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健 李岩岩
(丹东市第三医院,辽宁 丹东 118000)
关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诊断
唐 健 李岩岩
(丹东市第三医院,辽宁 丹东 118000)
目的 讨论二维图像(2D)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2D和CDFI对89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患者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 颈动脉分叉部粥样硬化斑块33例,占37.1%;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29例,占32.6%;颈外动脉14例,占15.7%;颈总动脉主干13例,占14.6%,45例内膜增厚,内膜—中膜厚度(IMT)。结论 2D及CDFI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一种无创、有价值的实用方法,并且对指导临床用药和观察疗效有重要价值。
超声;粥样硬化;斑块;脑梗死
目前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口老龄化,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成为迫切的社会问题。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近年来,颈动脉超声检查已成为临床对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及相关疾病诊断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
1.1对象: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89例患者,其中男性58例,女性31例,年龄54~82岁,平均年龄67岁左右,其中64例有高血压病史(包括34例脑卒中及42例高血脂患者),14例糖尿病,7例TIA,4例原因不明者。
1.2方法:使用麦迪逊SA-6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线阵探头,频率为7~10 MHz,取仰卧位,颈后垫枕,头后仰,充分暴露颈前部,并偏向检查侧的对侧。一般先用二维超声,然后加彩色血流显像,最后观察多普勒频谱。将探头轻放颈根,沿胸锁乳突肌前缘向上观察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部、颅外段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尽可能检查至颈部最高点。注意观察彩色血流信号有无充盈缺损,辨别缺损部位斑块性质及范围,从近端至远端连续观察斑块的长轴和横轴实时二维图像。
粥样硬化斑块[1]声像图表现:二维图像:颈动脉壁增厚,斑块贴附于内膜上,形态多不规则,可以呈局限性或弥漫性分布,斑块呈强回声或等回声者为软斑[2],本组中49例;斑块纤维化、钙化,内部回声增强,后方伴声影者为硬斑[3],本组中40例,其中11例斑块中央表现为不规则的低回声区,考虑为斑块内有出血所致[4]。彩色血流显像:64例轻度狭窄者无明显湍流;21例中重度狭窄者表现为血流束明显变细,且在狭窄处呈现色彩镶嵌的血路信号;4例完全闭塞者无血流信号显示。脉冲多普勒:颈动脉轻度狭窄的频带轻度增宽,峰值流速无明显变化;中度以上狭窄者表现为频谱充填,峰值与舒张末期流速增快,狭窄远端的血流频谱低平;闭塞段颈动脉内不能引出多普勒频谱。
89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诊断结果:颈动脉分叉部粥样硬化斑块33例,占37.1%;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29例,占32.6%;颈外动脉14例,占15.7%;颈总动脉主干13例,占14.6%,45例内膜增厚,内膜—中膜厚度(IMT)[5]。
脑血管疾病是造成人类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其中80%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引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6-11]。从病理分析得知:动脉粥样硬化首先累及的是动脉内膜,继而累及中膜,从而导致斑块的形成 。颈动脉因其位置表浅,超声检查时干扰少、图像分辨率高,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颈动脉是脑供血的重要通路。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后,斑块破裂、出血、血栓形成以及栓子脱落是导致脑梗死的重要原因。本文分析结果表明:软斑形成共有49例,占55.1%,软斑的形成使局部管壁内膜增厚,损伤出现溃疡面,溃疡的形成使内膜下分泌胶原类物质及凝血因子更易于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的黏附产生血栓,斑块表面血栓脱落进入颅内造成脑血管意外;而硬斑表面纤维化、钙化不易破裂,病情相对较轻。本组资料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好发部位为颈动脉分叉处,可能与其解剖及血流特点有关。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检查方便、价廉、无创,使用前景广阔。不仅能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位置、范围和类型,而且能对已发生脑梗死的患者提供诊断和治疗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 李庆芬,张玉梅,赵丽雅,等.彩色超声心动图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3,22(1):74-76.
[2] 吴丽珍.高频彩超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相关性研究中的价值[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4):152-154.
[3] 卓勇.超声造影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8):79-80.
[4] 张春伟.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8):416-417.
[5] 凌天金,刘娟,周华东,等.颈动脉超声在症状性颈动脉狭窄风险评价中的应用[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3,15(7):467-470.
[6] 伍雄俊.彩超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9):1943-1944.
[7] 郭艳丽.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诊断价值及其相关因素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1,8(4):89-90.
[8] 孙永珉,王艳,赵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诊断分析[J].海南医学,2013,24(22):3399-3400.
[9] 侯爱勤.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临床价值[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34):134-135.
[10] 张正雨,陈玲,徐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诊断[J].中国伤残医学,2015,23(2):28-30.
[11] 牛媛媛.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应用价值[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14):1850-1851.
R743.1
B
1671-8194(2016)25-008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