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传统民居经济功能提升及路径选择——以中山镇龙塘村为例

2016-01-29 05:52冯维波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5年12期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生态农业

王 丽,冯维波

(重庆师范大学 地理与旅游学院,重庆 401331)

山地传统民居经济功能提升及路径选择
——以中山镇龙塘村为例

王丽,冯维波

(重庆师范大学 地理与旅游学院,重庆401331)

摘要:山地传统民居作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内容,大部分位于偏远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且社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经济功能的提升,维护好当地的人文自然景观,是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对山地传统民居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总结分析的基础上,主要对中山镇龙塘村进行个案剖析,分别从观光休闲农业、生态农业、文化创意产业、旅游地产等几个方面,阐述了新农村发展过程中龙塘村提升经济功能的策略和模式,以期为山地传统民居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再现其独特的文化意涵与空间魅力。

关键词:山地传统民居;经济功能提升;生态农业;文化创意产业;龙塘村

中图分类号:K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8425(2015)12-0080-06

Abstract:As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culture legacy protection in China, mountain traditional dwellings are located in remote region whose soci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relatively backward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fragile. How to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economic function and take care of the local natural landscape are important issue of new rural construction in our country. This article was based on the mountain traditional dwelling’s economics development mode and focused on the analysis of Longtang village in the Zhongshan Town, including sightseeing leisure agriculture, ecological agricultur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and tourism real estate aspects. It also showed the strategy and model of Longtang village on how to improve the economic func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new rural construction, which hopes to provide a new though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ountainous traditional residence economic and to show the special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space charm.

收稿日期:2015-08-11

作者简介:罗筱琦(1971—),女,重庆人,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后,研究方向:民事诉讼法学、证据法学;洪国富(1989—),男,广东湛江人,硕士,研究方向:民事诉讼法学。

doi:10.3969/j.issn.1674-8425(s).2015.12.016

Economic Function Promotion and Path Selection of Mountain

Traditional Dwellings: A Case Study of Longtang Village

in Zhongshan Town

WANG Li, FENG Wei-bo

(College of Geography and Tourism,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1331, China)

Key words: mountain traditional dwelling; economic function promotion; ecological agricultur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Longtang village

山地传统民居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处于山地这一特定自然人文环境下,通过密切的人类活动所形成的人类聚居地,反映了一个地区人们的精神面貌和文化素养[1-2]。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战略举措的实施,山地传统民居地区经济功能提升和产业发展突破问题也日益迫切,如何优化该地区的产业结构、居住与就业的社会空间,重构该区域的经济形态与社会综合功能,是当前新农村建设面临的新问题。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从不同方面对山地传统民居做了大量研究,但关于经济功能提升的研究相对较少。山地传统民居作为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民居及形态是文化艺术领域的一朵奇葩,由于较少受到现代文明的冲击,拥有相对稳定的自然环境及居住人群,以及较为独立的系统特征及生态运行机制,体现出特定的文化特质及场所精神[3]。然而,由于大多地处偏远山区,山地传统民居存在经济发展水平滞后,交通信息欠发达,生活比较贫困,聚落“空心化”日益严重等问题[4]。因此,针对如何发展山地传统民居,提升该类地区经济功能的研究,是目前我国新农村建设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山地传统民居经济功能提升及路径选择探讨

在当今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地区经济功能的提升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山地传统民居作为我国特殊的文化载体,亦是如此。以下通过对国内发展较为成功的古镇名村的研究探讨,总结出适合山地传统民居实现经济发展的三大类模式,从而为经济功能提升提供思路与借鉴。

