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艳
农民体育是一项牵系农民生活质量、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的基础工程,也是实现我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重中之重。201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颁布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开启了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由物到人”的历史性转变,为农民体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目前对农民体育的研究从研究内容分析,大部分是针对农民体育现状调查和影响因素的社会学分析;研究视角主要从心理学或者社会学方面进行独立地研究,没有将两者有机糅合;研究方法以理论和社会调查为主,实证研究较少。针对上述研究现状,笔者以农民体育认同促进农民体育行为为出发点,研究现阶段农民体育认同特征与影响因素,以社会认同理论和态度——行为关系理论为依据,预期实现以下研究目的:(1)农民体育认同概念的界定;(2)农民体育认同量表的编制;(3)农民体育认同影响因素的验证。通过上述研究,探寻农民体育认同特征,构建优化农民体育认同的路径,以期为相关部门提供依据。
选取山西省运城市辖区内的1区2市10县市农民为调查对象。
1.2.1问卷调查法
(1)问卷设计。在查阅大量体育态度、社会认同文献资料基础上,重点参考毛荣建的“体育锻炼态度量表”(2003)和夏四平的“农民工社会认同调查问卷”(2008),设计“农民体育认同特征与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先后邀请上海体育学院、苏州大学体育学院、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6位专家学者对问卷进行专业评定,再针对意见,对初试问卷初稿内容、题项、语言表达进行适当调整与修改,最终确定问卷的设计主要包括:农民体育态度维度、农民体育行为维度、农民体育服务维度、农民体育认知维度、农民体育认同维度共五个维度16项题目,其中6个反向计分题目,10个正向计分题目。各分量表所含项目数为:体育态度,3个变量;体育行为,4个变量;体育服务,3个变量;体育认知,3个变量;体育认同,3个变量。采用李克特5点计分法,农民根据自己实际情况,从“非常同意到非常不同意”五个选项中选出最适当的一项。正向叙述的题目按顺序分别记5、4、3、2、1分;逆向叙述的题目则分别记1、2、3、4、5分。通过转换,哪项分数高,说明农民在此项的认同度高。
(2)问卷的发放与回收。2014年7、8月份,研究者在盐湖区、永济市现场发放部分问卷,同时委托绛县、稷山县、临猗县、万荣县、闻喜县、平陆县的个别教师和学生协同进行问卷的发放。在同一个地方对性别、年龄进行了适度配额发放。共发放问卷256份,现场回收问卷238份,问卷回收率为92.7%;对问卷进行逐一甄别后,有效问卷229份,有效率为96.2%。
(3) 问卷检验。问卷通过克伦巴赫信度检测, 测得克伦巴赫α系数为0.806。说明问卷总体具有良好的信度;对问卷进行的 KMO 测试,KMO 为 0.826。巴雷特球体检验达到了显著性水平,说明问卷具有一定的效度。
1.2.2访谈法调查研究前,笔者分别与上海体育学院、山西师范大学、运城学院部分专家、教师在农民体育认同方面进行广泛探讨,获取一定的理论依据;利用暑期,亲自与运城市盐湖区、解州镇等地的部分农民进行访谈,汲取第一手资料。
1.2.3数理统计法本研究运用SPSS 19. 0 统计软件,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探索性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数理分析。
心理学态度——行为关系理论表明:人的态度是通过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过程形成的,态度对行为具有重要的激发和导向作用。社会认同理论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最早由Tajfel和Tunner等人提出,我国于2001年引入该理论。目前对社会认同的概念界定,国内外尚无定论,众多专家、学者从不同领域对社会认同理论进行了探索与增补。简金斯认为社会认同包括内在和外在两个方面(Jenkins,1996);李友梅认为社会认同是社会成员共同拥有的信仰、价值和行动取向的集中体现,本质上是一种集体观念(李友梅,2007)。
本研究基于上述态度——行为理论、社会认同理论,认为:体育认同与体育态度具有一定的内在一致性,体育态度倾向于心理学角度,体育认同倾向于社会学角度。鉴于此,将体育认同界定为:个体或同一个社会类别成员群体对体育、各种体育现象、体育文化的认识、价值和行动取向。推及到农民体育认同就是:农民自己对各种体育现象、体育文化的认识、价值和行动取向。
2.2.1农民体育认同、各变量分值、均值统计分析从表1可以看出,16个变量的最大值、最小值分布均衡,其中13个变量的均值都在3分以上,占到了整个变量总数的81.3%。证明农民整体对体育认同持肯定态度。
表1 问卷各变量及总分得分、均值情况统计表(n=229)
2.2.2农民体育认同、各维度分值、均值统计分析从表2可以看出,体育行为、体育态度、体育服务、体育认知4个维度的分值、均值表现出一定差异性。体育认同和体育服务的分值最高,体育态度次之,而体育认知、体育行为的分值都低于3分。表明农民在这两维度上的认同表现出一定的模糊性。但是,农民体育认同总维度上,83.4%的调查者分值大于等于3分,均值达到了4.13。表明农民整体对体育认同持肯定态度。
表2 农民体育认同及各维度得分、均值情况统计表(n=229)
