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的现代生猪产业发展新路
——关于湖南省永州市生猪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2016-01-30 02:29武深树
中国猪业 2016年12期
关键词:温氏永州市粪污

武深树

(湖南省畜牧水产局,湖南长沙 410006)

可持续的现代生猪产业发展新路
——关于湖南省永州市生猪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武深树

(湖南省畜牧水产局,湖南长沙 410006)

本文通过深入调查分析,发现湖南省永州市大力推进以合作养殖为主导、种养结合为主体的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养殖,构建了现代发展理念、现代发展模式、现代产业体系 “三位一体”的现代生猪产业发展模式,探索走出了一条可持续的现代生猪产业发展新路。由此,提出推进现代生猪产业发展要注重 “四个同步”,即生猪生产和环境保护同步发展、养殖主体和养殖机制同步创新、良种良法和先进设施同步推进、政策支持保护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同步完善。

生猪;发展模式;可持续;合作养殖;种养结合

永州市地处湖南西南部,位于五岭北麓,辖2区8县1自治县,总面积2.2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630万,其中农业从业人员157万,是典型的农业大市、生猪养殖大市。近年来,该市充分发挥土地承载优势,大力推进以合作养殖为主导、种养结合为主体的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养殖,养殖设施持续改善,养殖方式明显转变,养殖机制不断创新,有力推进了生猪产业的转型升级。最近,笔者深入永州市开展专题调研,实地考察了江永县、江华县、零陵区、冷水滩区、宁远县的规模企业、养殖大户、家庭农场,与市县畜牧部门干部、养殖企业从业人员进行了座谈,深深感到永州市探索走出了一条可持续的现代生猪产业发展新路。

1 构建了现代发展理念、现代发展模式、现代产业体系 “三位一体”的现代生猪产业发展模式

调研发现,永州市推进现代生猪产业发展的氛围浓、活力足、效益好、潜力大,突出表现在现代发展理念、现代养殖模式、现代产业体系三个方面。

1.1树立了 “以地定养、农牧一体”的现代发展理念

现代生猪养殖,首先是生态养殖、健康养殖。只有生猪养殖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生猪产业才可持续发展。多年来,永州市立足土地环境承载容量,树立起生态优先、农牧结合的现代发展理念。

1.1.1 坚持以地定养

根据区域范围内畜禽粪污的土地消纳能力,合理规划养殖场地和养殖规模。永州市有宜农耕地500万亩,宜林地2 100万亩,连片宜牧地158万亩。按照1亩土地消纳1头生猪粪肥养分的承载标准,永州市宜耕、宜林、宜牧土地的生猪理论承载量为2 758万头。2015年,永州市存栏生猪530万头、牛96万头、羊65万只、家禽5 366万羽。按1头大牲畜折算5个猪单位,2只羊、30只鸡分别折算1个猪单位的畜禽粪便,永州市适宜承载土地的实际承载量为1 319万个猪单位,为理论承载量的48%。如果通过工业化治污、有机肥加工、沼气发酵等粪污治理和粪肥远距离运输,其土地承载能力还可大幅提高,甚至增长几倍。江华县土地面积3 248平方公里,是有名的林业大县、重要的粮食、蔬菜、烤烟生产基地,该县坚持“以地定养、粪肥养地”,新发展年存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户240户,2015年全县出栏生猪81.1万头,较2012年增长35.93万头,增长79.5%。

1.1.2 坚持种养平衡

坚持养殖跟随种植走,种植配套养殖场,做到种养平衡、农牧一体。江永县土地面积1 571 km2,有30万亩耕地、186万亩土层深厚的丘岗山地,盛产“香柚、香芋、香姜、香米”。该县根据“四香”农产品生产的有机肥需求,引导规模猪场进果园、入林地,近两年新发展年存栏1 000头左右的生猪规模场300个,增加生猪出栏量33.5万头。

1.1.3 坚持粪污综合防治

坚持环境优先,强化粪污综合治理、粪肥就近利用。全市统一划定畜禽规模养殖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已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197家规模养殖场。对大型规模养殖场推行工业化治污,实行强制达标排放。对中小适度规模养殖场推广“一个猪场、一口沼气池、一片林果基地”的“综合处理+土地利用”防治模式,保护养分平衡和维护生态平衡。温氏公司在永州发展的种猪场,全部采用“干清粪模式+立式大型沼气罐+两级AO污水处理工艺”进行粪污综合治理,养殖污染达标排放,全部用于场内循环利用和林果基地灌溉,基本没有环境污染。通过一系列综合防治措施的实施,永州市规模养殖场粪污治理达标率超过75%,基本实现减量化排放、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