(一)农业开发模式

1.观光休闲农业开发模式

观光休闲农业涵盖了观赏农业、休闲农业、乡(农)村旅游等不同概念,是以自然风光、农事活动、农耕文化、民俗风情等资源为基础,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最终满足游客观光、休闲、娱乐、购物等各种需求的一种农业生产经营形态[5-6]。 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农业就是提供粮食和各种畜产品,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而忽略农业除了这些经济功能外,还有观光、休闲、文化生态、旅游、提供能源等功能。以山地传统民居农业经济功能提升与乡村旅游为出发点,以休闲、观光为主的山地传统民居农业开发可基本分为以下6种类型:一是以原始景观和遗址为依托的乡村休闲观光型,二是以山地自然气候为依托的避暑度假型,三是以民居聚落、特色作物栽种来吸引游客采摘蔬果的农业观光型,四是依附周边景区景点发展的乡村田园观光型,五是以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为依托的文化体验型,六是以城市为依托的城郊农家乐型。

2.生态农业开发模式

生态农业是建立在农业生态学之上的实践活动,指因地制宜地利用传统农业的精华和现代科学技术,依据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实现生态和经济的良性循环,以及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7-8]。 山地传统民居地区发展生态农业,就是在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山地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并按照生态经济规律的要求进行合理配置和系统调控,从而形成的一种现代农业发展模式,见表1。

(二)文化创意产业开发模式

20世纪90年代,很多国家基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考虑,纷纷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政策的着力点之一,国际上涌现出许多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9]。文化创意产业是以文化产业为基础,以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为创意对象,以创意策划为核心,采用新媒体技术,依靠个人或团体,通过技术、创意和产业化的方式开发、营销知识产权,并最终实现价值链的扩散与增值的新兴产业[10-12]。根据山地传统民居地区的文化资源特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模式见表2。

表1 山地传统民居生态农业开发模式

表2 山地传统民居文化创意产业开发模式

(三)旅游地产开发模式

当下学者们对旅游地产概念的解释很不统一,但比较多的观点是:旅游地产是针对旅游休闲度假消费市场需求进行开发的,主要以旅游、休闲度假、展览会议、教育、娱乐为依托而进行的房地产开发和营销模式,开发项目全部或部分实现了旅游功能[13-15]。我国旅游地产最早出现于20世纪80—90年代,虽然时间短,但发展速度快。结合我国古镇名村旅游地产发展模式,在充分考虑山地传统民居区自然环境的前提下,将旅游地产提升路径概括为5大点,见表3。

表3 山地传统民居旅游地产开发

二、龙塘村经济功能提升实例分析

(一)龙塘村概况

龙塘村紧邻重庆市历史名镇中山古镇,拥有丰富的自然与人文等资源优势,村内山高、沟深、林茂,空气清新,负氧离子含量高,且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十分宜人。村内旅游资源丰富,其中以玉皇观古寺庙、白鹤林、龙塘庄园、清溪县城遗址最为出名。另外还有团山堡、斑竹林、金堂头、荣庐等11个庄园,它们集中分布在村内由西北向东南的一条轴线上,构成了龙塘村的一条轴线风景带,见图1。但由于龙塘村属于浅山丘陵区,受地形地理位置的制约,村民的经济收入很大一部分是靠外出务工所得。据2012年统计数据显示,整个村的人均收入不到5 000元,因而针对龙塘村目前的社会经济现状,对其经济功能提升相关措施的研究探讨是非常必要的。

图1龙塘村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现状

(二)观光休闲农业经济功能提升

依据龙塘村资源特质,实现传统农业资源与生态、自然、休闲、观光、采摘、体验、考察、科普教育等的完美结合,并将它们与旅游市场进行恰当的对接。龙塘村观光休闲农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观光农园:在村内开发成熟的橘子、桃子、梨等水果园以及菜园、花圃等,让游客入内摘果、摘菜、赏花,享受田园乐趣。

(2)休闲农场:在农场内提供田园景色观赏、农业活动体验、野味品尝等,让游客充分享受观光旅游,体验农耕,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土情趣。

(3)经济作物观光园:主要采用“油菜+向日葵/芝麻”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模式,让游客能充分体会并参与到“春观菜花,夏赏葵花,秋采葵盘”的景观观赏活动中[16]。