2.3.1各维度变量关联性探索分析研究分别对体育态度、体育行为、体育服务、体育认知、体育认同的各观察变量进行相关分析。从表3可以看出:各维度与变量之间都呈显著性相关关系,相关系数都在0.65以上,特别是体育认同、体育态度维度与变量之间的关联系数在0.800以上。说明问卷的变量与维度设计较为合理,变量能较好地反映出维度的特征。
表3 各维度变量关联性探索分析
注**:在0.01 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下同。
2.3.2农民体育认同与各维度关联性探索分析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 基于之前研究假设,将“农民体育认同”与“体育行为”“体育态度”“体育服务”“体育认知”4个维度进行进一步的相关分析。从表4可以看出,体育认同与4个维度间存在一定的显著性相关关系。具体表现为:体育认同与4个维度呈显著性正相关,其中与体育行为的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为0.799;依次为体育态度、体育服务、体育认知,相关系数分别为:0.606、0.548、0.390。体育行为与体育态度、体育服务、体育认知呈显著性正相关;体育态度与体育服务、体育认知呈显著性正相关;体育服务与体育认知呈显著性正相关。这与前期的假设基本吻合。
表4 农民体育认同与各维度关联性探索分析统计表
从上文可知问卷的KMO 为 0.826,巴雷特球体检验达到了显著性水平(0.000)。说明问卷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对问卷采用因素负荷量进行区别性因子构建,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公因素的抽取,将因素负荷量大于 0.5 者集结成一个因子,随后以最大方差法进行因素旋转,经旋转后从16个变量中抽取获得 5个因子,5个因子变量的累积贡献程度达到63.5%。说明5个因子变量能够较好地解释调查内容,与前期假设基本吻合。根据5个因子特征,依次命名为:体育行为、体育态度、体育服务、体育认知、体育认同,具体见表5。
采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法,将体育认同作为因变量,体育态度、体育行为、体育服务、体育认知作为自变量,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R 方值为0.984。表明模型拟合度较好。从Anovab检验P值结果来看,证明模型整体是显著的。从表6可以看出,4个维度对体育认同都具有统计学意义。从标准化系数大小可知,体育行为维度对体育认同的决定性最大,其次依次为体育认知、体育态度和体育服务。
表5 因子旋转成分矩阵
注:提取方法:主成份 旋转法:具有Kaiser 标准化的正交旋转法,旋转在5次迭代后收敛。
表6 农民体育认同系数a
注:a:因变量:体育认同。
由此,得到的回归方程为:
农民体育认同=0.047+0.367×体育行为+0.225×体育态度+0.309×体育服务+0.128×体育认知。
(1)影响农民体育认同的因素有农民体育态度、体育行为、体育服务、体育认知4个因素。
(2)农民体育认同与农民体育态度、体育行为、体育服务、体育认知4个因素存在一元线性关系,影响程度依次为体育行为认同、体育服务、体育态度、体育认知。
(3)农民在体育态度和体育服务上表现出一定的明确性,在体育行为和体育认知上表现出一定的模糊性,但总体对体育认同持肯定态度。
“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可以促进农村体育文化的繁荣发展,给农民体育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务平台。各级政府应充分利用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契机,深刻认识现阶段农民体育认同特征和影响因素;优化与纠正现阶段农民体育认同偏差;构建依托城镇化建设发展农村体育文化建设,以农村体育文化物质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精神文化建设促进农民体育态度认同、行为认同、服务认同的认同路径。
[1]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EB/OL].http://www.northnews.cn/2014/0317/1555081.shtml.
[2] 石德生.社会心理学视域中的“社会认同”[J].攀登,2010(170):72~76.
[3] 李有梅.社会认同:一种结构视野的分析[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10):21~22.
[4] 孙文坛.国内社会认同理论研究述评[J].学理论,2012(3):100.
[5] 毛荣建.青少年锻炼态度——行为九因素模型的建立及检验[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3.
[6] 刘月花,石岩.山西省晋中市农民体育价值观调查[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2(6):50~53.
[7] 姚磊,谭明义,田雨普.村落社区中不同程度参与体育锻炼的农民群体特征分析——安徽省小岗村、小井庄和落儿岭3村实证调查[J].体育科学,2010(5):16~24.
[8] 刘胜.我国农村体育人口偏少的成因及对策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3):32~33.
[9] 刘兵.基于SEM的上海市社区体育俱乐部影响因素评价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5):22~26.
[10] 暴丽霞.农村体育文化建设与农民社会认同的路径探究[J].运城学院学报,2015(3):7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