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地位,发展草食动物养殖业不仅能将山区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而且还可以减少粮食消耗,拓宽食品渠道来源,增加农(民)收入。从贵州山区自然条件优越,粮食供应不足,饲草料资源丰富的实情出发,分析了贵州山区发展草食动物养殖业的优势,阐述了产业发展现状与制约因素,建议加速贵州山区草食动物养殖业发展应以草定畜,合理配置畜群;建立和完善饲草料安全保障体系;完善草食动物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多措并举,推进草食动物养殖业转型升级;不断完善产业链与质量安全监管等。
关键词:草食动物;养殖业;优势;贵州山区
中图分类号:F307.3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6.01.016
Advantages and Strategi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Herbivores in Guizhou Mountainous Area
GUO Tailei
(Zhijin County Feed Workstation, Zhijin,Guizhou 552100,China)
Abstract: The animal husbandr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animal husbandry in Guizhou mountain area.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nimal husbandry industry can not only change the mountain resources advantage into economic advantage, but also can reduce the food consumption, expand the food sources, and increase the income of farmers. Since the Guizhou mountainous area has superior natural conditions, inadequate food supply and rich forage resource, the paper analyzed the advantages to develop herbivores in Guizhou mountainous area, expounded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restriction factors, and some suggestion were put forward including according to the grass livestock, distribute herds rationally;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forage security system; improve herbivore breeding system; promote herbivore breeding industry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constantly improve industrial chain and quality and safety supervision.
Key words: grazing animals; animal husbandry industry; dominance; Guizhou mountain
现代农业产业提倡大力发展以牛羊为主的草食动物养殖业,这是山区优化产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农民增收、提高产业效能的必然要求。贵州山区畜牧业基础薄弱,与现代畜牧业发展差距较大[1],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对贵州山区以牛羊为主的草食动物养殖业的发展优势与所面临的困难进行调查分析,提出了优化山区草食动物养殖业发展的措施,以期推动贵州山区草食动物养殖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1 草食动物产业发展优势
1.1 自然地理概况
贵州是一个没有平原支撑的山区省份,介于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全省国土面积17.62万 km2,占全国总面积的1.8%,最高海拔2 901 m, 最低海拔148 m, 平均海拔1 100 m;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喀斯特地貌面积10.9万 km2,占全省总面积的61.9%,是世界上岩溶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年均降雨量1 200 mm,年均气温15 ℃,无霜期250 d,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立体气候明显,具备草食动物生存繁衍的优越自然条件。
1.2 饲草料资源
