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泉州师范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分析地方本科院校专业课教学中面临的问题,提出适当调整培养目标和分层次教学的应对策略,以提高专业课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 专业课教学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2C-0150-02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及对人才的大量需求,高等教育从1999年开始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由于招生数量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的人数已从2001年的114万升到2015年的749万。这个数字的变化反映出重点院校还承担的是精英教育任务,而不少普通高等院校尤其是2000年以后才陆续升本的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它们承担的高等教育任务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而高等本科院校各个学科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国家统一制定的,并没有针对大众化教育的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单独制定培养目标加以区分,这就给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应对大众化高等教育带来了问题。如何解决大众化高等教育的专业课程教学中面临的一些困难就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对此,本文以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课教学为例,分析研究专业课教学中面临的问题,探讨如何在符合国家学科培养规划的大前提下,结合地方发展的需要,采取适当的应对策略等,从而提高专业课教学的质量,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一、专业课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课程是有一定难度的,一方面,专业理论课程知识内容较难,对学生数学基础要求较高;另一方面,专业实验课程知识内容较深,对动手操作能力要求较高。这就对学生学习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可是学生的学习现状却与专业课程学习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具体如下:
(一)学习状况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学习专业课应该必备的基础知识水平普遍不高,这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入学分数不高。扩招的结果,从2011年开始高考录取率已达到70%以上。地方普通本科院校的高考入学分数段是较低的。以泉州师范学院为例,该学院在地域上不占优势,既不是特区城市,又不是省会城市,又处在中国领土的较南端,交通不够方便,在各个专业都面向全国招生的情况下,学生在各个省的录取分数段在同类院校中也是比较低的。这就使得招收的学生分数较低,基础知识水平较差,为其进入大学学习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理论课程带来不少困难。
2.学习积极性不高。目标是动力的源泉。由于学生入学分数较低,大多数学生没有远大的奋斗目标,且不少学生有进入大学就放松自己的思想,只想毕业后找到工作就行。这就会使不少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对自身要求松懈,没有努力进取的精神,入学后处于一种散漫的学习状态。这就必然给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成绩造成影响。
3.先修课程程度不高。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进入大学后要学习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公共基础课程后才能学习专业课程,不少专业课程的学习还需要线性代数、复变函数等数学基础,比如信号与系统课程的先修课程就是电路原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和复变函数等课程。这些课程的学习受到学生自身基础、课程教学时数、学习态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少学生的高等数学和大学物理课程成绩较差,甚至有一些学生补考后成绩仍不及格,还需要重修。这对后续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造成了不少影响。
4.学习能力不强。从一定意义上说,高考就是一块试金石。它是对学生学习理论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个最好的考核标准。虽说一次考试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但高考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还是能比较客观地考核学习和掌握理论知识的能力的。由于前面提到的一些学习状况的原因,再加上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有不少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欠缺,从而给他们学好专业课程带来一定的困难。
(二)专业理论课学时不够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理论课程的特点是应用数学知识多,再加上前面提到的地方本科院校招收学生的现实学习状况,有不少学生学过的知识没有较好地理解和掌握。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就经常需要复习讲解一些旧知识,学生才可能理解新知识,而新知识的讲解也由于学生能力和学习基础的影响要费时费力。这样培养计划的专业课教学学时就显得很不足,这也给搞好专业理论课程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
(三)专业实践课投入不够
