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冬梅 张良琴
1.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福建 福州 350003;2.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 福州 350003
谢德聪教授治疗月经过少临床经验举隅
吴冬梅1张良琴2
1.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福建福州350003;2.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福州350003
【摘要】谢德聪教授治疗月经病以气血失调为纲,总结出以调理气血为主的卓有成效的调经法,以补肾为核心,按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分期论治,临床疗效好,以供参考。
【关键词】月经过少;临床经验;谢德聪
导师谢德聪教授是福建省名中医、“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妇科临床工作40余年。其学术谨遵《内经》,推崇仲景,精研医经,勤求古训,博采众长,自成体系。擅长采用中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观点、思路和方法,诊治妇科病。形成“调经重气血,种子重补肾,血证宁心脾,痛证重调肝,临证重辨证,治病重整体,突出个性化”学术思想。在治疗月经病、不孕症、妇科出血性疾病等妇科疑难杂症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本人师从谢德聪教授2年来,所治以月经过少患者为多,且治疗效果较为满意,现总结如下。
1病因病机
中医理论有“女子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肾为先天之本”,“经水出诸肾”,“经本于肾”,老师认为肾气的盛衰是月经产生及正常来潮的决定性因素。若肾气不足或房劳多产等导致肾的功能失常、冲任损伤即可发生月经过少。《理瀹骈文》[1]:“肝为血海,藏血故也。”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2]:“女子以肝为先天。”肝藏血,肝血下注冲脉,则血海定期蓄溢;肝主疏泄,调节一身之气机,肝通过冲任督脉与胞宫相通,从而使子宫行使其藏泻有序的功能。若肝气郁结,则血为气滞,冲任不畅,血海不能满盈则致少经。《女科经纶》[3]引程若水说:“妇人经水与乳,俱由脾胃所生。”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主运化,主中气,其气主升,具有统摄血液,固摄子宫之权。脾失健运,气血化源不足,冲任失养,血海不盈,同样可致月经过少。
谢师认为本病归纳起来不外乎虚实两个方面。虚者因素体虚弱,肝肾不足,或后天损伤,营阴暗耗,或脾虚不运,化血乏源,以致血海空虚,无血可下。实者因痰湿、瘀血阻于冲任,以致经行不畅,血量涩少。故月经过少与脏腑气血功能的紊乱及脏腑气血阴阳的失调密切相关,关系最密切的脏腑是肾、肝、脾。
这些年来月经过少发病率逐年上升且有年轻化趋势,谢师分析与以下因素有关:近年来无痛人流的广泛开展,许多年轻女性不重视常规避孕方式(工具避孕、上环),把流产作为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造成肾气亏虚、肝失条达,耗气伤血,影响脾胃功能而致冲任失调,经量减少。由于经济的发展,自然环境的污染,饮食的不节制,孕育了许多肥胖青少年女性,肾气不足,精血不充;脾失健运,湿聚成痰,痰阻冲任;肝气郁结,瘀阻冲任致经行量少。
2辨证施治
2.1分型论治谢师认为从月经的色、质,全身症状,舌象、脉象,以及月经过少的诱因了解病位在肾、在肝、在脾。病机不外虚、实两类。虚者因肝肾亏虚,脾运失健,血海不足,故经来量少;实者因血瘀、因痰湿,致血行不畅,故经量亦会减少。而虚实夹杂证日益增多。虚者宜补,以八珍汤加减,健脾补肾,养血调经,佐以疏肝;实者宜畅,或活血,或行气,或祛痰,常以苍附导痰汤、血府逐瘀汤加减。虚实夹杂者,谢师认为多为本虚标实,治疗重点在补脾肾益精血,疏肝调经,不可一味破血通经以求增加经量。