1.2创新了 “合作养殖、融合发展”的现代养殖模式

现代生猪产业是产业关联度极强的产业,涉及种苗、饲料、兽药、防疫、养殖、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永州市积极引导,推进养殖生产中的不同环节、不同主体的紧密结合、融合一体、整体发展,提升养殖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该市主要有以下三种合作养殖模式。

1.2.1 “公司+农户”合作养殖模式

以温氏公司和佳和公司为代表。公司与养殖户签订委托养殖合同,把育肥猪饲养环节交给养殖户完成。公司负责向合作养户提供种苗、饲料、疫苗、兽药、技术和管理服务,并回收商品猪向市场销售,然后以内部价格结算或保护价收购方式稳定养殖户收益。这种合作养殖正逐步成为永州市生猪养殖的主导模式,当前江永县、江华县、零陵区的合作养殖生猪出栏量分别占当地出栏总量的40%、28%、20%以上。“公司+农户”的合作养殖,养殖户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养殖单元”,而是龙头企业主导的养殖产业链条中的“养殖车间”,其最大好处是投入少、风险低、效益稳。江华县涛圩镇牛牯岭村吴耀青介绍,他于2014年2月投入110万元自建栏舍与温氏合作养殖,两年出栏3批生猪5 300头,纯收入92万元。而同等规模的自繁自养,投资要翻一番,且效益难以保证。2015年3月,按市场价出栏的生猪头平亏损400元,而他养的“温氏猪”头平利润140元;市场价高时,养殖效益相应提高,2016年5月的头平利润为280元。

1.2.2 “养殖企业+上下游企业”合作养殖模式

以天顺公司为代表。天顺公司现有1个种猪场、5个育肥猪场,年出栏生猪6万头。2015年,公司改革传统“自制饲料、自主饲养、自主管理”的养殖模式,与上下游关联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饲料方面,与湖南饲料龙头企业九鼎公司合作,改自配饲料为委托九鼎公司代加工饲料。合作后,九鼎公司除收取代加工费外,饲料价格按原料成本价结算,降低了饲料成本,而且代加工的饲料营养物质均衡,饲料转化率提高,料肉比下降0.2。技术方面,与专门从事生猪养殖技术服务的上海盛成农牧合作。合作后,盛成农牧组建专门博士团队为公司量身定制技术方案,全程负责猪场的营养配方、疾病防控、饲养管理等技术服务,该场生猪(含仔猪)成活率由原来的85%提高到95%,母猪年商品猪头平供应量由原来的21头左右提高到23头以上,且生猪饲养成本头平降低100元。

1.2.3 “公司+公司”合作养殖模式

以庭丰牧业为代表。位于冷水滩区牛角坝镇杉树村的庭丰牧业,是一家正在兴建的专业化商品仔猪生产场。公司采用美式全自动化仔猪养殖技术,常年存栏母猪3 600头,年出栏商品仔猪8万头,定向为8家左右的规模猪场提供优质仔猪。这种“公司+公司”的合作养殖模式,有利于推进大规模养殖企业不同生猪饲养阶段的专业化、精细化管理,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管理风险,提高养殖效益。

1.3 建立了 “设施先进、技术先进”的现代产业体系

现代生猪产业是资本、技术、人才密集型产业,需有一流养殖设施、一流饲养技术、一流专业人才提供坚强支撑。永州市在推进生猪产业升级改造的进程中,注重引进一流企业、一流技术,注重推广先进技术,改造传统设施,抢占生猪产业发展制高点。

1.3.1 发展现代种猪产业

全市实施生猪良种工程,先后建成39个原种猪扩繁场、368个种猪场,有7个县列入国家生猪良种补贴县,生猪人工授精率达85%。特别是近年引进唐人神、正大、佳和、温氏集团投资建设的种猪企业都是国际国内一流种猪企业。唐人神集团投资建设的美神种猪育种公司,场内规划、设施全部采用美国种猪生产的先进设计理念和管理技术,集成国际国内顶尖级生猪育种专家和育种技术,生产的美神系列种猪,繁殖率高、瘦肉率高、屠宰率高、料肉比低,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温氏所属的种猪场生产“皮杜长大”四元杂交猪,平均每头母猪年可提供优质仔猪24头,已在永州建成1个原种扩繁场、4个种猪场,年供种猪2万头、优质仔猪50万头。

