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宣业
(江苏省灌南县堆沟港中心卫生院,222522)
自拟方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徐宣业
(江苏省灌南县堆沟港中心卫生院,222522)
患者,女,12岁。2013年1月13日因两下肢出现散在出血点而就诊,刻诊见两下肢散在出血点,面红,口干,时有头晕,乏力,血常规检查见血小板3×109/L,舌红,脉濡细,诊断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辨证为气阴两虚,治以益气养阴,清热止血。给予黄芪15 g,茜草15 g,生地黄12 g,元参10 g,牡丹皮8 g,防风8 g,阿胶6 g(烊化),白芍6 g,甘草5 g, 6剂。
2013年1月19日复诊,两下肢出血点减少,血常规检查见血小板29×109/L,其感觉有所好转,偶尔有头晕,心悸,舌微红,脉濡弱,继续给予黄芪15 g,茜草10 g,当归10 g,茯神10 g,红参6 g,白术8 g,木香6 g,阿胶6 g(烊化),红枣10 g,甘草5 g,6剂。
2013年1月30日三诊,两下肢出血点消失,血常规检查见血小板90×109/L,舌微红,脉濡,效不更方,继续给予黄芪15 g,茜草10 g,当归10 g,红参6 g,白术8 g,茯神8 g,阿胶6 g(烊化),木香6 g,红枣10 g,甘草5 g,6剂。
2013年2月6日四诊,患者时有微汗,口干,舌微红,苔薄,脉细而数,血常规检查见血小板94×109/L,去茯神、当归,给予黄芪12 g,茜草10 g,生地黄10 g,红参6 g,木香6 g,白术8 g,五味子5 g,阿胶6 g(烊化),红枣10 g,甘草6 g,6剂。
2013年2月14日五诊,血常规检查见血小板135×109/ L,患者感觉无异常,随访2年无复发。
按: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与自身免疫有关的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主要临床特点为皮肤瘀点和瘀斑。本病属于中医学的“血证”“发斑”等。其发生有虚实两类,实者多因热毒内伏营血,迫血妄行而发生;虚者多因久病,脏腑气血阴阳亏损,血不归经所致。本病主要为气阴两虚,虚火灼络,运用本方治以益气养阴,清热止血。效果显著。
[1]李世文,康满珍.当代皮肤性病科妙方[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10,97.
2015-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