2.2分期论治谢师在治疗月经过少的过程中,强调顺应阴阳气血的规律性消长变化,以补肾为核心,按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分期论治。在临证中将月经周期分为三期:经后期、经前期、行经期。经后期机体处于阴血相对不足的状态,此时宜治以滋肾养阴,填精补髓,以充血海。常用药:熟地、山萸肉、黄精、女贞子、枸杞子、菟丝子、桑椹子、当归、山药等。经前期特点为阴生阳长,机体阳气逐渐生长充盛,以维持肾阴阳相对平衡状态,治宜阴中求阳,温肾暖宫辅以滋肾益阴之药或佐以疏肝。常用药:制首乌、当归、桂枝、赤芍、菟丝子、川断、紫石英、仙灵脾、桃仁、红花、川芎、川牛膝、赤芍、香附等。行经期特点为重阳则开,血海满盈而溢下,冲任气血变化急骤,治宜活血调经,推动气血运行,使子宫排经得以通畅。常用药:桃仁、红花、当归、川芎、泽兰、益母草、鸡血藤、川牛膝、山楂等。
3典型病例
3.1肾阴虚证林某,女,29岁,已婚。2015年01月24日初诊。主诉:月经量少1年余。15岁初潮,继往月经规律,周期28~30天一行,经行3~5天净,量中,色暗红,偶有血块。育:0-0-1-0,2014年曾人工流产1次。近1年来每次月经来潮,经量逐渐减少,甚或点滴而下,追问病史诉1年前曾因意外怀孕行清宫术,至此月经量出现减少。LMP:2015年1月20日,量极少,色暗红,点滴两日即净,用薄卫生巾2片即净,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形体偏瘦,面色晦暗,舌红,苔薄白,脉细。妇科检查,外阴:已婚未产式;阴道:通畅,见少许白色分泌物;宫颈:光滑,常大;宫体:前位,常大,质中,活动可;附件:双附件区未触及异常包块。拟诊:月经过少。证属肾虚阴血不足证;治法:滋肾填精,益气通络。方用养精种玉汤加减,具体用药:女贞子20g,白芍10g,当归9g,黄精15g,何首乌15g,党参15g,巴戟天15g,紫河车6g,知母9g,地骨皮6g,续断20g,菟丝子20g,山茱萸15g,麦冬9g,香附6g,7剂,日1剂,水煎服,分早晚温服。此后在上方基础上稍作加减,连服2个月,月经量正常,随访2个月,症状消失,经行正常。
按:本案中患者人工流产后出现经量逐渐减少,甚或点滴而下,在养阴滋肾的基础上还可加入如紫河车、阿胶、龟板胶、鹿角胶等血肉有情之品。患者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形体偏瘦,面色晦暗,舌红,苔薄白,脉细,四诊合参,属肾阴虚,故用养精种玉汤加紫河车滋肾益阴。
3.2肾虚血瘀证林某,女,28岁,已婚,在职人员。2014年3月10日初诊。主诉:月经量少1年余。13岁初潮,既往月经规律,周期28~30天一行,经行3~5天净,量中,色暗红,偶有血块。育:1-0-0-1,2009年顺娩1子。近1年来月经来潮经量逐渐减少,甚或点滴而下,追问病史诉1年前曾因意外怀孕行无痛人流术,至此月经量出现减少。LMP:2014年3月1日,量极少,色黯红,点滴两日即净,每日用薄卫生巾2片,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形体偏瘦,面色晦暗,舌紫黯有瘀点,苔薄白,脉细涩。妇科检查,外阴:已产式;阴道:通畅,见少许白色分泌物;宫颈:光滑,常大;宫体:后位,常大,质中,活动可;附件:双附件区未触及异常包块。2014年3月9日B超提示:子宫内膜厚薄不均。拟诊:月经过少。证属肾虚血瘀证;治法:滋肾填精,益气通络(经后期)。方用养精种玉汤加减:熟地15g,菟丝子20g,枸杞子15g,山药12g,山茱萸15g,当归10g,炒白术l0g,赤芍10g,白芍10g,制香附10g,炙甘草6g,鸡血藤15g;7剂,日1剂,水煎服,分早晚温服。2014年3月20日二诊,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症状改善,舌紫黯有瘀点,苔薄白,脉细涩。值经前期,在上方基础上去熟地、白芍、枸杞子,加桂枝10g,桃仁10g,川芎10g,川牛膝15g;7剂。2014年4月2日三诊,月经4月1日来潮,量较以往稍多,色黯红,舌紫黯有瘀点,苔薄白,脉弦滑。值行经期,以血府逐瘀汤加减,桃仁10g,当归10g,川芎10g,赤芍10g,生地10g,枳壳10g,郁金10g,川牛膝15g,益母草15g,鸡血藤15g,甘草3g;3剂。此后按期论治,在上方基础上稍作加减,连服2个月,月经量正常,随访2个月,症状消失,经行正常。
按:此患者证属肾虚血瘀证,谢老认为患者人工流产术是本病诱因,肾精血不充、肾气不足是导致月经量减少的根本原因,气虚气滞导致瘀血内停,冲任阻滞是标实,谢师根据月经前后生理特点,周期用药,经前以养精种玉汤加减补益肾阴,经期以血府逐瘀汤加减活血化瘀通络,故而药半功倍。