(4)水生植物园:对村内现有池塘、水稻田进行整理,主要种植水稻、荷花、睡莲等水生植物,营造水体景观。

(三)生态农业开发模式

根据龙塘村生态农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任务,可发展多层次利用循环农业模式,建立农业的品质化生产体系;以初级加工型农产品为特色模式,打造生态农副产品加工体系。

1.多层次利用循环农业模式

多层次利用循环农业模式是在生态农业中,以沼气为纽带,连接蔬菜、果园、禽类养殖等组分,即“沼气池—厕所—畜舍—果/粮”生态农业模式,见图2。利用猪、牛、人粪便生产沼气、沼肥,沼气可用作农户生活能源,沼渣及沼液用作瓜果蔬菜、粮食的生产用肥,同时可在房前屋后种植果树,用沼渣和沼液施肥,进行院落果树种植。

图2多层次利用循环农业模式

2.农产品初级加工特色模式

农产品初级加工主要是配合旅游观光者的饮食需求,对现有主要农产品进行适当加工,提升传统农业的附加值,依托村庄现有产业基础和地方特色,形成以特色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为主的食品产业。首先就产量较大的农产品来讲,可利用当地生产的稻米、大豆、玉米、红薯等粮食,进行深加工,生产出淀粉、饼干、米饼、糖果、糕点、粗粮饼等系列产品[17]。其次,还应重视村庄的果品开发,生产果干、果脯、罐头等,以及进行无公害蔬菜、畜禽肉蛋等的生产。最后是具有当地特色的饮料产品,例如“竹叶汁”“保健水”“纯净水”“农家酒”中药制剂酒等系列的重点开发。初级加工类产品主要满足在观光境内的相关饮食需求,可与相关的宾馆、饭店、农家乐建立销售联系,采取“基地+企业+宾馆”的发展模式,统一打上民居生态农业品牌,进行捆绑营销。

(四)文化创意产业开发

1.活态文化传承

“活态文化”的表达,是中国学者乔晓光在推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过程中提炼出来的,它是一种本土化的理解[18]。本文研究的龙塘村“活态文化”主要是指在村内具有文化传承的载体,包括历经百年风雨的庄园建筑、独特的民俗祭祀、文化节庆活动、本地化的手工艺制作技术、土生土长的原住民等。在有针对性地充分挖掘其文化因素的基础上,结合民俗的原真性,以游客亲身感受当地民居的生活方式、民间活动、民间工艺、旅游产品、民间歌舞等为目的。龙塘村活态文化的传承开发问题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举办节庆活动,在固定时间内开展有明确主题的、公开的文化艺术活动,例如在春节进行楹联写作、楹联竞赛、楹联观赏、檐灯制作、檐灯悬挂等;端午节举行包粽子比赛、特色粽子展览;举办七夕爱情节,让情侣吃到爱情宴,参加篝火晚会等。

(2)搞特色小吃或食品:特色小吃有石板糍粑、烟熏豆腐、农家咂酒,特色食品包括炒鲜笋、野生菌汤、熘火苕等,开发这些食品,既可以带来不错的经济效益,又能够传播饮食文化。

(3)开展工艺汇展:建立文化主题展览馆,可举行开放式楹联展览、雕刻艺术会展,定期举行“弘扬传统文化、展示庄园风情”民俗展览。

2.庄园文化开发

龙塘村拥有大小10多个庄园,这些庄园不仅能为我们提供历史建筑的外形等表面信息,更重要的它包含了经济、政治、文化、宗教等信息。庄园是历史文化最好的展示平台,通过庄园载体可以将历史文化展现给游客,达到系统、直观的交流效果。龙糖村庄园文化的开拓创新主要从以下3方面着手:静态展示庄园的物质文化,策划各种形式的陈列展览,培养优秀讲解员、加强解说词的挖掘等;开展动态演出,进行文化旅游演出,拍摄、录制庄园专题片;庄园体验产品的开发,制作与庄园有关的DVD赠送给游客,开发庄园旅馆、茶馆等。

