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实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世界杯一来到,上帝笑得血压也升高。倒不是足球踢得多欢乐,而是世界杯预测太恶搞。
我略微总结了一下,剔除贝利这种声名卓著的反向指标,煞有其事的2014年世界杯预测大致可以分为五类:
一是实力决定论,以高盛和德银等投行为代表,将FIFA排名、过往战绩、近期表现、球员身价、赌球赔率、国家经济等一系列数据综合反映的球队实力作为预测依据,用计量模型计算出看上去精确至极的概率,只不过,计算结果有较大差异,比如,高盛预测巴西夺冠,德银则更看好英格兰。
二是条件决定论,以霍金教授为代表,将各种客观条件对某一球队的表现影响糅到一个获胜公式里,这些条件包括球场选择、裁判国籍、球衣选择、阵型选择和交通工具选择等,只不过,这种公式的预测有效时段很短,所以在离决赛还有一段时间时,公式预测不出最后的冠军归属。
三是流言决定论,以雅虎和微软Bing为代表,将以亿为单位的网络噪音转化为清晰的结果信号。虽然这种互联网魔术看上去既科学又玄妙,甚至可以从经济学的“预期自我实现”理论中得到解释,但总让人联想到古时候无论中国还是西方,帝王对童谣和游吟诗人作品的格外关注。
四是宿命归属论,以一则关于1966年和2014年的时空重叠热帖为代表。1966年,欧冠冠军是皇家马德里,西甲冠军是马德里竞技,西乙冠军是拉科鲁尼亚,意甲冠军是尤文图斯,皇家贝蒂斯降级西乙,2014年无一例外都是如此。“yesterday once more(昨日重现)”就剩世界杯了,1966年是英格兰夺冠,按照宿命归属,2014年英格兰也将问鼎。
五是动物先知论,以章鱼保罗为代表,2008年保罗预测欧洲杯6场5胜,2010年保罗预测南非世界杯8场全胜,只不过,保罗没能活到2014年巴西世界杯揭幕,于是,乌龟、大象、熊猫等动物先知又登上了预测舞台,只不过,保罗的辉煌再难复制。
当然,所有这些世界杯预测或多或少都有恶搞的成分,当不得真。但稍微严肃一下,细致分析这五种方法论,除了最后一种,剩下四种都用到了大数据,这恰是时下大数据热的一种表现。从世界杯预测看大数据热,三个误区值得警醒。
首先,大数据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大数据是很有用的,几乎每一个商业环节,包括产品设计、市场定位、目标选择、销售策略和模式修正,都能靠大数据来解决问题,甚至连各种和商业无关的问题,也都能从大数据这里得到帮助。但大数据并不是万能的,大数据能解决的都是客观问题,而不是主观问题。就拿世界杯预测来说,谁能夺冠取决于多种因素,各种预测方法论本质上并无区别,只不过它们对不同决定要素赋予的权重不尽相同。也就是说,决定夺冠的要素是什么,这是一个主观问题,大数据只能说明客观的状态,无法对夹杂重要主观判断的问题直接给出解答。
其次,数据并不是越大越好。数据分析早就存在,大数据火爆却是最近的事情,其中的区别就在一个“大”字。从道理上讲,数据种类越多、序列越长,包含的信息就越丰富。但值得强调的是,信息越丰富未必就越好,当下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信息越多有的时候越不利于获知真相。而且更重要的是,像世界杯预测,明显是一个核心信息不突出的事情,所以信息之间反而容易形成无逻辑的冲突,这正是预测方法众多,却谁都不靠谱的原因。此外,数据越大,数据处理过程中的选择就越多,而选择总是难以回避道德风险问题,每一个大数据分析者,都得面对为特定目标而选择的诱惑,“有选择的选择”往往是大数据反而模糊了真相的潜在原因。
最后,大数据搞不定薛定谔的猫(奥地利著名物理学家薛定谔1935年提出的一个理想实验,它描述了量子力学的真相)。在盒子打开前,薛定谔的猫既是活的,又是死的,只有打开盒子这一行为,才能导致状态叠加的坍塌,不确定性才会消失。也就是说,在世界杯真正开始前,32支球队都是冠军,又都不是冠军,只有踢起来才能见分晓。大数据分析都是基于既成事实的,它更擅长于告诉我们,世界是怎样的,而不是世界应是怎样和将会怎样。在不确定性面前,大数据是无力的,所以究其根本,大数据不是用来预测的。大数据能带给我们的,是知识,而不是判断,而尊重不确定性,才是正确使用知识的一部分。
网上有个段子,“互联网思维就是:化缘的改叫众筹了,算命的改叫分析师了,八卦小报改叫自媒体了,放高利贷改叫资本运作了,借钱给朋友改叫天使投资了,统计改叫大数据分析了”。从世界杯预测看大数据热,误区是存在的,而这些误区的形成,和概念热炒不无关联。数据分析一直都是非常有用的,但滥用大数据作为噱头,就没意思了。所以,看世界杯远比预测世界杯要更有趣,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