3.3脾气虚证王某,女,30岁,已婚。2015年07月16日初诊。主诉:月经量少半年余。患者诉近半年来月经量逐渐减少,减少为原来的1/2,甚或点滴即尽,色红,无血块,月经周期尚正常。平素时感腹胀,神疲乏力,纳差,大便溏薄,舌淡红,苔薄白,脉细。LMP:2015年07月07日,经行2天净,用薄卫生巾3片。育:1-0-0-1,2009年顺娩1子。妇科检查,外阴:已婚已产式;阴道:通畅,见少许白色分泌物;宫颈:光滑;宫体:后位,常大,质中,活动可;附件:双附件区未触及异常包块。拟诊:月经过少。证属脾气不足,治以健脾益气调经。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具体用药:党参15g,茯苓10g,白术9g,薏苡仁15g,山药12g,砂仁3g,枳壳9g,女贞子20g,白芍10g,白扁豆15g,栀子9g,续断20g,木香4g,7剂,日一剂,水煎服,早晚温服。服药当月患者感腹胀,神疲乏力减轻,月经较前增多,3天干净。此后在上方基础上稍作加减,连服2个月,月经量正常,随访3个月,症状消失,经行正常。
按:本案患者平素时感腹胀,神疲乏力,纳差,大便溏薄,皆为脾虚之症,月经量少实乃脾虚所致,导师认为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主运化,又具有统摄血液,固摄子宫之权,脾运化功能正常与否对月经来潮也有重要影响。故其认为调理脾胃乃治疗月经过少的重要法则,临床上在调治月经过少时,特别重视健脾益气之法。脾虚血少者方用八珍汤、归脾汤、圣愈汤等,常用药物如人参、白术、茯苓、莲子肉、山药、黄芪等。脾虚湿盛者,方用参苓白术散等,常用药物如党参、茯苓、苍术、白术、薏苡仁、赤小豆、砂仁、陈皮等。
3.4肝郁化火证罗某,女,27岁,未婚。2014年09月15日初诊。主诉:月经过少半年余。平素月经规律,30天一行,经行6天净,量中,色暗红,无血块,痛经(-)。近半年来由于职位升迁,工作压力大,夜间晚睡,每次月经来潮,经量逐渐减少,最近一次月经来潮,经量仅原来l/3,经色暗红,挟有血块,2~3天净,伴经前乳房胀痛,胸闷烦躁,夜寐不安,口苦口干。形体较瘦,面色少华。LMP:2014年08月25日。育0-0-0-0。舌质淡红,苔薄微黄,脉细弦。拟诊:月经过少。证属肝郁化火;治法:疏肝清热,化瘀调经。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减,具体用药:牡丹皮9g,栀子9g,柴胡6g,赤芍9g,白芍lOg,当归9g,川芎6g,薄荷3g,郁金10g,泽泻6g,泽兰10g,怀牛膝10g,桃仁6g;7剂,日一剂,水煎服,早晚温服。复诊患者诉经量仍少,经色暗红,未见血块。经前烦躁、口苦较前有所减轻,经行4天净,继续予上方加减治疗。后随诊,诉经上治疗月经量有增多,经前诸证亦减轻。
按:人卧而血归于肝,夜间晚睡可使肝失濡养而疏泄功能失司,本案患者病因工作压力大,夜间晚睡而经量逐渐减少,肝体阴而用阳,肝阴既虚,肝阳则偏亢,故见经前乳房胀痛,胸闷烦躁,口苦口干。以丹栀逍遥丸疏肝养肝,使郁者疏之、泄之,逆者抑之、平之,阳亢者柔之、缓之,以使肝气冲和。谢老认为肝藏血,主疏泄等功能与月经、生殖密切相关。故治疗过程中从“肝”着手,可畅达一身气机,使经水如常。
综上,谢德聪教授在临床上治疗月经过少多从脏腑论治,通过补肾、调肝、健脾等法,使机体脏腑功能恢复,冲任调和,阴阳趋于相对平衡,月经才能正常。导师在诊疗过程中,常告诫病人,服药必须坚持,不可中病即止,应至月经周期稳定3个月以上才可停药,否则前功尽弃。
参考文献
[1]吴尚先,孙洪生.理瀹骈文[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
[2]叶天士.临证医案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3]萧壎.女科经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收稿日期:2015.11.24)
【中图分类号】R24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3-0045-02
作者简介:吴冬梅(1972-),女,汉族,福州市人,妇产科副主任,博士,主要从事妇科疾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