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红(江苏省靖江市人民医院,江苏 靖江 214500)
氯胺酮的临床应用分析
朱晓红
(江苏省靖江市人民医院,江苏 靖江 214500)
【摘要】氯胺酮是一种非巴比妥类静脉麻醉剂,因其具有作用迅速、兴奋循环、麻醉时间短、抑制呼吸轻微等诸多优点而在临床中进行广泛引用,它是目前现代临床医学应用的各类麻醉药物中具有多项药效于一体的静脉麻醉药物。本文通过对氯胺酮在手术麻醉用药、扩张支气管、抗炎及抗感染休克作用、疼痛治疗、抑郁症治疗这几个方面的应用进行简要分析,来对氯胺酮的临床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氯胺酮;临床;应用
氯胺酮是左旋和右旋体的消旋混合物,属于一种苯环己哌啶的衍生物。氯胺酮这种静脉麻醉药具有起效快、维持时间短、镇痛作用等诸多优点,所以经常在临床上用作麻醉诱导剂或者手术麻醉剂[1]。虽然在临床应用中氯胺酮也会有一些不良反应,但是目前它仍然是最常用的麻醉药物之一,本文主要对氯胺酮的临床应用进行简要分析。
1.1 小儿基础麻醉及术前用药:一般对患者采用0.05 mg/kg的咪达唑仑,0.02 mg/kg的阿托品以及3~4 mg/kg的氯胺酮进行肌内注射能够取得显著的镇静效果[2]。但是在肌内注射对小儿患者的刺激较大,因此可以改为口服4~6 mg/kg的氯胺酮以及0.02~0.04 mg/kg的阿托品,那么在15 min内就可以使小儿保持安静,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Funk等研究发现,咪达唑仑联合小剂量氯胺酮使用,能够在不延长恢复时间以及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前提下能够使小儿术前用药的成功率增至90%。
1.2 局部麻醉和部位麻醉的辅助用药:单次静脉小剂量氯胺酮能够产生显著的镇痛效应。在学龄儿童的眼肌手术中可以采用氯胺酮镇静止痛配合局麻,氯胺酮的首次剂量为400~500 μg/kg对患者进行静脉注射,然后采用25~35 μg/(kg•min)的速度能够将镇静等级维持在2~3级。这种局部麻醉的方式能够让患者按指令转动眼球,能够显著提高斜视矫正术的质量[3]。
1.3 全麻诱导:单独使用氯胺酮进行静脉注射,大约20~30 s内就会起效,3~5 min就会达到高峰,但是同样能够引起患者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如果在使用其他全麻药诱导时同时联合使用小剂量的氯胺酮,这样能够在取得良好诱导效果的同时,能够防止出现血压、心率的大幅度波动的情况。宋青等报道了对采用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的180例患者在手术麻醉诱导时合用小剂量氯胺酮,麻醉诱导较为平稳同时血流动力学状态也较为稳定,这对避免围手术期低血压和心律失常造成的心肌梗死及心肌缺血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4]。
受到应激、感染或者其他非感染因素的影响,机体首先会表现出TNF-α、IL等的急剧上升的状态,能够激活中性粒细胞并将其吸引到炎症部位,然后引发蛋白质和其他炎性介质的释放,并进一步诱发一些细胞活化从而导致更多炎性介质的释放,从而导致机体产生过度炎性反应,有研究表明氯胺酮能够抑制此过程中的炎性因子[5]。Roytblat等和曹德权等均证实,采用1 mg/kg的氯胺酮也使显著降低炎性因子。
异丙酚与氯胺酮联合使用能够舒张患者的支气管,能够大大降低气道反应性,对治疗哮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胡春旭等研究中对内科治疗无效的例严重哮喘发作患者采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治疗后均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Petrillo等对常规治疗无效的10例哮喘持续状态患儿给予1 mg/kg的氯胺酮静注,然后以12.5 μg/(kg•min)维持1 h,经过治疗后患儿的临床哮喘评分以及平均呼吸频率均显著降低,并且血氧饱和度和最大呼气流率都有一定程度的好转。
氯胺酮与小剂量的阿片类药物联合应用,取得的镇痛效果会比单独的镇痛药效果好。有相关学者对小剂量氯胺酮镇痛的给药途径进行了研究,认为氯胺酮肌注适合短时间的使用;而如果要选择静脉注射,则需要使用小剂量范围的上限剂量时氯胺酮才能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但也会伴随着一定的精神性不良反应。Lauretti等研究中,对重度疼痛的癌症患者给予80~90 mg/d的吗啡不能缓解时,再给予患者0.5 mg/(kg•h)的氯胺酮能够取得显著的镇痛作用,并且无不良反应。
氯胺酮在临床上具有显著的抗抑郁作用。Barman等研究表明,采用0.5 mg/kg的氯胺酮能够对患者的抑郁症状进行显著改善并且药效能够持续72 h。Kudoh等研究发现,对抑郁症患者进行整形手术时,在全麻诱导时加用1 mg/kg的氯胺酮能够对患者术后抑郁状态进行显著改善,并且能够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
氯胺酮属于NMDA受体拮抗剂,目前此药已在手术麻醉用药、扩张支气管、抗炎及抗感染休克作用、疼痛治疗、抑郁症治疗中进行了广泛的应用,但同时因其也具有一定的不良反应,所以如何减弱氯胺酮的不良反应也成为众多医药学专家、学者所研究的重点问题[6]。希望随着临床实践以及研究的增多,氯胺酮能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黄电波,温中扬,罗群秀.氯胺酮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J].当代医学,2010,16(21):10-11.
[2] 党盛武,徐杰.氯胺酮联用异丙酚在小儿麻醉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海峡药学,2012,24(11):86-87.
[3] 米卫东.氯胺酮麻醉汇编氯胺酮的临床应用及存在问题[J].临床麻醉学杂志,1994,10(2):94-97.
[4] 沈通桃.小剂量氯胺酮的临床应用[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2003,24(6):343-347.
[5] 冯波,张慧锋,李妍.氯胺酮的临床应用及滥用危害[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05,26(4):223-224.
[6] 王红伟,任爱红.氯胺酮临床作用的研究进展[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27(3):236-238.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0-029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