3.文化创意视角下旅游产品的DIY(Do It Yourself)开发

目前,大多数乡村旅游及其他旅游景区的旅游产品打造,主要停留在食、住、玩等较低层次的休闲娱乐阶段,提供给游客的体验还停留在悦目的悦身表层,参与性不足,而DIY旅游产品开发更多的是强调游客的主动性和参与性。龙塘村自然资源丰富,在DIY产品开发设计时,可按照产品原材料进行不同种类的产品制作,例如:植物类的手工竹编扇、农场草编、温馨小桔灯、竹筒花器等;昆虫类的蝴蝶标本制作;食品类的农家卤鸡蛋制作,用鸡蛋壳制作迷你盆栽等;木制品类的木雕、弹弓、风车等。赵宁曦认为在进行旅游开发与规划时应当把旅游者的需求放在首位,以旅游者需求为核心[19]。因此,在乡村旅游产品的DIY设计时,应充分考虑青少年及学生、都市白领、老年人等不同年龄段的目标人群的喜好,如图3。例如:针对求知欲强、好奇心浓的学生群体,可进行挖竹笋、风筝制作、迷你盆栽、蝴蝶标本、弹弓制作、风车制作、农场草编、面部彩绘、温馨小桔灯制作等;都市白领工作压力大,对回归大自然、体验淳朴的乡村生活需求较大,工资较高,可开展生活质量较高的DIY活动,如野蜂蜜美白面膜、养颜汤制作、桔子壳包饭及各种野味烹饪等;针对老年人可开展舒缓身心的乡村DIY活动项目:盆竹栽培、花香草茶、老年健身房、太极拳、竹筒饭制作等,这些项目更符合他们的身心状态,而且活动范围不大,可以减少子女对父母单独出游的担忧。

(五)旅游地产开发及其经济功能提升

龙塘村旅游地产项目将以建设现代化、园林化和生态化优美乡村为目标,以“旅游+地产+商业”为核心模式,“森林氧吧综合开发”为特色,适当发展旅游住宅地产。开发模式引入旅游地产综合开发营销理念,形成系列旅游地产产业链,促进乡村地产与旅游、文化艺术、休闲等产业的互动发展和良性循环。

图3旅游产品的DIY制作示例

首先,“旅游+地产+商业”核心模式的开发主要是要设置庄园旅游接待中心、各接待点、生态保护区、古迹观光区等,见图4;商业地产项目主要齐集餐饮、娱乐、休闲、购物的商业综合体,其中分布休闲餐饮、特色小吃街、咖啡吧、茶吧、特色手工制作品店、社交空间等。商业地产项目按照“只租不售、统一产权、统一管理”的原则进行运营,为游客营造舒适的休闲及购物环境,提升乡村旅游整体形象,以保障经营者的利益,使龙塘村地产项目能长久保持市场竞争力。

图4旅游地产项目设置图

森林氧吧依据龙塘村面积,开发以土路为主的循环式林间步道,根据保健需要,中途设置卵石路、木桥等,宽约1.5米,对沿途景观进行修整,有计划地改造为体现四季变化的植物复合林。考虑森林氧吧游客活动的需要,对森林进行疏伐整修等培育措施,对一些植物稀疏的地方进行人工补植。路边布置木制路标和解说牌,修建避雨亭、坐凳、垃圾桶、厕所等。同时在森林氧吧里建造一个森林科普区,设置各种植物图鉴,对植物的名称、作用、濒危情况等知识进行普及。

