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强义+阳显斌+彭友+胡义+陈波+王祖富
摘 要:对烟用酒糟有机肥的堆置发酵过程进行探究,包括对烟用酒糟有机肥原料配方、生产工艺、成品有机肥养分组成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酒糟有机肥经过35 d堆置腐熟后有机质为90.1%、全氮3.6%、全磷2.7%、全钾2.0%(以烘干基计),水分为28.8%,所有指标均符合标准《NY 525—2012有机肥料》的规定。该研究可为解决酒糟有机肥在烟草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酒糟有机肥;发酵菌种;有效养分
中图分类号:TQ440.2+2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6.01.018
Production Technology of Lees Bio-organic Fertilizer for Tobacco
WANG Qiangyi, YANG Xianbin, PENG You, HU Yi, CHEN Bo, WANG Zufu
(Xishui Branch, Tobacco Company of Zunyi, Xishui, Guizhou 564600,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explored organic fertilizer fermentation process, and raw materials formula, production technology, nutrient composition of organic fertilizer for tobacco lees were analyzed. After the stacking 35 d,there are organic matter 90.1%, total N 3.6%, total P 2.7%, total K 2.0% (in dry basis), water content of 28.8% in lees organic fertilizer, all the indicators are in line with NY 525-2012 organic fertilizer standard. The research would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lees organic fertilizer for tobacco.
Key words: lees bio-organic fertilizer; fermentation; effective nutrient
生态烟叶生产过程严格要求使用有机肥料,而商品有机肥普遍价格偏高,且商品有机肥长期使用过程中会存在重金属超标、土壤板结、烟叶营养难以满足等风险[1-2]。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肥效,自行发酵酒糟有机肥能有效弥补商品有机肥的缺点。据统计,我国年产白酒酒糟达2.1×107 t[3],量大而集中,如果不及时加以处理,就会腐败变质,不仅浪费了宝贵资源,还会严重污染周围环境。因此,利用酒糟生产有机肥可以有效解决酒糟浪费和烟草肥料需求的双重目的。
贵州习水习酒厂每年生产酒糟达6.0×103 t,具有足够多的酒糟原料,且习酒厂的酒糟原料均采用有机红粮蒸制,这保证了原料的无害性,酒糟原料本地化使用能大大节约运输成本。目前国内利用酒糟发酵成有机肥的主要工艺是利用高温腐熟菌种进行堆置发酵,发酵过程中对水分和温度等环境均有严格要求。本研究对酒糟有机肥堆置发酵过程的温度、水分、pH值等进行跟踪测量,研究结果可为发酵菌种所需最适环境提供数据参考。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 料
酒糟为习酒厂生产的红粱酒糟,经过高温蒸煮。主要原料配方比例:酒糟81%,油饼10%,谷草2.5%,米糠0.5%,石灰1.5%,钙镁磷肥2%,锯木面2.5%。发酵菌种由贵州省烟草研究院提供的高温腐熟菌剂,使用量为0.2%×酒糟质量。
1.2 方 法
1.2.1 条垛堆置 试验在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山丹发酵场进行,每条堆置量为10 t,3次重复。条垛堆制规格为底边宽2.4 m,上边宽0.8 m,高1.2 m的梯形条垛,垛与垛之间间距0.5 m。堆置时间为20 d,收垛后进行15 d后置腐熟。
1.2.2 温度、水分、pH值测量 每天于上午9:00按照发酵表层(20 cm)、中层(20~80 cm)、下层(80~120 cm)测量条垛温度,翻堆后下午16:00测量翻堆后温度。每两天进行条垛水分、pH值测量,五点取样法进行取样。
1.2.3 总养分分析 堆置发酵后20 d,后置腐熟15 d分别测量有机质含量、全氮、全磷、全钾。测量标准以《NY 525—2012有机肥料》标准为准。
2 结果与分析
2.1 发酵过程中温度变化规律
堆置条垛,经过长时间快速发酵,在未翻堆前条垛的温度处于较高水平。从图1可以看出,翻堆前不同的条垛深度温度不同,表现为堆置前期中层>表层>下层,其中中层最高温度72 ℃出现在堆置后6 d,表层最高温度63 ℃出现在堆置后4 d,下层最高温度仅49 ℃出现在堆置后20 d,不同深度的最高温度存在较大差异,出现的时间不同。堆置17 d后下层温度高于表层,18 d后下层温度高于中层,主要原因可能是中层和表层可吸收物质下降,发酵菌种聚集在物质充足的下层。最低温度均出现在堆置条垛时即当时酒糟的温度,中层、表层和下层最低温度分别是36,37,35 ℃,堆置20 d后温度均要高于堆置开始时,这表明发酵结束后发酵速度要高于纯酒糟的发酵速度。从图1中不同堆置时间的温度变化曲线可以看出不同深度的变化,中层和表层先快速上升,时间为6 d和4 d,6~10 d温度趋于平稳,11 d后温度开始缓慢下降,总共有10 d的降温时间;下层温度变化为缓慢上升,到20 d时达到最大值,并有上升的趋势,且温度要高于大气温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