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订龙胆泻肝汤治验阳痿一则
洪海都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广东 广州 510405)
患者,男,31岁,2015年6月12日初诊。主诉:阳痿半年。患者世袭经商,常年外出应酬喝酒,多食肥甘厚腻。平素工作压力大,性情急躁。半年前因家中琐事与妻争吵,大怒之下与朋友外出饮白酒半斤多,出现浑身乏力、眩晕呕吐、肝区剧烈疼痛、面目身俱黄,送医院急诊为酒精性肝炎,经药物治疗及卧床静养20 d后出院。出院后同房始见阳事不举,医院检验谷丙、谷草转氨酶等各项肝功正常。求治于多家私人诊所,多食狗肉、牛鞭、羊肾等,遍服六味地黄丸、性激素药物等食疗及中西药治疗无效,请余试治。
现症见:神疲乏力,面红,口干口苦,耳鸣,晨起口臭,食欲下降,难以入睡,压力较大或生气时胁肋部隐隐作痛,阴囊湿痒骚臭,小便黄,大便黏、臭秽,舌红苔黄腻,右脉濡数而有力,左脉弦。西医诊断:阳痿;中医诊断:阳痿。辨证为肝经湿热,宗筋失养。治宜清利湿热,泻肝胆实火。方用新订龙胆泻肝汤加减。处方:龙胆草15 g,炒栀子15 g,黄柏10 g,黄芩10 g,当归12 g,生地黄12 g,车前子(包煎)15 g,薏苡仁15 g,泽泻15 g,苦参10 g,川牛膝15 g,虎杖15 g,柴胡10 g,炙甘草6 g。加冰糖2粒。每日1剂,水煎服,共10剂。患者6月24日二诊:见阳事始举,湿热症状减轻。效不更方,予续服前方10剂,诸症消除,房事功能恢复如初,至此痊愈。
按:阳痿又称勃起功能障碍(ED),是指在有性欲要求时,阴茎不能勃起或勃起不坚,或者有一定硬度的勃起,但不能保持性交的足够时间,因而影响性交的满意度。中医又称 “不起”“阳不举”等,是指青壮年男子由于虚损、惊恐、湿热等原因,致使宗筋失养而弛纵,引起阴茎痿弱不起,临房举而不坚,或坚而不能持久的一种病证。《素问·痿论》中称其为“筋痿”。“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纵,发为筋痿。”《中医内科学》主要责之于肾,并与脾、胃、肝关系密切。主要病机为肾火虚衰、心脾血虚、肝郁不舒、湿热下注等,致宗筋失养而弛纵所致。治疗上以温肾壮阳、养心补脾、疏肝解郁、清利湿热等为法,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热者寒之,寒者温之。肝之经脉,过股里,环绕阴器。若湿热内生,郁于肝胆,毒邪则随经脉下注,困阻宗筋,以致宗筋弛纵,阳事不举。龙胆泻肝汤首见于清代汪昂的《医方集解》,后世临床加减,多用于治疗阴痒、胁痛、眩晕、鼻衄等[1]。新订龙胆泻肝汤由龙胆草、黄芩、栀子、柴胡、泽泻、车前子、苦参、生地黄、当归、甘草十味药物组成[2],用苦参替代含有马兜铃毒性的木通,实验对照表明,其清肝胆实火、泻肝胆湿热的功效不减而毒性更低。龙胆草大苦大寒,上清肝胆实火、下泻下焦湿热,泻火除湿[3];黄芩、栀子苦寒泻热,清热燥湿;泽泻、车前子淡渗利湿、清热通浊,使水道通畅,湿热从小便而去;当归、生地黄滋阴补血,防苦寒药过燥伤阴血;苦参清热燥湿;更用柴胡疏肝胆之气,引诸药直抵肝经;炙甘草调和药性,护胃安中,共奏清泻肝胆、利湿清热之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魁英.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举隅[J].中国民间疗法,2011,19(7):38-39.
[2]阮时宝,苑述刚.新订龙胆泻肝汤[J].光明中医,2005,20(3):25-26.
[3]刘永信,龚勇,赵必宏.龙胆泻肝汤治疗阴囊湿疹[J].中国民间疗法,2012,20(9):38.
(收稿日期2015-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