在贵州山区以灌草丛为主的草地资源遍布于低、中山和部分高山地区,总面积达429万 hm2,林地120万 hm2,人工草地留床面积47万 hm2,冬闲田种草(含绿肥)55万 hm2,粮改饲8万 hm2;年产秸秆1 500万 t,作物藤蔓500万 t,酒糟250万 t,菜籽饼50万 t。还有大量的附连林地,茶(果)园、五旁四坎,农田青草,农作物收割后冬闲田生长的青草[2]。糖糟、豆腐渣等非粮饲草料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发展草食动物养殖业的独特优势与巨大潜力。
1.3 政策机遇
《全国节粮型畜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发展规划》)提出,发展节粮型畜牧业是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缓解粮食供求矛盾、丰富居民膳食结构的重要途径[3]。贵州省人民政府基于《发展规划》和贵州山区自然与人力优势,抢抓西部大开发与全国“北牧南移”的战略机遇,于2014年9月3日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山地生态畜牧业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要优化畜牧业产业结构,提高牛羊生产比重,充分利用各级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和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外援农业项目资金等,重点扶持肉牛、肉羊等草食畜牧业[4]。各相关部门在认真贯彻落实《发展规划》和《意见》过程中,把“突出牛羊”作为发展畜牧业的重要抓手,这将对促进全省草食动物养殖业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endprint
1.4 市场前景
牛、羊肉是人们比较喜爱的肉类食品之一,随着人们膳食结构的逐渐改善,低脂肪、高蛋白的牛、羊肉食品需求量日益增长。调查数据显示,贵州市场普通牛、羊肉的售价已分别达到64~80,80~90元·kg-1,优质肉高达90~100和100~120元·kg-1,并有逐渐递增的趋势,这充分表明贵州已进入牛、羊肉需求的快速增长期[5]。牛羊肉产业生产和消费将会随着人们膳食结构的改变与经济的发展而日趋繁荣。
2 贵州山区草食动物养殖业发展现状
贵州山区畜牧业产值仅占农业总产值的26.9%,而在畜牧业发展中,养猪业所占比重大,牛、羊等草食动物发展相对滞后,主要表现为生产规模小、饲养周期长、产品质量差、产业链条短等。贵州立足于粮食生产水平低,饲草料资源丰富,牛、羊等草食动物食品供应紧张且市场看涨,价格坚挺的省情,草食动物养殖业发展得到足够重视,政策、资金、技术扶持力度逐渐加大,发展优势凸显。
2.1 产业发展成就
2.1.1 发展步伐加快 从表1可看出,牛肉(奶)、禽蛋产量平稳增长,羊肉增长较快,猪肉小幅增长,禽肉产量下降4.1%;牛出栏小幅增长,羊出栏较快增长,猪出栏仅增长0.7%,家禽出栏下降5.4%;牛、羊存栏分别增长7.7%和12.6%,猪、禽存栏分别下降0.2%和2.7%。与猪、禽相比,牛、羊增长速度相对较快,这充分显示执行“北牧南移”政策与全省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发展规划》和《意见》的成效。
2.1.2 发展模式不断创新 以重点县、畜牧业产业集群、草食动物养殖项目为载体,积极开展招商引资与引导扶持本土龙头企业,采取“政府引导、企业带动、以场带户、利益共享”措施,坚持走“区域化布局、设施化建设、规模化经营、机械化操作、标准化生产、现代化发展”的路子,探索形成“政府+企业+农户”、“五户联保”、“企业+贫困户”、“企业+场带户”等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建立“利益均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从而有效破解长期制约畜牧业发展融资难、用地难,防疫难、销售难等系列难题。
2.1.3 科研与技术推广力度加大 通过“南方现代草地畜牧业推进行动”、“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岩溶地区草地治理”、“肉牛产业建设”、“千万只肉羊工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等项目的实施,全省在草地资源保护、改良与合理开发利用,人工草地建植、粮改饲、冬闲田种草、青干草调制、草畜平衡、秸秆开发与综合利用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各市(州)、县(区)通过集中上课,组织参观,召开生产现场会,派技术人员驻村(场)、肉牛(羊)人工授精站(点)等形式,大力推广草食动物养殖业所涉及的多项科学技术,同时加大对生产中的问题与难点的研究力度,真正利用科技来推动草食动物养殖业的发展[6]。