1.3.2 推广先进养殖技术

全市坚持用先进养殖技术引领现代生猪养殖,绝大部分规模猪场实行了智能化、数据化管理,“自动投料、雨帘降温、自动刮粪”的设施自动化养猪技术逐步普及,1个劳动力年喂养1 000头猪已成普遍现象。温氏、正大、佳和等大型规模猪场的生产技术更是领先国际国内先进水平。佳和农牧公司采用全封闭式管理,各生产环节全部实行全进全出的工厂化生产管理,严格健全的生物安全体系达到疫源净化要求。庭丰牧业的全猪场全刮粪技术为国内第一家。

1.3.3 提升改造传统养殖

永州市在大力发展现代养殖企业的同时,全面推进传统养殖企业提质升级改造,促使传统养殖脱胎换骨,发展现代养殖。永州市职业技术学院的实习猪场建于1991年,近两年猪场按“精细化、设施化、智能化”生产要求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新增一条智能化生产线,将传统养殖模式改造成环境自动控制、饲料自动投喂、母猪集群饲养、粪污综合治理、信息自动采集的现代生产管理模式。天顺公司宁远猪场投资300多万元升级改造该年出栏近万头的老猪场,新建了栏舍定位系统、智能化管理系统、工业化治污系统,新建的大型沼气池、沉淀池、曝氧池、生物氧化塘和人工湿地系统,彻底解决了粪污排放不达标问题。温氏不断引进和创新养殖技术,在提质升级自主管理种猪企业的同时,对农户管理的合作养殖场进行升级改造。纵观温氏在江永县的生猪产业发展历程,就是一个不断推动合作养户提质升级的历程。从2011年到现在,在不到6年的时间里,先后3次指导和监督养殖户升级改造,第一次是由敞开式养殖改封闭式养殖,第二次是由人工饲喂改自动饲喂,第三次是全面推广发酵床沼液处理系统,全面做到养殖粪污零排放。

2 凝聚了优化发展环境、创新体制机制、壮大养殖主体 “三大助推”的现代生猪产业发展力量

永州市推进现代生猪产业发展,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主要体现在发展环境、机制创新、养殖主体等方面。

2.1优化发展环境

调研中,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养殖企业,谈到永州现代生猪产业发展成功之道时,首先讲到的就是发展环境好、政府搭台、产业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1 规划引领,精准布局

以江华县为例,该县坚持以保护、改善生态环境为前提,按照“控制总量、合理布局、防治结合、减少污染”的思路,对全县生猪产业发展进行区域规划,既科学划定规模养殖的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还结合温氏合作养殖户的有序发展,将每个养殖场的养殖规模、养殖地点、养殖方式以及需配套的林果园面积规划到每个乡镇、每个果园、每片林地。适合养殖、可养殖的区域,一看就明,一查便知;不适宜和超容量的区域,想养也不行。

2.1.2 全程跟踪,强化服务

全市将生猪养殖作为农村精准扶贫、农业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项目,实行“一个发展项目,一名领导负责、一个班子跟进、一套运作模式、一抓到底”的全程跟踪服务推进机制。市委书记、市长、分管副市长等领导多次深入生猪养殖基地现场办公,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市、县两级的发改、财政、国土、环保、畜牧等部门实行“一站式并联审批”,在项目审批、建设选址、用地规划、水电配套、信贷融资等方面给予支持,为生猪产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温氏保安种猪场虽然地跨宁远县、新田县两地,但项目在申报当天即完成了立项审批。

2.1.3 优惠政策,合力支持

市、县两级政府均制定了一系列促进生猪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对生猪产业发展的扶持。比如江永县明确,生猪规模养殖的用地、用水、用电、用材,简化审批手续,减免相关收费;生猪规模养殖的育肥猪实行政策性保险;整合涉农项目资金,支持生猪规模养殖的粪污治理、防疫基础设施建设;粪污干湿分离机纳入农机购置补贴目录。

2.2创新体制机制

机制活,产业兴。面对生猪产业规模化、标准化、集团化、一体化发展的新形势,永州市大胆创新,不断探索适应发展新要求的新机制。

2.2.1 创新金融支持机制

江华县对温氏合作养户“量身定制”信贷支持模式,县农商行对温氏确定的600户合作养户提供8 000万元信贷授信,养殖户只需凭《委托养殖合同》即可申请到栏舍建设投入资金50%的贷款支持。像江华农商行的这种金融支持模式,在江永县、零陵区等设有温氏分公司的县区,均有该金融支持项目。宁远县由财政出资1 000万元作为风险补偿金,搭建起政府、银行、养殖企业三方合作的互助保险金融平台,由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按风险补偿金1∶10的比例向种养大户提供贷款风险担保,为生猪养殖提供了强大资金支持。

