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瑞琴 ,郑腾腾
近年来,瑜伽和健美操已经成为健身房内最受青年女性喜爱的运动项目,也成为很多学者关注或研究的焦点。由于瑜伽中的一些体式能针对性地改善和发展人体的平衡感、因此注意力和协调感,通过练习,可增加下肢肌肉力量、骨关节和韧带的柔韧性以及练习者的抗跌倒能力;而大众健美操动作简单、内容丰富,青年女性通过长时间练习,可增强下肢力量、延缓下肢肌肉能力下降、提高平衡机能。平衡能力是人体的一项重要生理机能。它反映了身体对来自前庭器官、肌力、本体觉、视觉等各方面刺激的协调能力。笔者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测试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经常参加瑜伽和大众健美操锻炼和不刻意参加任何体育锻炼的青年女性的平衡能力进行比较,试图揭示瑜伽和大众健美操运动对青年女性平衡能力的影响,为青年女性选择适合自身的健身项目提供参考,为指导青年女性预防跌倒、减少骨折,并提高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随机选取苏州市参加大众健美操、瑜伽运动1年以上经历的青年女性各25人作为实验A、B组;选取不专门参加大众健美操运动或其他体育锻炼的青年女性25人作为对照组。三组人员前侧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2.2.1问卷调查法调查受试者的基本情况、健康状况、锻炼史和疾病史,剔除不符合条件者。共发放调查问卷94份。其中参加瑜伽锻炼的发放问卷30份,回收28份,回收率为93.33%,有效问卷25份,有效回收率为89.28%;参加大众健美操锻炼的发放问卷31份,回收27份,回收率为87.09%,有效问卷25份,有效回收率为92.59%;不经常参加锻炼的发放33份问卷,最后回收30份,回收率为90.91%,有效问卷28份,有效率为93.33%。填写这些问卷的人将被邀请继续进行下面的平衡能力测试(每一组25人)。
2.2.2测试法
(1)对测试者的要求。①受试者要求为16~44岁的青年女性;②受试者在近半年内无慢性疾病,或虽有但已得到良好的控制(无后遗症);③实验组的青年女性经常参加瑜伽或者大众健美操运动,运动的年限一般为1年以上,一周至少锻炼3次以上,每次锻炼时间不少于一个小时。对照组青年女性不参加锻炼;④受试者在年龄、身高、体重方面分布应均匀。
(2)测试设备:采用法国Medicpteurs公司制造研发的WIN-POD平衡仪和电脑各一台、秒表2个、节拍器一个、皮尺一卷、有扶手的靠背椅和垫子若干。
(3)测试指标。
①WIN-POD平衡仪测试。在本次平衡能力测试中,选取了多个指标。Length,即重心动摇轨迹长,是指测试时间内人体重心运动路线的总长度,反应重心摆动速度。该指标越大,人体控制重心晃动的能力就越差;Area,即包络面积,是指重心曲线所包含的最大闭合面积,可反映人体平衡障碍的严重程度。它的值越高,说明平衡能力越差;L/A,即单位面积轨迹长,是重心动摇轨迹长除以外周面积的值,表示重心移动的性质,反映机体对本体感觉性姿势的控制能力,可显示姿势控制的微小差别和自我感受性的变量值;Avg.Q.speed,即重心动摇速度,指测试时间内重心偏移的快慢程度;Xspeed,即X轴摆动速度,是指测试时间内人体重心左右方向偏移的快慢程度;Yspeed,即Y轴摆动速度,是指测试时间内人体重心前后方向偏移的快慢程度;Xdev,即X轴偏移,是指重心在左右方向位移坐标相对于重心平均位置的偏移;Ydev,即Y轴偏移,是指重心在前后方向位移坐标相对于重心平均位置的偏移。偏移越大,人体在X轴、Y轴方向维持平衡的能力越差;摆幅是综合了摆动频率和摆动幅度等各种影响平衡状况的指标而得出的综合性指标,表示重心运动轨迹偏离中心线的幅值,其大小能反映机体对姿势的控制。
②闭目原地踏步。受试者两脚站立在直径为40cm的圆圈内,听到开始的口令,跟着节拍器以120步/min的节奏做闭目原地踏步,当脚触线或踏出线外停止。测试人员记录受试者记录时间。每位测试者进行3次,最后取其平均值。