龙塘村旅游住宅地产主要是以第一居所为主,可以被购买或长期租赁,作为游客外出住在他处的家庭或者临时性的居所。主要针对两类群体:一是先富起来的城市人群,包括:个体业主、企业家、商人等,利用龙塘村的环境和地理优势,用以招待客户和联络感情。二是老年人,重点为离退休老人设计“养老型公寓”,住户大多为文化层次较高,重视生活质量和文化内涵的老年人,乡村恬静的环境、清新的空气和相对舒适的住宅,较之喧嚣的都市更适合安度晚年。可以建立“老人第一居所,子女第二居所“的营销理念,将子女探望老人与休闲度假二者结合起来。年轻人可以作为二次置业的选择,将来作为自己的养老居所或增值投资。

三、结束语

基于以上分析,山地传统民居经济功能的提升,在充分考虑山地生态环境的复杂性和生态系统的脆弱性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相生互养、相生互克和“物质—能量—信息”循环原理,对“山、水、田、林、路”进行全面规划。坚持将山地传统民居文化精华与现代科技成果相结合,因地制宜,合理组织农村经济发展。民居经济功能的提升依赖于生态环境,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影响甚至破坏民居生态环境,因此开展山地传统民居经济功能提升要杜绝对原生环境和传统文化的破坏,坚决避免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倾向。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重视社会、生态、经济、文化四大效益相结合,这样才能使山地传统民居经济功能得以有效提升,产业得到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蒋慧,黄芳.传统民居进行旅游开发的理性思考[J].经济地理,2007,27(2):347.

[2]卢济威,王海松.山地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1-3.

[3]梁雪.传统村镇实体环境设计[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4-11.

[4]况学东.我国国内旅游扶贫研究综述[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4(4):61-65.

[5]兰宗宝,秦媛媛,俸祥仁,等.广西观光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3(4):225.

[6]赵昀,杨培权.桂林观光休闲农业发展的思考[J].广西农学报,2010,25(1):65-67.

[7]曹志平.生态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3,21(1):30.

[8]陈良.涟水县生态农业功能区划与模式分析[J].区域经济,2003(5):69.

[9]周强.文化创意产业关联机制和关联度的动态分析——基于灰色关联模型[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3,27(8):22.

[10]张蔷.中国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现状、布局及发展对策[J].地理科学进展,2013,32(8):1229.

[11]周兴茂,周志强,陈红兵.重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战略及对策[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9(6):73-75.

[12]任泉.文化创意产业中的“长尾”问题[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20-24.

[13]吴悦芳,徐红罡.大理古城旅游房地产的发展及社会文化影响研究[J].人文地理,2010(4):68.

[14]耿松涛,刘维林.我国旅游地产的开发模式及风险规避策略研究[J].建筑经济,2012(1):50.

[15]孙红玲,黄明伟,陈晓霞.游客体验真实性在三峡旅游产品商业化中的应用[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4(4):68-71.

[16]张建国,孟明浩,崔会平,等.基于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的休闲农业规划研究——以诸葛村休闲农业带规划为例[J].湖北农业科学,2011,50(9):1928.

[17]苏士利.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对策建议[J].现代经济探讨,2007(4):69-71.

[18]乔晓光.承传活态文化[N].中国教育报,2002-07-10.

[19]赵宁曦.旅游资源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许若茜)

引用格式:罗筱琦,洪国富.论我国民事诉讼期间制度的完善[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5(12):86-96.

Citation format:LUO Xiao-qi, HONG Guo-fu.Research on Legal Perfection of Time Period System of Civil Procedure Law in China[J].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2015(12):86-96.

猜你喜欢
文化创意产业生态农业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征稿简则
旅游“井喷”带动生态农业“泉涌”
GIS技术在重庆市大足区登云湖生态农业园总体规划中的应用
第八届“一带一路”食品安全与生态农业论坛
文化创意产业版权保护问题探析
基于文化创意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实证研究
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钧瓷造型设计的创新研究
浅析“跨界与融合”思维的特征与应用
“创意人居城市”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互联网+”时代杨家埠木版年画文化创意产业开发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