2.2.2 创新养户管理机制

过去,所有养殖对象均由政府部门负责生产监管。推行合作养殖后,龙头企业承担了其合作养户的养殖生产行为监管职责。以温氏合作养殖为例,温氏公司对合作养户实行统一供种、统一防疫、统一技术、统一饲料、统一回收销售的“五统一”管理,生产原料由温氏配送,生产技术由温氏提供,产品质量由温氏把关,温氏对合作养户实行全程电脑监控,每月抽检疫苗抗体合格率和尿样中的抗生素、违禁物品残留,防控了重大动物疫情,防止了滥用抗生素和违禁物品,确保了生猪质量安全。

2.2.3 创新新生代职业养猪从业人员培养机制

稳定新生代职业养猪人,是解决“未来谁来养猪”和生猪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永州市注重改善规模养殖企业生活环境,支持配套必要的文娱活动设施,支持加强企业党团工会组织建设,支持解决职工医保、社保和子女就学等实际困难。江永县、江华县对温氏公司招录家庭式员工(两夫妇皆为猪场职工,一家人都生活在养殖场)的子女,全部安排就近入学,并有专门校车接送,切实解决了规模猪场人才难留、队伍不稳的问题。注重优化发展环境,加大土地流转,支持发展种养结合的家庭农场,实现生猪养殖“从副业变成职业,由职业变成事业”,让新生代养猪从业者有职业感、事业感、成就感,从而热心养猪事业、扎根养殖事业。江永县家庭农场主夏禹介绍,他的家庭农场120亩,年出栏生猪3 700头,年收入60万元以上,职业稳定,收入可观,既轻松,又体面。调研发现,江永县的新生代养殖从业者不仅队伍稳定,而且有知识、有能力、年纪轻,是未来生猪养殖的真正主力军。江永温氏公司有养殖员工560多人,其中专科以上学历的占50%以上,人员队伍稳定。江永县新发展的生猪规模养殖者,45岁以下的占一半,30岁以下的占1/4,不少是大学毕业的返乡创业者。

2.3 壮大发展主体

生猪养殖主体,是生猪产业发展的基石。永州现代生猪产业发展,源于不断发展壮大的新型养殖主体。

2.3.1 以现代化、设施化养殖为主要特征的大型养殖企业

全市生猪年养殖规模万头以上的现代化养殖场达37家。温氏集团已在江永县、江华县、零陵区、新田县、宁远县、蓝山县、祁阳县、东安县成立9家一体化养猪分公司,计划投资40亿元,到2019年底达到年出栏生猪500万头规模的产能,目前已发展合作养殖户634家,年出栏生猪60万头以上。佳和公司在冷水滩区、蓝山县有2个年出栏商品仔猪6万头种猪场,发展合作养户106户,年生猪出栏超过10万头。恒惠集团、天顺牧业、正大集团、唐人神集团等大型养殖企业在永州市的生猪养殖规模均在5万头以上。此外,还有30个年出栏10万头以上规模猪场正在规划兴建。

2.3.2 以生态化、集约化养殖为主要特征的养殖园区

“猪进果园、场入林地”,永州市围绕林果基地发展,建设了大批“分散建场、相对集中”的养殖园区。如江华县涛圩镇牛牯岭生态综合养殖示范园占地8 000亩,现有规模猪场35个,年生猪存栏规模5万头,配套建有1个年加工能力3万吨的有机肥厂。园区内的养殖场全部采用自动投料系统、自动环控系统、水暖地热系统,配套建有沼气池、化粪池、堆粪棚等粪污处理设施,实行“雨污分流、固液分离、干湿分离”节水环保养殖。农作物需肥季节,鲜猪粪直销周边种植大户,覆盖种植基地5万亩;农作物停肥季节,鲜猪粪则送有机肥厂生产有机肥。猪尿等废弃物经沼气池发酵和无害化处理后,灌溉园区果树、蔬菜,形成“猪-沼-果”“猪-沼-菜”一体化生产。

2.3.3 以种养平衡、适度规模为主要特征的养殖大户、家庭农场

江永县千家峒镇徐家峒村徐石市的家庭农场,有1个年存栏生猪600头的规模猪场、106亩果树基地、60亩林木基地,两夫妇养猪种果,年养猪收入25万元以上,果园进入盛产期后每亩收入将达5 000元以上。像徐石市一样的种养结合型家庭农场,在永州市已经十分普遍。目前,全市年出栏生猪500~5 000头的规模养殖户或家庭农场达2 863户,年生猪出栏量占全市出栏总量的42.7%,是全市生猪养殖量最大的群体。