③SEBT测试。测量受试者的腿长,从解剖学上讲是从髋骨髂前上棘下缘量至胫骨内踝下端的距离。[1]开始测试时,令受试者右腿支撑站正,直站立于8点星形图的中央,左腿向分别间隔45°的8个方向尽可能远的伸远(见图1)并记录长度,用伸出的远度与下肢长度(全腿长)之间的比值作为评价稳定能力的指标。当在lateral (3)和posterolateral (4)方向时,受试者应将测试腿绕到支撑腿后方来完成动作。然后换左腿支撑。[2]这8个方向分别是:前(anterior,ANT)、外 前(anterolateral,ALAT)、外(lateral,LAT)、外后(posterolateral,PLAT)、后(posterior,POST)、内后(posteromedial,PMED)、内(medial,MED)、内前(anteromedial,AMED)。完成一组测试后,休息5min,再进行第二组测试。共进行三次测试,取其平均值。
图1SEBT星形方位图
如表1至表3所示:从数值上看,青年瑜伽组除了在双足闭眼姿态下,重心动摇速度高于青年健美操组,其他指标均低于青年健美操组。由此可见,经常参加瑜伽锻炼的青年女性的静态平衡能力要优于经常参加大众健美操的青年女性的静态平衡能力。
静态平衡是身体重心在空间处于瞬时稳定的的某种姿势。由静态平衡能力测试结果得出,瑜伽和大众健美操都能提高青年女性的静态平衡能力,但瑜伽在改善青年女性静态平衡能力方面的作用比大众健美操更加明显。瑜伽的体位姿势练习增加了前庭刺激信息的输入和视觉代偿性,在一定程度上训练了前庭功能,从而提高了前庭系统整合信息、维持静态平衡的功能。
表1 青年瑜伽组、青年健美操组睁、闭眼双足平衡指标测试结果(Mean±SD,下同)
注:*为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为P<0.01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没有*则P>0.05没有显著性差异,下同。
表2 青年瑜伽组和青年健美操组睁、闭眼左足平衡指标测试结果
表3 青年瑜伽组和青年健美操组睁、闭眼右足平衡指标测试结果
3.2.1青年瑜伽组和青年大众健美操组闭目原地踏步的比较由表4可知,青年瑜伽组和青年健美操组闭目原地踏步平衡能力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闭目原地踏步是评价动态平衡能力的重要指标,是对人体主动运动过程中平衡能力的测试,是当视觉停止时来评估前庭功能,与肌力下降有很大的关系。从闭目原地踏步的数值来看,青年瑜伽组>青年健美操组。说明在年龄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当视觉受到干扰时,瑜伽锻炼者能够更好地控制肌肉的运动。表4显示,参加瑜伽锻炼的女性的动态平衡能力要优于参加健美操锻炼的女性。
在闭眼的情况下,瑜伽组的指标优于大众健美操组,从反面印证了大众健美操组视觉系统对平衡能力的影响比瑜伽组更大。由此可以推断,大众健美操对机体的视觉系统的改善效果要优于瑜伽组。因为大众健美操的“腰”“腹”的“扭”“转”和下肢有节奏的“走”“跳”等动作以及基本步伐的变化,使机体不断承受着视觉变换。另一方面,大众健美操中的造型亮相、甩头、旋转、跳跃等也需要视觉的配合,因此视觉的要求和运用在大众健美操编排与练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瑜伽在开始练习体式之前,都会以闭眼冥想引导入课,练习过程中也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意念上,注意呼吸和姿势的结合,结束放松时一般采用瑜伽休息术,即双眼微闭,全身心地放松身体的每一个部位。整个练习过程对视觉的要求并不高。这也说明了瑜伽的视觉代偿作用优于大众健美操。
表4 青年瑜伽组、健美操组和对照组闭目原地踏步实验结果比较(s)
注:A:青年瑜伽组;B:青年健美操组;C:对照组,下同。
3.2.2青年瑜伽组和青年大众健美操组SEBT的比较如表5、表6所示:青年女性瑜伽组较青年女性健美操组在左前内方向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左外、左后内、右内、右后、右后外五个方向上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在其他方向未见显著性差异。由此可见,参加瑜伽锻炼的青年女性的下肢肌肉力量更强,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外展力和柔韧性要优于大众健美操组。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瑜伽的运动节奏较慢,不涉及用力过猛的动作。