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新荣
(甘肃省肃南县皇城镇农牧技术服务站 735031)
绵羊肝片吸虫病诊治
省新荣
(甘肃省肃南县皇城镇农牧技术服务站 735031)
肝片吸虫病是牛、羊的主要寄生虫病之一,是由肝片形吸虫寄生于牛、羊等反刍动物肝胆管中引起的一种蠕虫疾病。多呈地方性流行,牧民通常称本病为“水嗉子”,该病主要危害羊和牛,也可引起其他动物发病,主要引起急性和慢性肝炎或肝硬化和胆管炎,并伴发全身性中毒现象和营养障碍的疾病。
该病常发于10月份至次年5月,在冬季和初春,气候寒冷,牧草干枯,营养不良,大多数羊消瘦、体弱,抵抗力降低等,是肝片吸虫病患羊发病较多的时期。主要易感动物为牛、羊反刍类动物,病患羊有在河流、低洼、潮湿地带放牧史,并在放牧地发现有中间宿主椎实螺存在。
肝片吸虫病临诊上的表现主要与感染程度和畜体健康状况有关,若是畜体受到轻度的侵袭,而畜体饲养管理条件良好以及对疾病抵抗力强的情况下,一般不出现明显的症状,若在饲养条件差或并发其他疾病,畜体抵抗力弱时,在临床上会表现明显的症状。通常表现为急性型和慢性型两种。
急性型症状主要有幼虫引起,病初体温升高,精神萎靡,食欲减退、废绝,容易疲乏,放牧常掉群。在叩诊时,肝实音区扩大,敏感性增强,触压有压痛感。可视黏膜苍白。往往死于急性肝炎或转为慢性。
慢性型症状主要有成虫引起,主要表现为发病羊食欲减退或消失,被毛粗乱无光泽,步行缓慢。渐进性消瘦,贫血,可视黏膜苍白,眼睑、颌下水肿,早晨明显,运动后减轻或消失。间歇性瘤胃鼓气和前胃弛缓,肝脏肿大,叩诊实音区增大,病程较长,如不采取治疗措施,最后常发生死亡。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主要看当地是否有本病、是否有在低洼、潮湿地带放牧史,放牧地是否有椎实螺,临床症状主要根据高热、贫血、下颌水肿等做出初步诊断,通过粪便检查法发现虫卵和剖检发现成虫即可确诊为肝片吸虫病。
根据眼睑、下颌水肿,食欲减退、可视黏膜苍白、贫血等症状可作出初步诊断,但不能做为确诊的依据。若要确诊必须发现虫卵,即可确诊。
3.1.1 虫卵检查
采集新鲜粪便进行水洗沉淀法,取新鲜粪便5~10g放于一容器内,加10倍量的清水,用玻璃棒仔细搅匀,用纱布过滤到离心管内,用离心机离心2min,将离心管内上清液倒掉,再加入清水搅匀,搅匀在离心,如此反复2~3次,至上清液完全清亮后。倒去上层液,吸取少量地层液于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检,发现大量虫卵即可确诊,肝片吸虫卵寄生肝脏胆管内,新鲜时呈黄褐色,椭圆形,前端较尖,有卵盖,后端钝,卵壳薄而透明,虫卵大小为 107~158μm×70~100μm, 平均144μm×86μm。
3.1.2 虫卵鉴别
在进行虫卵检查要与绵羊体内寄生的其他寄生虫卵区别开来:
(1)茅形复腔吸虫卵:寄生于肝脏的胆管和胆囊内,虫卵较小,褐色或暗棕色,呈两侧边不对称椭圆形,具有较厚的卵壳和大而明显的卵盖,虫卵大小为 38~45μm×27~31μm, 虫卵内含有发育的毛蚴。
(2)前后盘吸虫卵:寄生于瘤胃,虫卵颜色为灰色,形状与肝片吸虫卵相似, 虫卵大小为 140~190μm×70~82μm。
