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雨栽培桃在采后低温贮藏中更易发生冷害
据《果树学报》2016年第1期《采前避雨栽培影响桃果实采后贮藏品质》(作者吴大军等)报道,桃果实的贮藏研究主要包括品质维持技术研发及调控机制分析,有关采前生产措施对于采后贮藏品质的报道相对较少。研究选取水蜜桃品种“湖景蜜露”Prunus Persica L. Natsch Hujingmi1u为材料,以露地栽培为对照,开展避雨栽培桃果实在采后低温贮藏及货架期间的品质分析。结果显示,避雨栽培果实置于0℃贮藏21 d转货架3 d发生果肉组织褐变等冷害症状,对照果实出现冷害的时间为28 d转货架。不同栽培模式来源果实的蔗糖、果糖和葡萄糖等可溶性糖含量,以及苹果酸和柠檬酸等有机酸含量的显著差异主要发生在低温贮藏21 d转货架3 d,整个贮藏过程中的糖酸比含量在不同处理中并无显著性差异。电子鼻的统计质量控制(SQC)分析结果显示,避雨栽培果实在采后低温贮藏期间与对照样品存在感官品质差异。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SPME-GC-MS)分析发现,低温后转货架发生冷害的避雨栽培果实内酯类、酯类、呋喃类和降异戊二烯等挥发性物质含量显著低于对照果实,冷害越严重浓度越低。对于具体挥发性物质而言,乙酸己酯、顺-3-乙酸己烯酯、反-2-乙酸己烯酯、γ-癸内酯等在避雨栽培果实低温贮藏转货架后显著低于对照。结果表明,相对于露地栽培措施,避雨栽培桃果实在采后低温贮藏过程中更易发生冷害,主要症状包括果肉褐变、组织不能正常软化,蔗糖含量减少,果香型的内酯类和酯类物质含量下降。
(高敏/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