2.1.4 资金投入增加,引种进度提速 2014—2015年,省农(牧)业主管部门连续安排用于畜牧业产业化发展资金2.40亿元,比2013年1.26亿元增加90.5%;全省扶贫部门每年安排投入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财政扶贫专项资金5亿余元,通过财政扶贫专项资金补助、贴息引导,带动园区专项、集团(对口)帮扶、部门、金融、企业、个人等社会各界每年投入草地畜牧业资金达20亿元。与此同时,全省还强化对基础母牛扩群增量、良种补贴等项目的实施,使全省基础母牛存栏增加4%,项目区基础母牛存栏增加7.3%,母牛繁殖率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母牛养殖经营性收入提高10%以上。2011年以来,从山东、渐江等省(区)引进湖羊5万余只,现全省湖羊养殖量已突破15万只,占全省2013年羊存栏总量(299.6万只)的5%[7]。目前,又从澳大利亚引进娟姗、安格斯、西门塔尔等品种优质种牛2 700余头,从而为全省草食动物养殖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2 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分析
2.2.1 草畜不配套 在草食动物项目整村推进地区、规模养殖场(小区)周边、农(牧)民养畜较多且习惯放牧区域,缺乏建设和管护草场的政策措施,重视追求草地经济效益,忽视其生态和社会功能[8],满负荷、超负荷利用现象突出,可食性牧草数量减少,产量降低,劣(恶)性杂草数量增多,草场生产性能下降,覆盖度降低,地表裸露范围增大,尤其是对尚未确认产权归属的公共草原的管理与利用更是“无度、无序、无偿”,导致部分草地严重退化并处于石漠化的威胁之中[9];在整个草畜供求关系中,精饲料缺、蛋白质饲料缺、绿色饲料缺、总量不足,给草食动物养殖业带来严重影响[10]。
在海拔较高、交通闭塞、地广人稀、外出务工人员多、工业化程度较高地区,投畜严重不足,大量天然草原、荒芜耕地与农作物秸秆未利用或利用率很低,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该区域约占全省山区面积的25%~35%。
2.2.2 科技化与产业化综合能力低 农(牧)民养畜商品观念落后,疫病防控意识淡薄,饲养管理粗放,公母混群放养,过度依赖天然草场放牧,没有补饲优质饲草与精料的习惯,冬春饲草贮备量不足、草品质低劣,缺乏草料营养搭配知识,选种、选育方向不明确,非种用畜去势措施不力,养殖分散,生产规模小,饲养周期长,产业链条短,体制不健全,尚未形成产业集群,大部分(养殖、加工、销售、技术服务)合作社、中心、协会、合作组织形同虚设,科技兴牧总体水平不高。
2.2.3 草食动物品质较差 长期以来,贵州山区饲养的草食动物多以自繁自养为主,所养品种体型小、毛色杂、整齐度差、生长发育缓慢、产肉量低、肉质达不到国际市场上需要的优质畜产品标准;出栏率、商品率、饲料转化率及养殖经济效益不高[11];生产中兽药、兽用生物制品和食品添加剂等生化制剂的滥用及加工贮运中的二次污染也越来越严重,给牛羊肉的质量安全带来严重隐患[12]。
2.2.4 资金投入不足 草食动物养殖业需要在建圈、购畜和饲草料供应等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国家投入仅极少数养殖场(户)受益,大多数农民还是无缘享受国家扶持,资金缺乏仍然是困扰贵州山区草食动物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因素。endprint
3 加速贵州山区草食动物养殖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以草定畜,合理配置畜群
草食动物的主要食粮是天然或人工栽培草本、木本植物,秸秆与粮经作物加工副产品。而草(木)本植物、秸秆具有密度低、体积蓬松,鲜样不宜直接保存,远距离运输费用高等特点。此外,放牧草食动物虽然好动,但也不宜过于天天长途跋涉。因此,养殖草食动物周边应具备与饲养规模相适应的天然(或人工)草原或耕地。显然,新建草食动物养殖场选址,除符合国家土地利用规划,满足动物卫生防疫条件要求,需通过环评外,还应具有与养殖规模或发展规划相适应的且能够确认或流转归养殖场管理与利用的草原或耕地。切不可将草食动物养殖场建于周边缺乏草原或耕地或养殖场对周边草原或耕地没有使用权的区域,以免增加饲草料远距离运输成本,降低养殖经济效益。同时,国家对草食动物养殖业的投入重点,也应当由当前公路沿线“串珠子”、“连五角”、“搞样板”迅速转向饲草料资源丰富、未利用或利用不充分地区。
发展畜牧业,必须以改善和保护生态为前提。要切实加强草原确权登记与草地承包流转工作,把草原管理、保护、建设与合理利用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开展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网络体系建设,对草原面积、质量、长势、生产力、灾情等方面进行监测,为有效开展草原生态环境治理提供数据和技术基础。认真核定草原载畜量,全面推进草畜平衡制度落实[13-14]。对因重牧而引起退化的草原,采取围栏封育、划区轮(休)牧、全(半)舍饲、限制饲养量、增加人工草场新(改)建面积和对草原进行改良等措施,从而加快退化草原的治理与恢复,使草原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实现生产与生态的协调发展。建立健全草畜平衡、禁牧休牧轮牧、人工种草等草原生态保护制度,积极推进出台草原保护、草原畜牧业发展和牧区农牧民增收的支持政策,完善和落实草原生态补偿机制[13]。
3.2 建立和完善饲草料安全保障体系