主要是发现肝片吸虫虫体。患急性肝片吸虫病死亡的羊只,在剖检时肝脏肿大、充血、出血,肝脏病灶中有暗红色条纹,质软,切开挤压时有粘稠暗黄色液体流出,其中混杂有未成熟的肝片吸虫。慢性死亡病例尸体消瘦,肝脏萎缩,变硬,土黄色,肝组织被破坏处可见灰白色瘢痕,胆管扩大,管壁增厚钙化,充满灰褐色胆液、混有脓性黏液和虫体,其他器官无可见病理变化;虫体背腹扁平,呈柳叶状, 大小为 20~30mm×5~13mm 鲜活虫体呈棕红色,即可确诊为肝片吸虫病。
必须采取预防性驱虫、预防、消灭中间宿主、粪便处理和治疗等综合的防制措施才能有效的预防该病的发生。
本病常发生与10月份至次年5月份,因此每年要驱虫两次,一次在10~11月间羊只转入冬季牧场前进行秋季驱虫,保护羊只越冬,预防羊只在冬季发生肝片吸虫病,另一次在翌年1~2月间进行冬季驱虫,将第1次驱虫未成熟的肝片吸虫驱除。
避免到有椎实螺繁殖滋生的低湿牧场放牧,以免吞食肝片吸虫囊蚴;确需放牧时,划区轮牧,放牧时间不超过1.5个月;放牧是还应注意饮水卫生,饮用水宜定期消毒,饮水最好用自来水、井水,以切断传播途径;改变螺的生存条件;在肝片吸虫病急性流行时,不管什么时候都要立即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驱虫。
消灭中间宿主椎实螺是预防肝片吸虫病的重要措施,目前常用的灭螺药物主要有氯硝柳胺、硫酸铜、等化学药物灭螺。氯硝柳胺为棕色可湿性粉剂,无特殊气味,对皮肤无刺激,对人畜度性低,不损害农作物及牧草,可直接加水稀释应用。该药杀螺效力大,持效长,杀螺剂量对螺卵和尾蚴也有杀死作用,极小浓度即可杀死尾蚴。浸杀法用药量为每立方米水用药2g。河岸沿边浸杀法为每米岸长用药2g撒布,喷洒法为每平方米用药2g。该法应用比较普遍,在不能用浸杀法的环境均可采用,用喷雾器按用药量喷洒有螺环境,要多次喷洒,不留死角。硫酸铜用于水源内和低湿牧场灭螺,硫酸铜的用量,只要使水内含药量达到1:50000,就可起到灭螺作用。另外还可以通过阳光暴晒,来杀灭椎实螺。
对圈舍内的粪便要及时清理,堆积起来经生物热发酵处理后再利用,防治污染圈舍和草场,对驱虫后排出的粪便更要严格处理,避免散播病原。
通过粪便和剖检及时确诊治疗患羊。常用的驱虫药物有硝氯酚,三氯苯哒唑、丙硫苯咪唑等。硝氯酚:羊按每千克体重3~6㎎,一次空腹灌服;三氯苯哒唑:羊按每千克体重5~12㎎,一次空腹灌服;丙硫苯咪唑:羊按每千克体重10~15㎎,一次空腹灌服。
肝片吸虫病也叫肝蛭病,是由肝片吸虫寄生于牛、羊、骆驼等反刍动物的肝脏胆管内,引起急性或慢性的肝炎和胆管炎,并继发中毒和营养障碍,常引起幼畜的大批死亡。本病多发于低洼潮湿地区、有溪水的山区以及江河流域。
肝片吸虫病感染多在夏秋季节,幼虫引起的疾病多在秋末冬初,成虫引起的疾病多在冬末和春季;在牧区重点应该放在预防和定时驱虫上,每年驱虫时,应优选合适的驱虫药,进行药物性预防,绵羊发病后,必须早发现、早治疗,及时采取综合性的防制措施,使得病情及时控制。
肝片吸虫病治疗时,治疗除驱虫外,还可补充添加适量的维生素、电解质和氨基酸等物质,帮助患病羊尽快恢复机能。
省新荣(1968.11-),男,甘肃省肃南县人,高级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疫病防治和技术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