以泉州师范学院为例,这些年学校虽然比较重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实践类课程,甚至设置了几门理论课程的实践周,利于学生学以致用。比如,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实践周、单片机课程实践周、EDA技术实践周等,还注重学生其他实践课程的开设,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及省电子设计大赛等活动,但由于受到以下几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专业实践课教学目前还不能满足时代发展对学生的要求。
1.实验条件不足。电子信息在全世界是一个快速发展的产业,许多产品更新换代非常快。而地方本科院校实验课程教学实验仪器设备不足,更新也比较慢,跟不上市场发展潮流,对学生不能起到更好的指导作用。
2.实践学时不足。大学四年课时总数是基本不变的,而且公共基础课程的学时也是不变的,剩下的是专业课的学时数。由于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对实践要求较多,而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又不强,要达到实践训练目的,现有的实践教学时数是不够的。
3.实践教师不足。泉州师范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每届都招收两个班学生(80人左右),总计320人左右,目前才有11位专任教师承担教学任务,而且还有不止一位教师还要承担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不少教师都是既要上理论课,又要上实践课,工作量非常大,精力有限,没有办法开设更多的实验课程和实验项目。
4.实践基地不足。由于学生的实践水平不高,实践能力有限,泉州很多大一些的电子企业不愿意接收泉州师范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去实习,再加上该学院是师范院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是新办专业,2007年才有首届毕业生,毕业生在各自的企业还没有能力为学弟学妹提供更好的指导作用,因而实践基地受到限制。
二、应对策略
针对目前专业课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应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调整办专业的理念,尽快向应用型本科专业转变,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地方发展的需要,更好地为学生将来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具体来说,可从以下方面采取应对策略。
(一)培养目标调整
1.适当调整专业课结构。适当调整专业理论课与专业实践课的学时数,把有些有的专业实践课学时适当增加,而适当减少专业理论课学时。或者增加有的专业理论课的实践内容,变成理论与实验不是各自独立设课,而是合二为一开设,由任课教师合理调整设定理论与实践内容所占比例等。还可以增加与实践能力培养密切的选修课程的开设比例等。这样可以适当增加实践课内容。
2.加强专业实践课教学。“慕课”时代来临,专业实践课若能够适当引入“慕课”教学模式,适当增加学生课前预习环节的要求,减少实践课讲解时间,也可以适当增加实践课授课内容,从而多增加些学生课堂上动手亲自操作测量的实验项目相关内容。
3.适当降低专业理论课标准。首先,课程教材的选取,要选择面向应用型本科专业的教材或者自编教材以适应学生的实际教学需要。其次,在要求上也要适当降低理论课难度,而是面向本专业大多数学生的基本要求。
4.加强学生参赛力度。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参加一年一度的省级或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奇数年国家举办,偶数年福建省举办),提高学生的实战经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训练他们的实践能力,为毕业应聘电子信息行业岗位打下基础。
(二)分层次教学提高专业知名度
1.加强一少部分优秀学生的专业理论课教学。可以把有些考研初试和复试专业课程分成基础知识和难点知识两部分内容,各自分为两门课程,比如“信号与系统(一)”和“信号与系统(二)”等,而把“信号与系统(二)”等课程作为选修课内容,这样一小部分优秀学生就可以通过选修课来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课水平,为报考硕士研究生打下坚实基础,增大了考上硕士研究生的可能性,若考上的话,可以提高我们地方普通本科学校的知名度。
2.加强一少部分优秀学生的专业实践教学。可以通过建立课外科技活动小组,把哪些专业实践能力强的学生组织起来,每学期都进行一定学时的实践能力培训,组织他们参加各种电子实践大赛,提高他们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使他们有更多机会获得省电子设计大赛和国家电子设计大赛的一、二等奖,不仅为学校争得了荣誉,还为他们毕业到相对知名企业工作提供了可能性,若能在知名企业就业的话,也可以提升地方本科学校的知名度。
总之,应深入分析目前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课教学面临的问题,并积极探索应对策略。这种探讨不仅对于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建设具有参考意义,而且对于提高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率,提高学生的就业层次,提升学校的知名度也极具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仲伟博.电子信息类实验区建设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3(1)
[2]仲伟博.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实践探索[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6)
[3]彭光含.电子信息专业本科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模式[J].中国电力教育,2012(10)
[4]陈思耀,曾繁华.高师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改革研究[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2)
【基金项目】福建省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201014)
【作者简介】仲伟博(1963- ),男,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泉州师范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光纤传感器等。
(责编 刘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