瑜伽体位练习是配合呼吸的韵律,围绕脊柱伸展身体完成各种姿势以及大量的挤压、扭转、后屈等动作,不断地改善人体运动器官。[3]瑜伽讲究动静结合。它主要体现在肢体对每一个姿势的细微感觉上,对柔韧性素质和肢体平衡协调功能有特殊作用,在不知不觉中改善身体形态与各项机能。柔韧性是身体健康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身体各关节的活动幅度以及韧带、肌肉、皮肤和肌腱等其他组织的弹性和伸展能力,同时柔韧素质与年龄也具有一定的关系。柔韧素质练习得越早,产生的效果就越好。瑜伽所有的体式都是以增加关节活动范围、拉伸肌肉为外在形式,因其牵引各关节、肌肉、韧带所产生的抵抗力相对不大,所以不会产生牵张反射,这样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性就会增加。柔韧性的提高,也可以降低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动作幅度加大,扭转用力过猛而产生的肌肉关节损伤等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频率。
表5 青年瑜伽组、健美操组和对照组右脚支撑SEBT测试结果(cm)
表7 青年瑜伽组、青年健美操组和对照组左脚支撑SEBT测试结果(cm)
(1)年龄与身体的平衡能力呈负相关,即随年龄的增长,平衡能力下降。
(2)经常参加瑜伽和大众健美操锻炼的青年女性静态平衡能力和动态平衡能力均优于不经常参加锻炼的青年女性。提示瑜伽和大众健美操锻炼具有提高青年女性平衡能力的功效,可以延缓青年女性平衡能力的增龄性下降。
(3)瑜伽对青年女性平衡能力的改善优于大众健美操。究其原因为,经常锻炼瑜伽者的视觉代偿作用优于经常练习大众健美操者。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前庭功能和本体感觉,从而提高了中枢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控制能力。
[1] 杨佩君,梅元武,赵振杰,等.人体平衡功能定量测试[J].中国康复,1988,13(2):49~52.
[2] 张建国,谭明义,毛文慧.中老年人静止站立时平衡机能研究[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8,27(5):604~607.
[3] 体育测量与评价[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4] 汪敏,李学佩,李哲生.年龄和视觉对直立静态平衡的影响[J].耳鼻咽喉-头颈外科,1997,4(1):9~12.
[5] 李素芳.姿态稳定性的定量研究[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1998,23(3):265~267.
[6] 金昌龙,班玉生.太极拳练习对中老年人静态平衡能力的影响[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1):45~48.
[7] 唐光旭,汪坤,张有俊,等.广场健身对中老年人平衡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J].衡水学院学报,2013,15(1):53~55.
[8] 李铁强,徐学峰,张铁明.论体操运动对女大学生平衡能力的影响[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19(2):91~92.
[9] 张兴东,吕强.有氧健身操对老年人单足站立平衡能力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17):1728.
[10] 肖春梅,李阳,梁晓杰,等.体育锻炼对老年人平衡能力的影响[J].现代康复,2001,5(11):45~46.
[11] 马云.瑜伽与健美操对中年女性身体形态影响的比较研究[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10(4):61~63.
[12] 尹亚晶,朱妹.瑜伽对中年女性体成分和平衡能力的影响[J].辽宁体育科技,2011,33(5):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