3 启示了推进现代生猪产业发展必须注重“四个同步”的发展路径

现代养殖,是生猪产业发展的根本方向和核心内容。从永州市推进现代生猪产业发展的成功实践,可得到以下启示。

3.1要注重生猪生产和环境保护同步发展

环境承载容量是生猪产业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推进生猪生产和环境保护同步发展,绝不是放弃养猪,而是要根据环境承载能力,合理规划养殖区域,合理确定养殖规模,合理采取养殖污染治理措施。既要科学划定生猪规模养殖的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又要有序推进生猪养殖的进与退、养殖粪污的防与治。不宜生猪养殖的禁养区要坚决退出,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限养区要严格限养、果断治理,土地承载能力大的适养区要稳步发展、有序推进。要坚持“以地定养、种养平衡”,立足生猪粪污环境承载能力,将生猪规模养殖精准规划到每个乡村、每块土地,既要规划规模结构,还要规划粪污防治,促进生猪粪污减量化排放、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促进生产和生态一体发展。

3.2要注重养殖主体和养殖机制同步创新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分工越来越明显、越来越细化、越来越专业。传统兼业型养殖将继续退出,专业化规模养殖将稳定发展。生猪养殖内部也将依据养殖环节出现更多更细的专业化分工,如专业化的原料供应、专业化的种猪生产、专业化的育肥养殖、专业化的废弃物利用、专业化的技术服务、专业化的营销代理等。如此,一方面要大力发展适应现代生猪产业新形势的养殖大户、家庭牧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构建新型养殖经营体系,尤其要大力发展以生猪养殖为主体的家庭农场,推进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养殖,支持林果蔬菜基地配套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场,支持适度规模养殖场配套发展种植生产,形成种养结合、农牧结合的现代家庭农场和养殖园区。另一方面,要积极推广多种形式的合作养殖、纵向一体化养殖,促进生猪产业链条中各个环节、各个主体既分工又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技术优势、管理优势、人才优势,形成“分工不分家”的紧密型完整产业体系,提升生猪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和整体效益。

3.3要注重良种良法和先进设施同步推进

生猪产业发展的现代化水平越高,对物质技术装备和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也越高。要把现代种猪产业摆在优先发展位置,明确优势区域主推品种,实施生猪良种工程,健全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尤其是要引进和支持育种基础好、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种猪企业发展,实施种猪企业疫源净化计划,提高母猪繁殖力和仔猪成活率,增强综合生产能力。要大力引进、研发和推广应用先进养殖技术,建立健全生猪标准化生产体系,积极推进以自动饲喂、自动清粪、自动控温、自动通风为重点的养殖设施应用,着力提高规模养殖场的自动化装备水平、标准化生产水平和现代化管理水平。对已经发展起来传统规模养殖场,要支持改造养殖设施,改进养殖工艺,提高设施化装备水平。要加大各类生猪养殖从业人才培养计划和培训工程的实施力度,培养一大批“以生猪养殖为职业、占有一定养殖资源、具有一定专业技能、拥有一定资金投入能力、家庭收入主要来自生猪养殖”的新型职业养殖者,不断增强现代生猪产业发展活力和持续动力。

3.4要注重政策支持保护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同步完善

生猪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属准公益性的弱质产业,具有典型的社会属性。生猪养殖企业又是独立的法人主体,其养殖行为属市场行为,具有明显的市场属性。因此,现代生猪产业发展,一方面要强化其社会属性,加大政策支持保护力度;另一方面要激活其市场属性,增强自主发展能力。在政策支持保护方面,要整合公共财政资金支持良种繁育、科技推广、疫病防控、污染防治、质量监管、设施改造等公益性、基础性环节,补齐发展短板,提升生猪养殖综合生产能力,当前重点要完善有机肥生产、使用补贴政策,建全病死动物集中无害化处理机制,打通生猪粪便无害化还田利用通道,促进有机肥就地就近综合利用,促进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优化社会服务方面,要创新金融支持机制,建立符合现代生猪产业发展要求和农村特点的信用贷款制度,引导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生猪产业;健全完善生猪养殖政策性保险制度,加大保费补贴力度,尽快实现能繁母猪和育肥猪的政策性保险全覆盖,尽快建立生猪目标价格保险制度,提高生猪养殖的抗风险能力。

F326.32(264YZ)

B

1673-4645(2016)12-0015-06

2016-08-12

猜你喜欢
温氏永州市粪污
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现状 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大型畜禽规模养殖场全部配套粪污处理设施装备
猪场每天利用粪污发电1.8万度
永州市零陵区旅游纪念品开发研究
规模化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
温氏股份拟8.1 亿元收购河南新大牧业61.86%股权
This is my family
温氏股份:预计2016上半年净利润为69.73亿元~74.70亿元
温氏7.3亿元增资三项目
温氏股份:预计2019年上市肉猪2 750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