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多形性腺瘤临床路径
【摘要】文章介绍腮腺多形性腺瘤的临床路径。
【关键词】腮腺多形性腺瘤;临床路径;诊断;治疗;出院标准;变异及原因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腮腺多形性腺瘤( I C D -10:D11.001,M8940/0),行腮腺肿物及浅叶切除+面神经解剖术(或部分腮腺切除术):①腮腺肿物及浅叶切除术(ICD-9-CM-3:26.29);②面神经解剖术(ICD-9-CM-3:04.07);③部分腮腺切除术(ICD-9-CM-3:26.3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口腔医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①腮腺区无痛性肿块,生长缓慢,无明显自觉症状;②肿块质地中等,呈球状或分叶状,周界清楚,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无面神经功能障碍;③B超或CT检查示腮腺内有占位病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口腔医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选择腮腺肿物及浅叶切除+面神经解剖术或包括腮腺肿瘤及瘤周正常腮腺切除的部分腮腺切除术,其适应证为:①腮腺浅叶多形性腺瘤;②病人全身状况可耐受手术;③病人无明显手术禁忌证。
(四)标准住院日
7~10 d。
(五)进入路径标准
①第一诊断符合ICD-10:D11.001,M8940/0腮腺多形性腺瘤疾病编码;②病人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如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
2 d。
必须检查的项目: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血型;凝血功能;血生化;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B超。
根据病人病情可选择:怀疑位于腮腺深叶者可行CT检查,必要时行增强CT或磁共振(MRI)检查。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抗菌药物选用青霉素类或其他类抗菌药物,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30 min。
(八)手术日
入院第3天。
①麻醉方式:全麻或局麻。②手术内固定物:无。③术中用药:除麻醉用药外无特殊用药。
(九)术后住院恢复
2~7 d。
术后用药:选用青霉素类或其他类抗菌药物,用药时间1~3 d。
(十)出院标准
①生命体征平稳;②手术切口无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无新鲜渗血;③伤口无明显唾液渗漏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①位于腮腺深叶的肿瘤不进入该路径;②如肿瘤生长时间长,特别巨大(直径>8 cm),有生长迅速、疼痛或出现面瘫症状等恶变倾向时不进入该临床路径;③复发性腮腺多形性腺瘤的手术方式根据具体情况酌定。
特 别 关 注
收稿日期:(2015-12-09)
【文章编号】1672-7185(2016)01-0017-01
doi:10.3969/j.issn.1672-7185.2016.01.008
【中图分类号】R739
【文献标识码】A