达不到国家药材标准,不能满足生产上的需求。
于是近年来,影响植物代谢的诱导子也被用于龙血树的栽培中。目前该技术的使用效果并不理想。企业们都迫切希望得到一种高效、可产业化的血竭诱导技术[25]。
傣医药以天然、无污染、地道独特、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等特点,符合和顺应了21世纪新药研制的新潮。因此,其发展更是显得尤为重要。
曹玺[26]指出,资源调查、本草考证是傣药现代化发展的前提,质量标准的现代化是傣药现代化发展的基础,制剂工艺的现代化是傣药现代化发展的关键。
新药的研究是个系统工程,建议多学科多单位地进行微观和宏观的合作研究。一方面继续加强主要品种的药学初步研究,另一方面,从要强化其品种、资源、活性初筛、化学成分、活性成分定性定量研究。继承傣医药优势特色的基础上,利用现代科学方法,建立国际国内规范的药品质量标准,实现傣药现代化国际化。
今天,那棵位于西双版纳葫芦岛,并由蔡希陶先生亲手种植下的龙血树,枝叶繁茂,葱翠喜人,迎接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
随着对传统医学研发的兴起,相信作为全国四大民族医药(蒙、藏、维、傣)之一的傣族医药也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参考文献
[1]Gupta D,Bleakley B,Gupta R K. Dragon’s blood: Botany,chemistry and therapeutic uses[J].J Ethnopharmacol,2008,115(3) : 361-380.
[2]曾育麟,凌美华.傣药“埋嘎筛”及其制剂的研讨[J].中国民族民间药物杂志,1998,(31):37-39.
[3]钱崇澍,陈焕镛.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274.
[4]郑道君,谢良商,王盈,等.中国血竭基源植物的研究与利用[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9,28(6):15-20.
[5]周相均,包·照日格图,韦群辉.血竭的传统医药应用浅析[C]. 2005国际傣医药学术会议论文集,2005:81-82.
[6]乔金丽,王丽娜.浅谈傣药血竭的应用[C]. 2005国际傣医药学术会议论文集,2005:83.
[7]朱成兰,赵应红.傣药的分类[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S1),11-13.
[8]王晓丹,滕玉芳, 郝吉福,等.不同来源血竭的研究进展[J].中成药,2013,35(8):1752-1756.
[9]郑培黎,戴建亚, 张景夏,等.血竭注射液对离体豚鼠心脏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1996,12(6):22.
[10]陈军霞,邱碧菡,潘林梅,等.血竭的现代研究[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11,25(3):81-84.
[11]马建建, 宋艳, 贾敏,等.血竭总黄酮对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及心肌缺血的影响[J].中草药, 2002,33(11):1008-1010.
[12]杨为民,张六一, 王滟华,等.复方血竭胶囊对离体豚鼠心脏冠脉流量的影响[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4,(2): 25-27.
[13]向金莲,程睿,张路晗.血竭的活血和止血作用研究[J].华西药学杂志,2000,15(6)∶430-434.
[14]何兰,王竹红, 屠鹏飞,等.龙血树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中草药,2004,35(2):221-228.
[15]杨淑桂, 刘红星, 李建红,等.溃洁康灌肠液的制备与质量控制研究[J].中成药,1998,20(2):41.
[16]李五九,南文梅.痔瘘消化治疗肛门炎性疾患396例[J].陕西中医,1997;18(2)∶68.
[17]赵沛月,王真.浅谈傣药产业化发展[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1,(1):72-73.
[18]刘冬岩, 董联玲,张桓虎,等.内外合治子宫肌瘤42例[J].陕西中医1996;17(12)∶540.
[19]吴平,杜青云.血竭的化学成分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海峡药学,2000;12(2):1-2.
[20]李丹,郭树忠, 王胜春,等.血竭提取物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影响[J].中国美容医学,2005,14(3):274-276.
[21]陈素,吴水才,曾毅,等.龙血竭总黄酮抗炎镇痛作用及其镇痛机制探讨[J].时珍国医国药,2013, 24(5):1030-1032.
[22]施润菊, 戴云, 郑晓晖,等.傣药血竭的化学成分及临床应用研究[C]. 2005国际傣医药学术会议论文集,2005:157-158.
[23]严启新,赵庆.我国傣药研究述评及新药开发思路[J].亚太传统医药,2005,(3),61-63.
[24]陆晖,滕建北,吴怀恩.国产血竭研究概况[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3,(5):264-266.
[25]郑水.血竭诱导机制及几种龙血树分子分类的初步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3:1-2.
[26]曹玺.浅谈傣药的现代化发展思路[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8,29(11):69.
(收稿日期:2015.12.16)
【中图分类号】R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3-0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