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与专业结构调整研究

2016-01-29 03:25郭文利丁新龙尹志刚张建环周庆平
学周刊 2016年34期
关键词:导向毕业生岗位

郭文利,丁新龙,尹志刚,王 芳,张建环,周庆平

(唐山师范学院招生就业处,河北唐山063000)

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与专业结构调整研究

郭文利,丁新龙,尹志刚,王芳,张建环,周庆平

(唐山师范学院招生就业处,河北唐山063000)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大学生就业难成为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主要的问题。论文主要针对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和教育教学改革问题展开分析,对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进行归纳总结,并基于就业导向对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高校专业调整提出相关建议,为促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完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促进大学生就业提供参考。

就业;教学改革;专业结构

一、高校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高校大学生就业现状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国内产业结构进行了较大的调整,产业结构的变化对于就业结构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尤其是在《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方案》颁布实施以后,国内高校毕业生就业开始实行双向选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对缓解僵化的就业体制、解决劳动低效等问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综合考虑就业环境、就业体制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以及从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来看则并不乐观。从2008年开始,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就已经达到23.3%[1]。虽然增速较快,但从总体比例上来看还远落后于发达国家40%以上的标准。从人才供需现状来看,高校毕业生供给量的不断增加和市场高层次专业人才的有效需求不足之间还存在矛盾,导致社会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例从2007年开始逐年递增,毕业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另一方面,从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特点来看,不同学科专业、不同院校和不同学历的毕业生就业差别较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流向呈现多元化的特点,毕业生不就业和非正规就业现象越来越普遍。

(二)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原因分析

造成我国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很多,既包括因高校扩招所引起的人力资源供给数量增长过快,同时和国内就业市场岗位供给不足、市场机制落后等因素也有关系。从本质上来说,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专业结构性矛盾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得最根本原因。首先,高校的连年扩招是造成就业市场供需矛盾的直接原因。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高校人才输出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市场对高水平人才的需求增长速度,导致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发严峻,从而激化了高校毕业生的总量矛盾。其次,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对市场就业的拉动效应明显减弱。实践表明,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情况和就业增长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经济衰退将会引发事业率增长和就业乏力[2]。而近几年我国的经济增速放缓则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得另外一方面原因。最后,高校学科专业与社会人才需求的脱节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和就业差异的重要原因。高校学科专业设置应充分参考就业市场人才需求,人才培养应与社会需求相契合,高校专业设置和专业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异是造成高校毕业生就业专业结构性矛盾的深层根源[3]。

二、基于就业导向的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高校专业调整对策

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和专业设置主要是指在进行学科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时充分参考职业岗位对人才的专业要求,使高校输出的人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服务就业市场职位和岗位的要求,实现高校教学和人才培养体系与就业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在增强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上岗就业能力,使其毕业后能够很快融入职业环境,实现学生的充分就业[4]。

实践教学是推动高校高等教育和就业市场人才需求对接的重要手段,基于就业导向实施高等教育实践教学改革应从高校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教学考核、教学师资队伍以及教学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方面综合展开。基于就业导向的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高校专业调整具体实施过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于就业导向推动高等教育实践教学改革,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高等教育实践教学改革应结合市场就业需求开设相关实践教学课程,将学生职业技能培训作为实践教学的主线,有针对性的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在教学课程设置上要体现以人为本,不断提高学科专业的技术含量和注重现代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高校在加强专业建设的同时应合理安排专业课程结构,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树立高校就业导向和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创新实践教学方式

实践教学过程中,高校专业教学内容应具有动态性,紧跟市场岗位需求和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以学生为中心创新实践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学习的热情。在教学实践中应突出技术应用和能力教学,坚持就业导向,对传统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重组,通过改革创新提高高校人才培养和市场就业需求之间的契合度。

(三)不断加强和完善高校师资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

实践型和“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推动高校实践教学改革和专业调整的中坚力量,在高校人才和社会就业市场之间发挥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高的实践技能水平。高校应综合应用教师走出去和人才引进来政策,构建和培养一批结构合理、实践操作技能过硬的应用型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队伍能够对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改革形成有利的人力支撑。

(四)产学研结合、工学结合强化学生实践技能培养

基于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应坚持校内理论学习和校外实训相结合,加强对实训基地的建设,通过校外实训“岗位化”和“顶岗实习”等具体制度加强对学生基本实践技能的训练和培养。产学合作是实践教学中培养技能型人才和实用型人才的主要方式,也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一种创新思维,在提高学生实践技能水平和岗位适应能力,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王志军.就业质量视域下高校专业设置问题及其审视——基于“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中34所院校的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4):88-93.

[2]冯成志.从象牙塔到人才市场:高校本科专业设置与毕业生就业匹配度实证研究——基于在广东就业的高校本科毕业生的调查分析[J].高教探索,2013(6):111-116.

[3]黄金来.论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与高校专业设置改革[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4(1):116-119.

[4]徐俏琳.就业视角下地方高校专业设置问题研究[J].铜仁学院学报,2013(6):140-143.

[责任编辑张宇]

G64

A

1673-9132(2016)34-0042-02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4.021

郭文利(1963—),男,河北唐山人,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创业指导。

课题项目: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计划项目(JYZX201321),唐山师范学院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3C03)。

猜你喜欢
导向毕业生岗位
9岁的高中毕业生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偏向”不是好导向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最“叛逆”的毕业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