应充分依托山区资源特点,搞好科学规划与合理布局,提高饲草料的有效供给与储备能力。一是在养畜多、草原牧用压力较重的牧区,选择土壤肥沃、土层深厚的耕地、退耕地、荒芜地、疏林地、林(茶、果)园幼苗地,广泛开展人工种草,实施退化草原的补播改良,加快“水、电、路、草、棚”的重点工程建设,重视中低产田改造,重点发展优质高产饲草料种植,大幅度提高饲草料的生产供给能力。二是在无天然草原或天然草原极少农区,积极开展“粮—饲”、“经—饲”、“粮—经—饲”、“林(茶、果)—饲”、“粮改饲”种植,扩大饲草料种植面积,把冬闲田夏末秋初播种饲草料做为解决冬春鲜草、夏秋青干草供应的重要措施。三是豆科牧草是家畜最主要、最经济、最优质的“粮食”与家畜营养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也是调制优质青干草,加工青干草捆(草粉、草颗粒、草块)的主要原材料,发展以豆科牧草为必要成分的人工草地和改良草地,加大优质豆科饲草料品种的推广应用力度,扩大豆科饲草料引种、培育、栽培面积,增加播种比例,提高综合利用技术,可有效增加畜产品产量,降低饲养成本,解决全省草食动物养殖业天然蛋白质饲料资源短缺的问题[15-18]。四是积极推行秸秆饲料化利用,普及秸秆综合加工调制技术,提高秸秆利用率;充分利用菜籽饼、豆腐渣、糖(酒)糟等工业副产品饲料资源,减少饲料原料消耗[19]。五是普及优质高产栽培饲草料青干草人工和自然干燥调制技术,人工(天然)饲草料与秸秆采集、干燥、堆垛、粉碎(铡短、揉丝)、青(微)贮、氨化等技术,提高饲草料调制加工与储备技术的进村入户率,建立和完善饲草料储备制度,确保饲草料产品供应安全、质量安全,从而保障畜产品安全[20]。
3.3 完善草食动物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是提升草食动物养殖业发展水平,实现经济目标的基础[21]。要在抓好地方良种保护的基础上,实施种畜提纯复壮,对提纯的种畜的种质特性和遗传特性进行研究,划定保护区,建立保种场。同时加大优良品种的引进、选育和推广力度,广泛开展杂交改良,对各种杂交品种的生产性能进行研究。通过指导养殖场(户)开展良种繁育,引导、支持各类草食动物养殖企业创办良繁基地,整合优化现有原种场、扩繁场、种公畜站、精液改良(配送)站(点),完善良繁体系建设,加快全省良种畜的扩繁速度[19]。继续巩固和加强人工授精站(点)规范化建设,加大人工授精与胚胎移植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促进草食动物生产性能的提高,实现草食动物养殖业生产效益的最大化。
3.4 多措并举,推进草食动物养殖业转型升级
首先,依托贵州山区良好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饲草料资源,在巩固“肉牛基础母牛扩群增量补贴”、“南方现代草地畜牧业推进行动”、“千万只肉羊工程”等项目建设的基础上,持续推进中央和省级肉牛产业项目建设,改善投资环境,积极争取金融支持和吸引外商与民间资本投入,多渠道从人财物等方面加大对草食动物养殖业的扶持。其次,通过建立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专业合作社、公司(场)带户等模式,把千家万户的分散养殖场、小区、公司、园区集中,采取家畜、土地、草原、资金、饲草料、劳动力、技术、基础设施等方式入股或寄养、托养、轮流饲养方式,让自由放养、靠天养畜的农村从传统的分散养殖模式中转变出来,促进规模、养殖主体、模式、品种、技术转型。再次,在加快做大总量的同时,努力改善草食动物生存生活环境,加强饲草料、良种、疫病防控、加工、销售五大体系建设,强化品种、品质、品牌战略。最后,通过引进、考试招录、专业课培训、定期进行业务技能考核、到生产一线锻炼等形式,加快人才队伍建设;采取引导、鼓励、优惠等措施,支持科技人员任牧区村第一书记,驻村(场),离岗领办饲草料生产加工、草食动物养殖、屠宰加工、销售等项目;多途径、多层次、多形式加大对养殖场(户)的培训与指导力度,不断探索创新服务与管理机制,加快草食动物养殖业从粗放经营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型升级。
3.5 不断完善产业链与质量安全监管endprint
通过规范和培育现有牲畜交易市场,以市(州)、县(区)或相邻2~5个县(区)为单位建立牛、羊屠宰加工场,牛、羊肉食品批发市场。引导、鼓励、支持规模养殖场主、专业合作社、个体商贩、返乡农民工、屠宰企业参与畜产品流通和市场开拓。支持屠宰与养殖企业直接建立购销关系,探索培育壮大屠宰企业的方法措施,千方百计提高屠宰企业技术水平与生产能力,鼓励开展精深加工、冷链物流与创建特色品牌,产品通过冷鲜肉直销、物流、电子商务、农超对接等方式大范围销售,加大宣传推介力度,不断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促进市场消费,提高产品的潜在增值效益。
增加对生产、运输、屠宰加工、销售等各环节的监(检)测次数、数量与范围,提高监(检)测水平,全面开展对屠宰、上市肉品检验与查证工作,注重对饲草料、兽药等投入品和养殖环节质量监管,开展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监测与风险评估,提升全省动物疫病防控与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及社会化服务能力,确保畜产品安全,使消费者放心。不断创新完善产、运、加、销各环节利益联接机制,推进各环节互利共赢的务实合作,充分调动和保护社会各方面参与投入草牧业的积极性,使草食动物养殖业成为贵州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农(牧)民增加收入的主要渠道,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路子[22-25]。
参考文献:
[1] 李兴林,宋敏,马俊建,等.山区发展生态畜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贵州畜牧兽医,2015,39(4):33-34.
