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丽
(鞍山市中心医院,辽宁 鞍山 114000)
手术室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的护理配合要点分析
王 丽
(鞍山市中心医院,辽宁 鞍山 114000)
目的 探析手术室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的护理配合要点。方法 将我院2012年4月至2014年8月采取手术治疗的创伤性休克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时间以及术后的恢复治疗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在对创伤性休克患者进行手术室抢救中,采取综合护理进行配合能够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后恢复治疗时间,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手术室;创伤性休克;护理;要点
创伤性休克是指人体遭受重大暴力刺激后出现严重外伤和大量出血从而引发的休克症状,创伤性休克患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一旦出现创伤性休克,患者的生命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在临床中对于创伤性休克患者通常需采取手术治疗,但是在手术中配合合理的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治疗效果[1]。因此本文研究将综合护理应用于创伤性休克患者,观察其应用效果,报道如下文。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92例创伤性休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2年4月至2014年8月,所有患者均表现为血压下降、皮肤湿冷、脉搏显示细速且呼吸加快。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8∶18,年龄范围为15~72岁,平均年龄(43.26±2.18)岁,发病时间为1~6 h,平均(3.37±0.49)h,其中19例患者为交通事故伤、13例患者为钝器伤、9例患者为锐器伤、5例为摔伤。观察组:男女比例为29∶17,年龄范围为16~72岁,平均年龄(43.84±2.97)岁,发病时间为1~7 h,平均(3.83±0.72)h,其中18例患者为交通事故伤、14例患者为钝器伤、10患者为锐器伤、4例为摔伤。两组创伤性休克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可相互对比。
1.2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在术中配合医师手术、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具体如下。①由于患者处于休克状态,患者家属极易出现过激情绪,此时护理人员应及时对患者家属进行情绪安抚,以最快速度使患者家属冷静下来,并且通过患者家属了解患者的情况,争取患者家属配合。②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当患者出现呕吐时,将其头偏向一侧,防止患者出现窒息现象,及时将患者口腔内的污物和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清除,必要时给予患者氧气吸入[2]。③及时为患者开通静脉通道,若患者受创部位为开放性伤口,在输液时应注意避开患者肢体的远端,检测患者的中心静脉压水平。④术前准备好相关器械,对于医师的医嘱严格执行,仔细清点手术台上物品并作详细记录,确保无任何遗漏,手术过程中集中放置需要使用的物品,以便于使用和清点[3]。⑤加大液体输入量,尽快使患者的血容量水平和血压恢复正常,若患者的输液量在1500 mL以上其血压水平仍未恢复正常时,必须对患者的创伤部位进行确定,并及时控制出血。⑥手术结束后,将患者送至病房时,必须与病房护士详细进行交接,并且向患者家属说明患者的病情以及抢救结果[4]。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创伤性休克患者手术治疗时间以及术后的恢复治疗时间,并将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护理满意率进行对比。
1.4统计学处理:用%表示两组创伤性休克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护理满意率,采用χ2检验,用()表示两组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手术治疗时间以及术后的恢复治疗时间,采用t检验,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0.0软件处理,当P<0.05时,表示数据差异显著。
两组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手术治疗时间以及术后的恢复治疗时间对比,其中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时间为(63.79±9.82)min,术后恢复治疗时间为(7.16±1.37)d,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时间为(95.48 ±11.27)min,术后恢复治疗时间为(11.19±2.18)d,两组数据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时间以及术后的恢复治疗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出现1例,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7%,其护理满意率为97.83%(45/46);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出现7例,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22%,其护理满意率为82.61%(38/46),P<0.05。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交通事故以及建筑事故发生率越来越高,在交通事故和建筑事故中受到创伤的患者也越来越多,其中创伤性休克是外伤患者最为严重的一种并发症,该疾病具有起病急、发展快且病情重等特点,因此对于此类患者需及时采取手术治疗[5]。而在对患者抢救中,要求手术室护理人员具备丰富的急救知识,护理操作熟练,才能够对患者实施更为有效的抢救。在手术室护理中,护理人员需要合理操作相关的护理措施,全力配合医师的抢救,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确保对患者的抢救效果[6]。
在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护理中,对患者的监护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若患者的受伤部位为腹部,当患者腹痛呈进行性加重时,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腹膜刺激征,患者腹腔内脏器已受到损害,此时护理人员应采取腹膜穿刺,对患者腹腔内脏器破裂状况进行准确判断;若患者受伤部位为胸部,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如胸痛、呼吸等,检测其动脉血气水平,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缺氧现象;若患者出现颅内出血,须观察其是否出现剧烈疼痛和呕吐等,若患者出现眼底出血、呕吐频繁时,可初步判定患者的受伤部位为颅内,需及时采取相关处理;当患者处于休克状态时,首先需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若患者表现有面色苍白、呼吸急促等症状,血压水平正常,且仍处于休克状态时,必须及时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抢救护理,降低患者的危险[7]。
本文研究中,两组创伤性休克患者在手术室抢救中分别采取不同的护理,其中采取综合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手术治疗时间和术后恢复治疗时间分别为(63.79±9.82)min和(7.16± 1.37)d,其数据明显少于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而且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护理满意率分别为2.17%和97.83%,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将综合护理措施应用于采取手术室抢救的创伤性休克患者,可缩短患者的手术治疗时间和术后恢复治疗时间,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率,适合推广。
[1] 吴丹.创伤性休克手术室抢救护理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22):210-211.
[2] 李冬梅.创伤性休克患者手术室抢救护理配合[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9):198-199.
[3] 张平.创伤性休克病人在手术室的临床急救护理措施[J].中外医疗,2015,34(19):155-157.
[4] 陈韵琪.创伤性休克的手术室抢救护理配合[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2):154-155.
[5] 邓碧霞.创伤性休克病人在手术室的临床急救护理[J].当代医学,2011,17(22):117-118.
[6] 董国勤.手术室中创伤性休克病人的临床急救护理[J].中外医疗,2012,31(4):56.
[7] 邢艳萍.创伤性休克在手术室的急救与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3):82.
R473.6
B
1671-8194(2016)25-028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