[2] 周礼伦.毕节市饲草饲料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对策[J].当代畜牧,2014(14):95-96.
[3]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节粮型畜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EB/OL].(2011-12-11)[2015-01-11]. http://www.moa.gov.cn/govpublic/XMYS/201201/t2012010 5_2451041.htm.
[4]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山地生态畜牧业发展的意见[EB/OL].(2014-09-05)[2015-01-11]. http://www.moa.gov.cn/govpublic/XMYS/201201/t20120105_2451041.htm.
[5] 杨振燕,李淑梅,杨振波,等.莱芜市肉牛产业发展思路探索[J].中国牛业科学,2013,39(2):69-70,74.
[6] 刘小飞.衡阳草食动物发展的优势、现状及对策[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9(1):23-26.
[7] 郭太雷.湖羊引种养殖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5,36(8):96-97.
[8] 毕云霞,徐化凌,张立宾,等.东营市草业发展思路与对策[J].草业与畜牧,2015(2):59-62.
[9] 滕永青,李斌斌,王友国,等.合理开发利用南方草地资源促进草地畜牧业发展[J].中国畜牧兽医,2008,35(4):136-140.
[10] 胡跃高,李志坚,赵环环,等.绿色饲料的地位及其生产与研究进展[J].自然资源学报,2000,15(2):194-196.
[11] 金深逊,周凯,方光敏.毕节试验区生态畜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及发展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9,20(8):17-20.
[12] 张扬,李红波,杜玮,等.新疆牛羊肉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9):365-367.
[13] 章力建,李兵,张志如.草原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及我国草原的可持续发展对策[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9,11(3):35-39.
[14] 詹瑜,杨成,赵明坤,等.贵州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科技扶贫项目实施现状与对策[J].贵州农业科学,2011,39(3):149-155.
[15] 蔡小艳,赖大伟,邓素缓,等.广西牧草产业发展现状及关键理念[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3(22):28-30.
[16] 任继周.节粮型草地畜牧业大有可为[J].草业科学,2005,22(7):44-48.
[17] 郭太雷,李应红.织金县饲草饲料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贵州畜牧兽医,2014,38(6):32-35.
[18] 何刚.贵州肉牛业发展现状及展望[J].贵州畜牧兽医,2005,29(5):24-26.
[19] 余红,李秉龙.新疆肉羊产业发展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2,33(1):79-81.
[20] 贾玉山,都帅,王志军,等.中国牧区饲草储备展望[J].草业学报,2015,24(9):189-196.
[21] 夏槐住.乐业县草食动物发展优势及对策[J].贵州畜牧兽医,2015,39(4):38-39.
[22] 彭志良,王天生.建设生态畜牧业大省的内涵及路径探讨[J].西南农业学报,2004,17(4):530-534.
[23] 贾荣新,郭子茂,王晓东.农区畜牧业发展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4(4) :125,134.
[24] 李建宏.建设现代化畜牧业探讨[J].山西农业科学,2008(4):32-33.
[25] 沙志娟,常顺强,许忠霞,等.浅谈畜牧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5):5-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